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31章 峰回路转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31章 峰回路转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第三十一章:峰回路转

张副局长带来的消息,像一道撕裂厚重乌云的强烈闪电,瞬间将笼罩在林家小院上空那层因资产评估“低估值”而积聚的、令人窒息的阴霾,劈开了一道刺眼的缝隙。全省展销会!重点推荐项目!这几个字眼,带着一种近乎不真实的轰鸣感,砸在林国栋和爷爷林大山的耳膜上,震得他们头晕目眩,半晌回不过神来。

前一秒,他们还深陷在价值被否定的泥沼里,挣扎在自我怀疑的边缘;后一秒,却被一股无法抗拒的巨浪猛地推向了通往省城舞台的浪尖。这转折太过突兀,太过剧烈,以至于巨大的惊喜如同海啸般扑来时,竟让人首先感到的是一种近乎恐惧的茫然和无所适从。

林国栋只觉得一股热血“嗡”的一声冲上头顶,脸颊滚烫,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仿佛要挣脱束缚跳出来。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那细微的刺痛感才让他确认这不是梦境。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只能发出嗬嗬的喘息声。目光急切地投向父亲,想从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找到一丝确认或指引。

爷爷林大山的表现则更为剧烈。他佝偻的身躯猛地挺直了一瞬,随即又像是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重压般,微微晃了晃。那双原本因连日愁苦而显得浑浊无神的眼睛,骤然迸发出一种混杂着难以置信、狂喜、以及更深层恐惧的复杂光芒。他手中的烟杆“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也浑然不觉。嘴唇哆嗦着,喃喃道:“省……省城?展销会?咱们……咱们林家岭的茶?”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干涸的井里艰难汲上来的,带着颤抖的尾音。这消息对他造成的冲击,远比之前的打击更为深刻,因为这直接触及了他一生坚守的、关于茶和家族荣誉的最核心地带。

张副局长理解他们的失态,他脸上同样带着激动,但更多的是不容置疑的严肃。他用力拍了拍林国栋的肩膀,声音低沉而急促:“国栋!林老!醒醒神!这是天大的机遇,也是天大的考验!郑县长顶着压力把你们报上去,是相信你们,也是给咱们县争光!但你们听清楚——省里的专家评审团,很快就会下来进行‘现场核查’!这次核查,非同小可!它看的不仅仅是茶好不好喝,更要看你们的茶园管理、生产流程、卫生条件、甚至合作小组的组织架构!标准会非常非常严格!可以说,比之前那个资产评估,要难得多,也关键得多!通不过核查,一切免谈!而且,会给县里抹黑!”

“现场核查”四个字,如同四块冰冷的巨石,随着张副局长凝重的话语,重重地压在了林家父子刚刚被惊喜冲得有些发热的头脑上,让他们瞬间冷静下来,甚至打了个寒颤。比资产评估更严格?要看流程、看管理、看组织?这些词汇,对于习惯了凭经验、靠人情的传统茶农来说,陌生得令人心悸。

狂喜的浪潮迅速退去,露出下面冰冷而坚硬的现实礁石。希望的大门似乎敞开了一道缝,但门后却横着一道更高、更难以逾越的门槛。

张副局长留下这个消息和沉重的嘱托后,便匆匆离去,他还要去向郑县长详细汇报。林家父子站在暮色渐合的院门口,望着吉普车卷起的尘土,久久没有动弹。晚风吹过,带着深秋的寒意,却吹不散他们心头的滚烫与冰凉交织的复杂情绪。

回到屋里,周芳和奶奶闻声从厨房出来,看到父子俩异样的神情,紧张地问:“国栋,爹,张局长来说啥了?是不是……又有什么坏消息?”

