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中兴 > 第30章 义军训练?雪天练阵型

大唐中兴 第30章 义军训练?雪天练阵型

作者:小说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9:05

乾元元年腊月的冀州,雪下得比往年更凶。鹅毛大雪连下了三天,演武场的积雪没到脚踝,踩上去 “咯吱” 响,寒风裹着雪粒子,像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李倓站在演武场中央,身上的铠甲结了层薄冰,他却没在意 —— 手里握着根木杆,正对着面前两百多名义军,大声讲解 “楔形阵” 的要领。

“都看好了!” 李倓将木杆往雪地里一插,划出个尖锐的三角形,“这楔形阵,前锋要尖,像把刀子,专门用来突破叛军的防线;两侧的弟兄要稳,护住前锋的侧翼,别让叛军从两边包抄;后卫要沉,随时准备接应前锋,补住缺口 —— 咱们人少,只能靠阵型取胜,明白吗?”

义军们齐声应和,声音却有些发颤 —— 不是怕,是冻的。有的士兵手冻得通红,握枪的手指僵硬得打不了弯;有的脚裹着破布,雪渗进鞋里,冻得发麻;还有的铠甲破了洞,寒风直往里面灌,却没人后退一步 —— 他们大多是河北的百姓,亲人被叛军杀了,家园被烧了,现在能跟着李倓练本事,早把冷和疼抛到了脑后。

“陈武,你带前锋,” 李倓点了陈武的名,“你力气大,枪法准,前锋的突破全靠你,记住,冲的时候别贪快,要稳住阵脚,等两侧跟上再往前推。” 陈武抱拳应道:“赵大哥放心!我保证不打乱阵型!” 他说着,搓了搓冻硬的手,拿起长枪,走到前锋的位置,身后跟着二十个精壮的士兵,个个眼神坚定。

李倓又看向右侧的队列:“大刀刘,你带右翼,注意跟前锋的距离,别太远也别太近,叛军要是从右边冲,你得第一时间拦住,不能让他们靠近前锋。” 大刀刘瓮声应道:“知道了!谁敢冲我右翼,我砍了他的胳膊!” 他手里的大刀裹着层雪,却依旧透着寒光,身后的士兵也握紧了武器,做好了准备。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雪地里扬起一道灰线。李倓抬头一看,是一队骑兵,约莫五十人,为首的是个穿着银甲的女子,骑在匹枣红马上,铠甲上的雪被风吹得乱飞,却丝毫不影响她的速度。“是秦玉薇!” 有士兵认出了她,小声议论起来,“听说她是冀州西边的义军首领,带了五十多个骑兵来投奔赵大哥!”

秦玉薇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动作利落得像阵风。她走到李倓面前,抱拳行礼:“赵将军,秦玉薇带骑兵队来报到!听说您在练阵型,我们也来搭把手,练练骑兵冲锋,说不定能跟您的步兵阵配合上。” 她的声音清亮,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银甲上的雪粒融化,在领口积了些水珠,却没让她有半分狼狈。

李倓眼前一亮 —— 义军骑兵少,之前只有阿依古丽的回纥骑兵,如今秦玉薇带着骑兵来,正好能练步兵与骑兵的配合。“太好了!” 他指着演武场东侧,“你带骑兵练冲锋,等会儿我们步兵练楔形阵突破时,你从侧面冲,模拟叛军的骑兵反扑,咱们试试能不能挡住。” 秦玉薇点头,转身回到骑兵队,大声喊道:“弟兄们,都精神点!让赵将军看看咱们的本事!”

