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285章 大明起锚!五亿匠心铸史篇

京郊澈心影视基地,一座巍峨的宫殿群在晨光中舒展身姿——朱红宫墙绵延数里,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太和殿的匾额“建极绥猷”按明故宫原件1:1复刻,笔法遒劲有力。这里不是明清遗址,而是为《大明王朝》专门搭建的实景拍摄地,从宫墙的砖缝间距到殿内的斗拱结构,从丹陛石的龙凤浮雕到门窗的菱花格纹,每一处细节都严格遵循《明实录》《营造法式》的记载,耗费5亿投资、历时18个月方才落成。

今天,《大明王朝》开机仪式在此举行。没有铺张的红毯与喧闹的歌舞,只有简洁而庄重的祭天仪式——香案上供奉着《明史》复刻本、明代毛笔与砚台,苏澈、张黎、陈宝国并肩而立,身后是身着明代常服的剧组主创与工作人员,全球50家主流媒体的镜头对准了这片“复活的明故宫”,快门声此起彼伏,却丝毫未打破现场的肃穆。

陈宝国身着深色素服,腰间系着玉带,虽未穿戏服,却已透着万历皇帝的沉稳气场。他手中握着一卷《万历起居注》,扉页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万历十年,帝年二十,始有亲政之意,对居正既倚重又猜忌”“罢朝时眉宇微蹙,非怠政,实乃皇权受限之隐忍”。这些都是他为饰演万历皇帝做的功课,为了贴近角色,他不仅通读了《明史》《张居正传》,还跟着明史专家学习明代帝王的言行举止,甚至模仿万历皇帝的书法笔迹。

“陈老师对角色的投入,超出了我的预期。”张黎站在苏澈身旁,语气中满是敬佩,“为了把握万历皇帝不同时期的心态变化,他把万历一生分为‘依赖期’‘亲政期’‘怠政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语气、步态、眼神都做了区分。光是‘亲政初期’的坐姿,他就练了一个月,要求自己既能体现帝王的威仪,又不能显得过于成熟,符合二十岁少年天子的特质。”

苏澈点头,目光落在太和殿的匾额上:“这座明故宫的搭建,和陈老师的表演一样,都追求‘极致真实’。”他抬手示意,工作人员递上一台平板,屏幕上显示着场景搭建的考据档案,“宫墙用的是明代‘城砖’工艺,每块砖重30斤,烧制温度控制在1000c,与明故宫城砖的质地完全一致;殿内的龙椅,参照了定陵出土的万历龙椅复刻,龙纹的鳞片数量、龙须的长度都分毫不差;甚至地面的金砖,都是按照明代‘苏州御窑’的工艺烧制,敲击能发出金石之声。”

开机仪式的核心环节,是“点睛”仪式。陈宝国手持毛笔,蘸取朱砂,在太和殿门前的铜狮眼中轻轻一点——这只铜狮同样按明故宫原件复刻,高2.5米,狮身的卷毛、爪下的绣球都栩栩如生。“愿以匠心,还原大明风骨;愿以史笔,书写帝王春秋。”陈宝国的声音厚重而坚定,回荡在宫墙之间。

随后,苏澈、张黎与陈宝国共同揭开了摄影机上的红绸,露出镌刻着明代卷草纹的机身。张黎拿起对讲机,高声喊道:“《大明王朝》第一场戏,万历十年,太和殿议事,开机!”

剧组立刻忙碌起来,演员们身着精致的明代官服走入太和殿,衣料上的补子纹样、腰带的材质、帽子的样式都与角色的品级严格对应——张居正作为一品文官,官服补子为仙鹤,腰带为玉带;六部尚书为二品,补子为锦鸡,腰带电带。这些服饰都是由非遗传承人手工缝制,仅一件张居正的官服,就耗费了三个月时间,光刺绣就用了五种针法。

第一场戏拍摄的是万历皇帝与张居正商议推行“一条鞭法”的朝堂戏。陈宝国饰演的万历皇帝端坐龙椅,眼神中带着少年人的清澈,却又刻意流露出几分帝王的沉稳。“张先生所奏‘一条鞭法’,朕已看过。”他的语气平缓,却暗藏试探,“然此事关乎国本,民间是否真能接纳?地方官推行不力,又当如何处置?”

饰演张居正的演员躬身奏对:“陛下放心,臣已令地方官先行试点,待有成效再全面推行。若有官员推诿塞责,臣请以考成法论处,轻则降职,重则罢官!”

