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游戏奇遇人生 > 第39章 北境

游戏奇遇人生 第39章 北境

作者:不重要真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19:26:58

三个月后,漠北再无匈奴王庭。秦军在狼居胥山勒石记功,碑上刻着嬴政的亲笔:“**之内,皇帝之土。”

消息传回咸阳,嬴政正在阿房宫的露台上宴请群臣。他举起酒樽,对着北方遥遥一敬:“从此,长城之内,再无胡马侵扰。”

扶苏坐在一旁,望着父王难得柔和的面容,理解了他这么多年这场征战不是嗜杀,是为了永绝后患。就像除掉田埂上的杂草,斩草除根,却能让庄稼长得更好。

魏烟递给扶苏一杯酒:“公子可是觉得,陛下太过严苛?”

“不。”扶苏摇头,目光望向宫外的万家灯火,“我只是在想,来年该往漠北迁多少农夫,种多少新粮。”

嬴政听见了,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要的,从来不是一片荒芜的草原,而是能种出粮食、住满百姓的疆土。

那年秋天,第一批中原农夫赶着牛,走进了漠北的草原。他们在秦军的保护下开垦土地,撒下新粮种。风吹过刚翻的新土,带着青草和希望的气息。远处的狼居胥山,石碑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像在告诉天下——这里,从此是大秦的土地,是百姓的家园。羌人的牦牛阵在祁连山下溃散时,秦军的连弩还在嗡鸣。羌王骑着白牦牛,看着族人被黑甲士兵像赶羊般驱散,喉间涌上腥甜——他从没想过,他们这群靠放牧为生的部族,会败得如此狼狈。秦军不仅有锐不可当的铁骑,还有能炸开山石的火药,连最险峻的山道都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降者免死!”蒙恬的吼声顺着山谷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羌人看着被押走的首领,又看了看秦军黑压压的铁骑。羌人放下了弯刀,王上都被擒了,他们不投降又能如何。

消息传到月氏时,这个世代居住在河西走廊的部落正陷入恐慌。月氏王站在敦煌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秦军的烽燧连绵到天际,手里的权杖几乎要捏碎。“秦军刚灭匈奴,又平了羌人,下一个就是我们!”他对着诸部长老嘶吼,“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西迁!”

可长老们面面相觑——西边是更荒凉的戈壁,北边是匈奴残部的地盘,哪里有容身之处?更让他们犹豫的是,秦军派来的使者正等在城外,说只要归降,就能保留部族,还能参与互市。

“秦人是想骗我们放下戒备!”月氏王怒喝着斩杀了使者,率领部众往西逃亡。但秦军早已断了他们的退路,李信的轻骑像影子般追在后面,白天用连弩袭扰,夜里用篝火围堵,不到半月,月氏人的粮草就耗尽了。

当最后一批月氏人跪在沙丘上投降时,李信正站在他们的帐篷前,看着里面散落的丝绸——那是他们从西域换来的珍品,却填不饱肚子。“告诉你们的王,”李信对俘虏说,“跟着大秦,不用再千里迢迢去换丝绸,关中的织机,比西域的更精巧。”

咸阳宫的舆图上,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已被朱笔圈入大秦疆域。嬴政抚摸着那些新添的地名,对扶苏道:“羌人善畜牧,月氏通商贸,让他们各展所长。在河西设郡,迁中原农夫与他们杂居,教他们种粮,也学他们养马。”

扶苏点头,案上正放着羌地送来的奏报——那里的部族已开始用牦牛耕地,新粮种在高原上竟也长出了嫩芽。“儿臣已下令,在敦煌设西域都护府,掌管互市,由张良辅佐。”

“子房熟悉边情,妥当。”嬴政笑了笑,目光望向西方,“下一步,该让西域诸国知道,大秦的商队,走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那年冬天,羌人赶着改良的牦牛,在祁连山脚下开垦出第一片梯田;月氏的商人则跟着秦军的商队,带着中原的铁器走进了西域。敦煌的市集上,秦人的铜钱与西域的银币叮当作响,穿皮袍的羌人与戴头巾的月氏人讨价还价,身后的粮仓堆着刚收的新粮,比任何誓言都更能证明这片土地,终于迎来了安稳。

嬴政站在阿房宫的高台上,听着西方传来的捷报,忽然想起年少时远游的经历。那时的天下,诸国纷争,商旅断绝;如今,大秦的旗帜插遍了东西南北,连最偏远的部族都知道,跟着大秦,就能过上有粮吃、有衣穿的日子。

“这天下,终于成了真正的天下。”他轻声道,风吹动他的衣袍,像吹动着大秦万里的疆土。

楼兰王站在城头,望着远处沙丘上突然出现的黑色旗帜,手里的琉璃杯“啪”地摔在地上。杯中的葡萄酿渗进黄沙,像一滩被晒干的血。

“不可能!”他失声喊道,“沙漠千里,飞鸟难渡,秦军怎么可能到这里?”

