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徐水的深秋,南庄头遗址的荒草已经泛黄,风掠过遗址的“F3灶坑遗迹”,卷起细碎的草木灰,像是在翻动1万年前先民留下的烟火记忆。林晚站在灶坑旁的标记线外,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传来一阵比贾湖骨笛更原始的灵气——没有骨器的温润,只有粗粝的泥土感和烟火气,像是刚从灶火里取出来的夹砂陶罐,还沾着未燃尽的草木灰。
“根据贾湖骨笛尾端的‘南庄有罐’线索和南庄头遗址考古报告,F3灶坑的‘灰烬层’下,藏着‘南庄头夹砂陶罐’。”顾倾城展开一张褪色的《南庄头遗址发掘简报》,指尖在灰烬层的标注处点了点,“这只陶罐是华北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陶器,高约18厘米,罐身是夹砂红陶,表面有‘绳纹’和3个原始刻符,罐底还留着灶火熏烤的黑痕,能证明它是先民用于煮食的日常器具。1986年首次发掘时,曾在灶坑边缘发现过罐身残片,上面的绳纹与后来的磁山文化陶器有传承关系,但灶坑下有‘草木灰保护层’——灰烬与湿泥混合形成的硬壳,一旦用蛮力破坏,会连带陶罐一起碎裂,且周围的‘居住面遗迹’也会受损。”
南庄头考古队的李教授,穿着厚实的冲锋衣,手里拿着一块陶罐残片,神色凝重:“当地的‘残片贩子’盯上这里了!他们觉得这些‘破陶片’能卖钱,前几天已经在灶坑东侧挖了3个小坑,偷走了几块残片,还在坑里留下了铁铲的划痕,差点挖到灰烬层。为首的是个叫‘老疤’的村民,以前倒卖过古董残片,知道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在黑市上能卖个好价钱,这次带了两个同伙,拿着‘简易洛阳铲’,准备趁夜里挖灶坑,想找到完整陶罐后敲碎分卖。”
李教授指着灶坑旁的几个浅坑:“这就是他们挖的,边缘还有新鲜的土痕。昨天我们的巡逻队发现他们时,他们正拿着残片往车上装,幸好追上了,才把残片抢了回来,但老疤跑了,肯定还会再来。”
林晚蹲下身,指尖触碰灶坑的草木灰层——硬壳表面粗糙,能摸到里面混杂的炭粒,聚灵玉佩突然发烫,左眼泛起淡红光晕。她清晰感应到地下1.8米处,陶罐的灵气像一团带着温度的土球,被灰烬层牢牢裹住,而灶坑西侧的树林里,有三道人影在晃动,正是老疤和同伙,手里拿着铁铲和麻袋,正盯着灶坑的方向,等着天黑动手。
“他们想夜里来偷挖!”林晚站起身,拍掉手上的灰,“顾倾城,你带安保人员在树林外围设伏,等他们靠近就抓;李教授,你帮我准备‘软毛刷’和‘竹片’,我们趁天亮先清理灶坑表面的草木灰,找到陶罐的准确位置,避免夜里被他们破坏;我留在灶坑旁,用聚灵玉佩感应灰烬层下的情况,确保挖掘不会伤到陶罐。”
顾倾城立刻带着人绕到树林后,李教授则从考古大棚里拿来工具——软毛刷是特制的猪鬃刷,竹片薄如刀刃,都是为了清理脆弱的遗迹。林晚走到灶坑中央,掌心贴着草木灰层,聚灵玉佩的震动越来越清晰,她能“看到”灰烬层下的陶罐形状:圆腹、直口、矮足,罐身的绳纹像波浪一样环绕,3个刻符分别在罐腹的不同位置,像是记录着什么。
“从这里开始清理!”林晚指着灶坑中央的一块炭粒密集区,“下面就是陶罐的顶部,我们用竹片慢慢撬开草木灰层,再用软毛刷扫灰。”
队员们立刻动手,竹片插入草木灰层的缝隙,轻轻撬动,硬壳慢慢裂开小缝,软毛刷顺着缝隙扫去,露出里面的红陶颜色——是陶罐的口沿!就在这时,树林里传来一阵脚步声,老疤带着同伙冲了出来,手里拿着铁铲:“住手!这陶片是我的!谁也别想抢!”
老疤举着铁铲就要往灶坑里挖,林晚立刻冲上去,用灵气凝聚成一道屏障,挡住铁铲:“这些不是普通的陶片,是1万年前的文物,是国家的!你卖了它们,就是毁了祖先的历史!”
老疤还想反抗,顾倾城带着安保人员从树林里冲出来,将三人按在地上,铁铲和麻袋掉在一旁。李教授松了口气:“幸好拦住了,再晚一步,他们的铁铲就挖到陶罐了!”
喜欢剑狱符途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剑狱符途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