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精心准备和选择吉日,刘备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拜访。这一次,他斋戒三日,沐浴更衣,以最虔诚的心态前往。连张飞、关羽都被这种气氛感染,不敢再多言。
到了隆中,书童说:“先生今日在庄,但昼寝未醒。”
刘备长舒一口气,人在就好!他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则轻手轻脚地走进草堂,只见诸葛亮果然在榻上熟睡。刘备没有丝毫催促,更没有叫醒他,而是如同学生等待老师一样,恭恭敬静地站在台阶下等候。
这一等,就是好几个时辰。直到诸葛亮自己悠悠转醒,口中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这场景,堪称史上最牛的“面试反转”。通常都是求职者等待面试官,而在这里,CEO刘备成了那个等待的“求职者”,而“应聘者”诸葛亮则气定神闲地掌握着整个节奏。
双方终于见面,分宾主落座。寒暄之后,面试的核心环节——“战略问策”开始了。
刘备开门见山,抛出了困扰他多年的核心问题:“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翻译成商业语言就是:“刘总(刘备),我们公司(刘氏集团)目前市场占有率极低,品牌虽有(汉室宗亲)但号召力不足,面对曹操(曹氏集团)这样的行业垄断者,我们该如何破局?请您为我们制定一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也不再藏私,拿出了他酝酿多年、早已成竹在胸的《隆中对》PPT。
这份规划书逻辑清晰,数据详实,直指核心:
1. 市场分析(竞争对手评估):
· 曹操(曹氏集团): 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正面竞争没戏。
· 孙权(孙氏集团): 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合作,别想着吞并。
2. 目标市场选择(蓝海战略):
· 荆州: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其主(刘表)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这是我们的第一桶金!
· 益州(四川):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而其主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这是我们的大本营!
3. 战略路径(三步走):
· 第一步(短期目标): 拿下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跨有荆、益”)。
· 第二步(中期目标): 搞好内政外交(“内修政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 第三步(长期愿景): 等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关羽)率荆州军向宛城、洛阳,刘备亲率益州军出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份《隆中对》,为迷茫中的刘氏集团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解决了“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做”的核心战略问题。它就像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刘备前方的黑暗。
【跨时空吐槽】
李世民(拍案叫绝):“精彩!真乃天下奇策!这诸葛亮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其战略眼光,旷古烁今!这份规划书,堪比朕的《帝范》。刘备得此一人,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这第三顾,太值了!”
---
股权绑定与团队融合:空降CTO的入职挑战
听完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的反应是——“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他激动地离开座位,向诸葛亮行礼,表示完全认同这份战略规划。
紧接着,他发出了最诚挚的“入职邀请”。他没有谈薪水,没有谈职位,而是用情感和愿景进行绑定:“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这相当于说:“刘氏集团虽然现在盘子小,但我真心邀请您加入我们,共同实现这份伟大的蓝图。我愿意将公司的战略决策权完全交给您!”
诸葛亮此时也有所触动,但他还是保持了最后的谨慎,谦逊地推辞:“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这是一种最后的试探,也是传统士人的礼节性谦让。
刘备闻言,泪如雨下(刘备的终极技能发动!),他哭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这句话把诸葛亮的出山,拔高到了拯救天下百姓的高度。这顶高帽子,加上之前三顾的诚意和知遇之恩,彻底击穿了诸葛亮的心理防线。
诸葛亮终于被感动,点头答应:“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至此,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一次“人才引进”圆满完成。刘备成功为他的草台班子,招聘到了一位顶级的“首席技术官(CTO)”兼“首席战略官(CSO)”。
诸葛亮正式入职刘氏集团,职位是“军师”(相当于战略顾问)。刘备对他极为信任,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关系亲密到让关羽、张飞这两位原始合伙人都感到嫉妒,私下里抱怨:“孔明年少,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