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421章 寒温并调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421章 寒温并调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小雪这天,葆仁堂的炭盆烧得正旺,陈砚之蹲在药碾旁,正碾着块琥珀色的没药,粉末簌簌落在青石槽里,混着**的甜香漫开。林薇坐在窗边翻医案,忽然抬头笑:“砚之,你看这则医案,光绪年间治‘寒包火’的方子,用麻黄配石膏,咱们昨天那个病人不就是这情况?”

陈砚之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药粉:“可不是嘛,张大哥又怕冷又发烧,喉咙疼得像吞了刀片,正是外寒里热。”他凑过去看医案,“这方子用麻黄三钱、石膏一两,石膏倍于麻黄,就是怕麻黄助热,这‘寒温并调’的法子,现在用着也合适。”

话音未落,门帘被“呼”地推开,张大哥裹着件军大衣闯进来,鼻子红得像个灯笼,手里攥着包纸巾,一进门就打喷嚏:“陈大夫,林姑娘,我这病邪乎得很,吃了退烧药就降,过俩小时又烧起来,喉咙疼得连水都咽不下。”

林薇赶紧递过杯温盐水:“先漱漱口,能舒服点。”她摸了摸张大哥的额头,“还烫着呢,得有39度吧?”

“38度9,”张大哥漱着口说,“昨天去医院查了,说是病毒性感冒,开了些西药,吃了也不管用。”

陈砚之示意他坐下,伸手搭脉:“脉浮紧,舌尖却红得发亮,苔白中带黄。您这是‘寒包火’,外面裹着层寒气,里头却烧得厉害,单用退烧药就像往沸水里加冰块,当时管用,过会儿还得烧。”

“那咋办啊?”张大哥急得直搓手,“我工地上一堆活儿等着呢,再歇着就要扣工资了。”

“得内外一起调,”陈砚之拿起笔,“我给您开个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开表散寒,把外面的寒气透出去;生石膏清里热,就像打开窗户通风,让里头的火气散出来;再加杏仁、桔梗,宣肺止咳,您不是总咳嗽吗?这俩药能把痰往上引,好咳出来。”

他把药方推过去:“煎药时注意,麻黄得先煎五分钟,撇去浮沫,不然喝了心慌。石膏要打碎了下锅,煮的时间长点,药效才能出来。每天一副,分三次喝,喝完盖着被子微微出点汗,别大汗淋漓,那样伤正气。”

林薇已经从药柜里拿出个青瓷瓶,里面装着深褐色的药膏:“张大哥,这是新配的利咽膏,我加了玄参和麦冬,您看,质地稠稠的,含在嘴里慢慢化,能缓解喉咙疼。”她倒出一点在勺子里,“您试试,有点苦,但后味是甜的,加了蜂蜜的。”

张大哥含了一勺,咂咂嘴:“哎?真不那么疼了!比含服片舒服,那个太凉,含完胃里发空。”

“您这喉咙疼是‘热结’,不是单纯的燥,”林薇盖好瓶盖,“所以不能用太凉的药,得用玄参这种‘润凉’的,既能清热又不伤胃。这药膏里还加了胖大海,泡着喝也行,您拿回去,两种用法换着来。”

爷爷从里屋出来,手里捏着块生姜:“砚之,他这方子是不是该加两片生姜?外面的寒气重,生姜能助麻黄散寒。”

“爷爷说得是,”陈砚之赶紧在药方后补了“生姜三片”,“我光顾着清里热,差点忘了助散寒的药。”

张大哥拿着药方刚要走,又被林薇叫住:“对了,您这几天别吃辛辣的,也别喝酒,昨天听您说晚上喝了点白酒,那等于给火上浇油。”

“知道了知道了,”张大哥挠挠头,“为了早点好,啥都能忍。”

送走张大哥,林薇刚把药膏瓶放回柜里,门帘又动了,进来个穿红棉袄的老太太,手里拎着个布包:“小陈大夫,我来换膏药,上次那个贴了三贴,膝盖好多了。”

陈砚之上前扶她坐下,见老太太膝盖上的旧膏药边缘有点卷边,笑着说:“王奶奶,您这膏药贴得太靠上了,得往下挪挪,贴着髌骨才管用。”

“老眼昏花了嘛,”老太太笑着说,“昨儿让孙子帮着贴的,那孩子毛手毛脚的。”

林薇已经把新膏药在炭火上烤软,边贴边说:“奶奶,这次的膏药加了制川乌,是炮制过的,毒性小,温经的劲儿却比上次大。您看,这膏药颜色发黑,那是加了松香,能让膏药贴得更牢,冬天不容易掉。”

陈砚之给老太太搭着脉,忽然道:“您这脉比上次有力了,但还是有点沉,说明寒气没去净。我给您把内服的药调调,加味当归和川芎,这俩是活血的,血活了,寒气才散得快。”

老太太点点头:“我就信你这调调改改的方子,不像有的大夫,一个方子开到底,不管用也不变。”

“中医讲究‘随证加减’,”爷爷在旁搭话,“就像做饭,有人爱吃咸,有人爱吃淡,得跟着口味调。病也是这样,今天和明天的情况可能就不一样,方子自然得变。”

林薇贴好膏药,用绷带轻轻缠上:“奶奶,您回去记得用艾叶水泡脚,泡完马上擦干,别着凉。我给您的那包艾叶,是加了花椒的,驱寒的劲儿更大。”

老太太乐呵呵地走了,陈砚之看着她的背影笑:“王奶奶这病快好了,再贴两贴就能停了,开春巩固一下就行。”

“还是您辨证准,”林薇收拾着药膏盘,“刚开始她又肿又疼,您说不能用猛药,得慢慢温通,果然现在好多了。”

爷爷这时端来两碗姜枣茶:“来,喝点暖暖。行医就像走棋,得看一步想三步,不能只顾眼前。就像张大哥那个‘寒包火’,光散寒不行,光清热也不行,得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来,才能除根。”

陈砚之接过茶碗,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散开。窗外的雪下得密了,炭盆里的火噼啪作响,葆仁堂的药香混着姜枣的甜,在这小雪天里,酿出了最踏实的味道。林薇看着陈砚之低头核对药方的侧脸,忽然笑道:“等下咱们熬点腊八粥吧,加了红豆、薏米,能祛湿,正好给张大哥留一碗,他要是来复诊,能暖暖身子。”

“好啊,”陈砚之抬头笑,“再放把桂圆,补补气,他发烧耗了不少正气。”

爷爷坐在窗边,看着他们一个写方一个备料,手里转着两颗核桃,眼底的笑意像炭盆里的火,暖融融的。这葆仁堂的日子,就像这辨证施治的方子,温温缓缓,却自有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