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32章 严苛的审视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32章 严苛的审视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张副局长那封加急信件带来的信息,像一块块沉重的寒冰,投入林家因即将到来的核查而沸腾的期待与焦虑之中,瞬间让温度骤降。资深严苛的吴专家、冰冷的理化指标检测、县里存在的不同意见……这些词汇,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原本就高度紧张的备战氛围,更多了一层如履薄冰的恐惧和背水一战的悲壮。

核查前最后的两天,林家岭合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耗尽全力的冲刺。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连平日里最活泼的孩子都感受到了大人们的严肃,不敢大声喧哗。爷爷林大山几乎长在了炒茶作坊里,灶火日夜不熄,他反复演练着炒制的每一个细节,对火候的掌控力求分毫不差,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因过度专注和疲劳而微微颤抖,眼神却锐利如鹰隼,仿佛要在茶叶的每一次翻腾中,窥见命运的轨迹。林国栋则像一只旋转的陀螺,穿梭在茶园、作坊和院落之间,最后一次检查卫生死角,反复核对可能被问及的数据和流程,嘴角因心急上火起了好几个燎泡,声音也沙哑不堪。周芳和奶奶带领妇女们,将本就打扫得锃亮的器具又反复擦拭,连门槛缝里的尘土都用竹签细细剔出。

这种极致的、近乎苛求的准备,背后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希望就在眼前,但通往希望的道路却布满了尖利的碎石和未知的陷阱。每个人都清楚,成败在此一举,没有任何退路。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核查当天的清晨,天色灰蒙蒙的,带着深秋的湿冷。没有预想中的阳光明媚,反而更像是一场严峻考验的注脚。不到八点,两辆半旧的吉普车,裹挟着一路风尘,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林家岭村口的打谷场。车上下来六七个人,除了陪同的县乡镇企业局张副局长和一名工作人员外,其余几位便是省里来的专家评审团。

为首的是一位年约五十、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严肃的中年男子,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眼神锐利,步伐沉稳,周身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学术气息。张副局长快步上前,低声向林国栋介绍:“这位就是省茶叶研究所的吴研究员,专家组组长。” 林国栋连忙上前,恭敬地伸出双手,吴研究员只是微微颔首,与他轻轻一握,手劲很轻,却带着一种疏离的审视感,让林国栋的心猛地一紧。

专家团的其他成员,有负责农业种植的,有侧重食品卫生的,还有一位年轻些的,背着相机和取样箱,显然是负责记录和取样的。他们的表情大多严肃,很少交谈,一下车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视着周围的环境。

简单的寒暄(几乎只是张副局长在介绍)后,核查直接开始。没有客套,没有缓冲,吴专家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核查流程:先看茶园,再看加工场所和生产流程,最后查阅资料和座谈。

第一站,茶园。专家们走入那片被精心打理过的茶山。吴专家看得极其仔细,他不仅看茶树的株距、长势,还蹲下身,用手扒开茶树的根部,查看土壤的墒情和有机质,甚至捏起一点泥土在指尖捻搓,放在鼻尖闻了闻。他询问施肥的种类、频率、病虫害防治措施,问题专业而刁钻。林国栋和李老栓等人紧张地跟在后面,尽力回答,但有些过于技术性的细节,他们只能凭经验模糊描述,吴专家听后不置可否,只是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那“沙沙”的写字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随后是炒茶作坊和晾晒场。吴专家对卫生条件的要求近乎苛刻。他用手电筒照射灶台的缝隙,检查炒锅是否有锈迹,用手摸晾筛的表面是否光滑无毛刺,甚至要求查看水源和废弃物处理情况。周芳和奶奶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哪里有一丝疏忽。当看到爷爷那套用了多年、被擦得锃亮却难免有使用痕迹的紫砂茶具时,吴专家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最关键的环节是观摩炒制过程。爷爷林大山深吸一口气,在众人(尤其是吴专家那锐利目光)的注视下,开始炒制。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但难免紧张,动作比平时略显僵硬。吴专家站在锅边,一言不发,紧紧盯着爷爷的每一个动作,翻茶的手势、火候的掌控、出锅的时机……他看得如此专注,仿佛要将整个过程分解成无数帧画面。空气中只有茶叶与铁锅摩擦的沙沙声和灶火的呼呼声,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炒制完成后,吴专家亲自取样,先是仔细观察干茶的条索、色泽、匀整度,然后要求当场冲泡品鉴。他品茶的过程更是如同一种仪式,观汤色、闻香气、品滋味、看叶底,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耗时良久。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人完全无法揣测其内心的评判。

林国栋和爷爷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周围的合作组成员更是大气不敢出。整个核查过程,吴专家除了必要的提问,几乎惜字如金,那种沉默带来的压力,远比疾言厉色的批评更令人窒息。其他专家也是各司其职,拍照、记录、取样(尤其是对炒制好的茶叶和原料茶青进行了多点取样,准备带回省城检测),效率极高,却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冷漠。

