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420章 辨证入微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420章 辨证入微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灶上的膏方还在咕嘟冒泡,林薇用长柄勺搅了两圈,抬头看见陈砚之正对着药方皱眉,凑过去问:“又琢磨啥呢?张奶奶的膏方不是都定了吗?”

陈砚之指尖点着处方单:“刚想起个事儿,张奶奶说夜里总出汗,刚才方子没加敛汗的药。你看她脉细弱,舌淡苔白,这是气虚不固,得添味牡蛎。”

“牡蛎?”林薇眨眨眼,“那玩意儿不是软坚散结的吗?我记得治瘰疬子才用。”

爷爷端着茶杯走过来,呷了口茶:“傻丫头,牡蛎煅过之后性涩,能收敛止汗,这叫‘一药多能’。你俩记着,中药讲究‘炮制改变药性’,生牡蛎软坚,煅牡蛎敛汗,别弄混了。”

陈砚之赶紧提笔添上“煅牡蛎五钱”,又问:“那用量呢?多了会不会滞胃?”

“三钱就行,”爷爷指着砂锅,“你看这膏方里有炒麦芽,能助消化,正好抵消牡蛎的滞性。”他放下茶杯,拿起张奶奶的病历,“她不光肺气虚,还有点肾不纳气,夜里咳嗽得深,再加味补骨脂,既补肾又平喘。”

林薇赶紧抓了把补骨脂扔进砂锅里,边搅边说:“难怪她总说‘咳得直不起腰,像有东西往下坠’,原来是肾虚不能固摄。”

正说着,门帘被推开,进来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捂着肚子蹲在地上,额头上全是汗。“大夫……我肚子疼得厉害,早上还好好的,刚才上体育课跑了两圈就开始疼。”

陈砚之赶紧扶她到诊床躺下,林薇递过温水:“先喝点水,别急着说话。”

陈砚之按了按小姑娘的肚子:“这儿疼?还是这儿?”他手指从肚脐周围移到右下腹。

“就这儿!”小姑娘疼得叫出声,额头抵着床单。

“发烧不?”陈砚之摸了摸她的额头,“有点烫。最近吃啥了?”

“早上吃了俩凉包子,喝了瓶冰牛奶。”小姑娘声音发颤。

林薇在旁边记着:“体温38度2,右下腹压痛明显,伴有反跳痛。”

陈砚之眉头微蹙:“像是急性阑尾炎,但也不能排除肠粘连。先别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就麻烦了。林薇,取个便样盒,让她留个标本,再去隔壁诊所借个血常规的仪器。”

小姑娘一听“阑尾炎”,吓得脸发白:“要开刀吗?我明天还要考试呢!”

“先检查了再说,”陈砚之安抚道,“说不定是吃了凉的闹肚子,你这舌苔黄腻,脉滑数,也可能是湿热阻滞。”

爷爷这时搭了句:“按压麦氏点疼得厉害不?让她咳嗽试试,咳的时候疼加剧,就更得警惕了。”

小姑娘咳了一声,疼得眼泪直流:“更疼了……”

陈砚之对林薇使个眼色:“赶紧联系她家长,先去医院做b超。咱们这儿设备有限,不能耽误。”又转头对小姑娘说,“别怕,就算是阑尾炎,现在也有微创手术,恢复快,不影响考试。”

送走小姑娘,林薇擦了擦手:“刚才吓我一跳,还好处理及时。这要是当成普通腹痛治,可就糟了。”

“这就是辨证的重要性,”爷爷坐在竹椅上,慢悠悠道,“同样是肚子疼,位置、性质、伴随症状都得问清楚。你看她右下腹疼,伴发热、恶心,就不能只想着是吃坏了肚子。”

陈砚之点头:“我刚才特意没开止痛药,就是怕影响诊断。要是湿热腹痛,用芍药汤加减就行;但阑尾炎得靠西医手术,这叫‘中西医各有所长’。”

林薇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早上那个膝盖红肿的大叔又来了,说贴了膏药好多了,想再拿两贴。”

“让他进来,”陈砚之起身,“我再看看他的舌苔。”

大叔一进门就笑:“这膏药真管用,昨儿晚上就没那么疼了,今早上能弯腿了。”他把裤腿卷起来,膝盖还有点肿,但不红了。

陈砚之让他伸舌头:“舌苔没那么黄腻了,脉也缓和点。看来湿热散了些,但还有点瘀,得加点活血的。”他对林薇说,“把昨天的清热消肿膏里加味红花,研成粉掺进去,增强活血通络的劲儿。”

林薇应着去调膏药,大叔好奇地问:“为啥加红花啊?我这不是炎症吗,加活血的会不会更肿?”

“您这肿是湿热夹瘀,”陈砚之解释,“就像下雨天,地上又湿又堵,红花就像疏通下水道的,把瘀堵化开,湿才能排出去。单纯清热,瘀还在,好得慢。”

爷爷这时插了句:“再给他开三剂四妙丸,加牛膝、独活。牛膝引药下行,正好到膝盖;独活能祛风除湿,比单用苍术更针对关节。”

大叔接过药方,乐呵呵地说:“还是你们这儿细致,医院就光让我输液,说最少得输一个礼拜。”

“输液快,但膏药能直达病所,内外结合好得更快,”林薇把调好的膏药递给他,“贴的时候加热一下,药效更易渗透。”

等大叔走了,天已经擦黑。林薇把砂锅端下来,膏方已经熬成了稠厚的膏状,用勺子舀起,能拉出黏黏的丝。“爷爷,您尝尝这新熬的,加了补骨脂,闻着就一股药香。”

爷爷舀了一勺,咂咂嘴:“嗯,火候到了。补骨脂的味儿不冲,和饴糖融得正好,这才叫‘膏方’,不是随便把药熬稠了就行。”

陈砚之看着灶台上的药罐,忽然道:“明天该进药了,上次进的艾叶快用完了,得再备点,最近用得多。”

“我列个单子,”林薇拿来纸笔,“艾叶、桂枝、生姜……对了,煅牡蛎也不多了,记得补上。”

爷爷看着他们忙活,忽然笑了:“当年我带徒弟,得手把手教三年才能独立坐诊。现在看你们俩,辨证、用药、应急都不含糊,葆仁堂交给你们,我放心。”

陈砚之停下笔,抬头笑:“还不是爷爷您总在旁边提点,不然我们早出错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爷爷摆摆手,“你们能把‘辨证施治’这四个字刻在心里,比啥都强。”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摊开的药方上,也落在砂锅里泛着光泽的膏方上。药香混着淡淡的桂花香,在这秋夜里,慢慢漾开。林薇舀起一勺膏方,递到陈砚之嘴边:“尝尝?补骨脂放得不多,一点不苦。”

陈砚之张嘴接住,甜味里带着点药香,温温的顺着喉咙滑下去,像这葆仁堂的日子,踏实又绵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