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266章 一针丝映世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266章 一针丝映世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展厅里的光线是经过反复调试的,柔和得像一层薄纱,轻轻覆在那些历经时光沉淀的古绣作品上。苏曼卿站在一幅“云纹缠枝莲”湘绣前,指尖几乎要触碰到绣面,却又在最后一寸停下——那针尖起落间勾勒的云卷云舒,是她祖父留下的技法,如今在她和顾星晚的手里,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场名为“针丝叙旧”的古绣展览会,已经是苏曼卿与顾星晚合作的第三场。前两场在本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这一场,他们特意加入了“古绣与当代生活”的主题,将苏绣的细腻、蜀绣的华丽、粤绣的明快与现代装置艺术结合,甚至在展厅一角设置了互动区,让观众能亲手触摸不同绣线的质感,了解盘金绣、打籽绣的基础针法。此刻,互动区围了不少年轻人,顾星晚正拿着一根绣花针,耐心地教一个小姑娘如何起针,阳光透过展厅高处的玻璃窗落在她身上,让她身上那件素色棉麻衫都染上了几分暖意。

苏曼卿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和顾星晚,一个出身刺绣世家,自幼浸淫在古绣的世界里,对每一种针法、每一种丝线的特性都了如指掌;一个则是科班出身的现代设计师,对空间美学、当代审美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两年前,两人在一次非遗保护论坛上相识,聊起古绣的现状,都忍不住惋惜——太多精湛的技法被淹没在时光里,年轻人对古绣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老古董”“只适合收藏”的层面。

“我们能不能做一点不一样的?”当时顾星晚眼睛亮闪闪地看着她,“让古绣走出博物馆,走进普通人的生活,甚至走向国际?”

这句话,恰好戳中了苏曼卿心底最深处的渴望。于是,“卿晚工作室”应运而生,取两人名字中的各一个字,也暗含着“以卿之手,绣晚来风华”的寓意。这三场展览会,便是她们向世界发出的信号——古绣,从来都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可以生长、可以融合的艺术。

展厅里人来人往,有穿着旗袍的老太太,戴着老花镜仔细端详每一幅作品的针法;有背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试图捕捉针丝间流转的光影;也有不少时尚圈的人士,对着那些融入了古绣元素的现代服饰低声讨论。苏曼卿一一应酬着,解答着大家的疑问,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就在这时,一个略带沙哑的女声从身后传来,带着明显的异国口音,却吐字清晰:“请问,这些古绣作品的主理人是哪位?”

苏曼卿转过身,看到一位穿着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的女士。她约莫四十多岁,一头深棕色的短发打理得一丝不苟,眉眼间透着一股专业而锐利的气场,手腕上戴着一块设计简约的银表,手指上没有任何饰品,只在虎口处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像是常年与针线打交道留下的。她的身边跟着一位年轻的翻译,正微笑着看向苏曼卿。

“您好,我是苏曼卿,卿晚工作室的主理人之一。”苏曼卿伸出手,“这位是我的合作伙伴,顾星晚。”

顾星晚也已经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与那位女士握了握手。

“我叫伊莎贝拉·罗西,来自意大利。”女士的目光掠过苏曼卿和顾星晚,最终落在不远处那套“青黛”系列服饰上——那是一件改良式的旗袍裙,领口和袖口用苏绣绣了疏疏落落的兰草,裙摆则用蜀绣的晕染技法,呈现出烟青色的渐变,腰间系着一根用打籽绣做成的腰带,古朴又不失时尚。“我是一名服装设计师,这次来中国,原本是为了参加上海的时装周,偶然间看到了你们展览会的宣传,便特意赶了过来。”

伊莎贝拉的语气很平淡,但苏曼卿能听出她话语中的认真。她从事古绣推广这么多年,接触过不少国内外的设计师,但像伊莎贝拉这样,一开口就直奔主题,目光又如此精准的,并不多见。

“伊莎贝拉女士,很荣幸您能光临我们的展览会。”顾星晚接过话头,“‘青黛’系列是我们这次的主打,融合了苏绣和蜀绣的技法,希望能打破大家对古绣的固有印象。”

“打破固有印象?”伊莎贝拉挑了挑眉,迈开脚步走向那套“青黛”,伸出手指,轻轻拂过裙摆上的绣面,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一件稀世珍宝,“不,你们不是在打破,而是在‘唤醒’。这些针法,我在巴黎的纺织博物馆里见过,被放在玻璃柜里,旁边标注着‘中国古代刺绣,十九世纪末失传’。可在这里,它们是活的,有呼吸,有温度,还能和现代的剪裁完美融合。”

