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108章 以储代限,平抑粮价

初夏的咸阳被一层暖烘烘的风裹着,御书房外的老槐树已缀满翠绿的叶子,蝉鸣 “知了知了” 地绕着飞檐转,却没驱散殿内一丝凝重。始皇坐在盘龙纹的龙椅上,手指捏着秦风从江州送来的奏报,泛白的地方几乎要被捏破,奏报里写着南方梯田春耕顺利,可附页里的小字却扎眼:“南郡粮商囤货余波未平,北方贵族联名递折,求限新田推广,恐损旧粮利。”

案上还摊着李斯刚递上的折子,红笔圈出的 “北方士族粮仓积粮逾百万石,新田若增,粮价必跌,恐生乱” 几个字,像根刺扎在始皇心里。他把奏报往案上一摔,青铜镇纸 “咚” 地撞在竹简堆上,溅出的墨汁在麻纸上晕开一小片黑:“一群短视之辈!南方百姓刚盼到能吃饱,他们就盯着自家粮仓!可硬压下去,又怕他们联合起来断边防粮草,真是两难!”

内侍站在殿角,手里的拂尘都不敢晃,小声禀报:“陛下,蒙家、王家、冯家的老爵爷,今早就在宫门外候着,递了三次折子,说‘为士族留活路,为大秦稳根基’,听着像是要闹。”

“闹?他们倒会拿‘稳根基’当幌子!” 始皇气得站起身,在殿里踱了两步,龙袍的下摆扫过案脚,带倒了一个装墨的瓷瓶,墨汁洒在地上,黑了一片青砖。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清亮的通报:“陛下,江州郡守秦风,奉召觐见!”

始皇猛地停下脚步,眼里瞬间亮了,上次江州梯田高产遇阻,秦风总能想出实在法子;这次粮价与贵族的难题,说不定他真有主意。“快让他进来!”

秦风踏进御书房时,身上还带着旅途的风尘,布袍的袖口沾了些路上的黄土,鞋边还沾着些草屑,显然是连夜从江州赶来的。他手里捧着一卷用麻绳捆好的竹简,另一只手小心地护着一张卷起来的麻纸,走到殿中躬身行礼:“臣秦风,叩见陛下!江州粮价已平,春耕无误,特来复命;顺带将臣琢磨的‘平抑粮价、解贵族阻力’之法,呈给陛下。”

“快把东西呈上来!” 始皇往前探了探身,目光紧紧盯着秦风手里的麻纸,“你先说说,那些贵族闹着要限农法,你有啥法子既能保南方梯田,又能让他们不添乱?”

秦风直起身,上前两步,把麻纸在案上慢慢展开,纸上用两种炭笔描了两条曲线:黑炭笔标的是 “粮价波动”,曲线上的小圆圈旁写着 “秋收:1.5 钱 \/ 斗”“囤货期:5 钱 \/ 斗”“灾年:8 钱 \/ 斗”;红炭笔标的是 “国库购粮 \/ 抛粮”,在黑曲线低的地方画了 “购” 字,高的地方画了 “抛” 字,旁边还注着 “每县增仓 3 座,存粮 5 万石”。

他指着曲线,语速平稳却字字清晰:“陛下,贵族怕的不是新田,是‘粮多价跌,自家粮仓亏’。咱们不用‘限新田’这种硬招,改用‘以储代限’,国库在南北各郡增建粮仓,粮价低的时候,比如秋收后新粮下来,百姓卖粮难,粮价跌到 1.5 钱 \/ 斗,咱们就按 2 钱 \/ 斗收,存进粮仓,不让粮价跌太狠,贵族的旧粮也能按这个价卖,不亏;粮价高的时候,比如有人囤货抬到 5 钱,咱们就按 3 钱 \/ 斗抛粮,平抑价格,百姓买得起,贵族也没法趁机抬价。这样一来,农法能接着推,粮价稳了,国库还能存粮应对灾年和军需,一举三得。”

“以储代限……” 始皇的手指顺着黑曲线划到 “秋收” 的圆圈,又点了点红曲线的 “购” 字,“你是说,用国库的粮仓当‘缓冲垫’,不是堵新田,是调供需?”

