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12章 沉默者的声音

重生茶香暖八岁 第12章 沉默者的声音

作者:凝宝Ella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5 05:53:20

那封盖着鲜红公章的挂号信,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林国栋手心发颤,更烫得他心慌意乱。他反复读着那短短几行字——“全县茶叶生产座谈会”、“准备简要发言”、“十分钟左右”——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击在他的神经上。

“全县……座谈会?”母亲周芳接过信纸,手也在抖,声音发紧,“国栋,这……这得去多少人?都是些什么人啊?”

爷爷林大山凑过来,他虽然不识字,但从儿子和儿媳的表情也猜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眉头拧成了疙瘩:“上台……讲话?讲啥?咱就是个种茶炒茶的,有啥好讲的?”

就连懵懂的莉莉,也感受到家里不同寻常的气氛,安静地靠在奶奶腿边。

恐慌,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这个小院。之前的农技通讯推广,虽然光荣,但毕竟隔着一层,最终由陈技术员执笔。可这次,是实打实地要林国栋本人,站到全县的会场上去,面对未知的领导和大批同行,讲述自家的经验!这对于一个习惯了在办公室伏案工作、性格偏于内向谨慎的小科员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挑战。

“我……我哪会讲什么话啊……”林国栋跌坐在凳子上,额头冒出冷汗,“十分钟发言?说什么?怎么说错话了怎么办?底下坐的可都是领导,还有各公社的能人……” 他越想越怕,甚至产生了退缩的念头,“要不……要不就说我病了,去不了?”

“胡说!”爷爷难得地呵斥了儿子一句,虽然他自己心里也打鼓,“上面点名让你去,那是看得起咱!是咱家的茶,咱家的法子,入了上面的眼!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怎么能装病不去?”

周芳也强压着紧张,劝慰道:“国栋,爸说得对。躲是躲不掉的。咱就实话实说,咱家是怎么做的,就怎么说,不夸大,也不藏着掖着。领导让发言,不就是想听真东西吗?”

道理都懂,但巨大的压力依然让林国栋坐立难安。他一晚上没睡好,脑子里反复盘算着发言内容,又一次次地自我否定。那些熟悉的制茶过程,在想象的众目睽睽之下,变得无比陌生和难以言说。

第二天,林国栋顶着两个黑眼圈去上班,整个人都魂不守舍。同事们似乎也听说了消息,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好奇和几分羡慕,但这更增添了他的压力。

下班回家,他饭也吃不下,把自己关在屋里,摊开信纸,想要写个发言提纲。可笔尖在纸上悬了半天,一个字也落不下去。脑子里一团乱麻,一会儿担心讲得太细显得啰嗦,一会儿害怕讲得太浅显得没水平,一会儿又忧虑提到拒绝供销社收购会不会得罪人。

“爸爸,你是不是在为去县里开会的事情发愁呀?”林薇端着一杯温水走进来,轻轻放在桌上。

林国栋叹了口气,揉着太阳穴:“是啊,薇薇,爸爸从来没在那么多人面前讲过话,心里没底。”

林薇爬上炕,坐在父亲身边,用小手帮他按着额头,用孩子的方式开导他:“爸爸,你别怕。你就当是……是给好多好多像王奶奶、李爷爷那样的茶农伯伯讲故事。就讲爷爷怎么发现茶树生病了,你怎么和爷爷一起想办法,咱们怎么用锅底灰和烟叶子水帮茶树立功的!就像你给我和莉莉讲故事一样。”

女儿稚嫩的话语,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林国栋脑中一些纷繁复杂的杂念。对啊,何必想得那么复杂?这就是一个发生在自己家里的真实故事,讲述如何应对困难、帮助邻里的故事。真实,最有力量。

“还有呀,爸爸,”林薇继续引导,眼睛亮晶晶的,“你可以带上咱们家炒的茶!让那些伯伯闻一闻!他们闻到这么香的茶,就知道爷爷的手艺有多棒了!比说一百句话都有用!”

带茶?!林国栋心中一动!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实物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而且,这也能将发言的重点,从单纯的“防治病害”,巧妙地引向最终的目的——“茶叶品质”。防治病害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产出好茶吗?