身旁的相国脸色惨白,捧着一卷残破的羊皮地图:“王上,斥候说,秦军是沿着孔雀河来的。他们在河岸边筑了驿站,每隔百里就有烽燧,粮草顺着河道运过来,根本不愁补给……”

楼兰王猛地转头,看向东南方——那里是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他以为永远不可能有军队穿过的天险。可此刻,沙丘的棱线后,已能看见秦军的弩箭在阳光下闪烁,像一群蛰伏的毒蝎。

“周武王当年都不屑踏入这片不毛之地,嬴政凭什么敢来?”楼兰王攥紧了腰间的弯刀,那是西域诸国进献的珍品,此刻却抖得像片落叶。他想不通,大秦已经占了中原、草原、高原,为何偏偏要盯着这沙漠里的弹丸小国?

城郭诸国的使者们早已乱作一团。焉耆王的使者哆哆嗦嗦地说:“我们已经派人去长安朝贡了,为何还要动兵?”龟兹的使者则哭喊着:“我们愿献上所有宝马和玉石,只求秦军退去!”

可秦军的阵脚纹丝不动。张良站在阵前,看着城楼上慌乱的人影,对身边的李信笑道:“他们以为沙漠是屏障,却忘了,大秦的工匠能凿渠引河,能造车渡沙。”

三日前,秦军正是用特制的沙漠战车,载着连弩营穿过流沙,兵临楼兰城下。战车的轮子裹着厚铁皮,在沙地上碾出深深的辙痕,像在嘲笑这片土地的“不可逾越”。

“传我令。”李信拔出佩剑,“三日不降,屠城。”

吼声顺着风传到城头,楼兰王的脸瞬间失去血色。他看着城中慌乱的百姓——他们世代靠沙漠商路为生,从未见过如此凌厉的军队。有人开始收拾行李,想往更西边的大宛逃,却被秦军的斥候拦了回来。

第三日清晨,楼兰的城门缓缓打开。楼兰王**上身,捧着王印跪在沙地上,身后跟着城郭诸国的王公贵族,个个面如死灰。

张良走上前,接过王印,淡淡道:“陛下有旨,楼兰及城郭诸国并入大秦,为西域都护府管辖。尔等可保留各家族产,但若敢私通匈奴或截留商队,格杀勿论。”

他顿了顿,指向孔雀河畔新筑的粮仓:“看到那些粮食了吗?那是关中的新粮种,在河边的绿洲也能种。从今往后,你们不用再靠抢掠商队过活,学着耕种,大秦会派农师教你们。”

楼兰王抬起头,看着那些堆得像小山的粮食,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老人们说的——周武王伐纣后,西域诸国曾派使者去朝见,却被当成蛮夷打发回来,说“沙漠之地,不毛无用”。可大秦,这个连匈奴、羌人都能征服的王朝,竟要在这片沙漠里种地?

秦军入城时,百姓们躲在门后偷看,后来时间长了却发现这些黑甲士兵并没有烧杀抢掠,反而在修补被风沙侵蚀的城墙,还在街角设了棚子,分发中原的谷物。有胆大的孩子跑过去,接过士兵递来的麦饼,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那是从未尝过的香甜。

消息传到咸阳,嬴政正在查看西域的舆图。魏烟指着楼兰的位置笑道:“陛下,沙漠明珠,如今也成了大秦的疆土。”

嬴政放下舆图,目光深邃:“周武王看得见中原的沃土,却看不见沙漠里的商路和绿洲。朕要的,是让天下人知道,无论在雪山、草原,还是沙漠,只要大秦铁骑可达之地,都降划入疆域之中,让大秦的百姓在无外敌侵扰。”

次年秋天,孔雀河畔的绿洲上长出了第一片麦田。楼兰的孩子们跟着中原农师学认谷种和识字,城郭诸国的王公则穿着大秦的官服,在都护府里学习秦律。沙漠的风依旧呼啸,却不再带来恐惧,只带来远处驿站的炊烟,和商队驼铃的叮当声。