林国栋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将省城展销会和现场核查的消息,尽量完整地转述给她们。随着他的讲述,周芳和奶奶的脸上也经历了从极度震惊到不知所措,再到深深忧虑的剧烈变化。

“省城?老天爷!咱们的茶真能去那么大的地方了?”周芳的声音带着哭腔,是喜悦,更是害怕,“可……可核查?还要查这查那?咱们这穷家破业的,咋经得起省里大官的查啊?万一……万一哪里没弄好,是不是……是不是就完了?”她仿佛已经看到了省里来的大官皱着眉头、摇头否定的场景,脸色变得煞白。

奶奶则双手合十,不住地念佛,祈求菩萨保佑,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权威的敬畏和恐惧。

家里的气氛,从之前的死寂绝望,陡然转变为一种高度紧张、焦虑不安的躁动。希望带来了光亮,但这光亮却照出了前路上更多、更狰狞的荆棘和沟壑。

爷爷猛地蹲下身,捡起地上的烟杆,塞上烟丝,划了好几根火柴才点着,狠狠地吸了一口,浓烟呛得他剧烈咳嗽起来。咳嗽平息后,他抬起头,眼睛布满了血丝,声音沙哑却透出一股被逼到绝境的狠劲:“查就查!咱们的茶,根正苗红!咱们的人,行得正坐得直!没啥见不得人的!他们爱咋查咋查!”

话虽如此,但当他目光扫过略显杂乱的院子、简陋的炒茶作坊、那些用了多年的竹匾和铁锅时,眉头还是紧紧锁了起来。他知道,光有骨气是不够的。省里的专家,看的不是你的决心,而是实打实的、符合他们标准的东西。那些“流程”、“管理”、“卫生”,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束缚感。

林国栋比父亲更清楚即将面临的是什么。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机遇就在眼前,但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现在不是沉浸在恐慌中的时候,必须立刻行动!

他连夜伏在油灯下,根据张副局长的提示和自己有限的理解,开始罗列“现场核查”可能涉及的内容:茶园的环境、茶树的生长状况、采摘的标准、炒制场所的卫生、工具的清洁、茶叶的储存、甚至合作小组的会议记录、账目……一项项,一条条,虽然模糊,但足以让他头皮发麻。这简直是要把他们这个土生土长的家庭作坊,硬生生拔高到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现代化管理”层面。

第二天天刚亮,林国栋就召集了李老栓等合作小组的核心成员。当他宣布这个消息时,所有人的反应和林家人如出一辙——先是不敢相信的狂喜,紧接着便是铺天盖地的忧虑。

“国栋,这……这步子也迈得太大了!省里来的官,那得多大的派头?咱们这些泥腿子,话都说不利索,咋应付啊?”李老栓搓着手,满脸愁容。

“是啊,林组长,咱们平时干活没话说,可要讲那些个条条框框,咱们哪懂啊?别到时候茶是好茶,却败在了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上!”另一位成员也附和道。

质疑和畏难情绪弥漫开来。林国栋深知,如果不能统一思想,激发大家的斗志,仅靠林家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应对这次核查。

他站在众人面前,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而焦虑的脸,声音提高了八度,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各位叔伯兄弟!我知道大家怕!我也怕!但你们想想,这是啥机会?是咱们林家岭的茶叶,一步登天的机会!是咱们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资产评估说咱们不值钱,现在,省里给了咱们一个机会,让咱们自己证明给所有人看,咱们值钱!而且值大钱!”

他顿了顿,让话语沉淀下去,然后继续道:“核查是难,标准是高!但正因为难,正因为高,才说明这件事重要!才值得咱们拼尽全力去搏一把!咱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在这里害怕,而是行动起来!把咱们的茶园收拾得利利索索!把炒茶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咱们平时做事的规矩,理得明明白白!让省里来的专家看看,咱们山里的茶农,不光手艺好,心也齐,做事也讲究!”

他的话语,充满了感染力和鼓动性,将眼前的挑战转化为一场扞卫尊严和争取荣誉的战斗。李老栓等人被他的情绪感染,脸上的忧虑渐渐被一种破釜沉舟的亢奋所取代。

“干!国栋,你说咋干就咋干!咱们拼了!”李老栓率先吼道。

“对!拼了!不能让省里人小瞧了咱们!”众人纷纷响应。

目标明确,思想统一后,林家岭合作小组如同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始了高速运转。这一次,不再是漫无目的的忙碌,而是针对“现场核查”可能的标准,进行有的放矢的准备。

