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黄帝内经》第86章 静虚谷晚谈:五脏热病面诊辨证与治未病要旨
静虚谷的傍晚,总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夕阳像被天地文火慢炖过的金汁,不急不缓地倾洒下来,给古亭的飞檐蒙上一层柔和的金红。檐角那几串铜铃,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发出清越的声响,似在和天地应和着古老的韵律。紫萱身着素色长衣,莲步轻移,与岐伯相对而坐于亭中石案旁。案上摊开的《素问·刺热篇》,泛着岁月沉淀的古朴光泽,那些记载着五脏热病的文字,在光影交错间若隐若现,像是藏着无数亟待开启的医学奥秘。
紫萱素手轻抬,指尖缓缓抚过书页上的字迹,目光凝重又满是求知欲,望向岐伯:“先生,五脏乃人体根本,热病侵扰,关乎性命安危。这书中对五脏热病的记述看似寥寥,实则暗藏天地人相应的精微玄机,还望先生为我详解,解这医道迷茫。”
岐伯微微颔首,面上带着温润笑意,抬手轻轻抚摸着自己如银般洁白的胡须。那胡须梳理得整齐,每一根都像是承载着岁月积累的医学智慧。他目光明亮如炬,缓缓展开一卷早已泛黄的医案图卷。这卷图卷,边角微卷、纸面泛着陈旧的黄,可在岐伯手中展开的瞬间,却似有万千医理光芒倾泻而出。“紫萱啊,这五脏热病的面诊辨证,实则是察外知内、观色辨病的绝妙法门,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五脏热病面诊赤色辨
岐伯指着图卷上人体面部的脏腑分属区域,缓缓开言:“人体五脏,各有其在面部的对应气色显现之处,这是天地赋予人体的‘诊断密码’ 。肝胆为刚脏,主升发疏泄,其热病初起,病气上冲,左颊部便会先见赤色 。你想啊,肝胆居胁肋,属东方木,左为阳升之位,木火亢盛,阳气上炎,左颊就成了最先‘报警’的地方 。就像春日树木生发,若内里有火邪扰动,枝头最先冒出异常新芽一般,左颊的赤色,便是肝胆热病的早期信号 。
心脏,为君主之官,主神明,通于夏气,属火。心热初起,阳气上腾,额部先见赤色 。额为头面最高处,犹如君主居高位,心热熏蒸,阳气直上,最先在额部显现赤色。你看那夏日烈阳,炽热之气蒸腾而上,心热之象,恰似这阳热汇聚于额,是心气受邪、热邪扰心的初始外在表征 。
脾脏,属土,居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升清。脾热病发,鼻部先见赤色 。鼻居面部中央,对应土位,脾土受邪,热邪上泛,鼻部首当其冲。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得正常输布,反而酿生湿热,向上熏蒸,就像中焦生了一团浊气,顺着土性升向中央之位的鼻部,所以鼻部赤色,是脾热初萌的标志 。
肺脏,属金,主肃降,位西方。肺热病起,右颊部先见赤色 。右为阴降之位,肺金本应清肃下行,热邪犯肺,金受火刑,肺气上逆,右颊作为肺在面部的对应区,便率先出现赤色 。如同秋日肃杀之气被火邪打乱,本应下沉的清肃之气反而上冲,右颊的赤色,就是肺金受邪、热邪扰肺的外在显象 。
肾脏,属水,主蛰藏,为先天之本。肾热病发,颐部先见赤色 。颐部在口角下方,属肾之对应区,肾藏精,热邪伤肾,精亏火旺,虚火上炎,颐部就会先现赤色 。肾水本应潜藏,热邪扰动,水不制火,虚火像地下的岩浆涌动,沿着经络上泛至颐部,这赤色,便是肾热初起、精气受损的早期提示 。”
二、治未病:见微知着的刺治智慧
岐伯放下手中图卷,目光望向远方静虚谷的山峦,似在思索更深远的医理传承:“紫萱,中医之妙,贵在‘治未病’ 。这五脏热病,病虽还未发作,可面部已有赤色悄然出现,此时便是刺治的最佳时机,要抓住这‘见微知着’的节点,截断病势 。为何强调此时?因为邪气初犯脏腑,尚在‘萌芽’,气血刚被扰动,及时以针刺疏通经络、泻散邪热,就像在小火苗刚起时就泼水熄灭,能阻止病邪进一步深入肆虐 。
若热病仅在五脏对应的色部出现赤色,还未见到其他如发热、疼痛、神昏等症状,说明病尚轻浅,邪气未深 。此时若予以及时治疗,顺应脏腑当旺之时,借助脏腑自身的旺盛之气,正邪交争,正气能更有力地驱邪 。比如肝脏当旺在春,肝热病轻浅时,在春季或每日肝气旺的时辰(丑时 1 - 3 点 )治疗,肝气本就旺盛,配合针刺等治法,邪热易被驱散,病即可愈 。这就好比庄稼生了小病,在它生长旺盛的时节施肥除虫,恢复得又快又好 。
可若是治疗不当,本该泻邪却补了正气,本该补正却泻了邪气,那就如同给小偷开门、把卫士赶走,会助长病邪、损伤正气,延长病程 。邪气在体内肆意,正气受损后难以快速恢复,就得等三次脏腑当旺之日,借助三次旺盛之气,慢慢积聚力量,才能驱邪病愈 。但这期间,病邪可能不断耗伤正气,身体受苦,就像一场本可速战速决的战役,因指挥失误,拖成了持久战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