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虚谷的傍晚,最后一抹斜阳将古亭的飞檐染成金红色,晚风轻拂,檐角铜铃发出清越的声响。紫萱与岐伯相对而坐,案上摊开的《素问·刺热篇》泛着岁月沉淀的古朴光泽,墨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紫萱指尖轻抚书页上记载五脏热病的文字,神色凝重地望向岐伯:先生,五脏热病关乎人体根本,书中寥寥数语却暗藏玄机,还望先生详解其中精微之处。
岐伯面带微笑,轻轻地抚摸着自己那如银般洁白的胡须,他的目光犹如火炬一般明亮而锐利。他慢慢地将一卷已经有些泛黄的医案图卷展开,仿佛这卷图卷承载着无尽的智慧和奥秘。
“紫萱啊,”岐伯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五脏热病可不是一般的外感疾病所能比拟的。它是由于人体脏腑的阴阳失衡,气血逆乱所导致的一种重症。要想真正理解这种病症的原理,我们需要从三个重要的维度去深入探究。”
岐伯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首先,是天人相应。人体与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产生反应。比如,季节的更替、气候变化等,都会对人体的五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治疗五脏热病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接着,岐伯指着医案图卷上的一些经络图案,说道:“其次,是脏腑经络。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气血在经络中运行。如果经络不通畅,气血就会阻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了解脏腑经络的运行规律,对于治疗五脏热病至关重要。”
最后,岐伯强调了五行生克的重要性:“最后,还有五行生克。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反映在人体的五脏之中。比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而肾属水,水能克火。当五脏之间的五行关系失去平衡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在治疗五脏热病时,要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来调整五脏的功能。”
一、肝脏热病:木火刑金的生死博弈
肝脏热病,首先会出现小便颜色黄赤,如同柏汁一般。岐伯伸手拿起案几上的竹制水盂,然后轻轻地将清水滴入朱砂之中。
“这是因为肝脏主司疏泄,当热邪入侵时,它会沿着经络向下传导至膀胱,从而导致水道的气化功能失常。”岐伯解释道,“肝经环绕着阴部,抵达少腹部,所以当热邪阻滞在这里时,就会引发腹痛如绞的症状,就好像枯木遇到火烤一样,会迅速焦裂。”
接着,岐伯继续说道:“病人常常喜欢卧床休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由于热邪不断消耗正气,导致肝血亏虚,筋脉失去滋养。就像一只翅膀折断的鸟儿,无法再振翅高飞。”
当气邪侵入内脏时,病情会突然发生变化。岐伯迅速展开一幅经络图,他的指尖轻轻滑过胁肋部位,解释道:“肝脉分布在胁肋处,当热邪过盛时,气血就会壅滞不通,所以会出现胁痛且拒绝按压的症状;肝主藏魂,热邪扰乱神魂,就会导致患者狂言乱语,如同癫狂一般,同时还会惊骇到几乎要昏厥过去。而手足躁扰不安,则是因为热极生风,肝风内动的缘故——肝主筋,热邪灼伤筋脉,就像狂风摇动枯树一样。”
接着谈到预后情况,岐伯拿起五行生克盘进行推演,他说道:“庚辛属金,金气本来就克制木气,在热病发作的时候遇到庚辛日,就如同枯木遭遇斧头砍伐一样。而甲己属土,土气能够滋养木气,所以当正气得到土气的相助时,患者就会通过出汗来解除病邪。但是,如果邪气过于嚣张,在庚辛日金气肃杀的情况下,肝木的生机就会断绝,那么患者的生死便只在朝夕之间了。”
治疗时,岐伯模拟针刺手法:取足厥阴肝经太冲、行间,泻其郁热;配足少阳胆经阳陵泉、丘墟,疏利肝胆气机。若肝气上逆头痛,当刺百会、风池,引热下行。曾有一患者,高热谵语,胁痛如裂,刺太冲、阳陵泉后,热随针泻,神志渐清。
二、心脏热病:水火交战的神明之危
心热病初起时,患者会感到心中悸动不安,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剧烈地跳动。岐伯用手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胸口,解释道:“心是藏神的地方,当热邪扰乱心神时,心悸的感觉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过了几天,患者开始发热,这是心火旺盛、气血沸腾的表现。心痛如绞,是因为心主血脉,热邪煎熬血液,导致脉道挛急;同时,患者还会感到烦闷、恶心、呕吐,这是心火上炎侵犯胃腑,胃气上逆的缘故。
面赤无汗也是心热病的一个重要症状,但其中却暗藏玄机。岐伯取来一些赤石脂粉末,轻轻地撒在一块白色的绢布上,然后说道:“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当热邪蒸腾时,患者的面色就会像涂了朱砂一样通红。而无汗并非是因为腠理致密,而是因为热邪闭阻,津液被灼伤,就像一口干涸的井难以生出泉水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