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207章 —顾星晚的“时光织物”发布会开始

聚光灯骤然亮起时,顾星晚指尖还残留着香槟杯壁的凉意。水晶吊灯折射出的碎光落在“时光织物”主题背景板上,那些用金线绣出的沙漏纹路仿佛正随着场内渐起的音乐缓缓流动,她下意识转头看向身旁的娜迪莎,对方深棕色的眼眸里映着同样的期待,耳垂上的珍珠耳钉轻轻晃动,像两粒被时光打磨过的星子。

“还有三分钟。”场务人员的声音从耳麦里传来,顾星晚抬手理了理米白色西装的袖口,指尖触到内侧绣着的细小日期——那是三年前她和娜迪莎在米兰面料展上第一次见到“时光织物”样品的日子。彼时她们蹲在展台前,看着设计师用特殊工艺将老照片的像素转化为织物纹理,泛黄的全家福在米色亚麻布上舒展,连祖母旗袍领口的盘扣纹路都清晰可见,娜迪莎当时低声说:“原来记忆真的能被织进布帛里。”

此刻舞台中央的幕布还垂着,深蓝色的丝绒上缀着细碎的LEd灯,像深夜里缀满星光的夜空。顾星晚能听到台下传来的细碎交谈声,有媒体记者按快门的咔嚓声,也有品牌合作方低声讨论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整个宴会厅裹进一种既紧张又期待的氛围里。娜迪莎忽然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用眼神示意她看向舞台侧翼——那里站着这次“时光织物”的核心设计师林砚,对方正捧着一卷深蓝色的织物,手指反复摩挲着布料边缘,像是在确认什么重要的秘密。

“别担心,”顾星晚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安抚,“我们看过无数次样品,每一根线的张力都刚好。”娜迪莎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看向台下第一排的位置,那里坐着几位 textile 行业的权威专家,其中一位白发老人曾在去年的论坛上质疑过“时光织物”的实用性,认为将数字记忆转化为实体织物不过是噱头。顾星晚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今天过后,他们会知道,这不是噱头,是把转瞬即逝的时光,变成了可以触摸的温柔。”

音乐忽然变得舒缓,舞台中央的幕布缓缓升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织物墙,浅灰色的基底上,用不同深浅的蓝色丝线绣出了城市的天际线,从清晨的薄雾到深夜的霓虹,每一个时段的光影变化都通过丝线的密度和走向呈现出来。台下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顾星晚看到娜迪莎的呼吸微微顿了一下,她知道,这面织物墙上的每一寸纹路,都藏着她们和设计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心血——为了还原清晨六点的光线,她们曾在江边蹲守半个月,记录每一分钟的色温变化;为了呈现深夜路灯下的影子弧度,她们在工作室里用灯光模拟了上百种角度。

“这面‘城市时光墙’,是‘时光织物’系列的开篇之作。”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温和而有力量,“我们用12种蓝色丝线,复刻了一座城市24小时的光影流转。每一根丝线的走向,都对应着真实的光线轨迹;每一个针脚的密度,都承载着特定时刻的温度。”顾星晚注意到,台下那位白发专家正微微前倾身体,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着织物墙上的纹路。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设计团队因为丝线的选择而争执不休的场景——有人主张用更鲜艳的颜色吸引眼球,有人坚持用柔和的色调还原时光的质感,最后是娜迪莎拿出了她们在巴黎圣母院旁拍到的日落照片,照片里的蓝色从浅灰蓝过渡到深靛蓝,像被时光晕染开的墨迹,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然后一致决定,用最贴近自然的色彩,去诠释时光的本真。

接下来的环节,模特们穿着“时光织物”系列的服装缓缓走上t台。第一件是白色的连衣裙,裙摆处用极细的银色丝线绣出了婴儿的掌纹,掌纹边缘缀着细小的珍珠,随着模特的走动轻轻晃动,像新生儿柔软的呼吸。顾星晚的眼眶忽然有些发热,这件裙子的灵感来自娜迪莎的女儿——去年夏天,娜迪莎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来工作室,小家伙的手轻轻抓着一块白色面料,留下了浅浅的掌印,娜迪莎当时看着掌印,忽然说:“你看,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印记,要是能把它永远留下来就好了。”就是这句话,让设计团队有了“生命最初的时光”系列,她们用特殊的扫描技术将婴儿的掌纹、指纹转化为织物图案,再用丝线一点点绣出来,每一个细小的纹路都经过反复校对,确保和真实的掌纹分毫不差。

