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107章 保守反扑,粮价风波

开春的江州裹在一层蒙蒙细雨里,雨丝细得像牛毛,斜斜地飘着,落在梯田的埂子上,把刚翻好的黑土润得软乎乎的,踩上去能陷进半寸。老陈头蹲在自家的梯田边,手里攥着半袋用粗布缝的麦种袋,指尖蹭过袋口露出的麦种,颗粒饱满,泛着油亮的光,是去年梯田收的新种,比往年的粟种还沉实。他本来打算今天给隔壁的张婶送两斗,张婶家三亩新梯田还等着下种,可早上天没亮去市集买锄头时,却听见了让他心揪到嗓子眼的消息。

“秦大人!秦大人!不好了!出大事了!” 老陈头踩着泥路往农学堂跑,裤腿卷到膝盖,小腿上的泥点被雨水冲得一道一道的,手里的麦种袋晃悠着,袋角被雨打湿了一片,麦种沾在布上,结成了小团。他跑得急,在田埂上差点摔一跤,扶住旁边的陶管才站稳,喘着粗气往学堂门口冲。

农学堂的门刚打开,秦风正和墨渊、王都尉围着一张梯田春耕图商量事,图上用红笔标了各村的播种时间,绿笔标了灌溉水渠的位置,墨渊手里还拿着个刚做好的麦种筛选器,是用竹篾编的小筛子,能把空壳的麦种筛出去。听见老陈头的喊声,秦风赶紧放下手里的竹简,迎了上去:“老陈叔,咋了?这么急?”

“麦种!麦种涨疯了!” 老陈头抓住秦风的胳膊,手还在抖,“昨天俺去问,王记粮铺还说两钱一斗,今天一早去,直接涨到五钱!俺问能不能少点,王老板说‘再过三天,八钱都买不着’!张婶家就剩三钱,连一斗都买不上,这要是误了春耕,三亩梯田就荒了!”

秦风手里的竹简 “啪” 地掉在地上,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五钱一斗?这都翻了两倍多了!去年秋收后,江州粮仓还存了三万石麦种,怎么会突然涨价?” 他弯腰捡起竹简,指尖攥得发白,“是不是有粮商在囤货?”

墨渊放下手里的筛选器,脸色沉了下来:“肯定是保守派在背后搞鬼!去年梯田亩产四十二石,打了李斯他们的脸,他们这是想借粮价卡咱们脖子,百姓买不到种,春耕误了,就会觉得‘梯田没用,还是老法子靠谱’,到时候推广就难了!”

王都尉摸了摸腰上的铜印,突然想起什么,凑过来小声说:“秦大人,前几天南郡的赵豪强派了个管家来江州,说是‘考察农事’,其实天天跟王记粮铺的王老板关在屋里密谈。那赵豪强是李斯丞相的门生,去年在南郡就阻挠过梯田推广,这次说不定是他们串通好的!”

“走!去市集看看!” 秦风抓起搭在门框上的靛蓝布袍,往肩上一披,就往门外走,“不能让他们这么折腾,误了春耕,南方这两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江州的市集在镇东头,临着一条小河,雨丝里挤满了人,大多是扛着锄头、背着竹筐的百姓,脸上都带着急色,春耕就这半个月的功夫,误了下种,一年的收成就没了。可几家粮铺的门却半掩着,门口挂着 “麦种售罄” 的木牌,有的甚至关了门,只有王记粮铺的门大开着,门口围了一圈人,却没一个买成的。

王记粮铺的柜台后,王老板斜靠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个青白玉扳指,指腹来回蹭着,眼神倨傲地扫着门口的百姓。他穿着件藏青色的锦袍,肚子圆滚滚的,把腰带撑得紧紧的,时不时端起旁边的青瓷茶杯抿一口,压根不把门口的百姓放在眼里。

“王老板,俺求您了,匀两斗麦种给俺吧!” 一个穿补丁布衫的老农挤到柜台前,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布包,里面的铜钱叮当作响,“俺家两亩梯田,昨天刚翻好土,再不下种就晚了!俺给您三钱一斗,行不?”

