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游戏奇遇人生 > 第38章 征战

游戏奇遇人生 第38章 征战

作者:不重要真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19:26:58

账册上的明细条条分明,连族弟与旧族的密信都赫然呈在案头。少府卿额头冷汗涔涔,扑通跪倒在地——他实在想不通,这位素来仁厚的储君,何时竟将他私下的勾当查得一清二楚。

消息传开,朝堂震动。那些本想借着扶苏仁义钻空子的朝臣,忽然发现这位储君像是换了个人——他不再空谈“仁政”,却总能精准掐住各方势力的七寸。

嬴傒欲提拔宗室子弟掌管禁军,扶苏不直接反对,反倒奏请“禁军将领需经边军历练三载”,一句话便堵死了纨绔子弟的门路;法家一派官员想重判一群因饥饿偷粮的流民,扶苏批下“罚劳役三月,期满分发新粮种”,既未坏律法,又博得了民心。

最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他对赵高的态度。赵高几番在嬴政面前暗示公子太过刚直,过刚易折,扶苏得知后全然不理会,只将朝堂上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扶苏,到底是学了儒家还是法家?”退朝后,朝臣们私下议论,个个摸不着头脑。有人说他被安之教得变了性子,有人猜他是故意藏拙,连嬴政都被试探着问过:“陛下,公子近来的手段,倒有几分像您年轻时的模样。”

嬴政盯着那个欲言又止的官员,不置可否。他翻看起扶苏送来的奏折,上面恳请“清查全国隐田”,直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赋税的黑地,末尾还特意标注:“此法可先从宗室始。”

“这小子,比我心狠。”嬴政对魏烟笑道,“连自家人都敢动。”

魏烟望着奏折上遒劲的笔迹,轻声道:“他不是狠,是明白了‘仁政’从不是和稀泥。是敢于向积弊开刀,哪怕刀刀都溅血。”

东宫之内,扶苏望着窗外初生的朝阳,手中捏着张良从边关送来的信。信中说,狼居胥口的学堂已然开课,边民子弟不仅学识字,还学算术、辨农时。“公子曾言‘仁在田埂’,良深以为然。”

扶苏将信折好,纳入怀中。他知道,那些看不懂他的朝臣,终究会明白——他的转变,从不是从“仁”变“狠”,而是从空谈的道义,化作了脚踏实地的守护。就如此刻东方的霞光,看似柔和,却能穿透云层,照亮整个天下。

三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咸阳宫的梧桐又落了三茬枯叶。嬴政已鲜少临朝,政事多半交由扶苏处置,只在涉及征伐、修改律法的大事上才召集群臣面议。这日,扶苏身着玄色王服,端坐于朝堂主位,案上摊着蒙恬从北境送来的军报——东胡与夫余趁秦军主力平定南方之际,竟联合袭扰渔阳郡,掠走边民数千。

“诸位以为,当如何应对?”扶苏的目光扫过阶下,声音沉稳如钟。三年代政,他眉宇间的锐气更盛,却不见半分骄躁,举手投足间竟与嬴政当年的气度别无二致。

李斯出列:“东胡、夫余皆为蛮夷,反复无常。臣以为当效仿陛下北击匈奴之策,派大军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掌管典籍的博士淳于越却摇头:“连年征战,百姓已显疲态。不如遣使安抚,许以互市,暂缓兵戈。”

扶苏指尖轻叩案面,忽然看向列席的张良——三年前平叛有功,张良已被召回中枢,任中大夫,辅佐军务。“张先生曾守北境,以为如何?”

张良上前一步,朗声道:“东胡与夫余虽已联合,却各怀异心。东胡贪利,夫余好名,若只安抚,必以为大秦可欺;若只征伐,又恐其狗急跳墙。不如先派偏师收复渔阳,再以主力压境,示以兵威,而后遣使者分化其联盟。”

扶苏颔首:“正合我意。传旨,蒙恬率五万边军出上郡,直逼东胡王庭;另命李信领三万精兵,屯于辽东,牵制夫余。”他顿了顿,目光望向北方,“告诉蒙将军,不必手软。”

旨意传出,秦军如两道铁流奔向北境。消息很快传到肃慎部族——这个世代居住在长白山麓的部落,素来与东胡、夫余有摩擦,却更怕大秦的铁骑踏平自己的家园。肃慎王召集诸部酋长,帐内篝火噼啪作响,映着众人惶恐的脸庞。

“秦灭六国,如今又要北击东胡、夫余,下一步必是我肃慎!”一位白发酋长捶着地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与东胡、夫余联手,共抗大秦!”