“正是!” 秦风从竹简里抽出一张泛黄的纸,是江州去年的粮价记录,上面用朱砂记着每日的价格,“陛下您看,去年江州秋收后,新稻下来,粮价跌到 1.5 钱 \/ 斗,有百姓扛着粮去市集,等了一天都没人买,最后只能半价卖给粮商;要是当时国库能收 1 万石,百姓能多赚 5000 钱,今年粮商囤货时,咱们再把这 1 万石抛出去,粮价也涨不到 5 钱。这法子不是臣瞎想的,是借鉴了《管子?轻重甲》里的‘轻重之术’——‘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就是顺着供需调,不硬来,贵族、百姓、朝廷都能接受。”

站在旁边的李斯脸色沉得像殿角的青铜灯,他往前一步,袍角扫过案边的墨瓶,却没在意,躬身道:“陛下,秦风这法子听着周全,可现实是国库没钱!北方匈奴在阴山异动,需增兵 5 万,添粮 10 万石,银钱得耗 8 万两;现在再增建粮仓、购粮,最少还得 5 万两,国库哪有这么多闲钱?而且贵族的粮仓本就遍布各郡,咱们再建,不是明着跟他们抢利?他们只会闹得更凶!”

秦风早料到李斯会拿 “钱” 和 “贵族” 说事,他指着麻纸右下角 “贵族参与” 的小字,语气里带着从容:“李丞相担心的,臣早有准备。咱们让贵族参与粮仓经营,各地新增的粮仓,不用朝廷派人管,让贵族派自家管事来管,国库按每石粮每年给 2 文钱的管理费;粮食储存时难免有损耗,按 5% 的比例补偿,从国库拨钱。贵族不用担‘粮价跌’的风险,还能赚管理费,自家的旧粮仓也能用来存国库的粮,不用空着耗修缮费,他们还会反对吗?”

“让贵族管粮仓?” 始皇愣了愣,随即一拍大腿,龙椅都震了震,“你是说,把他们的利益和国库绑在一起?他们管粮能赚钱,自然不会再怕新田多产粮!”

“陛下英明!” 秦风又递上一卷竹简,是农学堂学员整理的《粮仓管理细则》,上面画着防鼠笼、通风扇的图样,“而且臣早想好了监管,每批粮进出,都要盖国库和贵族的双印,记账本要一式两份,一份留粮仓,一份送御史台;每月御史去查一次账,农学堂的学员也能跟着监督,百姓要是发现有私吞、囤粮的,能直接报给御史。这样既用了他们的人手和旧粮仓,又能盯着他们,不怕出乱子。”

李斯还想反驳,比如 “贵族会不会和粮商勾结,少抛粮抬价”,可始皇抬手打断了他:“够了!秦风这法子,比你只会说‘不行’强百倍!既不用硬压贵族,又能稳粮价、保农事,还能充实国库,不是一举三得是什么?” 他站起身,在殿里踱了两圈,声音洪亮得让殿上的烛火都晃了晃,“朕即刻下旨:第一,南郡、九江郡等六郡增建 20 座粮仓,北方云中、九原等郡改 10 座旧粮仓,国库拨款 3 万两;第二,传旨蒙、王、冯等贵族,让他们选靠谱的管事,5 日内去户部领细则,管粮仓的给管理费,用旧粮仓的补修缮费;第三,李斯牵头,联合户部、刑部,3 日内拟好《粮仓监管条例》,派 10 名御史去各地盯着,敢私吞囤粮的,罚三倍管理费,革去管事的职!”

旨意刚下,内侍又来报:“陛下,蒙老爵爷、王老爵爷求见,说有要事奏请。”

始皇笑着对秦风说:“来得正好!让他们进来,听听这法子,看他们还闹不闹。”

蒙老爵爷和王老爵爷走进御书房时,脸色都带着凝重,蒙老爵爷手里攥着个紫檀木的折子,指节泛白,显然是把折子捏了一路;王老爵爷低着头,袍角沾了点宫门外的尘土,却没拍。两人刚要躬身行礼,就听见始皇说:“两位老爵爷不用多礼,朕有件好事跟你们说,以后各地粮仓,让你们派管事来管,每石粮每年给 2 文管理费,旧粮仓用着还补修缮费。”

蒙老爵爷手里的折子 “啪” 地掉在地上,他赶紧蹲下去捡,手指都在抖:“陛下,您…… 您说的是真的?管粮仓能拿管理费?不用担粮价跌的风险?”