苏曼卿的心猛地一震。她听过很多赞美,有夸针法精湛的,有夸设计新颖的,但从未有人说过,她们是在“唤醒”古绣。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底某个一直被忽略的角落——她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承和创新,更是让那些被时光尘封的技艺,重新拥有生命力,重新被世界看见。

“您过奖了。”苏曼卿的声音有些哽咽,连忙定了定神,“我们只是觉得,这么好的东西,不应该被遗忘。”

“不,这不是过奖。”伊莎贝拉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苏曼卿和顾星晚,“我从事高级定制二十多年,一直在寻找一种能承载文化厚度,又能体现现代审美的元素。这些年,我去过日本,研究过和服的友禅染;去过印度,了解过克什米尔的手工刺绣;也去过土耳其,学习过地毯的编织技法。但没有一种工艺,能像中国古绣这样,既有如此细腻的针法,又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根丝线,能绣出山水的意境,能绣出花鸟的灵动,甚至能绣出人的喜怒哀乐。”

她的翻译快速地将话语传递过来,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落在苏曼卿和顾星晚的耳中。顾星晚悄悄碰了碰苏曼卿的胳膊,眼中满是激动——她们的努力,终于被真正懂行的人看到了。

“伊莎贝拉女士,您的意思是……”顾星晚小心翼翼地问道,她隐约猜到了对方的来意,但又不敢确定。

伊莎贝拉笑了笑,这是她第一次露出笑容,原本锐利的眉眼瞬间柔和了许多:“我这次来,是想和你们的卿晚工作室,谈一个特别的合作。”

她顿了顿,走到展厅中央的一张休息桌旁坐下,示意苏曼卿和顾星晚也坐下。翻译递过来一杯水,伊莎贝拉喝了一口,缓缓说道:“三年后,是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创办一百周年,组委会邀请了全球十位设计师,各自打造一个主题系列,参加百年庆典的特别秀场。我收到了邀请,我的主题是‘文明的织锦’——我想汇集全球各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纺织工艺,打造一系列服装,向世界展示不同文明的魅力。而中国的部分,我希望能与你们合作,将古绣融入我的设计中。”

苏曼卿和顾星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那是全球时尚界的顶级殿堂,是无数设计师梦寐以求的舞台。她们的古绣,竟然有机会登上那样的舞台?

“您……您没开玩笑吧?”顾星晚有些结巴,她觉得这像一场不真实的梦。

伊莎贝拉摇了摇头,语气无比郑重:“我从不开关于工作的玩笑。我看过你们工作室的资料,知道你们不仅掌握了多种古绣针法,还能将其与现代设计结合,这正是我需要的。我不需要你们照搬传统图案,而是希望你们能根据我的设计理念,用古绣的技法,创造出新的视觉语言。”

她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平板电脑,打开里面的设计草图。屏幕上,是一系列线条流畅的服装轮廓,有拖地的长裙,有利落的短外套,还有兼具东方韵味和西方剪裁的风衣。“这些是我初步的构思,面料我计划用真丝、羊绒和亚麻,而细节部分,比如领口、袖口、裙摆,我希望能用你们的古绣来点缀。比如这件长裙,我想在裙摆绣上星空,但不是写实的星空,而是用你们中国传统的‘虚实结合’的手法,用不同深浅的丝线,绣出星空的缥缈和深邃。”

苏曼卿看着那些草图,又听着伊莎贝拉的描述,脑海中已经开始浮现出成品的样子——真丝的裙摆上,用苏绣的虚实针绣出点点星光,再用盘金绣勾勒出银河的轮廓,行走间,光线流转,仿佛将整片星空都穿在了身上。那画面,美得让人窒息。

“伊莎贝拉女士,您的想法非常棒。”苏曼卿定了定神,语气也变得坚定起来,“但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请说。”伊莎贝拉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首先,古绣的制作周期很长,一件简单的绣品可能都需要一两个月,更别说您设计的这些服装,细节如此复杂。三年的时间,是否足够?”苏曼卿问道,这是她最担心的问题。古绣讲究“慢工出细活”,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急功近利是出不了精品的。

伊莎贝拉点了点头:“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我计划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我们用半年的时间,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和绣样;第二阶段,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绣品的制作,我会派我的助手常驻中国,和你们保持沟通;最后一年,进行服装的剪裁、缝制和整体调整。这样的安排,你们觉得可行吗?”

