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50章 始皇罚李,秦风稳位

咸阳的晨光格外透亮,金色的光泼洒在咸阳宫的丹陛上,把汉白玉栏杆映得发暖,连栏杆上雕刻的云纹都像活了过来,泛着柔和的光。早朝的钟声刚落,百官列站两侧,玄色、青色的衣袍摩擦青石板的轻响里,少了往日的紧绷 —— 谁都知道,今天是始皇裁决李斯的日子,也是关中流民安置成效上报的日子,朝堂的风向,怕是要彻底变了。

秦风站在文官队列靠前的位置,玄色典客令官服的料子是新换的,绣着暗纹的领口衬得他身姿更挺拔,腰间挂着始皇之前赐的白玉带,玉质温润,是上好的和田玉。他手里捧着关东流民安置的总账册,竹简边缘被反复翻阅磨得发亮,边角还贴着小块麻布,是之前记录时不小心摔裂后修补的 —— 这册子里记着每一户流民的分地、每一笔粮款的去向,是他近半年心血的见证。他能感觉到身后的目光,有之前依附李斯的小吏投来的怯意(那小吏攥着朝笏的手都在抖),也有张博士、蒙恬等人递来的安心眼神(蒙恬还悄悄朝他竖了竖大拇指)。他心里踏实,却不松懈 —— 李斯虽被抓,但其党羽和关东旧贵族的隐患还在,今天的裁决,不仅是罚李斯,更是定朝堂 “重民生” 的调子。

“带李斯!”

殿外传来禁军的喝声,浑厚有力,打破了短暂的安静。很快,李斯被两个禁军架着走进来,身上的囚服又脏又破,前襟还沾着牢里的霉斑,头发散乱地贴在蜡黄的脸上,颧骨凸起得吓人,眼窝深陷,只有一双眼睛还透着股不甘的狠劲,像饿极了的狼。他的手腕被铁链磨得通红,指甲缝里嵌着黑泥,显然在牢里没少折腾。禁军把他按跪在丹陛前,膝盖磕在冰凉的石板上,发出 “咚” 的闷响,他却没低头,反而费力地抬眼盯着秦风,嘴角扯出一抹僵硬的冷笑,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秦风,你赢了又如何?大秦的律法,是靠刀枪立的,不是你这儒生靠几本破书能改的!你以为靠流民的几句好话,就能稳坐高位?”

“律法的根本是护民,不是护你这样祸国殃民的蛀虫!” 始皇的声音从龙椅上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冕冠上的十二旒轻轻晃动,却挡不住他眼神里的冷意。他面前的案上,摆着两样截然不同的东西:左边是一卷用红绳捆着的密信,信纸皱巴巴的,还沾着点泥土(是禁军从韩旧贵族亲信身上搜出来的);右边是一叠厚实的竹简,封面写着 “关东流民新麦收成册”,旁边还放着一小袋新麦,颗粒饱满,泛着自然的金黄。“李斯,你在牢里还不安分,用竹管藏密信,让狱卒传给韩旧贵族,教唆他们‘秋收时抢粮,乱秦风阵脚’,你以为禁军查不到?你以为流民的收成,抵不过你这几句鬼话?”

禁军上前,将密信展开在李斯面前。信上的字迹潦草,却能清晰看清 “秋收乃流民软肋,抢其粮则乱其心,秦风必失民心” 的字样,末尾还盖着李斯藏在发髻里的私印 —— 那枚印是象牙做的,刻着 “李廷尉印”,之前他常用来盖在律法文书上,现在却成了铁证。李斯的脸色瞬间煞白,之前的狠劲像被戳破的气球,瞬间没了踪影,嘴唇哆嗦着,声音发颤:“陛下!这是伪造的!是秦风勾结墨家,模仿臣的笔迹刻的假印!墨家擅长木工,做个假印易如反掌!”

“伪造?” 始皇拿起案上的新麦收成册,扔在李斯面前,竹简散开,露出里面的记录:“陈留流民两千八百户,新麦亩产三石五斗,共缴粮九百八十石,入关中国库”,旁边还有流民代表的手印,老周头的手印因为指关节有旧伤,比别人浅些,格外显眼。几颗新麦从册子里滚出来,落在石板上,发出 “嗒嗒” 的轻响。“秦风让关东流民把盐碱地种出了新麦,亩产比去年多三成,流民自愿缴粮入国库;你却想着毁粮道、闹秋收,让百姓再过上逃荒的日子。《尚书》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你身为廷尉,连这点道理都不懂?秦律护的是‘固本’的人,不是‘害本’的人!”