林国栋成为了总指挥。他将核查内容分解成块,责任到人。李老栓负责带领一组人,彻底清理茶园里的杂草杂物,修剪茶树,确保园子整洁有序;几位细心的妇女,在周芳和奶奶的带领下,负责炒茶作坊和晾晒场的卫生大扫除,锅台、灶具、竹匾、地面,甚至墙壁,都反复擦洗,力求一尘不染;林国栋自己则和父亲一起,梳理炒茶工艺的关键环节,思考如何用最朴实的方式,向专家展示他们对火候、技艺的理解和控制。他甚至开始尝试着记录每天的天气、采摘时间、炒制要点等,尽管记得歪歪扭扭,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爷爷林大山是变化最大的人。他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重新焕发了青春。他不再沉默地蹲在墙角,而是像一位严苛的监工,亲自监督着每一项准备工作。对茶园的清理,他要求连石头缝里的草都要拔干净;对作坊的卫生,他挑剔得连窗棂上的灰尘都不放过;对炒茶的流程,他反复演练,力求在专家面前展现出最稳定、最精湛的技艺。他的眼神里,燃烧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火焰,那是对自家茶叶品质的绝对自信,更是对这次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的无比珍视。

然而,就在全家全组上下同心、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核查,气氛紧张而充满希望时,那个阴魂不散的身影,再次如同幽灵般出现。

一天傍晚,李老栓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林国栋,王老五又在村里散布谣言,说什么“林家这是瞎折腾,省里的大官下来走个过场,最后还是关系硬不硬”、“他们准备得再好有啥用?上面没人,一切都是白搭”,甚至暗示林国栋是不是走了什么歪门邪道才拿到这个推荐名额。

这些恶毒的言论,像污水一样,企图再次搅浑刚刚凝聚起来的人心。尤其在那个信息闭塞、对上层规则充满神秘感和不确定性的年代,这种“关系论”的谣言,极具杀伤力。

林国栋听到消息,心头怒火翻腾,但他强行压了下去。他知道,此刻与王老五纠缠,只会浪费宝贵的准备时间,扰乱军心。他当着众人的面,斩钉截铁地说:“咱们行得正,走得直,不怕鬼叫门!省里专家来核查,看的是真本事,硬功夫!咱们把该做的做到最好,比什么都强!谁要是信了那些闲话,自己乱了阵脚,到时候通不过核查,后悔的是他自己!”

他的镇定和自信,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大家更加埋头苦干,用行动回应着谣言。

在一种高度紧张、全员备战的气氛中,时间一天天过去。林家岭的面貌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茶园整齐划一,作坊洁净明亮,各种工具摆放有序。每个人虽然疲惫,但眼神里都闪烁着期待和不安交织的光芒。

约定的核查日期终于临近。就在专家评审团预计到达的前两天,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公社的通讯员突然骑马送来了一封加急信件,是张副局长亲笔写来的。

林国栋怀着忐忑的心情拆开信。信中的内容,让他的心情瞬间变得更加复杂和沉重。

张副局长在信中首先叮嘱了核查的注意事项,然后笔锋一转,提到一个关键信息:此次省专家评审团中,有一位是从省茶叶研究所请来的资深专家,姓吴,在业界颇有威望,但对产品质量和工艺规范的要求也以极其严苛着称。另外,此次核查,不仅看现场,还会随机抽取茶叶样品带回省城进行理化指标检测。最后,张副局长特别强调,这次推荐上报,在县里也存在不同意见,希望林家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关系到县里的荣誉和项目未来的支持力度。

资深严苛的专家!理化指标检测!县里的不同意见!

这封信,像一连串的重磅炸弹,将林国栋心中残存的侥幸彻底炸碎。他意识到,这场“现场核查”的严峻程度,远比他想象的还要高!它不仅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近乎残酷的筛选和审判!那位吴专家的“严苛”,理化指标的“冷冰冰”,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政治压力,都像一把把利剑,悬在头顶。

他将信的内容告诉了父亲和家人。爷爷听完,沉默了很久,然后默默地走到炒锅前,升起火,开始又一锅茶的炒制。他的动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缓慢、专注,仿佛要将自己的灵魂也融入那翻腾的茶叶之中。周芳和奶奶的脸上,忧色更重了。

夜色降临,雨丝敲打着窗棂。林国栋站在窗前,望着外面漆黑一片的茶园,心中充满了对未知考验的敬畏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

明天,或者后天,省里的专家就要来了。林家岭这片小小的天地,能否经得起那双“严苛”眼睛和那些“冰冷”数据的审视?王老五散播的谣言,是否会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产生影响?这场背水一战,究竟会迎来怎样的结局? 林国栋感觉自己的心脏,在寂静的雨夜里,跳得异常沉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