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鬼才汪臧海 > 金陵初鸣:匠心试锋芒

鬼才汪臧海 金陵初鸣:匠心试锋芒

作者:潜龙在渊游龙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07:44:58

刘伯温的引荐,效率极高。次日一早,便有工部的小吏来到刘府,恭敬地请汪臧海前往位于皇城东南区域的工部衙门。

工部衙门并非想象中那般雕梁画栋,反而显得颇为朴实厚重。青砖灰瓦,院落深邃,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石灰和金属混合的独特气味。往来官吏行色匆匆,手中多拿着图纸、卷宗或算盘,一派务实繁忙的景象。

在小吏的引领下,汪臧海来到了一处挂着“营缮清吏司”牌匾的堂院。正堂内,一位年约四旬、面色黝黑、手指关节粗大的官员正伏案查看一张巨大的城防图,眉头紧锁。他身着青色官袍,补子上绣着鸳鸯,正是正五品郎中的服饰。此人便是李文忠,李善长的族弟,以精通实务、不尚空谈着称。

“李大人,刘先生府上的汪先生到了。”小吏通禀道。

李文忠抬起头,目光如炬,迅速打量了汪臧海一番。见对方如此年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但碍于刘伯温的面子,还是起身客气地拱了拱手:“汪先生,久仰。刘先生极力推崇,言先生精通地理营造,今日得见,果然年轻有为。”

汪臧海从容还礼:“李大人谬赞,晚生汪臧海,略通皮毛,不敢当‘精通’二字。蒙刘先生引荐,特来向大人请教学习。”

李文忠见他态度谦逊,神色稍缓,指了指案上的城防图:“先生来得正好,眼下正有一桩棘手之事,或可请教先生高见。”

他指向地图上金陵城北临江的一片区域:“此地名为‘龙湾’,地势低洼,江岸土质松软,暗沙流动。历年夏秋汛期,江水上涨,冲刷堤岸,屡修屡垮,始终是金陵城防的心腹之患。如今王府欲加固城防,此地便是重中之重。然,若按传统之法,以巨石垒砌,耗资巨大且不说,根基不稳,恐难持久。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这正是汪臧海昨日登钟山时,所察觉到的“水煞浸染、地气虚浮”之地!他心中了然,知道这是李文忠对他的考较,也是他展现价值的机会。

他并未立刻回答,而是走到地图前,仔细观看龙湾一带的地形标注与水纹记录。随后,他闭目凝神,怀中的星陨玉璧传来温润感,辅助他回忆昨日感知到的此地具体的气机流动。

片刻后,他睁开眼,目光清明:“李大人,此地之患,根源在于三点。其一,江底暗流在此形成回旋,不断淘空堤岸基底,此乃‘水龙翻身的’之势;其二,岸边土质含沙过多,难以承重,且易被渗透,此乃‘地脉不固’;其三,现有堤岸过于陡直,正面迎击水势,以硬碰硬,故而屡屡受损。”

李文忠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汪臧海所言,竟与工部几位老工匠反复勘察后的结论大致吻合!而且“水龙翻身”、“地脉不固”等说法,更是直指要害,带上了风水地气的玄妙色彩。

“先生果然慧眼!”李文忠语气郑重了许多,“那依先生之见,当如何应对?”

汪臧海沉吟道:“堵不如疏,硬抗不如引导。晚生以为,可采取‘分水、固基、柔防’三策。”

他拿起案上的炭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勾勒起来。

“分水:不在原堤岸直接加固,而是于上游三十丈处,江中构筑数座‘分水墩’,以巨石垒成梭形,破开江流,引导主流偏离堤岸,减弱其直接冲击力。分水墩之间可设潜坝,进一步减缓流速,促使泥沙在此淤积,反能巩固江床。”

“固基:于现有堤岸迎水坡,不采用单纯垒石,而是打下密集的‘梅花桩’。”他画出一排排交错分布的桩基,“以坚韧耐腐的松木或铁力木为桩,深钉入较硬的土层,桩与桩之间以韧性藤条或铁索网状联结,形成整体。再于桩网间填入装有石块的竹笼(石笼),如此,根基如同树根抓地,既能抵御冲刷,又具有一定柔性,不易整体崩塌。”

“柔防:堤岸表层,不砌陡直石墙,而是改为缓坡,坡面以‘井’字形木框架固定,框内填入土石,并广泛种植耐水湿、根系发达的芦苇、柳树。草木根系可进一步固土,缓坡能有效消浪,且此法造价远低于全石砌。”

他一边说,一边快速勾勒出分水墩、梅花桩基、石笼、缓坡植草的简图,虽然笔法简单,但结构清晰,原理明确。

李文忠看得目不转睛,脸上疑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浓的震惊与兴奋!汪臧海提出的方案,融合了水利、结构、材料甚至生态固土的理念,思路新颖,考虑周全,且明显比传统的单纯垒石方案更经济、更有效、更持久!尤其是“分水引导”和“柔防”的思路,完全跳出了旧有窠臼!