王老板斜了老农一眼,把茶杯往桌上一放,“咚” 的一声,溅出点茶水:“三钱?你打发要饭的呢?” 他指了指门口的木牌,“没看见写着‘售罄’吗?不过 ——”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你要是愿意出八钱一斗,俺库房里还能匀出点,不然啊,你就等着看你那两亩梯田长草吧!”

“八钱?你这是抢钱啊!” 老农气得手都抖了,布包里的铜钱掉了几枚在地上,他赶紧蹲下去捡,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去年秋收,俺们梯田亩产四十二石,粮库里有的是粮,你凭啥囤起来抬价?还有没有王法了!”

“王法?” 王老板 “嗤” 了一声,拍着柜台站起来,声音拔高了些,“现在麦种在俺手里,俺说多少就是多少,这就是王法!” 他扫了一眼门口的百姓,故意提高嗓门,“你们也别想着种梯田了,今年雨水多,梯田肯定积水烂根,到时候收的还没坡地多,俺这是好心提醒你们,别到时候哭都找不到地儿!”

“你胡说八道!” 李二正好扛着辆刚修好的秧马从旁边过,听见这话,一下子就火了,把秧马往地上一放,拨开人群冲了过去,一把揪住王老板的衣领,把他从太师椅上拽了起来,“去年老陈叔家的梯田,下雨下了三天都没烂根,亩产四十二石是俺们亲眼见的!你敢造谣,还不是想囤粮抬价,坏了俺们的春耕!”

王老板被拽得喘不过气,脸都白了,赶紧喊店里的伙计:“来人啊!反了!反了!有人闹事!” 几个穿着短打的伙计拿着木棍从后院跑出来,围住李二,有的喊 “放开我家老板”,有的举着木棍要打,市集上的百姓也都围了过来,有的帮李二说话,有的急着问麦种,有的怕出事往后退,场面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

“都住手!” 秦风挤进人群,声音洪亮,压过了乱糟糟的吵闹声。他走到柜台前,看着被揪着衣领的王老板,眼神锐利:“王老板,你刚才说麦种售罄,为何这位老伯出八钱,你就能匀出?还有,你说梯田今年会歉收,有何依据?是你自己算的,还是有人教你说的?”

王老板见是秦风,赶紧挣扎着推开李二,理了理皱巴巴的衣领,强装镇定:“秦大人,这粮价是随行就市,去年江州高产是运气,今年雨水多,梯田排水肯定跟不上,俺这是根据‘经验’判断,可不是造谣!” 他眼神闪烁,不敢看秦风的眼睛,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腰间的玉佩。

“经验?” 墨渊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卷用麻绳捆着的账本,是刚才他绕到粮铺后院时,从窗缝里看到伙计在对账,偷偷抄下来的,“刚才我路过你后院,看见三个伙计正往地窖里搬麦种,袋上还写着‘新麦’;这账本上记着‘囤积麦种五千石,三月初一起涨价,每日加一钱’,你说售罄,是欺瞒百姓!”

王老板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伸手就想抢账本:“你胡说!这是去年的旧账!你别血口喷人!”

“是不是旧账,去你后院看看就知道!” 秦风回头对王都尉说,“王都尉,带人去后院查!《秦律?仓律》明言‘入禾稼、刍稿,辄为庋籍,毋敢擅囤,毋敢邀高价’,他私囤粮食、哄抬物价,已经违律,按律当查!”

王都尉立刻抽出腰间的铜剑,对身后的四个兵卒说:“跟我来!” 兵卒们跟着王都尉冲进粮铺后院,百姓们也跟着涌过去,后院的空地上,果然堆着几十袋麦种,袋口用麻绳扎着,露出的麦种泛着油亮的光,正是今年的新麦;地窖的门开着,里面还能看见堆得满满的麦种袋,几个伙计正慌慌张张地想关门,被兵卒拦住了。

“这就是你说的‘售罄’?” 秦风走到麦种袋前,蹲下来解开一个袋口,抓了一把麦种,放在手里捻了捻,“五千石麦种,够江州所有百姓春耕用的,你却囤起来抬价,还造谣梯田歉收,想让百姓放弃梯田,你安的什么心?”

