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419章 膏方应季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419章 膏方应季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寒露的风裹着细雨,打在葆仁堂的窗棂上沙沙响。陈砚之正用铜臼碾着紫苏子,粉末簌簌落在白纸上,混着屋里的药香,透着股温煦的草木气。林薇蹲在炭盆边翻烤膏药,见他碾得仔细,忍不住笑:“张奶奶的咳嗽还没好利索?这都碾第三遍了。”

“她肺气虚,紫苏子得碾成面儿才好吸收。”陈砚之停下铜杵,指腹沾着点褐色的粉末,“上次的方子偏重于止咳,这次得加味补肺气的,你把那罐黄芪粉拿来。”

林薇从药柜上层够下瓷罐,打开时一股微甜的豆香漫出来:“这是今年新收的正北芪,切片时还带着油性呢。”她舀了半勺掺进药粉里,“爷爷说黄芪得蜜炙过才补,你看这颜色,黄澄澄的,准保药效足。”

“正是,”陈砚之把药粉拌匀,“张奶奶脉细弱,舌淡苔白,是久咳伤了肺气。光止咳不行,得像给漏风的屋子补补丁,先把肺气补起来,咳嗽才好得彻底。”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节气图,“寒露一到,寒气往肺里钻,这时候补肺气,比开春补管用。”

话音未落,门帘被“吱呀”推开,张奶奶的儿媳扶着老人进来。老太太裹着件灰布棉袄,手里攥着块手帕,一进门就咳得直不起腰,帕子上沾着点清稀的痰。“小陈大夫,”她喘着气说,“这咳嗽缠人得很,夜里躺不平,一躺下就像有东西堵着嗓子眼……”

陈砚之赶紧搬过藤椅,让老人坐近炭盆:“奶奶先暖暖,我这就给您搭脉。”他指尖搭在老人腕上,凝神片刻,眉头舒展些,“比上次有力了,但还是虚。您伸舌头我看看。”

张奶奶颤巍巍吐出舌头,舌苔薄白,舌尖淡得几乎没血色。陈砚之点点头:“果然是肺气不足,我给您调调方子。”他提笔写着,“之前的止咳散里加了黄芪、党参,这俩是补气的,就像给肺里添了把柴,慢慢烧着,寒气就散了。再加点五味子,能敛肺气,免得补进去的气又漏掉。”

林薇已经把烤软的膏药摊在纱布上,药香里带着点辛温的气息:“奶奶,这次的膏药加了细辛和干姜,都是温肺的。您看,比上次的膏药颜色深点,那是加了炒芥子粉,能化痰,您咳出来的痰不是总稀稀的吗?这药能把痰‘收’住。”她把膏药往老人后背的肺俞穴上一贴,用掌心轻轻焐着,“贴这儿,药劲儿能顺着穴位往肺里钻,比光喝药管用。”

张奶奶的儿媳在旁边记着:“大夫,这药还得煎两次吗?我婆婆眼神不好,总记混时辰。”

“这次改成膏方吧,”陈砚之放下笔,“我让林薇给您熬成膏子,每天早晚用温水冲一勺,比汤药方便。”他指着药方,“里面加了饴糖,甜甜的,不苦,您婆婆准爱喝。”

“那可太好了!”儿媳松了口气,“上次的汤药太苦,她总偷偷往里面加糖,我说了好几次都不听。”

“加糖会影响药效,”林薇笑着说,“这膏方里的饴糖是入药的,既能调味,又能润肺,一举两得。熬的时候我再加点川贝粉,化痰的劲儿更足,您记着放阴凉处,别让寒露的潮气给捂坏了。”

送走张奶奶,林薇刚把膏药收拾好,门帘又动了,进来个穿夹克的中年男人,捂着膝盖直皱眉:“陈大夫,我这膝盖前阵子还好好的,昨儿淋了场秋雨,今天就又肿又疼,咋回事啊?”

陈砚之上前扶他坐下,掀开裤腿一看,膝盖又红又肿,摸上去滚烫。“您这是湿热郁阻,跟张奶奶的虚证正相反。”他示意林薇,“拿清热消肿膏,加黄柏和苍术。”

林薇刚要去取,男人忽然说:“我冬天膝盖也怕凉,用凉药会不会更寒?”

“加了炮姜,”陈砚之笑着解释,“就像‘热汤里撒点胡椒’,既能清热,又不伤阳气。您看这方子,”他写下药方,“四妙丸加了桂枝,黄柏、苍术清湿热,桂枝温通经络,正好中和。”

男人还是不放心:“我这是不是风湿啊?听说风湿治不好。”

“您这是急性滑膜炎,不是风湿,”陈砚之指着他的膝盖,“红肿热痛,是湿热没散,跟您最近总吃火锅、喝啤酒有关。这几天得忌口,别吃辛辣油腻的,不然贴再多膏药也白搭。”

林薇已经把膏药烤软,用竹刀摊开:“您试试这个,加了青黛,凉丝丝的,先把这股热邪压下去。我给您备了瓶双柏散,回去用温水调成糊,敷在膏药外面,消肿更快。”她把药膏往膝盖上贴时,特意避开最烫的地方,“每天换一次,三天后再来看看,要是还肿,就得加味药了。”

男人刚走,爷爷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本《温病条辨》:“刚才那滑膜炎的,你加桂枝是对的,但剂量得拿捏好,三钱就行,多了反助热。”他翻到其中一页,“你看这‘湿温病’的治法,就得‘清热不碍湿,祛湿不助热’,跟你这方子一个理。”

陈砚之凑过去看,连连点头:“还是爷爷看得细,我刚才差点开成四钱。”

林薇正在熬膏方,闻言探出头:“爷爷,张奶奶的膏方里加多少饴糖合适?我怕加多了腻着她。”

“一两就够,”爷爷走到灶台边,“她脾胃弱,饴糖虽好,多了反而碍胃。你再加两钱炒麦芽,既能助消化,又能回乳——她不是总说夜里溢乳吗?正好兼顾。”

林薇赶紧往砂锅里撒了把麦芽,笑道:“还是爷爷想得周全!我光想着润肺,倒忘了她还有这毛病。”

陈砚之看着灶台上咕嘟冒泡的膏方,忽然对林薇说:“等下熬好了,先给爷爷盛一碗,他最近总说嗓子干。”

“早想到了,”林薇往砂锅里加了片梨,“加了梨汁,润喉的。”

爷爷坐在竹椅上,看着他们一个添柴一个搅锅,窗户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夕阳透过云层照进来,在膏方上镀了层金边。药香混着饴糖的甜,在寒露的空气里漫开,像给这渐冷的日子,添了层暖暖的底色。

“你们俩啊,”爷爷忽然开口,“现在辨证用药,比我当年灵便多了。就像这膏方,随节气调,随病人变,这才是葆仁堂的本分。”

陈砚之笑着点头,林薇正用勺子舀起膏方,滴在凉水里,膏体瞬间凝成珠状。“成了!”她举着勺子笑,“爷爷您尝尝,这火候正好!”

爷爷接过碗,抿了一口,咂咂嘴:“嗯,润而不腻,补而不滞,好!”

窗外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葆仁堂里的药香,伴着祖孙三人的笑语,在寒露的暮色里,酿得愈发绵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