“这件‘初印’连衣裙,采用了100支高支棉作为基底,搭配999纯银拉成的细丝,每平方厘米有86个针脚。”主持人的声音继续传来,“掌纹的每一条纹路都对应着真实的生命印记,而边缘的珍珠则象征着时光给予生命的温柔馈赠。”台下响起了轻轻的掌声,顾星晚转头看向娜迪莎,发现她正用指尖擦着眼角,嘴角却带着笑意。她知道,这件裙子不仅仅是一件服装,更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最珍贵的纪念,是将转瞬即逝的婴儿时期,织进了可以陪伴孩子长大的衣物里。

随后登场的是一套男士西装,深灰色的面料上,用暗纹绣出了一本翻开的旧书,书页上的文字是用极细的黑色丝线绣成的,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只有在灯光下转动角度时,才能看到那些文字缓缓浮现——那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沉的爱意。顾星晚记得,这套西装的主人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找到品牌时,手里拿着一封泛黄的信,信是他年轻时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的,后来儿子意外去世,这封信就成了他最珍贵的念想。设计团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信上的字迹扫描、放大,再用特殊的针法将文字绣在西装面料上,为了让字迹既清晰又不突兀,她们尝试了十几种丝线粗细,最后选择了0.08毫米的超细丝线,每一个笔画都由上百个针脚组成,光是绣完一页信,就需要一位绣娘连续工作三天。

当模特穿着这套西装走到台下时,那位老人激动地站起来,手指微微颤抖着指向西装,眼眶通红。顾星晚看到,娜迪莎悄悄从包里拿出纸巾递给老人,轻声说:“现在,他可以一直陪着您了。”老人接过纸巾,哽咽着点头,泪水落在西装的面料上,却没有留下痕迹——因为这套西装采用了特殊的防水工艺,既能保护织物上的文字,又能让衣物更耐用,就像那些深藏在心底的记忆,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不会褪色。

发布会进行到一半时,舞台中央的屏幕忽然亮起,开始播放一段短片。短片里,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拿着“时光织物”的成品,讲述着背后的故事:一位老奶奶抚摸着绣有老伴肖像的围巾,说“每天戴着它,就像他还在我身边一样”;一位年轻人展示着绣有大学毕业照的衬衫,笑着说“穿上它,就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夏天”;一对新人穿着绣有订婚日期的礼服,眼里满是幸福,说“这是我们爱情最特别的见证”。短片的最后,屏幕上出现一行字:“时光会流逝,但爱与记忆,可以被永远织存。”

短片播放结束后,全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顾星晚看到,之前那位质疑“时光织物”的白发专家也站起身,用力鼓掌,眼里满是认可。她忽然想起三年前,自己和娜迪莎决定做“时光织物”这个项目时,身边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个想法不切实际,没有市场。但她们始终坚信,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留住那些珍贵的瞬间——可能是一张老照片,一段难忘的回忆,或是一份深厚的情感。而“时光织物”,就是用最传统的刺绣工艺,结合现代的科技,将这些无形的记忆转化为有形的织物,让人们可以触摸、可以佩戴、可以珍藏,让那些逝去的时光,以另一种方式陪伴在身边。

发布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顾星晚和娜迪莎一起走上舞台,揭晓“时光织物”的压轴作品——一幅巨大的织物画卷。画卷展开时,全场都屏住了呼吸:画卷的主体是一片金色的麦田,麦田里,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奔跑、欢笑,有孩童手里拿着风筝,有年轻人并肩散步,有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而在麦田的边缘,用白色丝线绣出了一行小字:“每一段时光,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这幅‘时光麦田’,是我们团队耗时半年完成的作品。”顾星晚接过话筒,声音有些哽咽,但更多的是激动,“画卷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来自真实的故事——是我们从全球征集到的 thousands 个时光故事里挑选出来的。我们希望通过这幅画卷告诉大家,时光不仅仅是过去的回忆,更是当下的美好和未来的期待。而‘时光织物’,就是要把这些美好,一针一线地织进生活里。”