百姓们一下子炸了锅,有的喊 “把粮商抓起来”,有的喊 “平价卖麦种”,还有的冲上去想搬麦种,王老板吓得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秦大人饶命!秦大人饶命!是南郡的赵老爷让俺这么做的!他说‘把粮价抬上去,让百姓觉得梯田没用,以后就没人跟咱们争地了’,俺也是被逼的!俺要是不照做,他就砸了俺的粮铺!”

“赵老爷?赵成?” 秦风皱紧眉头,赵成是李斯的门生,去年在南郡推广梯田时,他就暗中煽动百姓说 “梯田费钱费工”,后来被秦风拆穿,没想到这次又来搞鬼。

“秦大人,俺知道错了!” 王老板磕得额头都红了,“麦种俺们按去年的价卖,两钱一斗,俺把所有麦种都拿出来,求您别抓俺,俺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坐牢啊!”

秦风看了看周围焦急的百姓,叹了口气,现在最重要的是春耕,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他对王老板说:“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按《秦律?仓律》,囤积居奇者,罚没一半粮食,剩下的按平价卖给百姓;你和店里的伙计,跟王都尉去郡府登记,听候后续发落,要是再敢造谣,绝不轻饶!”

“谢谢秦大人!谢谢秦大人!” 王老板赶紧爬起来,指挥伙计把麦种搬到前院,按两钱一斗卖给百姓。市集上的百姓欢呼起来,老陈头赶紧拉着张婶去买,张婶攥着刚买的两斗麦种,眼泪掉在麦种袋上:“陈叔,要是没有秦大人,俺家的梯田就荒了,俺们娘俩今年就得饿肚子了。”

老陈头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担心,有秦大人在,有农学堂在,没人能坏了咱们的春耕!”

可没等大家松口气,王都尉的兵卒就从南郡传来消息,南郡的粮价也涨了,从两钱一斗涨到了六钱,九江郡更离谱,涨到了七钱,都是当地的粮商在囤货,背后都有赵成的人在撑腰。

“这赵成是想把南方的粮价都炒起来!” 王都尉急得直挠头,“咱们江州能解决,可南郡有十二个县,九江郡有十个县,粮商多,咱们人手不够,要是 一 一 去查,肯定误了春耕!”

墨渊却没慌,他从布包里掏出一卷《泛胜之书》的抄本,翻到 “选种” 那一页,对秦风说:“《泛胜之书》里说‘凡五谷,种之有法,水旱有备,亩产可保’。咱们不能只靠查粮商,还得教百姓自己解决,农学堂有两百多个学员,分赴各郡,教百姓选种、留种,还有浸种的法子;再组织百姓互助,家里有余种的,借给没种的人,秋收后再还,还能多还一斗作为感谢,这样既能解决麦种短缺,又能让百姓团结起来,不受粮商要挟。”

秦风眼睛一亮:“这个法子好!墨渊,你带五十个墨家弟子去南郡,重点查赵成的粮仓,他肯定囤了不少粮;王都尉,你联系各郡农官,让他们配合学员,组织互助会;李二,你和老陈叔在江州牵头,登记百姓的余种和需求,确保每户都有麦种下田!”

“俺们这就去!” 李二扛起秧马,就往市集外走,“俺去各村喊人,保证今天就把互助会办起来!”

老陈头也赶紧回家,把自家的麦种倒出来,整整有五斗,去年他家梯田收了四十石稻,换了十斗麦种,本来打算留三斗自己种,现在他分出三斗,借给张婶和另外两家没买着种的邻居。“俺家两亩梯田,两斗种就够了,你们先拿去,秋收了再还,不用多还,大家都是街坊,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张婶拿着麦种,紧紧攥在手里,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一个劲地鞠躬:“陈叔,您真是好人,俺秋收了一定多还您一斗!”