骑兵们齐声应和,翻身上马。秦玉薇一夹马腹,枣红马嘶鸣一声,冲了出去,骑兵们跟在后面,形成一道整齐的直线,马蹄踏在雪地上,溅起的雪粒像白花一样散开。风里传来秦玉薇的喊声:“保持间距!别挤在一起!冲的时候要快,停的时候要稳!” 她的身影在风雪中忽明忽暗,银甲反射着雪光,像个移动的灯塔。

李倓收回目光,对步兵们说:“都看清楚了!等会儿秦将军的骑兵冲过来,咱们的楔形阵要稳住,前锋顶住,两侧散开,把骑兵引到咱们的包围圈里,明白吗?现在,列阵!” 士兵们连忙行动起来,陈武带着前锋站成尖队,大刀刘和左翼的将领分别带人居中,后卫则在最后面,很快,一个完整的楔形阵就列好了,像一把埋在雪地里的尖刀。

“前进!” 李倓一声令下,楔形阵开始移动。雪没到脚踝,每走一步都要费不少劲,士兵们却走得很稳,前锋的枪尖一致朝前,两侧的盾牌紧紧挨着,后卫的长弓也拉了起来,随时准备射箭。走了约莫五十步,李倓突然喊道:“停!调整阵型!前锋再往前探半尺,两侧往中间收一点,别留太大的空隙!”

陈武连忙调整,前锋的士兵往前挪了挪,枪尖几乎要碰到一起;两侧的士兵也往中间靠了靠,盾牌之间的缝隙小了很多。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秦玉薇的喊声:“骑兵冲锋!” 李倓抬头,见骑兵队正朝着楔形阵冲来,马蹄声越来越近,雪粒被踏得乱飞,气势十足。

“稳住!” 李倓喊道,“前锋顶住!两侧准备!” 士兵们握紧了武器,前锋的陈武更是把长枪横在胸前,眼睛紧紧盯着冲过来的骑兵。眼看骑兵就要冲到阵前,秦玉薇突然喊道:“停!” 骑兵们瞬间停下,马蹄在雪地里刨出个坑,离前锋的枪尖只有两步远,却没一个人乱了阵脚。

李倓松了口气,走上前:“很好!刚才大家都稳住了!但还有问题 —— 两侧的士兵反应慢了点,下次骑兵冲过来,要第一时间举起盾牌,别等我喊!” 他指着一个冻得发抖的小兵,“你刚才盾牌举晚了,要是真的叛军,骑兵的马刀早就砍到你了!现在,再来一次!”

士兵们没有抱怨,重新列阵。风雪更大了,雪粒子打在脸上,疼得人睁不开眼,有的士兵手冻得发僵,握枪的手指都在抖,却还是紧紧握着;有的士兵脚冻得没了知觉,却依旧跟着队伍前进,一步都没落下。李倓看在眼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似的 —— 这些都是普通的百姓,却为了太平,把自己的命都豁出去了。

又练了三次,楔形阵终于越来越稳,骑兵冲过来时,士兵们能快速调整,前锋顶住,两侧包抄,把骑兵牢牢困在阵外。秦玉薇勒住马,对李倓喊道:“赵将军,您的步兵阵真厉害!要是真跟叛军打起来,肯定能突破他们的防线!” 李倓笑了笑,刚要说话,却见一个小兵突然倒在雪地里,脸色发白,嘴唇冻得发紫。

“快把他扶起来!” 李倓连忙跑过去,扶起小兵,摸了摸他的手,冻得像块冰。“怎么回事?是不是冻坏了?” 李倓问道,小兵摇了摇头,声音微弱:“将军,我没事,还能练……” 李倓皱了皱眉,看向其他士兵,发现不少人都冻得发抖,有的手已经冻得红肿,甚至起了冻疮。

他心里一沉,突然想起自己身上的狐裘 —— 这是去年母亲给他做的,狐毛又厚又软,保暖得很,他一直舍不得穿,这次来冀州,才特意带来。“都停下!” 李倓喊道,士兵们停下动作,疑惑地看着他。李倓解开狐裘的扣子,把狐裘脱了下来 —— 狐裘上还带着他的体温,雪落在上面,很快就融化了。

“陈武,把这狐裘拆了,” 李倓把狐裘递给陈武,“分成三块,给刚才倒在地上的小兵,还有那两个手冻得最厉害的,让他们裹在手上,别冻坏了。” 陈武愣住了:“赵大哥,这是您母亲给您做的狐裘,您怎么能拆了?” 士兵们也纷纷说:“将军,我们不冷!您自己穿吧!”

