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194章 —— 在乡下收布料设计成服装

顾星晚正弯腰帮娜迪莎整理裙摆上沾着的草屑,耳边忽然传来一声洪亮的嗓音,带着点乡土特有的憨厚:“小姑娘,你们这衣裳可真好看,布料摸着也扎实。”她直起身,看见一位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大叔站在不远处,手里还攥着顶草帽,帽檐下的眼睛亮闪闪的,正盯着她们身上的衣服瞧。

娜迪莎刚跳完一支即兴编的舞蹈,额角还挂着汗珠,听见这话忍不住笑了,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大叔,这都是我们自己找的布料做的,您要是喜欢,下次我们多做几件给您瞧瞧。”

大叔摆了摆手,往前凑了两步,脚边的石子被踩得咯吱响:“我不是要衣裳,是想给你们提个醒。你们这布料看着像是旧被单改的?我家老婆子前阵子还翻出好几床,说是用了十几年,扔了可惜,留着又占地方。你们要是不嫌弃,去农户家里收收,保准能攒下不少好料子。”

顾星晚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撞。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裙子,确实是用邻居奶奶给的旧花布缝的,蓝底白花,洗得有些发白,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温暖。刚才表演的时候,好多人都盯着这布料看,还有大婶拉着她问在哪儿买的,说这种老布料现在城里根本见不着。

“大叔,您是说……农户家里有很多这种旧布料?”她追问着,声音里带着点抑制不住的兴奋。

“多着呢!”大叔往远处指了指,那边是连绵的稻田,田埂边散落着几座青砖瓦房,“就说村东头的老王家,去年盖新房,从箱底翻出七八条粗布褥子,都是他娘年轻时织的,现在年轻人不爱用,堆在柴房里都快发霉了。还有村西的李家婶子,她娘家是做土布生意的,库房里压着好些没卖出去的,花色又土,年轻人看不上,可做你们这种衣裳,正合适!”

娜迪莎眼睛也亮了,她拉了拉顾星晚的袖子,指尖还带着跳舞时沾上的泥土:“星晚,这主意好啊!我们之前找布料跑遍了镇上的裁缝铺,要么太贵,要么料子太滑,做不出这种糙乎乎的感觉。要是能去农户家里收,既能找到合适的布料,还能给他们添点零花钱,多好。”

顾星晚点了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刚才表演结束后,有几个来村里采风的大学生还跟她们说,现在城里特别流行这种带着乡土气息的设计,要是能做出成系列的衣服,说不定能搞个小展览。当时她还发愁布料不够,现在看来,这难题说不定能在乡亲们的柴房、箱底里找到答案。

“那我们现在就去问问?”娜迪莎已经按捺不住,伸手就要去拿放在旁边的布包。

“别急,”顾星晚拉住她,“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乡亲们都在田里干活,咱们这时候去打扰不合适。等傍晚他们收工了,咱们再挨家挨户问问,顺便带点水果当伴手礼,显得有诚意。”

大叔在旁边听着,忍不住夸了句:“这姑娘想得周到。我家就在前面那棵老槐树下,你们要是不嫌弃,傍晚先去我家坐坐,我让老婆子把那些旧布料都翻出来。”

顾星晚连忙道谢,看着大叔扛着锄头慢悠悠地走远,心里那股雀跃劲儿越来越浓。娜迪莎已经开始想象那些布料的样子了,一会儿说可能有带补丁的粗麻布,一会儿又猜说不定有绣着野花的蓝印花布,叽叽喳喳的像只快活的小鸟。

“你说,咱们收这些布料,该给多少钱合适啊?”顾星晚忽然想到这个问题,有些犯愁,“给少了,对不起乡亲们;给多了,咱们手里的钱也不太够。”

娜迪莎挠了挠头,也犯了难:“要不……咱们看着给?要是特别旧的,就少给点;要是还挺新的,就多给点?实在不行,咱们给他们做点新衣裳当交换也行啊,就用他们给的布料,这样他们也能穿上新衣服。”

