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56章 寒露天的皮疹与内外合治

寒露刚过,葆仁堂的门槛上还沾着夜里的白霜。陈砚之正用软布擦拭药柜上的“当归”标签,林薇在整理新到的艾叶,翠绿的叶片上还带着露水的清香。玻璃门被推开时,带着股寒气,一个穿厚卫衣的年轻男人缩着脖子走进来,袖口往下拽了拽,露出的手腕上满是红色的小疹子,连成一片,有些地方还结了痂。

“陈医生,林医生,”男人声音发紧,带着点不好意思,“这疹子从前天开始冒,一开始就手腕上几个,以为是蚊子咬的,结果昨天起了一身,后背和腿上全是,痒得钻心,晚上根本睡不着。”他说着就想掀衣服,又有点犹豫,“药膏也抹了,西药也吃了,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更痒了。”

林薇放下手里的艾叶,示意他到诊疗床上坐:“别抓,越抓越厉害。先让我看看疹子什么样。”男人犹豫着掀起卫衣,后背果然布满了红色丘疹,有些被抓得破溃,渗着透明的组织液。“摸着有点热,”林薇用手背碰了碰他的皮肤,“发烧吗?”

“不烧,就是痒,痒得想撞墙。”男人抓了抓胳膊,留下几道红痕。

陈砚之已经取来脉枕:“伸胳膊,我看看脉。”手指搭上去,片刻后说:“脉浮数,舌红苔薄黄,再看看舌头。”男人张嘴,舌尖红得明显,舌苔上还沾着些白色的腻苔。“最近吃什么了?”陈砚之追问。

“前天朋友聚餐,吃了火锅,还喝了点冰啤酒,”男人挠了挠头,“回来就觉得身上发紧,没在意……”

“这就对了,”林薇拿过听诊器,听了听他的心肺,“火锅辛辣,冰啤酒寒凉,一热一寒把湿邪困在皮肤里了。你这是风热夹湿,郁于肌肤——热得疹子发红,湿得总不好,痒得厉害就是风在作祟,风善行而数变,所以疹子才窜得这么快。”

男人急了:“那咋办啊?我明天还得出差,这满身疹子咋见人啊。”

陈砚之已经在处方笺上写起来,笔尖划过纸张沙沙响:“得祛风清热,除湿止痒。用消风散加减吧。荆芥10克,防风10克,这俩是祛风的主力,能把皮肤里的风邪赶出去;苦参12克,清热燥湿,专门对付湿痒;苍术10克,燥湿健脾,不让湿邪再生;还有牛蒡子10克,能疏风散热,疹子发红就是有热,它能清掉;再加生石膏20克(先煎),这味药清热力强,能把皮肤里的热压下去。”

林薇在一旁补充:“我再给你配点外洗的药,薄荷15克,地肤子30克,白鲜皮30克,这仨都是止痒的能手,煮水放温了泡澡,每次泡15分钟,别用热水,温凉的就行,热水会越烫越痒。”

“泡澡的时候可千万别搓,”陈砚之又叮嘱,“你这疹子都破了,搓破了容易感染。对了,最近别吃辛辣、海鲜,还有酒也得停,冰的更不能碰,不然湿邪总好不了。”

男人点点头,又有点犯愁:“可我明天出差,带药泡澡不方便啊。”

林薇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几个小药包:“这是做好的药粉,每次取一包,用温水冲开,拿纱布蘸着擦疹子,效果一样的,就是得勤擦点。”她顿了顿,又拿出个小罐子,“这是止痒膏,里面加了薄荷脑,痒得厉害就抹点,比西药膏温和,不会刺激破溃的地方。”

这时爷爷拄着拐杖从里屋出来,扫了眼男人的后背,又看了看陈砚之写的方子,慢悠悠地说:“加味蝉蜕6克,蛇蜕3克(炒)。”他指了指方子,“这俩虫类药,祛风止痒的劲儿比荆芥防风更专,对付这种窜得快的疹子,得用点‘搜风’的药。”

陈砚之眼睛一亮:“对哦,我怎么忘了!蝉蜕和蛇蜕能走肌表,专抓藏在皮肤里的风邪,加进去确实更对症。”他赶紧在方子上添上,又问男人,“身上觉得沉不沉?有没有觉得没力气?”

