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 第11章 第十四章 :通里穴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神志病歌诀解析

一、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神志病歌诀(通里穴部分)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通里穴的歌诀为: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二、歌诀解析(结合神志病治疗)

(一)通里穴为手少阴心经络穴,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治疗神志病的核心穴位之一,其歌诀从定位、主治、虚实辨证三方面阐述了其在神志病中的应用:

1、定位: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通里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1寸(约两指宽),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即腕横纹沿小指侧肌腱向外1寸)。此定位是针灸取穴的关键,确保刺激准确作用于心经络脉。

2、主治神志病: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

(二)歌诀明确通里穴的核心功效为治疗神志相关病症:

1、“欲言声不出”:指舌强不语、失语(如癔病性失语、中风后失语),因心开窍于舌,通里穴为心经络穴,可通心脉、利舌窍。

2、“懊恼”:指情绪烦躁、焦虑(如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因心主神明,通里穴可宁心安神、缓解情绪波动。

3、“怔忡”:指心悸、心跳剧烈(如心律失常、神经衰弱),因心主血脉,通里穴可调节心经气血、改善心悸症状。

4、虚实辨证: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

(三)歌诀进一步区分了神志病的虚实证型,指导临床治疗:

1、实证:表现为“四肢重、头腮面颊红”(如痰火扰心所致的烦躁、失眠),因实则气血壅滞,通里穴需用泻法(如针刺深度稍深、留针时间延长),以疏泄心火、通经活络。

2、虚证:表现为“不能食、暴喑面无容”(如心气虚所致的失语、食欲不振),因虚则气血不足,通里穴需用补法(如针刺深度稍浅、轻刺激),以补益心气、养血安神。

3、治疗操作: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歌诀强调通里穴的操作特点:毫针刺入时应“微微刺”(即轻刺激、短留针),避免过度损伤经络。这种操作方式符合“心为君主之官”的生理特点,避免强刺激扰动心神,从而达到“方信有神功”的疗效。

三、通里穴在神志病治疗中的核心价值

通里穴作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治疗神志病的关键穴位,其核心价值在于“通心脉、宁神志”:

1、通心脉:作为心经络穴,通里穴可疏通心经气血,改善心脉瘀阻所致的神志病(如心绞痛伴发的烦躁、失眠)。

2、宁神志:通过调节心经气血,通里穴可缓解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改善睡眠质量(如神经衰弱所致的失眠)。

四、总结

通里穴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神志病歌诀中,通过定位、主治、虚实辨证的系统描述,明确了其在治疗神志病中的作用。其“通心脉、宁神志”的核心功效,结合虚实辨证的操作方法,使其成为中医治疗神志病的重要穴位之一。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证型(实证或虚证)调整刺激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