娜迪莎接着说:“我们常说,时光易逝,但其实,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留住时光。它可以是一件衣服,一条围巾,一幅画卷,甚至是一块小小的手帕。每一件‘时光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承载着独一无二的记忆和情感。这就是‘时光织物’的意义——让时光有迹可循,让爱永不消散。”

她们的话音落下时,舞台上方的水晶吊灯全部亮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时光麦田”画卷上,那些丝线绣出的麦穗仿佛真的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孩童的笑脸、年轻人的身影、老人的皱纹,都变得鲜活起来。台下的掌声持续了很久,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互相分享着感动,还有人悄悄抹着眼泪。顾星晚和娜迪莎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同样的欣慰和骄傲——三年的努力,无数个日夜的坚守,终于在这一刻绽放出了最美的光芒。

发布会结束后,顾星晚和娜迪莎站在后台,看着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收拾着场地,耳边还能听到外面传来的赞叹声。娜迪莎拿起一块绣有星星图案的小方巾,递给顾星晚:“还记得这个吗?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时光织物’时做的样品,当时绣坏了好多次。”顾星晚接过方巾,指尖抚摸着上面的星星纹路,那是她们当时熬夜赶制的,针脚还有些粗糙,但却承载着最初的梦想和热情。

“没想到,我们真的做到了。”顾星晚轻声说,眼里满是感慨。

“是啊,做到了。”娜迪莎笑着点头,“而且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可以把更多的时光故事织进织物里,让更多人感受到时光的温柔。”

这时,窗外的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她们手中的织物上,那些丝线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灯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顾星晚知道,“时光织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她们将带着这份对时光的敬畏和对情感的珍视,继续一针一线地织下去,把更多美好的时光,留在岁月的织物里,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刚走到停车场,顾星晚的手机又震了一下,是条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附带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个十几岁的男孩,正捧着一件绣着吉他图案的黑色卫衣,眼底亮得像藏了星光。消息里写:“姐姐,我今天在发布会看到了‘时光织物’,想把爸爸的吉他绣在衣服上,爸爸以前总弹吉他给我听,现在他去外地工作了,我想每天穿着这件衣服,就像他还在身边一样。”

顾星晚把手机递给娜迪莎,两人凑在一起看着照片,鼻尖都有些发酸。娜迪莎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吉他图案,轻声说:“明天让设计部的人联系他,把吉他的细节问清楚,比如琴身的木纹、琴弦的颜色,还有爸爸常弹的那首歌的乐谱,或许可以绣在卫衣的袖口上,藏个小惊喜。”顾星晚点点头,回消息时特意加上一句“会让这件卫衣带着爸爸的温度”,发送成功的瞬间,她忽然觉得,那些藏在织物里的针脚,不只是线的交织,更是思念的缠绕。

第二天一早,工作室里已经热闹起来。老张正拿着放大镜检查“四季藤”样品的水洗测试结果,见顾星晚和娜迪莎进来,立刻举着样品迎上来:“你们看,水洗三次后,紫藤花的渐变效果还是很明显,银辉的光泽也没掉,之前担心的丝线起球问题也没出现。”他指着花瓣边缘的针脚,“我们调整了捻线的密度,现在每根丝线都更紧实,耐穿度至少能提升三成。”

娜迪莎接过样品,对着窗户举起,阳光透过织物,紫藤花的纹路在地面投下淡淡的影子,像真的花瓣落在地上。“对了,昨天那个男孩的需求,让小苏负责吧。”娜迪莎转头对顾星晚说,“小苏之前做过乐器图案的绣制,对木纹和琴弦的细节把控得好,而且她性格细腻,能get到孩子的心思。”顾星晚应着,视线落在工作室墙上贴满的便签纸上,上面写着各种待完成的需求:“给爷爷绣退伍证编号的手帕”“给闺蜜绣大学宿舍门牌的帆布包”“给宝宝绣第一次走路脚印的连体衣”,每一张便签都像一个小小的时光胶囊,等着被织成具体的模样。

中午吃饭时,她们特意叫上了小苏,三人坐在工作室的休息区,围着一张折叠桌,面前摆着简单的盒饭。小苏一边扒饭,一边拿出画好的吉他草图:“我刚才和那个男孩聊了,他爸爸的吉他是深棕色的,琴头上有个小小的星星贴纸,他还说爸爸弹吉他时,手指上有个小小的茧子,我想在卫衣的口袋内侧绣个小茧子的图案,这样男孩每次把手插进口袋,就能摸到,像碰到爸爸的手一样。”