这个主意让顾星晚眼前一亮:“这个好!既不占他们便宜,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咱们的心意。就这么办,等会儿去镇上买水果的时候,顺便再买几个本子和笔,到时候把收来的布料都记下来,谁家给了多少,咱们欠了多少件衣裳,都清清楚楚的,省得回头忘了。”

两人说干就干,先把表演用的衣服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布包,又找了个树荫把道具收拾妥当,然后手拉手往镇上走去。乡间的小路两旁种着一排排白杨树,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像是在为她们鼓掌。偶尔有骑着自行车的村民从身边经过,看见她们俩,都会笑着打个招呼,刚才表演的热闹劲儿仿佛还没散去,空气中都飘着股快活的味道。

到了镇上,她们先去水果店挑了些苹果和橘子,老板是个热心肠的大婶,听说她们要去农户家里收布料,还特意多塞了两个梨,说:“乡下老人都喜欢吃甜的,这梨水分足,你们带去准没错。”接着又去文具店买了个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娜迪莎还特意挑了个封面印着向日葵的,说看着就有精神。

回到村里的时候,太阳已经开始往西斜了,金色的光洒在稻田上,把稻穗都染成了金黄色。田埂上开始出现扛着农具往家走的村民,脸上带着疲惫,却又透着丰收的喜悦。顾星晚和娜迪莎先去了大叔说的老槐树下,院子里晾着几串红辣椒和玉米,门口蹲着一只大黄狗,看见她们俩,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头,又把头埋回爪子里。

“有人在家吗?”顾星晚轻轻敲了敲木门,门板是旧的,上面还留着几道小孩用刀刻的歪歪扭扭的线条。

“来啦来啦!”屋里传来一个爽朗的女声,接着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围着蓝布围裙的大婶探出头来,看见她们俩,眼睛一亮,“哎呀,是刚才表演的那两个小姑娘啊!快进来,快进来!”

大叔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抽烟,看见她们,连忙把烟灭了,起身招呼:“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快坐,老婆子,倒点水。”

大婶手脚麻利地端来两杯晾好的白开水,又把盘子里的花生往她们面前推了推:“尝尝,自家种的,刚炒的,香着呢。”

顾星晚把水果放在桌子上,笑着说:“大叔大婶,我们来叨扰了,这点水果您收下。刚才大叔说家里有旧布料,我们想看看,要是合适的话,就跟您买点,或者给您做点新衣裳换也行。”

大婶一听,乐了:“还买啥呀,那些破布料放着也是占地方。我这就去给你们翻出来,你们要是能用上,那可太好了。”说着就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就抱出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哗啦”一声倒在院子里的空地上。

布料还真不少,有蓝白格子的粗布,有带着暗红色条纹的被面,还有几块上面印着牡丹花的,虽然有些地方磨得起了毛边,但布料摸起来都特别厚实。娜迪莎拿起一块蓝印花布,上面的花纹是用靛蓝染的,虽然颜色有些发暗,但那股古朴的劲儿正是她们想要的,她忍不住把布料往身上比划了比划,兴奋地说:“星晚,你看这个,做件旗袍肯定好看!”

顾星晚也拿起一块带着细格子的布料,手感柔软,像是用棉纱织的:“这个做件衬衫不错,夏天穿肯定凉快。”

大叔蹲在旁边看着,嘿嘿地笑:“你们要是喜欢,都拿去。这些都是前几年盖房子的时候从老屋里翻出来的,扔了吧,想起是老一辈留下的,舍不得;留着吧,现在盖了新房,铺的都是席梦思,这些褥子被面也用不上了。你们能把它们变废为宝,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大婶也在一旁说:“就是,别跟我们提钱,提钱就见外了。要是你们真过意不去,等做好了衣裳,给我们看看就行,让我们也瞧瞧这些老布料能变成啥样。”

顾星晚心里暖暖的,她拿出笔记本,认真地把每块布料的样子和尺寸都记下来,又在最后写道:欠王大叔家两件上衣,一件给大叔,一件给大婶。写完了,她把笔记本递给大叔看:“大叔,您看这样行不?等我们做好了,第一时间给您送过来。”