林薇看着父亲若有所思的表情,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她不再多说,悄悄退了出去,留给父亲思考的空间。

受到女儿的启发,林国栋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他重新铺开信纸,不再试图写官样文章,而是像列清单一样,写下了几个关键词:发现病害 - 土法试验 - 帮助邻里 - 品质为本。他决定,就围绕这几个核心点,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家的经历和坚持。重点突出“原生态防治”与“茶叶品质”的关联。

接下来的几天,林国栋一有空就默默练习,有时对着墙壁,有时让家人当听众。从一开始的磕磕巴巴,到后来能比较流畅地讲述,虽然依旧紧张,但至少有了底气。爷爷和周芳也不断给他鼓劲,补充细节。

全家人的心,都系在了这次发言上。

座谈会举行的日子终于到了。那天早上,林国栋换上了自己最笔挺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周芳特意给他煮了两个鸡蛋,寓意“满分”。爷爷则小心翼翼地将一小包精选的、用红纸包好的茶叶,塞进儿子的挎包,反复叮嘱:“别紧张,咱的茶,就是咱的胆!”

林国栋重重地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踏上了去往县城的班车。

县农业局的会议室,比林国栋想象的还要大,还要庄严。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有穿着干部服的各级领导,有面容黝黑、一看就是老茶农的代表,气氛严肃。林国栋被安排在靠后的位置,手心一直在冒汗。

会议开始,领导讲话,各公社代表汇报情况……轮到林国栋发言时,会议已进行了大半,与会者都有些疲惫了。

主持人念到他的名字时,林国栋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他站起身,走到发言席前,腿都有些发软。看着台下几十双投向自己的目光,他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准备好的词忘得一干二净。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夹杂着几声轻微的咳嗽。

完了!林国栋心里哀嚎一声,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但就在这瞬间,他仿佛闻到了从自己挎包里隐隐透出的、那熟悉而温暖的茶香,听到了女儿那句“就当是讲故事”的鼓励。

他猛地睁开眼,深吸一口气,不再看台下的人,而是将目光投向虚处,仿佛在对着自家的茶园和亲人诉说。他用带着浓重乡音的、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有些磕绊,但却无比真诚地开口了:

“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叫林国栋,是城关镇的一名普通干部。我家……我家也种点茶,自己炒着喝……”

他从如何发现王婶家茶树的异常讲起,讲到最初的束手无策,讲到想起土办法时的灵光一现,讲到全家总动员配制药剂、帮助邻里的辛苦与欣慰……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表情,只是平铺直叙,但那些真实的细节、质朴的情感,却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当他讲到为了保住茶叶品质,宁愿产量低、辛苦点,也坚持手工制作,甚至婉拒了供销社的低价收购时,台下一些原本漫不经心的老茶农抬起了头,眼神中露出了共鸣和赞许。

最后,他拿出了那包用红纸包着的茶叶,小心翼翼地打开,浓郁的茶香瞬间在会议室里弥漫开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就是我家炒的茶,样子丑,但……但味道还行。请领导们……批评指正。”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碗茶的真挚。

发言结束,林国栋几乎虚脱,后背全被汗水湿透。他红着脸,匆匆回到了座位,不敢看周围人的反应。

会场里安静了几秒钟,然后,坐在主位的一位头发花白、面容和蔼的领导(后来才知道是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带头鼓起了掌。掌声起初零星,随即变得热烈起来!尤其是那些茶农代表,鼓掌格外用力。

领导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点评道:“林国栋同志的发言,很好!没有空话套话,全是实实在在的做法和体会!尤其是这种坚持品质、互帮互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咱们发展茶叶生产,不能光盯着产量,更要看重质量,看重口碑!这才是长久之计!”

这番话,无疑是对林家道路的最高肯定!

会议结束后,好几个公社的茶农代表围住林国栋,热情地向他请教土法防治的细节,交换联系方式。林国栋第一次感受到被同行认可和尊重的感觉,心中的紧张被巨大的成就感取代。

他带着满身疲惫却又无比振奋的心情回到家,将会议上的经历原原本本讲给家人听。全家人都激动不已,爷爷更是高兴得直抹眼泪。

然而,喜悦之余,林国栋也带回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消息:散会后,那位表扬他的副县长,特意单独留下他,和蔼地问了他家的茶叶产量和销售情况,最后看似随意地说了一句:

“国栋同志啊,你们家的茶,现在名气可不小了。不过,要想真正做大,光靠自家这点力量,恐怕还是有局限啊。 有没有考虑过,和周围的茶农一起,搞点更有规模的名堂?”

副县长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林国栋,也在所有林家人心中,激起了新的、更大的波澜。这“更有规模的名堂”,究竟指的是什么?是机遇,还是新的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