肃慎王咬了咬牙,抽出腰间的骨刀:“传我令,集结全部青壮,驰援东胡!告诉他们,肃慎愿与二族歃血为盟,若秦兵不退,便战至最后一人!”

三路联军在草原摆开阵势,旌旗连绵数十里,一时竟有几分声势。东胡王站在高坡上,看着肃慎的骑兵穿着兽皮甲胄赶来,得意地对身边的夫余王笑道:“看吧,秦军再强,也敌不过我等联手!”

夫余王却面色凝重:“听说扶苏代政后,大秦粮草丰足,连弩营更是锐不可当。我等虽人多,怕是……”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震天的鼓声。秦军的黑色方阵如乌云般压来,前排的连弩手举起器械,箭头在阳光下闪着森寒的光。蒙恬立于帅旗之下,高声下令:“放箭!”

刹那间,箭雨如蝗,联军阵中惨叫连连。肃慎的兽皮甲在弩箭面前不堪一击,东胡的骑兵刚冲出去便被射倒一片。更可怕的是,秦军阵中推出了新造的投石机,巨石呼啸着砸向联军大营,营帐瞬间塌了一片。

“撤!快撤!”东胡王第一个调转马头,联军本就松散的阵型瞬间崩溃。肃慎的青壮们从未见过如此凌厉的攻势,转身就往密林里跑,却被秦军的轻骑追上,如砍瓜切菜般斩杀。

三月后,草原上尸横遍野。蒙恬派人将东胡王的首级送往肃慎王庭,附信一封:“若降,可保部族存续;若战,便是此下场。”

肃慎王看着那颗血淋淋的首级,骨刀“当啷”落地。帐外传来秦军已渡过黑江的消息,他瘫坐在地,终于明白——与大秦为敌,不过是飞蛾扑火。

消息传回咸阳时,扶苏正在查看新粮种的丰收记录。魏烟走进来,将战报递给他:“蒙将军大胜,东胡臣服,夫余纳贡,肃慎遣使请降。”

扶苏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忙碌的市井。三年代政,他早已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秦从来不是穷兵黩武,而是让对手看清实力的差距,让那些侵扰大秦边境的势力闻之胆寒。

“告诉蒙将军,”扶苏回头,眼中映着落日的余晖,“降者不杀,但需迁其部众至辽东,编入郡县,教其耕种。”

魏烟笑了:“公子这是要化剑为犁?”

“不。”扶苏摇头,目光坚定,“是要让他们知道,归顺大秦,不是失去家园,而是换一种活法——一种能吃饱穿暖,不必再提心吊胆的活法。”

宫墙外的炊烟渐渐升起,与天边的霞光融在一起。扶苏知道,这场北征的胜利,不只是疆域的扩张,更是让天下看清——大秦不仅有雷霆之威,更有容纳万邦的底气。而这,正是他和父亲的祈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东胡王庭的旧址上,新立起的郡县牌坊还带着松木的清香。扶苏派来的官吏正对着户籍册清点人口,将东胡部族按地域拆分,与迁来的中原农夫杂居。一位鬓角斑白的秦吏蹲在田埂上,拿着堪舆图:“看见没?这种新粮耐冻,你们这草原既能放牧,农田里的粮食秋天就能收,比单靠放牧打猎靠谱多了。”

不远处的长白山麓,肃慎部族的木屋被改造成了土坯房。秦军送来的铁犁取代了骨耜,几个穿麻布衣裳的肃慎妇女围着中原农妇,学着怎么使用织布机,还有刺绣。

“陛下有旨,”负责安置的官员站在高台上喊话,“凡愿弃猎务农者,免赋税三年;愿从军者,编入边军,与秦兵同饷。”

台下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这和他们想象中水深火热的生活截然不同。毕竟,秦军送来的不仅是粮种和农具,还有过冬的棉衣——这比往年靠劫掠过冬安稳多了。

与此同时,咸阳宫的舆图上,代表秦军的黑旗正沿着长城向西推进。嬴政望着地图上被红笔圈出的匈奴王庭,对蒙恬道:“东胡、肃慎已平,该轮到匈奴了。”

蒙恬躬身:“陛下,臣已将东胡、夫余降兵打散编入各营,混杂秦兵操练三月,如今皆是可用之兵。只是匈奴飘忽不定,若要驱逐,需得步步为营。”