苏曼卿和顾星晚对视一眼,顾星晚说道:“可行。我们工作室有五位资深的绣娘,加上我们俩,只要前期方案确定,制作进度应该能跟上。”

“很好。”伊莎贝拉满意地点了点头,“第二个问题,关于版权。我希望这次合作的所有绣样和设计,都归我们双方共同所有。在时装周展示结束后,这些服装将作为艺术品,在全球各大博物馆巡回展出,展出时必须注明‘卿晚工作室 古绣制作’。另外,我会支付一笔丰厚的合作费用,具体金额我们可以后续详谈,我保证,不会低于国际同行业的标准。”

这一点,苏曼卿和顾星晚倒是没有太多顾虑。她们更在意的,是古绣能被更多人看到,能真正走向国际。至于费用,只要合理即可。

“第三个问题,”苏曼卿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您对古绣的颜色和丝线有什么要求吗?我们传统的古绣,多用天然染料,比如靛蓝、赭石、茜草红,这些颜色可能和您平时使用的工业染料有所不同。”

“我就是要天然染料。”伊莎贝拉立刻说道,“工业染料虽然鲜艳,但缺少灵魂。天然染料的颜色,带着自然的温度和岁月的痕迹,就像你们的古绣一样,有生命力。我希望这次的作品,能尽可能地保留传统工艺的本真。”

听到这里,苏曼卿彻底放下了心来。伊莎贝拉不仅懂设计,更懂传统工艺的精髓,和这样的人合作,是一种幸运。

“伊莎贝拉女士,”苏曼卿伸出手,“我代表卿晚工作室,同意和您合作。”

顾星晚也连忙伸出手,和伊莎贝拉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三只手交握的瞬间,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涌动——那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东方与西方的交融,是一群对艺术怀揣敬畏之心的人,共同许下的一个承诺。

伊莎贝拉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太好了!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在巴黎时装周上,创造出一个奇迹。”

展厅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好奇地望过来。苏曼卿看着那些熟悉的古绣作品,又看了看身边的顾星晚和伊莎贝拉,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些针丝,不仅仅是绣在布料上的图案,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顾星晚悄悄凑到苏曼卿耳边,压低声音说道:“曼卿,我们真的要去巴黎了?”

苏曼卿笑着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是啊,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古绣,有多美。”

伊莎贝拉似乎听到了她们的对话,也笑着说道:“不是‘要让全世界知道’,而是‘全世界都会看到’。你们的古绣,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就在这时,互动区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那个跟着顾星晚学刺绣的小姑娘,成功绣出了一朵小小的兰花,虽然针法稚嫩,却也有模有样。小姑娘举着绣片,兴奋地朝顾星晚挥手:“顾老师,你看!我绣成了!”

顾星晚笑着朝她挥了挥手,眼中满是欣慰。苏曼卿看着那朵小小的兰花,忽然想到,她们的古绣事业,就像这朵稚嫩的兰花一样,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慢慢绽放。而这次与伊莎贝拉的合作,或许就是这朵兰花,向着更广阔的天地,绽放出最绚烂姿态的开始。

伊莎贝拉顺着苏曼卿的目光看去,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和她手中的绣片,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神色:“培养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的兴趣,比任何宣传都重要。你们做得很好。”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苏曼卿说道,“古绣的传承,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只有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它、喜欢它,它才能真正地活下去。”

伊莎贝拉的身影消失在展厅门外后,顾星晚还维持着挥手的姿势,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张质感厚重的名片,语气里满是劫后余生般的雀跃:“曼卿,你掐我一下,我总觉得像在做梦。”

苏曼卿被她逗笑,伸手轻轻拍了下她的胳膊:“疼吗?不是梦。”话虽如此,她自己的指尖也还带着一丝微颤——方才与伊莎贝拉交握时,对方掌心的温度,那双眼中对艺术的执着,还有“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这几个字带来的冲击力,都还在心头翻涌。

展厅里的人流渐渐达到了顶峰,负责讲解的志愿者忙不过来,顾星晚连忙收起心绪,拿起讲解器走了过去。苏曼卿站在原地,目光重新落回那些绣品上。“青黛”系列的旗袍裙前围了不少人,有人举着手机拍照,有人低声讨论着领口的兰草绣,还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拉着志愿者问:“这针法是苏绣里的虚实针吧?我年轻时候也绣过,就是好久没见这么地道的了。”

