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亭外,夜色如墨,唯有案上烛火摇曳。紫萱望着《素问·刺热篇》上跳动的光影,心中仍回味着五脏热病的精妙医理,忍不住再度开口:先生,古之医典历经千年,如今时移世易,这些理论在当下又该如何运用?
岐伯抚须微笑,从案底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帛,其上记载着历代医家对《刺热篇》的批注:医道如水,随势而变。《刺热篇》的智慧,既在于守其根本,更在于通权达变。
一、古今热病之异同:变与不变的智慧
“古代热病,多因外感六淫,起居有时;今时热病,常兼内伤七情,饮食无节。”岐伯展开一幅现代都市生活图卷,画面中人们熬夜劳作、嗜食辛辣,“现代人肝热病,除了胁痛狂躁,更多见失眠多梦、目干涩痒,此乃肝郁化火,灼伤阴血。心热病患者,不仅心悸胸痛,还常伴焦虑抑郁,心神被扰之象更甚。”
紫萱若有所思:“如此说来,现代之病,虚实夹杂者更多?”
“正是如此啊。”岐伯颔首表示认同,接着详细解释道,“在古代,脾热病往往是由于暑湿之气侵袭脾脏所致。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种病症却多见于那些嗜好饮酒、暴饮暴食的人身上。他们长期过量摄入肥甘厚味,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进而影响到肝脏,导致土壅木郁的情况发生。”
说到肺热病,岐伯继续说道:“肺热病的病因除了外感风热之外,还有雾霾对肺部的伤害以及情志过激引发的内火。如今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人们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肺部很容易受到侵害。此外,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绪波动也较大,情志不舒容易化火,灼伤肺阴,从而引发肺热病。”
最后,岐伯谈到肾热病时指出:“肾热病的患者,大多是因为熬夜过度,损伤了肾阴;或者是房事不节制,耗伤了肾精,导致肾水不能制约心火,从而出现水不制火的状况。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许多人不注意作息规律和节制**,长期以往,肾脏必然会受到损害。”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感六淫是引发热病的主要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侵袭人体,导致身体出现发热等症状。当时的医疗条件相对有限,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主要基于对人体和自然环境的观察。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诱惑。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频繁的社交活动以及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使得人体的内环境发生了变化。内伤七情逐渐成为诱发疾病的重要因素,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进而导致热病的发生。例如,长期的焦虑、抑郁会使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引发肝热病;过度的思虑会损伤脾气,导致脾虚生湿,湿热内蕴,从而引发脾热病。
同时,现代生活中的食物种类繁多,人们往往难以抵御美食的诱惑,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甜腻等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在体内滋生湿热,加重脏腑的负担,引发热病。而且,现代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雾霾、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损伤肺脏,导致肺热病的发生。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加班等,这些都会对眼睛和肝脏造成损害,引发肝热病和心热病。
二、现代临床新验:古法新用的实践
在针法的运用方面,古老的刺络放血疗法如今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岐伯向众人展示了一种特制的微针,这种微针的设计精巧,能够更加精准地刺激穴位。
岐伯接着介绍道:“对于肝热抽搐的患者,除了传统的穴位治疗外,还可以配合耳尖和十宣放血,这样能够迅速地宣泄体内的热邪。而对于心热神昏的患者,则可以采用电针刺激神门和内关穴位,以增强宁心安神的效果。”
说到这里,岐伯翻开了一本现代医案集,指着其中的一个案例说道:“曾经有一位程序员,由于长期熬夜编程,身体出现了突发高热、胁痛以及烦躁不安等症状。经过西医的诊断,被确诊为急性肝炎。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属于肝热病的范畴。于是,我们采用了刺太冲、行间等穴位,并配合大椎、曲池放血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嘱咐患者服用清肝泻火的药剂。经过三天的治疗,患者的高热症状得到了缓解,其他症状也明显减轻。这个案例就是古法新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对于肺热病这种病症,现代医学所采用的雾化吸入法,其实与中医外治法的原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岐伯面带微笑,继续解释道,“我们可以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精心制成雾化剂,然后通过雾化设备将其转化为微小的雾滴。这些雾滴能够直接被吸入到肺部,就如同针刺肺经穴位一样,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