农学堂的学员也行动起来,南郡的学员小李带着《泛胜之书》的节选和麦种筛选器,在村里的晒谷场上教百姓选种。他把一筐麦种倒进一个大木盆里,倒了些水,对围过来的百姓说:“大家看,沉在水底的是好种,饱满、有分量,能发芽;浮在水面的是空壳,种下去也长不出苗,得挑出来!” 他一边说,一边用小筛子把空壳筛出去,“还有浸种的时候,加一把草木灰,能防虫害,这是《泛胜之书》里说的,去年俺们村用这个法子,麦种发芽率比往年高了三成!”

百姓们都围过来学,有的自己带了麦种,当场筛选,有的问浸种的细节,小李都 一 一 解答,晒谷场上热闹得像赶集市。

墨渊带着墨家弟子去了南郡赵成的粮仓,粮仓在城外的一个山坳里,门口有十几个家丁守着,手里拿着木棍,凶神恶煞的。“这是赵老爷的粮仓,谁敢闯?” 家丁头目叉着腰,对着墨渊喊。

“奉秦大人之命,查囤粮!” 墨渊拿出秦风的手令,“《秦律?仓律》规定,私囤粮食、哄抬物价者,罚没粮食,严惩不贷!你们要是阻拦,就是抗律!”

家丁们还想拦,可看到墨渊身后的墨家弟子都拿着青铜剑,吓得赶紧让开。粮仓里果然堆着满满的麦种和稻谷,足足有两万石,账本上记着 “从各郡粮商处收购,三月初五起涨价”。赵成正好也在粮仓里,看到墨渊,脸色铁青,指着墨渊喊:“你敢查我的粮仓?我是李斯丞相的门生,你信不信我让丞相撤了你的职!”

“丞相也得遵《秦律》!” 墨渊冷笑一声,“你囤积粮食,阻挠春耕,已经违律,我现在就带你去见秦大人!” 正好扶苏派来的使者也到了南郡,听说了粮价风波,特意来协助,赵成见有使者在场,没了靠山,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说:“是李斯丞相让我做的,他说‘南方农事太顺,会威胁到北方士族的利益,得给他们找点麻烦’,我…… 我也是奉命行事!”

使者把赵成的供词记下来,密封好,派人快马送给秦风:“秦大人,李斯丞相暗中阻挠农事,陛下肯定会严惩,您放心推进春耕吧!”

雨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金色的阳光洒在梯田上,把刚翻好的黑土照得发亮。老陈头带着小石头在田里种麦,小石头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学着爷爷的样子,在土里挖小坑,每个坑放三粒麦种,再用土盖上,动作虽然慢,却很认真。“爷爷,这样种,秋天就能收好多麦饼吗?”

“能!” 老陈头摸了摸小石头的头,眼里满是笑意,“等收了麦,爷爷给你做够够的麦饼,让你吃个饱!”

李二则在田埂上教邻县的人修秧马,他把秧马的脚踏板加长了三寸,用钉子钉牢,对围过来的人说:“脚踏板得留三尺长,离地面三寸高,这样踩起来有力气,还不会歪,你们回去照着做,有不懂的就来农学堂问!”

秦风站在坡上,望着眼前的景象,梯田里,百姓们忙着种麦、埋陶管;田埂上,学员们教着选种、修农具;远处的市集上,平价麦种还在卖,百姓们的脸上都带着安心的笑容。他手里拿着赵成的供词,心里虽然对李斯的做法愤怒,却也松了口气,保守派的反扑虽然凶狠,但只要百姓齐心,有《秦律》和农法在,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他把供词和粮价风波的处理结果写成奏报,派人送往咸阳,交给扶苏。奏报的最后,他写道:“南方百姓盼农事久矣,梯田之利、农法之益,皆为民生根本。保守派虽欲阻挠,然民心不可违,律法不可犯,南方农事,必能稳步推进,不负陛下所托。”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梯田上,绿油油的秧苗(早稻)在风里轻轻摆动,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