苏曼卿走过去,笑着接过话头:“阿姨,您眼光真准,这确实是苏绣的虚实针,不过我们在收尾的时候,加了一点蜀绣的晕染手法,让兰草的边缘更柔和些。”

老太太眼睛一亮,拉着她的手不肯放:“姑娘,你们有心了。我那时候绣东西,都是照着老样子绣,哪敢这么改啊?现在看来,这么一改,反倒更活了。”她叹了口气,“我家里还有几幅老绣片,都快烂了,没人懂,也没人愿意学。看到你们这么年轻,还能把老东西做得这么好,我心里高兴。”

苏曼卿心里一暖,轻声说:“阿姨,您要是不嫌弃,改天可以把绣片带来我们工作室,我们看看能不能修复。古绣这东西,多一件留存,就多一份念想。”

老太太连连点头,眼眶都红了:“好,好,我一定去。你们工作室在哪?我记下来。”

送走老太太,苏曼卿拿出手机,给工作室的绣娘们发了条信息:“今晚九点,工作室开会,有重要事宣布。”

按下发送键的瞬间,她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几分。伊莎贝拉的合作,是机遇,更是挑战。三年时间,要完成能登上巴黎高定舞台的作品,不仅需要她们两人全身心投入,更需要团队里每一位绣娘的配合。

工作室在老城区一栋翻新的二层小楼里,一楼是接待区和展示区,二楼是绣娘们工作的地方,靠窗摆着六张绣架,阳光好的时候,光线透过窗棂落在绣面上,连丝线的光泽都显得格外温润。

晚上九点,绣娘们都准时到了。五位绣娘里,张姐是资历最老的,跟着苏曼卿的母亲学过绣,一手苏绣平针绣得炉火纯青;小李和小周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学的是服装设计,偶然间接触到古绣,就一头扎了进来,虽然针法还稍显稚嫩,但创意十足;还有一对姐妹花,阿云和阿雨,从小在蜀绣世家长大,擅长晕染和打籽绣。

大家围坐在一楼的长桌旁,看到苏曼卿和顾星晚神色郑重,都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宣布。”顾星晚率先开口,她深吸一口气,将白天与伊莎贝拉会面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从伊莎贝拉的身份,到“文明的织锦”主题,再到巴黎高定时装周的邀约,每说一句,绣娘们的眼睛就亮一分。

“星晚姐,你是说……我们的绣品,要去巴黎?”小李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手里的绣针都差点掉在地上。

张姐也难掩激动,双手紧紧攥在一起:“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那可是顶尖的舞台啊,咱们这些做古绣的,能登上那样的地方,想都不敢想。”

“不是‘咱们的绣品’,是‘我们一起创作的作品’。”苏曼卿纠正道,语气坚定,“伊莎贝拉女士看中的,不仅是古绣的技法,更是我们能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能力。这次合作,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让古绣走向世界的机会。”

她将伊莎贝拉的设计草图投影在墙上,指着那些流畅的轮廓说:“这是伊莎贝拉女士初步的构思,细节部分需要我们用古绣来完成。比如这件星空长裙,她希望我们用虚实针和盘金绣结合,绣出星空的缥缈感。这对我们的针法精度和色彩把控,都是极高的要求。”

阿云皱了皱眉:“盘金绣还好说,但用虚实针绣星空,丝线的颜色梯度要非常细腻,天然染料能调出这么多深浅不一的蓝色吗?”

这也是苏曼卿担心的问题。天然染料的优势在于温润有质感,但颜色的精准度和多样性,确实比不上工业染料。“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苏曼卿说道,“我打算明天就去苏州,找我祖父的老朋友周老先生。周老先生一辈子研究天然染料,或许他有办法。”

“我跟你一起去。”顾星晚立刻说道,“我对色彩搭配比较敏感,或许能帮上忙。”

“那工作室这边……”苏曼卿有些犹豫。

“放心吧,曼卿姐。”张姐拍了拍胸脯,“工作室有我们呢。我们可以先熟悉一下伊莎贝拉女士的设计风格,再整理整理常用的针法,等你们回来,就能立刻投入准备。”

小李和小周也连忙点头:“我们也可以查一查国外的时尚秀场,看看古绣元素在国际舞台上的呈现方式,说不定能有灵感。”

看着大家斗志昂扬的样子,苏曼卿心中的顾虑消散了大半。她知道,只要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苏曼卿和顾星晚就登上了去苏州的高铁。周老先生住在苏州城郊的一个小巷里,院子里种满了各种用来制作染料的植物——靛蓝的蓼蓝、红色的茜草、黄色的栀子,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

周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看到苏曼卿,笑着打趣:“丫头,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来,又遇到什么难题了?”