顾星晚和娜迪莎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顾星晚夹了一块排骨给小苏:“这个想法特别好,细节里的温度最打动人。对了,绣乐谱的时候,选他爸爸常弹的那首《小星星》,音符用浅金色的丝线,在光线下会微微发亮,就像爸爸看着他的眼神。”小苏用力点头,赶紧拿出笔在草图上标注,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和窗外的蝉鸣声混在一起,满是生机勃勃的期待。

下午,那位想定制结婚照围巾的老先生如约来到工作室。他手里捧着一个旧相册,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年轻男女并肩站在老槐树下,笑容青涩又甜蜜。“这是我和老伴结婚那年拍的,”老先生指着照片,声音有些沙哑,“今年是我们结婚五十周年,想把这张照片绣在围巾上,冬天给她围上,让她知道,这五十年的时光,我都记在心里。”

娜迪莎接过相册,轻轻抚摸着照片的边缘,生怕碰坏了这珍贵的回忆。“您放心,我们会先用高清扫描把照片的细节还原,然后用‘平针绣’勾勒人物轮廓,再用‘绒线绣’做出老槐树的纹理,这样围巾摸起来会有立体感,就像真的站在槐树下一样。”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围巾的底色用浅灰色,和黑白照片的色调呼应,边缘再绣一圈细小的银线,就像时光给回忆镶的边。”老先生听着,眼里渐渐泛起泪光,连连点头:“好,好,都听你们的,你们懂怎么把时光留住。”

送走老先生后,顾星晚走到样品架前,拿起一件绣着老钟表图案的马甲。马甲的面料是厚实的粗呢,钟表的指针用深棕色丝线绣成,表盘上的数字则是用细小的米色绒线,凑近看还能看到数字边缘细微的毛糙感,像老钟表表盘上自然的磨损。“这件‘时光钟’马甲,是之前为一位老钟表匠设计的,”顾星晚对娜迪莎说,“他说想把自己修过的第一块钟表绣在衣服上,那块钟表陪了他四十年,现在走不动了,但他舍不得扔。”

娜迪莎指尖划过钟表的指针,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我们可以在马甲的内侧绣上钟表的‘走时记录’,比如‘1984年3月12日,第一次修好它’‘2000年5月,陪我度过女儿出嫁的日子’,用日期标注出重要的瞬间,这样这件马甲就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一本关于他和钟表的时光日记。”顾星晚眼睛一亮,立刻拿出手机记下来:“这个点子好,明天就让设计部加上,还要问问老钟表匠,有没有特别想记录的日期,我们一个个都绣进去。”

傍晚的时候,小苏拿着修改后的吉他卫衣草图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星晚姐,娜迪莎姐,你们看!我把男孩爸爸的吉他细节都画出来了,琴头上的星星贴纸用黄色的亮片绣,琴弦用银色的细丝线,还有口袋内侧的小茧子,我用了浅棕色的绒线,摸起来会有凸起的质感,就像真的茧子一样。”她指着草图上的乐谱:“《小星星》的音符我绣在了袖口内侧,平时看不到,抬手的时候才能发现,就像藏了个小秘密。”

顾星晚接过草图,仔细看着每一个细节,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妈妈总在她的衣服上绣小小的花朵,每次穿着那些衣服,都觉得妈妈的目光一直在身边。“小苏,你不仅把图案画出来了,还把思念的感觉画出来了。”顾星晚笑着说,“明天把草图发给那个男孩,他肯定会很开心的。”小苏用力点头,抱着草图跑回自己的工位,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夜幕降临时,工作室里的人渐渐走光了,只剩下顾星晚和娜迪莎还在整理白天的资料。窗外的路灯亮了,灯光透过窗户洒在样品架上,那些绣着不同图案的织物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有绣着老街道的围巾,有绣着婴儿脚印的连体衣,有绣着吉他的卫衣草图,还有绣着老钟表的马甲。它们静静地摆在那里,像一个个等待被开启的时光宝盒,里面装着不同人的故事,不同人的思念。