苏澈站在监视器旁,手持平板,屏幕上“明史细节还原”功能实时运行,标注着场景与表演的细节:“张导,你看万历皇帝的手势,明代帝王议事时,手指不宜过度张开,应自然收拢,陈老师这个动作很标准。”他又指向殿内的烛台,“烛台的样式是明代‘宣德炉’款,位置放在龙椅左侧,符合《大明会典》的记载,道具组做得很到位。”

张黎点头,对陈宝国喊道:“陈老师,再收敛一点情绪,万历此时虽有亲政之意,但还需倚重张居正,眼神中的猜忌要藏得深一些,通过微表情传递即可。”

陈宝国立刻调整状态,再次拍摄时,他的眼神微微下沉,指尖轻轻敲击龙椅扶手,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却精准传递出少年天子的隐忍与试探。“过!完美!”张黎兴奋地喊道,“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既有帝王的威仪,又有年轻人的复杂心态。”

开机仪式吸引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纽约时报》的记者站在太和殿前,对着镜头感慨:“这座1:1复刻的明故宫,比很多历史遗址都更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建筑的风貌。《大明王朝》的投资规模与制作严谨度,刷新了我们对东方历史剧的认知。”

英国bbc的记者则聚焦于演员的表演:“陈宝国先生的表演极具层次感,他没有把万历皇帝塑造成简单的‘明君’或‘昏君’,而是通过细腻的动作与表情,展现了一个在权力与责任中挣扎的年轻人。这种对历史人物的深度挖掘,值得全球影视行业学习。”

日本NhK的记者专门采访了场景搭建团队:“听说你们为了还原明代的地砖,专门请教了苏州的非遗传承人,甚至重建了一座明代御窑?”

场景负责人点头回应:“是的,明代‘金砖’的烧制工艺已经濒临失传,我们花了半年时间找到传承人,反复试验了20多次才成功。苏总要求我们,不能有任何一处细节敷衍,因为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历史的载体。”

开机仪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的提问聚焦于影片的制作理念与投资分配。有记者问:“5亿投资是蓝星华国历史剧的最高纪录,这些资金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

苏澈回应道:“资金主要分为三部分:40%用于场景搭建与道具制作,除了这座明故宫,我们还搭建了张居正府邸、江南贡院、郑和宝船厂等12个核心场景,制作了3000多件明代服饰、2000多件道具,所有道具都经过历史专家审核;30%用于技术研发与特效制作,我们升级了‘历史场景特效系统’,用于还原明代的战争场景、城市风貌;20%用于演员片酬与剧组运作,10%用于后期制作与全球发行。我们的目标是,每一分钱都花在‘还原历史、提升品质’上。”

陈宝国在回答“如何把握万历皇帝的角色”时,语气真诚:“万历皇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皇帝’,也不是纯粹的‘坏皇帝’。他有理想、有抱负,但也有年轻人的冲动与固执;他依赖张居正,却又不甘于被操控;他想有所作为,却最终在现实中妥协。我在饰演他时,没有刻意美化或丑化,而是尽量贴近历史记载,展现他的真实与矛盾。”

张黎补充道:“我们的剧本完全以正史为基础,没有加入任何戏说或宫斗元素。比如‘张居正改革’,我们会详细展现考成法、一条鞭法的推行过程,以及改革背后的朝堂博弈;‘万历亲政’,我们会聚焦于皇权与相权的冲突,展现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的大明王朝。”

发布会结束后,剧组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拍摄中。陈宝国在太和殿内反复打磨台词,工作人员在殿外调整灯光与机位,远处的明故宫宫墙下,道具组正在擦拭刚运到的明代火炮——这门火炮同样是1:1复刻,重达500公斤,炮身上的铭文与纹饰都严格遵循明代军工标准。

苏澈站在宫墙下,望着忙碌的剧组与巍峨的明故宫,心中满是感慨。他想起18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如今却矗立起一座“复活的大明宫殿”;想起剧本打磨时,明史专家反复核对的每一个细节;想起陈宝国为了角色熬夜研读史料的身影。这一切,都源于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品质的追求。

“苏总,全球已有20家电视台购买了《大明王朝》的海外发行权,包括美国hbo、英国bbc、日本NhK等主流平台。”张岚递上一份发行协议,语气中满是兴奋,“他们都对这部剧的制作水准与历史价值充满信心,希望能同步播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