“朕啥时候骗过你们?” 始皇指着秦风,“这是秦风的主意,既让你们有收益,又能帮朝廷稳粮价。你们要是愿意,明天就让管事去户部领细则,选个大粮仓管,管理费只会多不会少。”

王老爵爷猛地抬起头,眼里的凝重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急切:“陛下,那…… 那俺家在南郡的旧粮仓,能用来存国库的粮不?那粮仓空了半年,修缮费都花了 500 两,要是能用上,可省不少钱!”

“当然能!” 始皇大笑起来,“只要粮仓合格,都能用,修缮费朕给你们补!”

蒙老爵爷也激动起来,忘了捡地上的折子,躬身道:“陛下圣明!秦大人英明!之前是老臣糊涂,只想着自家粮仓亏,没顾着大秦的农事!以后南方要推梯田,老臣第一个支持!冯家、赵家要是敢闹,老臣去劝他们,有钱赚的事,谁还会闹?”

“好!” 始皇拍了拍案,“你们能想通就好!大秦的好处,不是只给一家,是要让大家都沾光,这样国家才能稳!”

蒙老爵爷和王老爵爷又说了一堆 “愿为陛下效命”“必管好粮仓” 的话,才喜滋滋地退出御书房,蒙老爵爷走的时候,还特意把掉在地上的折子捡起来,揉成一团塞进袖里,那是之前准备用来 “谏阻农法” 的,现在没用了。

看着他们的背影,始皇对秦风说:“还是你有办法!用‘利益’把他们拉过来,比朕说一百句‘为国为民’都管用!你咋想到让贵族管粮仓的?”

秦风躬身道:“臣在江州时,见百姓互助借种,就想‘大家都要过日子,只要有好处,就愿意合作’。贵族怕亏,咱们就让他们赚;朝廷怕乱,就盯着他们管,这样就没了阻力。只是臣还有个顾虑,贵族管事会不会跟粮商勾结,比如粮价高的时候,故意少抛粮,帮粮商抬价?”

“你放心!” 始皇指着案上的《粮仓监管条例》草稿,“朕让御史每半个月查一次账,农学堂的学员也去盯着,百姓能举报,三重保障!要是真有勾结的,不仅罚钱,还取消他们管粮仓的资格,让其他贵族顶上,有的是贵族想赚这笔钱,不怕他们不老实!”

当天下午,始皇的旨意就传遍了咸阳城。贵族们听说 “管粮仓能赚管理费,旧粮仓能补修缮费”,都炸了锅,之前还在蒙家府里联名写 “谏阻折” 的冯家、赵家爵爷,现在都忙着派管事去户部;连之前跟着李斯反对梯田的几个小贵族,也赶紧递了折子,说 “愿为朝廷分忧,管好粮仓,助力农事”。

户部门外更是热闹,贵族府的管事们扛着自家粮仓的账本,挤在门口,有的喊 “俺家粮仓能存 3 万石,先登记”,有的问 “管理费啥时候发,按月还是按季”,户部的小吏忙得满头汗,却笑得合不拢嘴。

秦风站在御书房外的槐树下,看着这热闹景象,心里松了口气。内侍递来一杯凉茶,笑着说:“秦大人,您这法子一出来,贵族们比过年还高兴,再也没人提‘限农法’了!刚才冯爵爷的管事还说,要跟江州农学堂学做防鼠笼,怕粮损多了少拿补偿。”

秦风接过凉茶,喝了一口,望着远处正在动工的粮仓工地,工匠们搭着木架,百姓们帮着运砖,连之前反对的贵族府仆役,也来帮忙搬木料,说 “以后粮仓是自家管的,得建结实点”。他知道,“以储代限” 只是第一步,以后还要教贵族管事怎么科学管粮,比如用墨家的通风扇调节粮仓湿度,用草木灰防虫害;还要让农学堂的学员去各地粮仓讲课,教百姓怎么存余粮,让粮价一直稳在 2 钱 \/ 斗左右,大家都安心。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咸阳城的城墙上,也洒在粮仓工地上。始皇站在城楼上,身边跟着扶苏,看着下面忙碌的景象,感慨道:“你看秦风,不仅懂农事,还懂怎么拢住人心。大秦要的不是只会读书的儒生,是这样能办实事、平衡利益的人!以后南方农事,还要多靠他。”

扶苏点点头,目光落在秦风身上,笑着说:“秦风兄的法子,既没伤贵族的体面,又保了百姓的实惠,还让国库有了储备,确实是良策。儿臣这就去传旨,让各地农官配合粮仓建设,争取秋收前把所有粮仓都建好,正好能收新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