苏曼卿小时候常跟着祖父来这里,对周老先生十分亲近,她拉着顾星晚走过去,将巴黎合作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最后拿出手机,展示了星空长裙的设计图:“周爷爷,我们想用天然染料,调出能绣出星空的蓝色,从浅到深,至少需要十几个色阶,您看能做到吗?”

周老先生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设计图,又摸了摸苏曼卿带来的几种丝线,沉吟了许久:“星空的蓝,不是单一的蓝,里面有青、有紫、还有点灰调,用天然染料调,难度不小,但也不是完全不行。”

他站起身,领着两人走进院子角落的一间小屋子,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陶罐,墙上挂着晒干的植物。“你看,这是我用蓼蓝和菘蓝混合发酵的染料,能调出浅蓝和深蓝;再加入一点茜草的红,就能带出点紫调;至于灰调,可以用柞木的灰烬来中和。”

他拿起几个装着染料的小碗,放在阳光下:“不过,天然染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很大,每一批的颜色都可能有细微差别。要调出十几个精准的色阶,需要反复试验,而且染线的时候,还要控制好时间和浓度。”

“我们有时间!”顾星晚立刻说道,“我们有半年的时间来确定方案,您尽管试验,我们可以在这里守着。”

周老先生笑了:“好,有你们这份心,我就陪你们折腾折腾。古绣能走出国门,被世界看到,是好事,我老头子也该出份力。”

接下来的一个月,苏曼卿和顾星晚就留在了苏州的小院里,跟着周老先生学习染料的调配。每天天不亮,她们就跟着周老先生采摘植物、晾晒、发酵;白天就在小屋里试验染线,一根丝线,要经过浸泡、染色、晾晒、再染色、再晾晒的反复工序,才能达到想要的颜色。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失败。要么颜色太深,要么太浅,要么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得浑浊。有一次,她们花了三天时间染出来的一批丝线,因为晾晒时遇到了阴雨天气,全部发霉变质,顾星晚看着那些报废的丝线,忍不住红了眼眶。

“别急。”苏曼卿拍了拍她的背,拿起一根稍微成功的丝线,“你看,这根的颜色就很接近我们想要的浅灰蓝,只要再调整一下染料的比例,肯定能成功。”

周老先生也劝道:“做天然染料,就得有耐心。以前我们染一匹布,要等上几个月,现在有了现代工具,已经快多了。你们记住,好的颜色,是等出来的,是磨出来的。”

在周老先生的鼓励下,两人重新振作起来。她们把每次的染料比例、染色时间、环境温度都详细记录下来,一点点调整,一点点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她们终于成功调出了十六个色阶的蓝色丝线,从最浅的月白蓝,到深邃的藏青蓝,每一种颜色都温润通透,带着天然草木的气息。

顾星晚拿着那些丝线,在阳光下轻轻晃动,丝线流转间,仿佛真的看到了星空的渐变,她激动地抱住苏曼卿:“曼卿,我们成功了!”

苏曼卿也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欣慰。这一个月的辛苦,在看到这些丝线的那一刻,都化作了值得。

回到工作室的时候,绣娘们也带来了好消息。张姐带领大家整理了十几套经典的古绣针法,并根据伊莎贝拉的设计风格,做了一些改良;小李和小周则收集了大量国际时尚秀场的资料,总结出古绣元素在国际舞台上的呈现特点——大多以局部点缀为主,突出工艺的精致,而非大面积堆砌。

“我们还尝试着绣了一个小样品。”阿雨拿出一块巴掌大的绣片,上面用虚实针绣了一小片星空,虽然还很稚嫩,但已经有了几分伊莎贝拉想要的意境。

苏曼卿接过绣片,仔细看着上面的针法,点了点头:“很好,方向是对的。接下来,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我和星晚带着大家,根据伊莎贝拉的设计草图,制作出一套完整的绣样;第二步,等伊莎贝拉的助手到了,我们再和她沟通,根据她的意见进行调整。”