李倓摇了摇头,语气坚定:“我不冷!你们天天握着枪,手冻坏了怎么打仗?快拆了分了!要是再冻坏一个人,咱们的训练就白练了!” 陈武没办法,只好拿出匕首,把狐裘拆成三块,分给了三个冻得最厉害的小兵。小兵们捧着狐裘,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却还是想推辞,李倓却摆了摆手:“赶紧裹上!再练半个时辰,咱们就去喝热粥!”

士兵们重新列阵,这次的气势比之前更足了。风雪依旧很大,却没人再发抖,手里裹着狐裘的小兵更是把枪握得紧紧的,眼神里满是坚定。李倓看着眼前的阵型,心里满是欣慰 —— 有这样的士兵,何愁打不跑叛军?何愁不能给百姓一个太平?

半个时辰后,训练结束,士兵们排着队去伙房喝热粥,李倓却没走,留在演武场,看着雪地里的脚印 —— 那是刚才训练时留下的,密密麻麻,像一幅画,画里满是热血和希望。

“将军。” 一个小声的声音传来,李倓回头,见是刚才倒在地上的小兵,名叫王小二,手里捧着块没拆完的狐裘边角料,脸上带着些不好意思。“怎么了?” 李倓问道,王小二把狐裘边角料递过来:“将军,这是剩下的,还给您。您把狐裘拆了,天这么冷,您会冻坏的。”

李倓笑了笑,没接:“你留着吧,裹在手上,下次训练别再冻倒了。我是将军,身体比你们壮,冻不坏。” 王小二却没走,低着头说:“将军,俺知道这狐裘是您母亲给您做的,俺们拆了您的狐裘,心里过意不去…… 俺们一定好好训练,等打跑了叛军,俺给您做件新的!”

李倓心里一暖,摸了摸王小二的头:“傻孩子,不用给我做新的。你们好好训练,打跑了叛军,让百姓们能过上太平日子,比给我做十件狐裘都强。” 他想起母亲做狐裘时的场景,去年冬天,母亲坐在灯下,手里拿着狐毛,一针一线地缝,还说 “倓儿,这狐裘暖和,你带着去河北,别冻着”,当时他还嫌母亲唠叨,现在却觉得,这狐裘的温度,不仅暖了自己,还暖了士兵们的心。

王小二点了点头,攥紧了手里的狐裘边角料:“将军,俺记住了!俺一定好好训练,跟着您打叛军,为俺爹娘报仇!” 他的爹娘是被叛军杀的,去年叛军袭扰他的村子,爹娘为了护着他,被叛军的刀砍伤,最后没撑过来,他是跟着其他村民逃到冀州的,后来听说李倓在招义军,就报名参加了。

李倓拍了拍王小二的肩膀:“好!我等着看你立功!快去吧,伙房的粥该凉了,喝了热粥,晚上好好休息,明天还要训练。” 王小二应了声,转身跑向伙房,跑了几步,还回头对李倓挥了挥手,手里的狐裘边角料在雪地里格外显眼。

李倓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满是感慨。他裹紧了身上的铠甲,虽然没了狐裘,却觉得不冷 —— 士兵们的眼神,百姓的期待,像一团火,在他心里燃烧着。这时,张老栓提着个食盒走过来,笑着说:“赵大哥,我给您留了碗热粥,还有两个杂面馒头,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李倓接过食盒,打开一看,粥还冒着热气,馒头也还是热的。“多谢张大哥。” 他拿起馒头,咬了一口,虽然是杂面做的,却很顶饱。张老栓看着他没穿狐裘,疑惑地问:“赵大哥,您的狐裘呢?天这么冷,怎么不穿?” 李倓笑了笑,指了指伙房的方向:“给士兵们分了,他们冻得厉害,比我更需要。”

张老栓叹了口气,眼里满是敬佩:“赵大哥,您真是个好将军!跟着您的士兵,都是好福气!俺们这些百姓,也盼着您能早点打跑叛军,让俺们能回家种地。” 李倓点头,喝了口热粥,暖流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到了心里:“会的!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打跑叛军,让大家都过上太平日子。”