大叔摆摆手:“不用记不用记,你们随便做着玩就行。”但还是凑过去看了看,看见上面写得工工整整,忍不住夸了句:“这姑娘,做事真细心。”

娜迪莎已经开始把布料分门别类地往布包里装了,一边装一边跟大婶聊起天来,问村里还有谁家可能有旧布料。大婶想了想说:“村东头的老李家肯定有,老李媳妇的娘家以前是开染坊的,她陪嫁的时候带了不少好布料,后来生了孩子,家里乱七八糟的,估计都压箱底了。还有村西的张奶奶,她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巧手,织的布又细又密,就是不知道现在还有没留着。”

顾星晚把这两家的名字也记在本子上,又跟大叔大婶聊了会儿家常,知道大叔家的儿子在城里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大婶平时除了种地,就喜欢在后院种点蔬菜。临走的时候,大婶还塞给她们一把刚摘的豆角,说:“晚上回去炒着吃,新鲜着呢。”

从大叔家出来,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了火红色。两人抱着沉甸甸的布包,感觉脚步都轻快了不少。娜迪莎提议:“要不咱们现在去老李家看看?反正离得不远,说不定他们还没吃饭呢。”

顾星晚看了看天色,点了点头:“行,去碰碰运气。”

老李家住在村东头的一片竹林旁边,院子里种着一棵石榴树,树上挂着几个红彤彤的石榴,看着就喜人。她们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孩子的哭闹声,还有女人哄孩子的声音。

顾星晚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敲了敲门。过了好一会儿,门才开了条缝,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探出头来,脸上带着点疲惫,但眼睛很亮。“你们找谁啊?”

“您好,我们是今天在村头表演的,想问问您家有没有不用的旧布料,我们想收一点。”顾星晚连忙说明来意,怕打扰到她们。

女人怀里的孩子还在哭,她一边拍着孩子的背,一边侧身让她们进来:“进来吧,外面蚊子多。我家确实有些旧布料,就是乱得很,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上。”

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就是东西有点多,靠墙的柜子上摆着不少孩子的玩具,地上还散落着几个没收拾的积木。女人把孩子放在摇篮里,摇了摇,又往孩子嘴里塞了个安抚奶嘴,这才转身去里屋翻布料。

“孩子刚断奶,有点闹人,让你们见笑了。”她一边翻一边说,声音里带着点歉意。

“没事没事,小孩子都这样。”娜迪莎凑到摇篮边,看着里面的小宝宝,忍不住小声说,“真可爱,眼睛跟葡萄似的。”

不一会儿,女人抱出来一个木箱子,打开盖子,里面果然放着不少布料,有好几块都是蓝印花布,比在大叔家看到的颜色更鲜亮,花纹也更精致。还有几块是素色的麻布,摸着特别挺括。

“这些都是我结婚的时候我妈给我的,说是什么老手艺织的,让我留着做嫁妆。”女人拿起一块蓝印花布,轻轻抚摸着,“后来有了孩子,整天围着孩子转,哪还有心思做针线活。你们要是能用上,就都拿去吧,放着也是浪费。”

顾星晚拿起一块麻布,感觉布料很结实,适合做裤子或者外套:“这些布料都太好了,您真的愿意给我们吗?我们还是给您点钱,或者给您和孩子做点衣裳吧。”

女人笑了:“钱就不用了,要是能给孩子做件小褂子,我还得谢谢你们呢。这孩子长得快,衣服总不够穿。”

娜迪莎连忙说:“没问题!我们记下孩子的尺寸,保证做件又舒服又好看的小褂子。”她拿出尺子,小心翼翼地给孩子量了身高和肩宽,顾星晚则在笔记本上记下布料的种类和数量,又写上欠李家一件大人的连衣裙和一件小孩的褂子。

聊了一会儿,她们才知道女人叫李秀莲,丈夫在镇上的砖厂上班,平时只有晚上才回来。李秀莲还告诉她们,村里的张奶奶身体不太好,最好明天上午再去,那时候她儿子会过来照顾她,家里有人。