“嗯,有点,总觉得身上发重,不想动。”男人如实回答。

“那再加茯苓15克,薏米30克,”爷爷继续说,“利湿不伤脾,你这疹子缠绵,跟脾虚生湿也有关系,光祛风清热不够,得把湿的源头断了。”

林薇已经开始抓药,一边称一边对男人说:“这药得泡半小时再煎,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20分钟,药汁分早晚两次喝,喝的时候稍微温一下,别凉着喝。外洗的药粉记得每天用三次,每次擦完晾干再穿衣服。”

“我这就去煎药。”陈砚之拿起方子往煎药室走,又回头对男人说,“等下给你扎几针,止痒快。取曲池、血海、三阴交——曲池是清热的要穴,血海能凉血祛风,三阴交健脾利湿,三穴配合,内外的邪都能管。”

男人有点怕针,缩了缩肩膀:“打针疼不疼啊?”

林薇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陈医生手法快得很,像蚊子叮一下就好。扎完你就知道了,痒劲儿能去大半。”

爷爷在一旁慢悠悠地喝茶,看着陈砚之准备针具,对林薇说:“等下灸灸百虫窝,那穴专治各种皮肤痒,配上血海,效果更好。”

“知道啦爷爷。”林薇应着,已经把外洗药粉分装成小包,递给男人,“这个你收好了,出差带着方便。对了,贴身衣服穿纯棉的,别穿化纤的,不然容易刺激皮肤。”

陈砚之消毒完毕,持针快速刺入曲池穴,男人“嘶”了一声,随即惊讶地说:“哎?还真不怎么疼。”陈砚之捻转针柄,问:“有酸麻的感觉吗?”“有,顺着胳膊往下窜。”男人回答。“这是得气了,”陈砚之解释,“气到了,邪才能出去。”接着又扎了血海和三阴交,手法又快又稳。

扎完针,林薇拿来艾灸盒,在百虫窝穴上放了艾柱点燃:“有点热,忍忍啊,这是在把风邪往外赶呢。”男人感觉到温热的气往皮肤里钻,原本火烧火燎的痒感果然减轻了不少,忍不住感叹:“真管用啊,刚才还痒得想跳楼,现在居然不怎么痒了。”

“这才刚开始,”陈砚之起了针,“等药煎好喝了,再泡泡澡,明天就能消下去不少。”他看了眼爷爷,“爷爷,您看还用不用加别的?”

爷爷放下茶杯,指了指男人的脚踝:“看他舌苔腻,湿气重,等下再给他拔个罐,走罐也行,从腰到腿走一遍,把湿气吸出来点。”

“好嘞。”林薇赶紧去拿拔罐器,“走罐可能有点疼,但是祛湿快,您忍忍。”

男人咬咬牙:“行,只要能好,疼点算啥!”

走罐的时候,男人疼得哼唧了几声,但看着罐口留下的紫黑色印记,又觉得值了。林薇一边给他擦背上的精油,一边说:“这颜色越深,说明湿气越重,等这些印子消了,疹子也就好得差不多了。”

陈砚之把煎好的药端过来,药香里带着薄荷的清凉:“药好了,趁热喝吧。有点苦,我给你备了块陈皮糖,喝完含一块。”

男人接过药碗,皱着眉喝了下去,刚想龇牙咧嘴,林薇就递过一块陈皮糖,甜丝丝的味道立刻压过了药苦。“谢谢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长这么大第一次觉得中药没那么难喝。”

“等你出差回来再复诊一次,”陈砚之叮嘱,“这方子喝三天,要是疹子消得差不多了,就来找我调调方子,巩固一下,免得复发。”

男人连连点头,拿着药包和外洗药粉,脚步轻快地走了,比起进门时的愁眉苦脸,简直像换了个人。

林薇收拾着针具,对陈砚之说:“刚才爷爷加的蝉蜕和蛇蜕,确实是我没想到的,虫类药搜风的劲儿真不一样。”

陈砚之点头:“是啊,有时候光用草木药不够,得用点‘灵动’的药,才能把藏得深的邪给揪出来。”他看向爷爷,“爷爷,您怎么知道加这两味药的?”

爷爷慢悠悠地说:“这疹子窜得快,跟风邪盛有关,草木药走肌表不够快,虫类药能钻进去,跟着风邪跑,才能治住。就像抓小偷,得比小偷跑得快才行。”

林薇笑了:“爷爷这比喻真形象!我记下来,下次再遇到这种疹子,就知道该加虫类药了。”她转身去整理药材,“对了,刚才那个外洗的药粉,要不要再加点苦参?我觉得他湿气挺重的。”

“可以,”陈砚之应道,“加10克就行,别太多,苦参太苦,加多了刺激皮肤。”

爷爷看着他们讨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药柜上,“荆芥”“防风”的标签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满室的药香里,藏着一代代人积累的经验,也藏着年轻人慢慢成长的痕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