娜迪莎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忽然说:“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做的事就像在织一张巨大的时光网,把那些容易被遗忘的瞬间都网住,然后用丝线一点点固定下来,让它们不会随着时间飘走。”顾星晚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看向远处的灯火:“是啊,而且这张网会越来越大,会有更多人的故事被织进来,更多的思念被留住,说不定很多年后,有人看到这些织物,还能想起曾经的时光,想起那些被爱着的瞬间。”

两人并肩站在窗前,晚风从窗户缝里吹进来,带着初夏的青草香。样品架上的织物轻轻晃动,针脚里的光芒在灯光下闪烁,像无数个小小的星星,照亮了工作室的夜晚,也照亮了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柔与热爱。她们知道,明天又会有新的故事来到这里,新的针脚会被织进织物里,而“时光织物”的故事,也会在这些一针一线的积累中,继续往下写,写满更多关于时光、关于爱、关于记忆的篇章。

后台的走廊里还残留着t台布料的淡淡纤维香,顾星晚刚送走几位前来洽谈合作的面料商,转身就看见林砚抱着一卷浅紫色织物快步走来,眼底藏不住兴奋。“星晚姐,您看这个!”林砚将织物展开,浅紫的基底上用粉白丝线绣着层层叠叠的紫藤花,花瓣边缘泛着极淡的银辉,“这是我们根据今天发布会的反馈,连夜调整的‘四季藤’样品,之前您说想加入季节更替的动态感,现在每片花瓣的针脚密度都做了渐变,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花苞到盛放的效果。”

顾星晚指尖抚过紫藤花的纹路,丝线细腻得像真花瓣的触感,她忽然想起去年春天在京都岚山看到的紫藤花瀑,阳光穿过花穗时,花瓣边缘就是这样泛着细碎的光。“太妙了。”她抬头看向林砚,“之前担心渐变会显得杂乱,现在看来,这种自然的过渡刚好能体现时光里季节的流转。”一旁的娜迪莎也凑过来,指尖点在一朵半开的花苞上:“这里的针脚再收窄一点,会更像刚要绽放的样子——就像我们第一次在岚山等花开,从清晨等到午后,看着花苞慢慢舒展的那种感觉。”林砚立刻拿出笔记本记下,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和走廊里远处传来的收拾声交织在一起,竟有种格外踏实的热闹。

没过多久,几位年轻的设计师涌进后台,手里拿着厚厚的笔记本,围在顾星晚和娜迪莎身边。“娜迪莎姐,刚才那位穿西装的老先生说想把他和妻子的结婚照也绣在围巾上,我们该用什么针法才能还原老照片的颗粒感啊?”刚毕业不久的设计师小苏举着笔记本,眼里满是急切。娜迪莎接过笔记本,在空白页上画下两种针法的示意图:“老照片的颗粒感不能用太规整的针法,试试‘乱针绣’,但要控制好针脚的长度,短针叠加的时候留一点空隙,就像老照片里自然的噪点。”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记得用浅咖色丝线打底,再用深棕丝线下针,这样层次感会更像老照片的色调——就像我们上次处理那张1980年的校园合影,你还记得吗?当时就是用这种方法,连照片里褪色的校服蓝都还原出来了。”

小苏用力点头,赶紧把要点记下来,其他设计师也纷纷提问,从丝线的耐洗度到扫描图案的精度,问题一个接一个。顾星晚看着这群年轻人眼里的光,忽然想起三年前自己和娜迪莎刚组建团队时的样子——当时她们也是这样,抱着一堆资料泡在面料市场,对着各种丝线样品反复比对,连吃饭时都在讨论针法。有次为了找到一种能呈现“旧纸张质感”的面料,她们跑遍了江浙沪的十几家纺织厂,最后在一家老厂里找到库存的粗棉布料,那种带着自然肌里的质感,刚好能承载老书信的故事。如今看着这些年轻人,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忽然觉得,“时光织物”不仅留住了别人的记忆,也在悄悄编织着她们团队自己的时光故事。

傍晚时分,发布会的收尾工作基本完成,顾星晚和娜迪莎并肩坐在舞台边缘的台阶上,手里各拿着一杯温热的红茶。台下的座椅已经被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只有舞台中央的“时光麦田”画卷还没撤走,金色的丝线在夕阳透过窗户的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你看那边。”娜迪莎忽然指向观众席的角落,那里有个小姑娘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捡着刚才模特走秀时掉落的一根银色丝线,“说不定她以后也会爱上织物设计呢。”