临近中午,所有的现场核查项目才告一段落。专家团被请到林家略显简陋的堂屋稍作休息,并进行简单的资料查阅和座谈。所谓的资料,主要是林国栋近期尝试记录的一些简单生产日志和合作小组的成员名单、粗略的账目。这些在专家们看来,无疑是非常原始和不足的。

座谈的气氛依旧凝重。吴专家率先发言,他的声音平稳,没有波澜,却字字千斤:“林组长,林老先生,我们看了现场,也品了茶。我就直说了。你们的茶叶,从感官品质上来说,有特点,香气滋味有独到之处,这是优点。”

听到这里,林国栋和爷爷心中稍稍一松,但吴专家紧接着的“但是”,让他们的心再次沉了下去。

“但是,”吴专家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在场紧张的林家岭众人,“问题也很突出。第一,茶园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的植保和施肥记录,标准化程度低。第二,生产加工场所虽然干净,但硬件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防尘、防虫、防污染措施,离食品安全生产规范有较大差距。第三,最关键的是,整个生产过程缺乏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没有详细的投入品记录,没有关键工艺参数监控,没有批次检验,全凭经验。这在现代农产品质量管理中,是极大的隐患。”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严肃:“我们搞科研、做推广,讲的是数据和标准。‘差不多’、‘凭感觉’,这是小农经济的思维,无法适应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如果要去省城参展,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严格的消费者,你们目前的这种模式,风险很高。”

这一番话,如同冰水浇头,将林家众人心中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火苗,瞬间浇灭。吴专家指出的问题,句句在理,切中要害,正是他们这种传统手工作坊与现代商业要求之间最根本的矛盾所在。爷爷的脸色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想辩解什么,却发现自己赖以自豪的“经验”和“手感”,在对方冰冷的“数据”和“标准”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被否定的屈辱,涌上他的心头。

林国栋也是心如刀绞,但他强忍着,试图解释:“吴专家,您说的对,我们确实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您看我们最近也开始做一些简单的记录……我们山里条件有限,能不能……”

吴专家抬手打断了他,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坚定:“林组长,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但标准和规则就是这样。这次的样品我们会带回去做理化指标检测,最终结果会综合考量。但我必须提醒你们,即使这次通过了,如果不想办法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未来的路也会很难走。”

座谈在一种沉闷而压抑的气氛中结束。专家团没有留下来吃饭,匆匆乘车离去,留下林家岭一众身心俱疲、心情沉重的人们。

吉普车扬起的尘土渐渐散去,林家小院却陷入了一片死寂。之前的紧张和期待,此刻全部化为了巨大的失落和迷茫。吴专家那些尖锐而客观的批评,像一根根针,扎在每个人的心上。尤其是爷爷,他怔怔地坐在门槛上,望着那口刚刚被专家审视过的炒锅,眼神空洞,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他一生信奉和坚守的东西,在所谓的“标准”和“数据”面前,似乎变得一文不值。

林国栋的心情同样复杂到了极点。他既感到挫败,又有一丝不甘。吴专家的话虽然刺耳,但并非全无道理。林家茶要想真正走出去,光靠“好喝”是不够的,必须面对和解决这些管理上的短板。可是,谈何容易?这需要知识、需要投入、需要彻底改变沿袭了几代人的生产和思维习惯。

就在全家被这种悲观情绪笼罩,不知下一步该如何是好时,一直陪同在场、却很少插话的张副局长,在送走专家后,并没有立刻离开。他转身回到林家院子,看着垂头丧气的众人,叹了口气,走了过来。

他拍了拍林国栋的肩膀,又对爷爷说:“林老,国栋,别垂头丧气的!吴专家的话是严厉了点,但你们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他肯定了你们茶的品质!这就是最重要的基础!至于管理上的问题,那是可以逐步改进的嘛!这次核查,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张副局长的话,像是一剂温和的强心针。他接着压低声音说:“你们知道吗?刚才吴专家私下跟我交流了几句,他虽然对管理提出了批评,但对你们茶叶本身的品质,尤其是那种独特的‘山场气’,评价其实不低!他说,这种风味,是很多标准化茶园生产不出来的。关键是,如何把这种优势,用更规范的方式保持和展现出来。”

张副局长这透露出的信息,让陷入谷底的林家父子,心中顿时又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却极其重要的希望之火。吴专家并非全盘否定,他看到了林家茶最核心的价值!

然而,张副局长话锋一转,脸色又凝重起来:“不过,国栋,有件事我得提醒你。刚才核查的时候,我注意到,随行的那位县农技站的陈技术员,跟省里那位负责种植的专家私下交流挺多,而且……我好像听到他们提到了王老五的名字,虽然没听清具体内容,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得多留个心眼。”

王老五的名字,再次在这种关键时刻,与上级专家联系在一起?

这突如其来的、看似不经意的提醒,意味着什么?难道王老五的触角,已经伸到了省里的专家层面?这次的核查,除了明面上的标准之争,是否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林国栋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瞬间又被一层更深的忧虑所笼罩。前方的迷雾,似乎更加浓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