“朕要的不是驱逐,是臣服。”嬴政指尖点向河套平原,“在那里筑城,迁民实边,让匈奴再也不敢南下劫掠。”

旨意传到边军时,张良正安排降兵改造长城烽燧。他将东胡擅长骑射的士兵编入斥候营,让肃慎熟悉山林的猎手负责侦查,秦军则居中调度,竟配合得严丝合缝。

“张先生,匈奴的游骑又在阴山附近出没了。”传令兵送来情报。

张良登上烽燧,望着远处的草原:“告诉蒙将军,按计划行事。”

三日后,匈奴单于亲率三万骑兵南下,想趁秦军刚平东胡、立足未稳之际捞一把。可刚过阴山,就被城墙上的连弩射懵了——秦军的新弩射程比三年前又远了三成,箭头还淬了火,射中即燃。不等他们撤退,侧翼突然杀出一队骑兵——竟是东胡降兵,他们骑着熟悉的战马,用着秦军的兵器,把匈奴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是东胡的叛徒!”匈奴单于又惊又怒,转身想逃,却被蒙恬亲率的主力堵住退路。一场激战下来,匈奴骑兵折损过半,单于只带着残兵逃回漠北。

战后,蒙恬将匈奴俘虏分给各郡为奴,让他们跟着中原农夫学耕种。有老兵不解:“将军,这些蛮夷留着是祸害,不如杀了干净。”

蒙恬指着正在田里劳作的匈奴人:“让他们种粮,比杀了他们划算。”

魏烟看着捷报说道:“陛下英明。”

“寡人是让他们明白,跟着大秦有饭吃。”嬴政望向北方,“等河套的城池筑好,就把新粮种送过去。要让匈奴人知道,长城内的日子,比草原上好过得多。”

那年冬天,漠北的匈奴部落传来消息:单于死后,其弟率半数部众南下归降,愿为大秦守边。而长城内侧,新迁去的百姓正忙着凿冰灌溉,等着开春种下新粮。

风雪掠过长城,吹起秦军的黑色旗帜,也吹起了边民新盖房屋的炊烟。这天下,终于在刀剑与粮种的交替里,渐渐走向了安稳。

漠北一处隐蔽之地,寒风刮在匈奴王庭的毡帐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新任单于挛鞮冒顿握着父亲的骨弓,望着帐外的士兵,脸色比帐外的冰雪还要冰冷。秦军已在河套筑起三座大城,屯兵十万,新粮种顺着黄河运抵边地,连依附匈奴的小部族都偷偷跑去归降——他们私下说,秦人的粮仓里有吃不完的米,冬天还有棉衣穿。

“单于,不能再等了!”左贤王闯进帐内,身上的皮袍沾满积雪,“秦军的连弩营已开到狼居胥山,再不动手,咱们连放牧的地方都要丢了!”

冒顿猛地起身,骨弓被攥得咯吱作响。他知道,这是匈奴最后的机会。秦军虽强,却远在中原;扶苏代政,据说比嬴政温和——或许,能靠一场突袭夺回河套。

三日后,十万匈奴骑兵像黑色潮水般涌向河套。可他们刚冲到长城下,就被城墙上的连弩射懵了——秦军的新弩射程比三年前又远了三成,箭头还淬了火,射中即燃。更可怕的是,城墙后冲出一队战车,车轮上绑着锋利的铁刃,在匈奴阵中撕开一道道口子。

“是蒙恬!”有人认出了秦军帅旗,惊呼着后退。冒顿挥刀砍翻一个逃兵,怒吼着冲锋,却被一支冷箭射穿了左臂。

这场仗打了不到半月,匈奴骑兵溃不成军。冒顿带着残兵往漠北逃,身后的秦军骑兵紧追不舍,为首的正是张良——他改良了匈奴的马术,让秦军骑兵既能保持阵型,又能灵活穿插,追得匈奴人连辎重都顾不上带。

“陛下有旨,不留活口!”蒙恬的吼声在草原上回荡。嬴政这次下了死令——要彻底根除匈奴之患,就不能给他们卷土重来的机会。秦军像犁地般扫过漠北,烧毁所有毡帐,所有匈奴尽数斩杀。

当冒顿被秦军的长矛挑在半空时,他终于明白,大秦的“温和”,从来只对顺民而言。

三个月后,漠北再无匈奴王庭。秦军在狼居胥山勒石记功,碑上刻着嬴政的亲笔:“**之内,皇帝之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