顾星晚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小姑娘把丝线缠在手指上,抬头时刚好和她们对视,立刻害羞地笑了笑,跑着离开了。“多好啊。”顾星晚轻声说,“我们做的不只是织物,或许还能在别人心里种下一颗关于‘时光’的种子,说不定哪天就发芽了。”娜迪莎点点头,喝了一口红茶:“就像当初米兰面料展上,那位老设计师给我们看的第一块‘记忆织物’,当时我就想,原来布料还能这么有温度,现在我们也在做同样的事,把这种温度传递下去。”

这时,顾星晚的手机响了,是团队里负责工艺的老张打来的。“星晚,刚才检测了‘初印’连衣裙的银线牢度,比预期的还好,水洗五次都没掉丝,而且掌纹的纹路还很清晰!”老张的声音里满是激动,“还有那个男士西装的文字绣,用放大镜看,每个笔画的针脚都没歪,之前担心的断线问题完全没出现。”顾星晚笑着说:“太好了,辛苦你们了,之前为了银线的牢度,你们熬了好几个通宵调整工艺,现在终于有结果了。”挂了电话,她转头对娜迪莎说:“老张他们还在工作室做检测,说要确保每一件‘时光织物’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娜迪莎放下茶杯,起身走到“时光麦田”画卷前,指尖轻轻拂过画面里孩童手里的风筝线:“其实我们做的,不就是让‘时光’本身更经得起考验吗?那些容易被忘记的瞬间,被织进布料里,就能陪着人们走更久。”她忽然想起上个月,有位客户拿着母亲生前的围巾来定制,希望能把围巾上的花纹复制到新的披肩里,“那位客户说,母亲的围巾已经磨破了,但她舍不得扔,现在有了新的披肩,就像母亲还在身边给她披衣服一样。”说到这里,娜迪莎的声音顿了顿,“你看,一件织物能承载这么多情感,这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意义啊。”

顾星晚也站起身,走到娜迪莎身边,两人一起看着画卷里的场景——夕阳下的麦田里,老人坐在长椅上,年轻人并肩走着,孩童的风筝飞在天上,所有的画面都被丝线细细勾勒,温暖而鲜活。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关掉部分灯光,只有舞台上方的几盏射灯还亮着,刚好照在画卷中央。“接下来,我们还要做更多主题的织物,对吧?”顾星晚看向娜迪莎,眼里满是期待,“比如‘城市记忆’系列,把不同城市的老街道、老建筑绣进去,还有‘职业时光’系列,给医生、教师、消防员做专属的织物,记录他们工作里的珍贵瞬间。”

娜迪莎笑着点头,从包里拿出一张折好的纸,展开后是一张手绘的设计草图——画面里是一本翻开的书,书页上绣着不同的手写字,有日记、有信件、还有便签。“这是我昨天想到的‘文字时光’系列,”她指着草图说,“每个人的字迹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的故事都独一无二,把这些字迹绣在书上,就像把无数个时光片段装订成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顾星晚看着草图,指尖划过书页上的字迹,忽然觉得心里满是力量:“真好,我们还有这么多要做的事,还有这么多时光要去记录。”

夜色渐深,后台的灯光陆续被关掉,只有走廊尽头的应急灯还亮着微弱的光。顾星晚和娜迪莎收拾好东西,并肩走出宴会厅,晚风迎面吹来,带着初夏的凉意。路边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落在她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明天还要去工作室和老张他们对接工艺细节,后天要见那位想定制结婚照围巾的老先生。”娜迪莎一边走一边说着接下来的安排,语气里满是干劲。顾星晚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之前娜迪莎给她的星星方巾,轻轻系在手腕上:“你看,这样就能带着我们最初的梦想走了。”

娜迪莎看着她手腕上的方巾,笑了起来:“是啊,带着梦想,带着对时光的敬畏,我们继续织下去。”路灯的光落在方巾上,星星的纹路泛着淡淡的光,就像她们一路走来,那些被时光照亮的瞬间——米兰面料展上的初见、工作室里的彻夜讨论、发布会现场的掌声、客户眼里的感动……这些瞬间都像丝线一样,被细细织进“时光织物”的故事里,也织进了她们彼此的岁月里,成为了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