冀州城内的 “王记裁缝铺”,最近格外热闹。铺子里的炭火一直烧着,暖烘烘的,地上堆着一堆义军的破衣,有铠甲的碎片,有撕了口子的袄子,还有磨破了的裤子。老板娘王大娘正坐在缝纫机前(唐代虽无现代缝纫机,此处设定为 “针线架”,以符合时代背景),手里拿着针线,飞快地缝补着一件破袄子,针脚又细又密,像排列整齐的小雪花。

“王大娘,这是俺们队的破衣,麻烦您给补补。” 一个义军士兵走进来,手里捧着几件破衣,脸上带着些不好意思,“最近训练忙,没来得及自己补,给您添麻烦了。” 王大娘抬头,笑着说:“不麻烦!你们为俺们百姓打仗,补几件衣服算啥?快放下,等会儿就好。”

士兵放下衣服,刚要掏钱,王大娘却摆了摆手:“不用给钱!俺这裁缝铺,给义军补衣服不收钱!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就多打几个叛军,给俺们百姓报仇!” 士兵愣了愣,感动得说不出话,连连道谢:“多谢王大娘!俺们一定好好打仗,不辜负您的心意!”

王大娘笑了笑,继续缝补。铺子里的其他几个裁缝,也在忙着补衣服,有的缝铠甲的碎片,有的补袄子的口子,有的还在给裤子补补丁,每个人都忙得满头大汗,却没人抱怨。一个年轻的裁缝姑娘,一边缝一边说:“王大娘,今天送来的衣服比昨天多了十件,咱们得快点补,不然明天士兵们就没衣服穿了。”

王大娘点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是啊,得快点补。你们不知道,这些士兵多苦 —— 昨天我去演武场送衣服,见他们在雪地里训练,手冻得通红,却还握着枪,连句抱怨都没有。咱们多补一件衣服,他们就能少受点冻,多一分力气打叛军。”

正说着,又有几个士兵走进来,手里捧着破衣。王大娘连忙招呼:“快放下!都坐下歇歇,喝碗热水,暖和暖和。” 士兵们坐下,喝着热水,看着王大娘她们缝补衣服,心里满是感动。一个士兵说:“王大娘,您真是个好人!俺们这些士兵,都记着您的好!”

王大娘笑了笑,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一张画像:“俺不是好人,俺只是想为义军做点事。你们看,这是俺儿子,他也在义军里,跟着赵将军训练,上次来信说,训练虽然苦,却很开心,还说赵将军是个好将军,跟着他能打跑叛军。”

士兵们抬头看画像,画像上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眉眼和王大娘很像,穿着义军的衣服,笑得很灿烂。一个士兵认出了他:“王大娘,您儿子是不是叫王小虎?他在我们队!他训练可认真了,上次练楔形阵,他还是前锋呢!”

王大娘眼睛一亮,连忙问:“真的?俺儿子在你们队?他最近还好吗?有没有冻着?有没有受伤?” 士兵笑着说:“好着呢!小虎身体壮,训练也认真,赵将军还夸过他呢!他没冻着,昨天赵将军还把自己的狐裘拆了,分给了三个冻得厉害的士兵,小虎也分到了一小块,还跟我们说赵将军是个好将军。”

王大娘松了口气,眼泪却掉了下来:“那就好!那就好!俺就怕他冻着、受伤,现在听你这么说,俺就放心了。俺们做百姓的,帮不了你们打仗,只能给你们补补衣服,让你们能穿得暖和点,打胜仗的时候,也能有件像样的衣服。”

士兵们看着王大娘,心里满是敬佩。一个士兵说:“王大娘,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训练,好好打仗,等打跑了叛军,就让小虎回来陪您,让您能早点过上太平日子。” 王大娘点头,擦了擦眼泪:“好!俺等着!俺等着你们打胜仗的好消息,等着小虎回家。”

夕阳西下时,铺子里的破衣终于补得差不多了。士兵们来取衣服,穿上补好的衣服,心里暖烘烘的,像是穿上了新衣服一样。王大娘站在门口,看着士兵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