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37章 露水沾衣识药香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237章 露水沾衣识药香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天刚蒙蒙亮,陈守义就拄着拐杖在院里喊陈砚之。老爷子穿了件靛蓝粗布褂子,裤脚扎着麻绳,药篓子斜挎在肩上,里面露着把铜柄小药锄,晨光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泛着层暖黄。

“磨蹭啥?救心草得趁露水没干采,去晚了药性就跑了。”老爷子往院外走,拐杖敲在青石板上,“笃笃”的响,惊飞了墙头上的麻雀。

陈砚之赶紧拎起竹篮跟上,露水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田埂边的草叶上挂着水珠,一碰就往鞋上溅,他走得小心翼翼,倒是陈守义,走在前面稳稳当当,拐杖尖偶尔拨开挡路的草,水珠顺着杖身滑下来,他眼皮都不眨一下。

“爷,救心草到底长啥样?课本上说叶形像马齿苋,可我瞅着路边好多草都这样。”陈砚之跟上他的步子,裤脚已经湿了半截。

陈守义停下脚,往左边的坡地努努嘴:“那不就是?”

陈砚之顺着看过去,坡上长着片贴地的小草,叶片肉嘟嘟的,边缘带着浅锯齿,叶心泛着点紫,露水在上面滚来滚去,像撒了把碎银子。他蹲下去想摘,被老爷子一拐杖敲了手背。

“傻小子,看清楚再动手。”陈守义蹲下来,用拐杖尖拨开草叶,“你看这根,得是淡红色的,绒毛要密;要是根发白,绒毛稀,那是‘假救心’,吃了不光没用,还烧心。”

他用小药锄轻轻刨开土,根须果然是淡红的,沾着湿泥,像串细小的珊瑚。“这草娇贵,得带土挖,断了根就失了一半药性。”老爷子边说边用草叶把根部裹住,“你娘那心悸的毛病,得用这带露的鲜草捣汁,兑点蜂蜜,早上空腹喝,比丸药见效快。”

陈砚之学着样子挖了几株,手被露水浸得冰凉,却不敢停。“那晒干了就没用了?”

“也不是没用。”陈守义把药草放进篓子,“晒干了能泡茶,治一般的心慌还行,真到了急症,还得靠这带露水的。就像人,年轻时有冲劲,老了就只能慢慢熬。”

两人往坡上走,老爷子突然停在一丛开着小白花的草前:“认得这不?”

陈砚之凑近看了看,叶片细长,花像星星:“像是……白花蛇舌草?”

“算你没忘。”老爷子点点头,“这草能清热解毒,村里小孩长口疮,摘点煮水漱口,比西瓜霜管用。但你记住,得选花刚开的,花谢了的,药性就泄了。”他摘了朵花,捏在指尖捻了捻,“你看这花心,得是黄的,发黑的就老了,扔了都不可惜。”

陈砚之跟着摘了几朵,花心果然是明黄的,带着点黏手的汁液。“那要是有人被毒蛇咬了,身边只有这草,能管用不?”

“能顶一时。”老爷子往坡下指,“但得配着那边的‘半边莲’一起用。白花蛇舌草偏凉,半边莲带点辛温,俩搁一块,既能解毒,又不伤脾胃。就像俩人打架,一个主守,一个主攻,才能赢。”

说着话,两人走到片水洼边,水边长着丛紫莹莹的草,叶片像箭头。陈守义用拐杖扒拉了两下:“这是‘紫花地丁’,治疔疮的能手。前儿张屠户杀猪时被刀划了个口子,烂得流脓,就用这草捣泥敷,三天就收口了。”

他蹲下去,用手掐了片叶子,汁液立刻渗出来,黏糊糊的。“你看这汁,得是清的,带点紫,要是发浑,就说明长在脏水里,用了要发炎。”老爷子把叶子往他手背上抹,“凉丝丝的吧?这就是药性在起作用,能把疮里的热毒‘吸’出来。”

陈砚之只觉得手背一阵清凉,刚才被草叶划的小口子好像都不疼了。“那要是手头没药,被刀划了,还有啥土法子?”