就在这时,苏曼卿的手机响了,是伊莎贝拉的助理打来的,说她已经抵达本市,希望明天能来工作室拜访。

第二天上午,伊莎贝拉的助理安娜如约而至。安娜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金发碧眼,中文说得很流利。她带来了伊莎贝拉更详细的设计方案,还有一些面料样品。

“伊莎贝拉女士让我转告大家,希望我们能尽快确定绣样的风格,她非常期待看到你们的作品。”安娜笑着说道,目光扫过工作室里的绣品,眼中满是赞赏,“我之前在巴黎就听说过中国古绣,但亲眼看到,还是被震撼到了。这些工艺,太精致了。”

苏曼卿将她们这段时间准备的染料、丝线和绣样样品拿出来,一一展示给安娜看:“安娜小姐,这是我们用天然染料染制的丝线,有十六个色阶,专门为星空系列准备的;这是我们尝试制作的绣样,用了苏绣的虚实针和蜀绣的晕染技法。”

安娜仔细看着那些丝线和绣样,又拿出平板电脑,和伊莎贝拉的设计方案对比着,时不时点头,偶尔也会提出一些疑问:“这个星空的图案,能不能更抽象一点?伊莎贝拉女士希望突出的是意境,而不是具体的星星形状。还有,盘金绣的线条,能不能再细腻一些?这样和真丝面料搭配起来,会更和谐。”

苏曼卿认真地记录下安娜的意见:“我们会根据您的建议进行调整。另外,关于面料,我们想了解一下,伊莎贝拉女士计划使用的真丝面料,具体的厚度和质感是怎样的?不同的面料,对针法的要求也不同。”

“这个我带来了样品。”安娜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几块面料样品,“这是伊莎贝拉女士选定的真丝双绉,质地轻薄,垂感很好;还有这块真丝绒,用来做外套的领口和袖口,质感比较厚重。”

苏曼卿拿起一块真丝双绉,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纹理,心中已有了计较:“真丝双绉比较轻薄,我们绣的时候,针法要更细腻,力度要控制好,避免损伤面料;真丝绒质地厚重,可以用打籽绣和盘金绣结合,突出立体感。”

顾星晚也补充道:“我们可以先在面料样品上做一些试验,看看不同针法的呈现效果,再确定最终的绣样。”

安娜点了点头:“好,伊莎贝拉女士给了我充分的授权,我会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和大家保持密切沟通。希望我们能尽快拿出让伊莎贝拉女士满意的方案。”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里变得格外忙碌。大家分工合作,苏曼卿负责针法的指导和绣样的设计;顾星晚负责色彩的搭配和与安娜的沟通;张姐带领阿云、阿雨专注于绣样的制作;小李和小周则负责整理资料和面料的测试。

为了在真丝双绉上绣出细腻的星空,苏曼卿和张姐反复试验,调整针法的密度和力度。有时候,一根丝线的走线角度不对,就需要全部拆掉重绣。有一次,阿云为了绣好一片星空,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眼睛都熬红了,绣样却还是不满意,忍不住哭了起来。

苏曼卿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别急,我们做古绣的,讲究的就是一个‘静’字。心不静,针就不稳。你先休息一下,看看窗外的风景,放松一下,再来试试。”

阿云点了点头,擦干眼泪,走到窗边。窗外,工作室的小院子里种着几株月季,开得正艳。她看着那些盛放的花朵,心情渐渐平复下来。等她重新回到绣架前,苏曼卿拿起她的绣针,手把手地教她:“你看,绣这种轻薄的面料,针要像羽毛一样轻,走线要顺着面料的纹理,这样绣出来的图案才会服帖,有光泽。”

阿云跟着苏曼卿的动作,一点点尝试,果然,绣出来的线条比之前流畅了许多。

就这样,

“说得对。”伊莎贝拉站起身,“时间不早了,我还要赶去上海。后续的合作细节,我的助理会和你们联系。这是我的名片,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打给我。”

她递过来两张名片,上面印着她的名字、工作室地址和联系方式。苏曼卿和顾星晚小心翼翼地接过,放进了口袋里。

“伊莎贝拉女士,一路顺风。”顾星晚说道。

“期待我们下次见面。”伊莎贝拉笑了笑,转身和翻译一起,朝着展厅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时,她又停下脚步,转过身,对着苏曼卿和顾星晚挥了挥手:“记住,针丝虽细,却能绣出整个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