“妙!妙啊!”李文忠忍不住拍案叫绝,“分水以减其势,固基以强其根,柔防以耗其力!汪先生此三策,环环相扣,直指要害!这……这绝非纸上谈兵,实乃大家手笔!”他激动地搓着手,“先生可知,我工部几位老工匠,耗时数月,反复论证,所提方案亦不如先生今日所言精妙周全!”

汪臧海微微一笑:“大人过奖。此不过因势利导,顺应水性地脉之理罢了。若能对大人有所助益,晚生荣幸之至。”

“何止助益!”李文忠兴奋地在堂内踱步,“若依此策,龙湾之患可解矣!我即刻命人依先生之意,绘制详图,核算工料,上报王府!”他停下脚步,郑重地对汪臧海躬身一礼,“先生大才,文忠佩服!日后这工部营缮之事,还望先生不吝指点!”

这一礼,意味着汪臧海凭借真才实学,已然折服了这位以务实着称的工部郎中,真正在这金陵官场站稳了第一步。

此后数日,汪臧海便时常出入工部衙门。他并不挂职,却俨然成了营缮清吏司的“首席顾问”。李文忠遇到疑难杂症,必来请教。从城东南的排水系统改造,到宫中某处殿宇梁架的加固,汪臧海总能从风水地气、材料特性、结构力学等不同角度,提出令人耳目一新且切实可行的方案。

他尤其擅长“望气”断症。一次,一座新建的仓库墙体出现细微裂缝,工匠们检查地基、材料均未发现问题。汪臧海到场后,凝神感知片刻,便指出仓库下方有一条极细微的地脉裂隙,虽不显眼,但地气从此逸散,导致地基轻微不均匀沉降。他建议在裂隙上方挖掘深坑,填入特制的三合土(石灰、黏土、沙砾混合)并夯实,以“封堵”地气。依言施行后,裂缝果然不再扩大。此事在工部小范围传开,更添其神秘色彩。

然而,汪臧海并未因此志得意满。他清楚地知道,工部这些工程,虽涉及民生城防,但终究并非师父所言、也非他内心隐约感应的那个“终极使命”。他仍在等待,也在主动探寻。

这一日,他在工部档案房查阅前朝留下的金陵附近山川地理图志时,无意中翻到一份残破的、关于前朝一位皇帝曾有意在钟山南麓修建陵寝,却最终因“地气有异”而放弃的零星记载。上面模糊地提到,当时勘测的官员回报,该区域“星辉难聚,地火暗藏”,非吉壤。

“星辉难聚,地火暗藏……”汪臧海默默咀嚼着这八个字,心中一动。这描述,与他所学的星象地脉知识隐隐对应。星辉难聚,可能是该地磁场或能量场特殊,无法有效汇聚天星之力;地火暗藏,则可能指地下有温泉、矿脉或其他活跃的地质活动。这对于追求“千秋安稳、吸纳天地灵气”的皇陵而言,确是弊端。

但反过来想,若能将这“难聚”的星辉引导汇聚,将“暗藏”的地火疏导利用呢?是否就能化弊为利,营造出独一无二的陵寝格局?这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在他脑海中闪现。

他将这份残破记载默默记在心里,并未声张。

在工部展现才华的同时,汪臧海也并未忘记刘伯温。他时常回刘府居住,与刘伯温探讨星象历法、天下大势。刘伯温对他愈发看重,甚至在一些关乎王朝礼制、典章规划的深层问题上,也会征求他的意见。汪臧海以其来自天工苑的广博学识和超然视角,往往能提出独到见解,令刘伯温常有豁然开朗之感。

这一晚,两人在刘府书房对坐弈棋。棋局至中盘,刘伯温落下一子,状似随意地问道:“臧海,你观如今这金陵王气,比之月前如何?”

汪臧海执子沉吟,感受着窗外那愈发凝练、也愈发威严的磅礴气息,缓缓道:“气运更盛,如日中天。然,阳至极处,阴暗乃生。王气愈烈,则……某些潜藏的‘煞气’与‘旧怨’,亦会被激发、显化。譬如那石头山之燥烈,近日似乎……活跃了些许。”他落下一子,正好点在棋盘上一处关乎大局的要点。

刘伯温执棋的手微微一顿,深深看了汪臧海一眼,叹道:“你所感无误。殿下近日……确为此事烦忧。石头山乃金陵西面屏障,其气不稳,终是隐患。或需……一场盛大的‘仪式’,或一项镇得住地气的‘工程’,方能彻底安抚,使其真正为王朝所用。”

汪臧海心中雪亮,知道刘伯温所指,绝非简单的祭祀或小规模修缮。能“镇得住”石头山这等庞大地脉煞气的,非关乎国运、倾举国之力的超级工程不可!而这样的工程,在这个时代,最大可能便是——皇陵!

他没有点破,只是平静地说道:“天地自有其理,顺势而为,方能长久。”

刘伯温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专注于棋局。但两人心中都明白,那牵引着汪臧海命运的终极任务,其轮廓已越来越清晰。潜龙已不仅是在渊中积蓄力量,更已开始磨砺爪牙,准备在那即将到来的、关乎王朝万世的宏大舞台上,发出震惊天下的第一声初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