李斯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他看着那几颗新麦,突然想起去年关中蝗灾,他为了讨好始皇,隐瞒灾情,还说 “流民皆是刁民,饿几顿才会听话”,而秦风却带着流民挖渠救苗,用《秦民要术》里的 “捕蝗法” 减少损失 —— 那时他还嘲笑秦风 “儒生误事,不懂律法”,现在才明白,自己输的不是权术,是对 “民生” 的根本认知。他的手紧紧攥着石板,指甲都快嵌进去,却只能发出细碎的呜咽声。

“按秦律《贼律》:‘谋乱害民、动摇邦本者,腰斩,抄家,株连三族。’” 始皇的声音冷得像冰,却顿了顿,目光扫过李斯发白的脸,语气里多了几分复杂,“念你辅佐朕统一六国,定律法、统文字,有功于前,朕免你株连之罪,只斩你一人,抄没家产入国库,补贴关东流民安置 —— 也算你最后为大秦百姓做件事。”

李斯瘫在地上,浑身发抖,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流,沾在脏污的囚服上,狼狈不堪。他不怕死,却怕自己毕生经营的家族彻底覆灭,始皇免了株连,已是最大的宽宥。可他心里的不甘还在,挣扎着抬起头,盯着秦风的背影,嘴里喃喃:“我不服…… 律法不该为流民让步…… 大秦的根基是律法,不是…… 不是这些泥腿子……”

禁军架起李斯,往殿外拖去。他的脚在石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走到殿门时,突然猛地回头,对着龙椅大喊:“陛下!秦风勾结墨家!墨家‘兼爱’之术,是要让百姓不尊律法!留着他们,必乱大秦!” 可回应他的,只有始皇冷漠的眼神和殿外禁军整齐的脚步声,他的声音渐渐消失在殿外,只留下一股淡淡的霉味。

殿内安静了片刻,始皇的目光转向秦风,语气瞬间缓和下来,甚至带着几分暖意,像晨光穿透云层:“秦风,李斯已伏法,其党羽朕会让御史彻查,你不用再担心掣肘。” 他顿了顿,提高声音,对百官说:“秦风在陈留安置流民,解百姓逃荒之苦;在关中改良麦田,用《秦民要术》教农户种新麦,让粮产增产;还引《墨子?备城门》之术固城防、定粮道,是大秦的‘民生之臣’。朕决定,升秦风为‘大典客’,秩中二千石,总管关东流民安置与关中农桑试点;另赐‘民生侯’爵位,食邑栎阳千户(栎阳是关中农桑重地,千户赋税皆归其支配);再赐‘调兵符’,可调动关东三郡郡兵,护粮道、安流民!”

中二千石是九卿级别的俸禄,比之前的 “二千石” 高了整整一级,意味着秦风正式进入大秦核心官僚层;“民生侯” 是秦代少有的以 “民生” 为名的爵位,象征着始皇对 “民生为本” 的认可;“调兵符” 更是实权 —— 关东三郡郡兵是防御匈奴和旧贵族的关键力量,交给秦风,等于把关东的安稳托付给他。这三重授权,不仅是升官,更是始皇对他 “稳位” 的绝对支持。

秦风躬身行礼,额头贴在冰凉的青石板上,声音带着几分激动,却依旧沉稳:“臣秦风,谢陛下!臣定以《尚书》‘民惟邦本’为念,以《秦民要术》为器,让关东流民有地种、有饭吃,让关中农桑再增产,绝不让陛下失望,绝不让大秦百姓再受饥寒!”

“好!” 始皇笑着点头,眼神里满是认可,又看向扶苏和蒙恬,“扶苏,你协助秦风推广关中试点,重点抓曲辕犁量产和新麦种分发 —— 曲辕犁按秦风画的图纸,让少府每月做五百架,优先给流民和贫户;蒙恬,你调三千禁军,归秦风调遣,重点守关东粮道和北境接口,防匈奴偷袭,也防旧贵族搞鬼。” 他还补充道,“秦风之前提的‘文书一式五份’之法,从今日起在全国推行:县、郡、中枢、监御史各存一份,再加墨家一份 —— 墨家擅长辨伪,以后民生文书的真伪,都由墨家协助监御史核验,确保不再有人篡改文书、诬陷忠良。”

扶苏和蒙恬齐声应下。扶苏手里拿着一卷新麦种,麦粒饱满,是关中试点刚收获的,他笑着对秦风说:“有你总管,我也能放心去栎阳盯着农桑了,之前农户还问‘秦大人啥时候来教新种麦法子’呢。” 蒙恬则拍了拍秦风的肩膀,力道大得让秦风胳膊发麻,语气豪爽:“兄弟,这下你可彻底站稳了!以后再有人敢搞鬼,我这三千禁军第一个不答应!咱们还能一起用《墨子》的法子,把北境的城防再加固加固!”

正说着,殿外传来内侍的声音,带着几分兴奋:“陛下,关东流民代表老周头,带着新麦和麦糕求见,说要给陛下和秦大人送收成!”

始皇眼睛一亮,语气里满是期待:“让他进来!朕倒要尝尝,流民种的新麦,到底有多香!”

