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16章 经方活用,老法新调见功夫

日头刚过晌午,药铺里的人稍稀了些,林薇正对着本《伤寒论》皱眉头,手指在“桂枝汤”三个字上划来划去。“陈爷爷,这桂枝汤治太阳中风,可我总拿捏不准桂枝和白芍的比例,书上说‘桂枝三两,白芍三两’,换成克数就是各9克,可为啥有的病人喝了管用,有的就差点意思?”

爷爷正坐在竹椅上编竹篮,闻言放下篾条,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两杯茶:“你先说说,觉得差在哪?”

“上次那个怕风出汗的病人,我按9:9开的,喝了两副就好了;可前天那个,也是怕风出汗,还总说‘胳膊腿酸沉’,喝了三副,汗是少了,还是酸得厉害。”林薇挠挠头,“我瞅着俩人体征差不多啊。”

陈砚之刚把晒好的黄芪收进药柜,听见这话插了句:“是不是那个酸沉的病人,前几天下地割麦淋了雨?”

“对!”林薇眼睛一亮,“你咋记得这么清?”

“他裤脚还沾着泥呢,我帮他掸的时候看着了。”陈砚之笑了笑,“爷爷说‘看病人得带眼观六路’,不光看脉看舌,还得看他从哪来、干啥活。”

爷爷呷了口茶,慢悠悠地说:“这就对了。桂枝汤像给屋子开窗通风,桂枝是推窗的力,白芍是拉窗的劲,俩力道匀着,风才能顺顺当当出去。可淋了雨的病人,身子骨像被水泡过的木头,不光有风,还有湿,这时候白芍就得比桂枝多那么点,像拉窗时稍用点劲,把潮气也顺带刮出去。”

他对林薇说:“那个割麦的,你把白芍加到12克试试,再加点羌活5克,羌活像把小扫帚,专扫骨头缝里的湿,比单用桂枝汤周全。”

林薇赶紧在笔记本上记:“桂枝9,白芍12,加羌活5——对付风湿相搏的太阳中风。”

正说着,药铺的铜铃响了,进来个捂着肚子的年轻媳妇,脸白得像纸,额头上全是汗。“陈大夫,我这肚子疼得直不起腰,上吐下泻的,医院说是急性肠胃炎,打了针也没好利索。”

林薇搭脉,脉象浮数,舌苔黄腻:“是不是又吐又拉,肚子里咕噜噜响,像有股气在窜?”

“是!”媳妇疼得直吸气,“刚才还呕了酸水,嘴里又苦又臭。”

“这是‘热结旁流’,用大承气汤?”林薇有点犹豫,“可她拉得这么厉害,再用大黄泻下,会不会更虚?”

“你这丫头,学呆了。”爷爷敲了敲她的笔记本,“大承气汤像开闸放水,可她这情况,是闸门被水草堵了,光开闸不管用,得先把水草清了。用小承气汤,大黄减点量,再加点藿香。”

他对陈砚之说:“大黄用6克就行,别用酒洗的,生大黄像快刀,能斩乱麻,酒洗的太烈,怕她扛不住。厚朴和枳实也各减2克,像给闸门留点缝,别一下子放太猛。”

陈砚之抓药时,特意把大黄切成薄片:“爷爷说‘薄片煮得快,劲儿发得急;厚片煮得慢,劲儿匀着来’,她这情况,得让药劲儿慢慢透进去。”

年轻媳妇拿着药要走,爷爷喊住她:“熬药时加把灶心土,滤了渣再喝,像给药汤加层过滤网,别让猛药伤了胃。”

媳妇走后,林薇看着小承气汤的方子,忽然说:“我以前在医院,遇到急性肠胃炎,除了输液就是用蒙脱石散,哪想过中药也能这么快见效。”

“快慢不在药,在对不对证。”爷爷又拿起篾条编竹篮,“就像种地,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瞎折腾再勤快也白搭。经方就是老辈人摸索出的‘农时表’,到啥时候用啥方子,错不了。”

下午,来了个老熟人——上次那个肝硬化腹水的大叔,由儿子陪着,脸色比以前红润多了。“林姑娘,陈大夫,我这肚子消得差不多了,能下地走两步了!”

林薇给他把脉,脉象比以前有力些,舌苔也不那么腻了。“您这是好转了,原来的方子得调调。”她想了想,“把泽兰减点量吧?利水太猛怕伤阴。”

“减2克就行,别减太多。”陈砚之在一旁说,“他这水刚消下去点,像刚退潮的滩涂,还得有点水劲儿冲冲,不然容易再积起来。再加5克麦冬,润润阴,像给滩涂撒点水,别让它干透了。”

爷爷看着大叔的气色,点头道:“砚之说得对。治病像拉锯,进三步退半步,稳稳当当才走得远。林姑娘,你记得不?上次让你加黄芪,就像给拉车的马添把劲,现在加麦冬,是给马喂口水,都得顾着。”

大叔乐呵呵地说:“我就信你们爷仨,医院的大夫都说这病难缠,你们几副药就给我扳过来了。”

“不是我们能耐大,是您配合得好。”林薇笑着说,“按时喝药,不乱吃油腻,这才是根本。”

送走大叔,林薇翻看着自己记的方子,从一开始的生涩,到现在能熟练加减,心里像揣了个暖炉。“陈爷爷,您说我现在算不算入门了?”

“算半个门里人了。”爷爷放下竹篮,这篮子编得方方正正,透着股精气神,“但还得学‘活’。就像这竹篮,能装药,能装菜,还能装粮食,方子也一样,别被书本框死了,得看病人的情况变。”

陈砚之端来刚炒好的南瓜子,放在桌上:“尝尝,我娘炒的,放了点盐。”他对林薇说,“你看这南瓜子,生的能驱虫,炒的能解馋,同个东西,用法不同,用处也不同,跟药一个理。”

林薇拿起颗南瓜子,嗑开尝了尝,香得很。“我现在算明白为啥您总说‘学医先学做饭’了,火候、调味、搭配,跟开方子真像。”

“可不是嘛。”爷爷笑着说,“我年轻时跟你太爷爷学医,他就让我先学烧火做饭,说‘连锅都掌不好,咋掌药锅’?火候不到,药劲儿出不来;调味不对,病人喝不下去,都是白搭。”

日头往西斜,药铺的影子拉得老长,林薇把今天的方子整理好,陈砚之帮她把药材归位,爷爷坐在竹椅上,眯着眼瞅着他俩,嘴角带着笑。灶膛里的火还没灭,映着墙上挂的《本草纲目》插画,像在说:这医道啊,就像编竹篮,得有老篾条做骨,新篾条添劲,一老一小搭着手,才能编出又结实又好看的物件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