从李秀莲家出来,天已经黑透了,村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把她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布包更沉了,但两人的心里却热乎乎的,感觉收获的不仅仅是布料,还有乡亲们的善意和信任。

“今天真是太顺利了!”娜迪莎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明天去张奶奶家,希望也能收到好布料。”

顾星晚点点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忽然觉得这次乡下之行变得越来越有意义了。她们本来只是想来体验生活,顺便搞个小小的服装秀,没想到竟然能有这样的收获。这些带着泥土气息和岁月痕迹的布料,不仅仅是做衣服的材料,更像是一个个故事,等待着她们去解读,去呈现。

回到住的民宿,老板娘已经给她们留了晚饭,是简单的炒青菜和玉米粥。两人狼吞虎咽地吃完,就迫不及待地把今天收来的布料都摊在桌子上,一件件地翻看、比划。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布料上,给那些旧花纹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

“你看这块,”顾星晚拿起一块带着细小花纹的棉布,“做件娃娃领的衬衫肯定好看,配条牛仔裤,又复古又时髦。”

娜迪莎则拿着那块蓝印花布,在身上比划着:“我想做件改良版的旗袍,把下摆改短点,方便走路,再配双布鞋,肯定特别有味道。”

她们一边讨论,一边在笔记本上画着简单的设计图,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窗外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在为她们伴奏。顾星晚看着满桌子的布料,忽然觉得心里特别踏实,仿佛这些粗糙的布料里,藏着无穷的可能和希望。

第二天一早,她们就带着水果去了张奶奶家。张奶奶家的院子里种着很多花,有月季、有凤仙,开得热热闹闹的。张奶奶正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晒太阳,看见她们来,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是昨天跳舞的两个小姑娘吧?快过来坐。”张奶奶的声音有点沙哑,但很亲切。

她的儿子正在屋里打扫卫生,听见声音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她们:“我妈昨天还念叨你们呢,说你们的衣服好看,舞也跳得好。”

张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很好,她告诉顾星晚,自己年轻时确实织过很多布,后来眼睛花了,就把织机收起来了,但还留着几块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放在樟木箱里,怕虫蛀。

“我去给你们拿。”张奶奶的儿子说着就去了里屋,不一会儿抱出一个沉甸甸的樟木箱,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樟木香味飘了出来。里面整齐地叠着几块布料,有一块是纯黑色的,摸着特别细腻,还有一块是灰色的,上面用白色的线织出了简单的花纹,虽然朴素,却透着古精致。

“这块黑布是我用自家种的棉花纺的线,织了整整一个月呢。”张奶奶用粗糙的手抚摸着那块黑布,眼神里满是怀念,“那时候我刚嫁给老张,就想给他织块好布做件新棉袄,织得手都磨出了茧子,不过看着他穿上合身的样子,就觉得啥都值了。”

顾星晚和娜迪莎听得入了神,感觉这块布料上不仅有棉花的味道,还有张奶奶年轻时的爱情和心血。她们小心翼翼地把布料拿起来,都舍不得用力捏,生怕弄坏了。

“张奶奶,这些布料我们太喜欢了,”顾星晚轻声说,“我们给您做点衣裳吧,就用这些布料,保证做得舒舒服服的。”

张奶奶笑了:“不用不用,我这把年纪了,穿啥都一样。你们要是能把这些布做成好看的衣服,让更多人看到,我就高兴了。想当年我织的布,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后来机器织的布多了,就没人稀罕手工织的了。”

娜迪莎连忙说:“手工织的才好呢,每一针每一线都有温度,机器织不出来的。我们回去就设计,一定让这些布料焕发新生。”

她们又在张奶奶家坐了会儿,听张奶奶讲过去织布的故事,知道了怎么分辨布料的好坏,还知道了蓝印花布是怎么用板蓝根染色的。临走的时候,张奶奶还教了她们一个小窍门,说旧布料用盐水泡一泡,不容易褪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