老周头扛着个粗布袋子(袋子边缘磨得发亮,是他平时装工具的),手里还捧着个陶碗(碗沿有个小缺口,是他家用了好几年的),碗里装着新蒸的麦糕,还冒着热气,快步走进殿内。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裤脚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土的小腿,一看就是刚从麦田里赶来的。他扑通一声跪下,膝盖磕在石板上,却没觉得疼,激动得声音都发颤:“草民老周头,代表关东两千八百户流民,给陛下和秦大人送新麦!这是今年的新麦,磨成粉蒸了糕,您尝尝,比陈麦香多了!” 他把陶碗高高举过头顶,“托陛下和秦大人的福,草民们去年还是逃荒的,今年就有了地,收了粮,以后再也不用睡破帐篷、吃发霉的粟米了!”

始皇接过陶碗,用手掰了一块麦糕,放进嘴里 —— 热乎的麦糕带着新麦的甜香,没有多余的调料,却格外实在。他忍不住点头,语气里满是欣慰:“好!好粮!好糕!这才是大秦该有的样子 —— 百姓有饭吃,有地种,才是真的安稳!” 他对老周头说,“朕赏你‘公士’爵位(秦代二十等爵之首,虽无实权,却能免徭役、受尊重),以后你就是关东流民的总代表,流民有任何难处,可直接进宫找秦风,或递牌子见朕!”

“谢陛下!谢陛下!” 老周头激动得直磕头,额头都磕红了,却还笑着说,“草民一定帮着秦大人,管好流民,好好种地,多缴粮,不给大秦添麻烦!”

殿内的百官都笑了,之前的紧张氛围一扫而空。张博士捧着《秦民要术》的抄本,感慨道:“以前总说‘律法至上’,现在才知道,‘民生至上’才是律法的根本啊!秦大人用典籍帮百姓,比空谈律法管用多了!”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连之前依附李斯的小吏,也赶紧上前,躬身对秦风说:“秦大人,以后关中农桑的文书,下官定按‘一式五份’来做,绝不敢出半点差错!”

退朝后,秦风陪着扶苏、蒙恬走出咸阳宫。晨光洒在身上,暖得让人安心。宫门外的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庆祝。扶苏手里的新麦种散发出淡淡的麦香,他说:“这下关中的农户该高兴了,有了曲辕犁和新麦种,明年的收成肯定更好。” 蒙恬则勾着秦风的肩膀,笑着说:“走,去我府上喝一杯!庆祝你升爵!以后咱们联手,既能守好边,又能让百姓过好,让那些旧贵族再也不敢搞鬼!”

秦风笑着点头,心里满是踏实。他摸了摸腰间的 “民生侯” 印信 —— 印是青铜做的,刻着 “民生侯印” 四个字,沉甸甸的,是责任,也是信任。他想起案上的流民总账册,想起老周头手里的陶碗,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 —— 跟李斯的周旋、防旧贵族的算计、护粮道的紧张,都值了。因为他守住的,不仅是自己的位置,更是流民的安稳,是大秦 “民本” 的根基。

可他没注意到,咸阳城外的一棵老槐树下,一个穿褐衣的汉子正躲在树后,盯着他们的背影。那汉子的褐衣打了好几个补丁,腰间别着把生锈的短刀,手里攥着块刻着 “韩” 字的木牌(木牌边缘被磨得光滑,显然带在身上很久了)。他看着秦风等人走远,赶紧翻身上马 —— 那是一匹瘦马,鬃毛杂乱,却跑得飞快。他朝着关东方向奔去,怀里揣着一封用油纸包着的密信,信上写着:“李斯已斩,秦风升爵掌兵,秋收抢粮需暂缓,另寻时机 —— 可先联络赵、魏旧贵族,暗中破坏曲辕犁作坊,断其农桑根基……”

夕阳西下时,秦风回到偏殿。案上摆着始皇赐的 “大典客” 印信、“民生侯” 爵位证书,还有老周头送的新麦 —— 他把新麦倒进一个陶罐里,打算明天磨成粉,蒸糕给小李子和亲兵们尝尝。他坐在案前,借着烛光,拿起竹简和笔,把今天的事仔细记下来,标题写着 “始皇罚李,民生始稳”,末尾还加了一句:“《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政者当以此为戒,勿以权术害民生,勿以律法忘根本。”

烛火摇曳,映着竹简上的字迹,也映着秦风坚定的眼神。他知道,韩旧贵族的隐患还在,曲辕犁作坊可能会遭破坏,秋收的考验还没到,但他不怕 —— 他有始皇的信任,有扶苏、蒙恬的支持,有墨家的辨伪之术,更有流民的民心。这些,足够让他守住大秦的民生根基,让 “民生侯” 这个爵位,真正配得上 “为民” 二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