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40章 灶台上的药方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240章 灶台上的药方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陈砚之正对着药罐出神,忽听院外传来“哐当”一声,像是扁担掉在了地上。他掀开门帘出去,见是邻村的刘老五,正捂着腰蹲在地上,身边的空担子倒在一旁,筐绳还缠着他的裤腿。

“五叔,这是咋了?”陈砚之赶紧上前扶他。刘老五疼得龇牙咧嘴,额头上全是冷汗,手一个劲往腰后指:“动不得,动不得……刚才挑着粪桶过门槛,猛地一使劲,腰就跟断了似的。”

陈守义听见动静,从里屋挪出来,手里还拿着那本翻得起毛边的《本草备要》。“老毛病又犯了?”他放下书,伸手在刘老五腰上按了按,“是左边还是右边?”

“左边,就这儿……哎哟!”刘老五疼得抽气,“跟上次比,邪乎多了,腿都有点麻。”

陈守义摸了摸下巴:“怕是椎间盘又突出了。砚之,去把灶上的酒拿来,再取点艾叶。”

陈砚之应着去了。灶台上的米酒还温着,是前儿他娘酿的,酒精度不高,带着点米香。他抓了把干艾叶,用剪刀剪得碎碎的,装在个小布包里。

“五叔你先忍忍。”陈守义接过酒碗,往里面撒了把艾叶末,用火折子点着了。淡蓝色的火苗“腾”地窜起来,裹着酒香和艾叶的辛气,在碗里跳得欢。等火苗快灭了,他蘸着带火的酒,在刘老五腰上快速搓起来。

“嚯!这劲儿!”刘老五疼得直咬牙,却又忍不住哼唧,“又烫又舒服,咋说呢……就像有小针在往骨头缝里钻,又麻又酥。”

“这叫火酒疗法。”陈守义手上没停,力道均匀地打着圈,“米酒活血,艾叶散寒,火劲儿带着药气往经络里走,比光贴膏药管用。”他转头对陈砚之说,“你记着,这法子得用陈米酒,新酒太冲,容易烧得皮肤疼;艾叶得是陈艾,当年的艾叶太燥,容易上火。”

陈砚之蹲在旁边,拿个小本子记着,笔尖跟着爷爷的动作动:“那要是没有米酒,用别的酒行不?”

“白酒太烈,容易伤皮肤;啤酒太淡,带不动药气。”陈守义把剩下的酒渣往刘老五腰上一敷,用布条缠紧,“就得这种自家酿的米酒,度数不高,性子绵,刚好能把药气送进去。”

刘老五哼哼着:“还是大爷您有办法,去年在镇医院做理疗,烤电烤了半个月,也没这几下舒坦。”

“医院有医院的规矩,咱有咱的土法。”陈守义拍了拍手站起来,“你这得躺几天,别瞎动弹。砚之,去抓副药,杜仲、牛膝、桑寄生、独活……各十五克,再加五克细辛。”

陈砚之刚要去,刘老五急了:“别别别,大爷,我可喝不了那苦药汤子,比黄连还难咽。”

“谁让你喝了?”陈守义瞪他一眼,“这是外洗的。拿回去用热水泡了,熏完再洗,一天两回。”他顿了顿,又补充,“记住,水不能太烫,熏到能下手了再洗,别跟去年似的,急吼吼伸手,烫掉一层皮。”

刘老五嘿嘿笑了:“那回不是疼糊涂了嘛。对了大爷,我家那口子最近总喊心口疼,不是一直疼,就是一阵一阵的,像针扎似的,尤其夜里厉害。”

陈守义坐下来,指尖在膝盖上敲着:“她是不是总爱生闷气?夜里睡觉是不是还总做梦?”

“对对对!”刘老五一拍大腿,“跟您说的一模一样!前阵子跟她儿媳妇拌了几句嘴,就一直搁心里,我劝了多少回都没用。”

“那是肝气郁结闹的。”陈守义对陈砚之说,“去拿点香附、郁金,再抓点玫瑰花,让她泡水喝。香附要醋制的,郁金得选黄皮的,玫瑰花要重瓣的,药效才够。”他又对刘老五说,“让她别光喝,每天傍晚去河边走走,喊两嗓子,把郁气喊出去,比啥药都管用。”

“喊两嗓子?”刘老五挠挠头,“她那人脸皮薄,怕是不好意思。”

“那让她摘点野菊花,揣兜里。”陈守义说,“闻着那股清香味,心里能敞亮点。记住要黄瓣的,白瓣的没劲儿。”

陈砚之抓药回来,把药包递给刘老五,又忍不住问:“爷,为啥肝气郁结要用香附和郁金啊?”

“香附是气病之总司,能疏肝解郁;郁金是血分之气药,能活血止痛。”陈守义解释着,顺手拿起桌上的陈皮,“就像这陈皮,既能理气,又能化痰,一药多用。但香附和郁金搭配,是气分血分一起调,比单用一样管用。”他指着药包,“你看,香附是皱巴巴的,那是因为醋制过,更能入肝;郁金看着黄澄澄的,那是质量好,要是发黑,就别用了。”

刘老五听得直点头:“还是你们读书人懂行,说的都是门道。不像我,只会说‘难受’‘不舒服’。”他挣扎着想站起来,陈砚之赶紧扶他。

“慢点,我让砚之送你回去。”陈守义吩咐道,“到家就躺好,别逞能。”

陈砚之扶着刘老五往外走,刘老五还在念叨:“等我好了,就去摘野菊花,给她揣兜里……”

送走刘老五,陈砚之回来时,见爷爷正对着药柜出神。“爷,您在想啥?”

“在想你刚才问的问题。”陈守义指着药柜最上层,“那里面放的都是陈药,像陈皮、半夏、艾绒,放得越久越好。但有些药就得用新的,像薄荷、荆芥,新鲜的效力才足,放久了就成柴禾了。”

他拿下一包薄荷,揉碎了递给陈砚之:“闻闻,这是今年的新薄荷,味儿多冲。”又拿出另一包,“这是去年的,你再闻。”

陈砚之对比着闻了闻,果然新薄荷的清凉味直冲脑门,旧的就淡多了,还带着点陈味。“那是不是所有药都这样?”

“哪能呢。”陈守义把薄荷放回去,“像黄连,越新越苦,苦能清热,新的正好;但黄柏就得用陈的,新黄柏太燥,容易伤胃。这就跟人一样,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用处,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用处,得看啥时候用,用在啥地方。”

陈砚之点点头,又想起个事:“爷,刚才五叔说心口疼,您咋知道是肝气郁结?万一是别的毛病呢?”

“你看他媳妇那性子,爱钻牛角尖,又刚拌过嘴,这是诱因。”陈守义走到院里,指着墙角的爬山虎,“藤蔓要是缠太紧,树就长不高;心里的结要是解不开,气血就堵。心口一阵一阵疼,像针扎,这是气滞血瘀的典型样儿。要是持续疼,那得去医院查,怕是心脏有大问题。”

他拍了拍陈砚之的肩膀:“看病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往里剥,先是看表象,再想根由,最后才下药。你得把药性吃透了,还得把人的性子摸透了,不然药下得再准,也治不了根。”

陈砚之看着爷爷的背影,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和药柜的影子交叠在一起。灶台上的米酒还在温着,香气混着艾叶的味道,慢悠悠地在院里打着转。他突然觉得,这些草药就像一个个密码,藏着自然的规律,也藏着人心的秘密,而他要学的,就是读懂这些密码的本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