张良站在楼兰城头,望着夕阳下延伸到天际的烽燧,大秦的兵锋之所以能抵达这里,从来不是因为无视沙漠的艰难,而是因为相信,再贫瘠的土地,只要用心经营,都能长出希望。就像此刻田埂上的新苗,顶着风沙,倔强地绿着,宣告着这片土地的新生。

咸阳宫的铜钟在清晨敲响时,嬴政正站在窗前,晨间雾气让宫殿仿若在仙境之中,案上的奏报堆得很高,却不再是清一色的战报——西域都护府送来的是麦田丰收的奏报,还有沙漠草格绿化实验成功消息,北境传来的是牧民开始学习纺织,连最偏远的羌地,都有了喜报。

“暂停西征。”嬴政对侍立一旁的扶苏道,指尖划过舆图上西伯利亚的方向,“连续征战已让府库空耗,百姓也需喘口气。传旨,明年起,减免全国赋税一成,暂停大型徭役,让农夫一成耕种,工匠潜心造物。”

扶苏有些意外,却立刻躬身应道:“儿臣遵旨。只是……西伯利亚南部的匈奴附属部落与鬲昆部族,若不趁势收服,恐日后再生祸端。”

“不急。”嬴政笑了笑,指着舆图上标注的森林与冻土,“那片土地严寒贫瘠,需徐徐图之。先派斥候探明地形,再遣工匠打造耐寒的农具与甲胄,等粮草充足了,再一举拿下不迟。”他顿了顿,眼中闪过锐利的光,“朕要的不是一时的征服,是让那里的部族世世代代臣服——要做到这点,光靠刀兵不够,得让他们看见,跟着大秦,连冻土都能长出粮食。”

旨意传开,天下如释重负。关中的农夫忙着改良农具,将新粮种推广到更远的地方;蜀地的工匠烧制出更坚固的砖瓦,准备为北境的戍卒建造暖房;连西域的商队,都开始带着中原的丝绸与铁器,试探着往西伯利亚边缘的部落走。

与此同时,一支由斥候、农师、工匠组成的队伍,悄无声息地潜入了西伯利亚南部。他们穿着特制的毛皮甲,带着耐寒的粮种,在森林里搭建据点。农师试着在冻土边缘播下改良过的麦种,工匠则用当地的铁矿打造雪橇与冰镩——这些东西,比刀剑更能让部落人好奇。

鬲昆部族的猎手第一次见到秦人商队的雪橇时,竟忘了拉弓。那雪橇在雪地上滑行如飞,比他们的驯鹿还要快,上面载着的铁锅与盐块,更是部落里最稀罕的宝贝。“这些秦人,不像是来打仗的。”猎手们窃窃私语,看着秦人设下的交易点,那里用一把铁刀就能换十张兽皮,比与匈奴交易划算得多。

北地冻土稍化消息传回咸阳,嬴政正在查看农师送来的报告——耐寒麦种在冻土边缘竟长出了幼苗,虽然长势没有中原快,但确确实实可以生长,这些情况让随行的部落人瞪大了眼睛,大秦居然有抗冻和周期短的粮种。“你看,”嬴政对魏烟道,“刀兵能让人屈服,粮食却能让人归顺。等明年麦种改良好了,不用我们出兵,那些部落自会来降。”

魏烟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道:“陛下是想在有生之年,为大秦打下万年根基。”

“正是。”嬴政的目光望向北方,仿佛能穿透风雪,看见冻土上的麦田与炊烟,“朕要让后世子孙说,是嬴政让大秦的旗帜,插遍了所有能耕种的土地;是嬴政让外族知道,哪怕在最偏远的森林与冻土,也有大秦的法度与粮食。”

那年冬天,西伯利亚南部的部落开始偷偷与秦军交易。他们用毛皮换来铁制的猎具与粮种,看着秦人设下的据点里升起炊烟,心里的戒备渐渐消散。而咸阳的工坊里,工匠们正忙着打造更先进的连弩与耐寒的甲胄——刀枪入库,只是为了下次出鞘时,能更轻易地斩断所有反抗。

嬴政坐在灯下,批阅着最后一卷奏报。案头的青铜灯映着他鬓角的白发,却掩不住眼中的雄心。他知道,如果自己不修仙,剩余的时间就不多了,但只要这天下的粮仓还在充实,只要百姓还在安稳度日,只要那片冻土上的麦种还在生长,大秦的威慑力,就会像西伯利亚的森林一样,根深叶茂,无人敢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