“找蜘蛛网啊。”陈守义直起身,往旁边的老槐树上指,“找那种新结的网,带着露水的,裹点灶心土,摁在伤口上,能止血,还不容易发炎。就是看着膈应,城里娃怕是不敢用。”

陈砚之想象了下那画面,忍不住笑了:“确实有点膈应,但管用就行。”

“行医的,还能怕膈应?”老爷子瞪他一眼,“当年在山里,有个兵被马蜂蛰了满脸包,肿得睁不开眼,我还不是拿尿给他洗的?童子尿能解毒,这也是老法子。”

陈砚之赶紧点头,掏出别在腰间的小本子记下来,笔尖都被露水打湿了。“爷,您再说说,遇上中暑的咋办?村里老人多,夏天容易犯这毛病。”

“中暑分阴阳。”陈守义走到田埂边的柳树下,摘了片柳叶,“阳暑就是晒狠了,脸红,浑身烫,得用井水擦身子,再灌点绿豆汤,放把薄荷进去。阴暑呢,是贪凉吹着了,浑身发冷,还拉肚子,这时候就得煮点生姜红糖水,加把葱白,逼着他出点汗。”

他把柳叶撕成条:“这柳叶也能治阳暑,捣成汁,往太阳穴上抹,比风油精管用。但得用垂柳叶,别的柳叶没用。”

陈砚之跟着摘了几片柳叶,果然和别的柳树叶子不一样,边缘更软,绒毛也多。“那要是找不着薄荷和葱白呢?”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老爷子往远处的玉米地努嘴,“玉米须煮水,能代替绿豆汤;葱找不到,就用韭菜根,都是通阳的。关键是得会看脸色,阳暑的人脸红得像关公,阴暑的人脸色发白,别弄反了,不然要出大事。”

两人说着话,药篓子渐渐满了。晨光穿过柳树叶,在地上洒下碎金似的光斑,露水慢慢干了,空气里飘着药草的清香,混着泥土的腥气,特别清爽。

往回走时,陈守义突然拐进旁边的菜园子,园子里种着片紫苏,叶子紫得发亮。“昨儿跟你说的紫苏,新鲜的治蟹毒,那干的呢?”

陈砚之想了想:“您说能调和脾胃。”

“具体点。”老爷子摘了片紫苏叶,揉碎了递给他。

“比如……有人吃了油腻的东西不消化,胃胀得慌,就用干紫苏叶煮水喝?”

“还算开窍。”陈守义点头,“不光是油腻,着凉了恶心想吐,也能用。前儿刘寡妇家孙子,吃了块冰西瓜,吐得直哭,就是用干紫苏叶煮水,加了点生姜,喝了半碗就好了。”

他把紫苏叶塞进陈砚之的竹篮:“这玩意儿贱,房前屋后都能种,平时摘点晒干了存着,比啥消食片都管用。村里过日子,就得备这些‘顺手药’,不金贵,却顶用。”

陈砚之看着竹篮里的药草,救心草带着泥土的潮气,紫花地丁的汁液沾在叶子上,紫苏叶的辛香直冲鼻子。这些在课本上只有拉丁学名和成分表的植物,突然变得鲜活起来,带着露水的凉,泥土的温,还有爷爷指尖的老茧味。

“爷,您说这些法子,为啥课本上都不写呢?”他忍不住问。

陈守义拄着拐杖站定,看了他半天,忽然笑了:“课本是给城里大夫看的,他们有听诊器,有输液瓶。咱村里大夫,靠的是天,是地,是这田埂上长出来的道理。”他拍了拍陈砚之的肩膀,“你记住,药是死的,人是活的,能救命的,就是好法子。”

回到葆仁堂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陈砚之把药草摊在院里的竹匾上,露水顺着叶片往下滴,在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陈守义坐在门槛上抽烟,看着那些药草,眼神软得像晨光。

陈砚之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就像装在玻璃瓶里的标本,好看,却没有生气。而爷爷教的这些,才是长在土里的活学问,带着风,带着雨,带着烟火气,能在关键时刻,托住一条命。

他拿起片紫花地丁,放在鼻尖闻了闻,清苦里带着点甜,像极了这村里的日子,看着朴素,却藏着韧劲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