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农妇逆袭记 > 第80章 夜半警示风波近

重生农妇逆袭记 第80章 夜半警示风波近

作者:甜甜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05:20:19

与木匠铺王老三约定的三日之期,在林薇表面平静、内心紧绷的等待中到来。这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巷子里还飘着隔夜的露水气息,林薇便已起身。她对着铜镜仔细梳理发髻,指尖掠过鬓角时,刻意将一支银质梅花簪斜插固定——那簪子的中空夹层里,藏着半枚磨得光滑的铜钱,是苏文远初次与她接头时留下的信物,若遇紧急情况,可凭此向城中三处暗桩求助。

收拾妥当后,她推开“林记布庄”的木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她取来竹制扫帚,从铺子门口一路扫到巷口,每扫几下便抬眼望一望巷口的青石板路——那里连接着通往城南的主街,也是她今日要去的方向。扫到第三步时,斜对面包子铺的张婶端着蒸笼出来,笑着招呼:“林娘子今日倒早,要不要来两个热包子?刚出笼的猪肉馅,还冒热气呢!”

林薇停下扫帚,也笑着应道:“多谢张婶,今日怕是来不及了,得去城南办点事,回头再尝您的手艺。”说话间,她的目光飞快扫过张婶身后的铺子——昨日她路过时,铺子里多了个陌生的伙计,眉眼间带着股生人勿近的冷意,此刻却不见踪影。她压下心头疑虑,转身回铺子里整理货架,将一匹匹丝绸、棉布按颜色和质地排好,指尖抚过一匹宝蓝色的杭绸时,忽然想起这是去年沈府旧部托人送来的,说是外祖父沈砚生前最爱的颜色,眼眶不由得微微发热。

“娘子这是又要出门?”陈大柱扛着水桶从后院进来,水桶撞击石板路的声音打断了林薇的思绪。他是林薇父亲生前的学徒,为人忠厚老实,沈府出事后一直跟着林薇打理布庄,是她如今为数不多能信任的人。

林薇回过神,拿起柜台上的布包,里面装着几两碎银和一块丈量布料的木尺,故作轻松地说:“去城南看看木料,前几日瞧着家里的衣柜门有些松了,想换个新的。你在家守着铺子,若有人来买布,按价收款便是,记账时仔细些。”

陈大柱放下水桶,挠了挠头:“娘子放心,我记着呢。只是城南那边路远,听说最近不太平,你可得早去早回,若是天黑了还没回来,我就去巷口等你。”

林薇心中一暖,点头应下,拎着布包走出铺子。刚拐出巷子,就见一辆骡车从主街驶过,车帘被风吹起一角,她瞥见车里坐着个穿灰布长衫的男子,左手正搭在车窗上——那只手的尾指处空荡荡的,像是被什么东西截断了。她心头一紧,迅速低下头,装作整理裙摆的样子,待骡车驶过,才抬起头望着车辙印消失的方向,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巳时整,阳光已有些灼热,林薇准时出现在城南“巧木坊”前。铺子的木门敞开着,门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刻着“巧木坊”三个大字,边角处还留着几道深浅不一的刻痕,像是被利器划过。铺子里飘散着清新的樟木香气,混杂着刨花的木屑味,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听起来格外热闹。

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学徒正蹲在门口刨木料,见到林薇,停下手中的活计,疑惑地打量着她:“这位娘子,您是来买家具的?”

林薇笑着点头:“是啊,想看看衣柜的样式,不知掌柜的在吗?”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从里屋走出来。他约莫六十岁上下,头发花白,却梳得一丝不苟,身上穿着件深蓝色的绸缎长衫,袖口挽起,露出手腕上一串深色的木珠。他的目光在林薇脸上停留一瞬,像是在确认什么,随即热情地迎上来:“这位娘子,可是来看家具样式的?里边请,里边请。”

林薇随他走进后堂,穿过一间堆满半成品桌椅的房间,来到一间更为狭小的屋子。屋里堆满了木材边角料和各种工具,墙上挂着几柄不同型号的刨子和锯子,刀刃上还闪着寒光。王老三正靠在墙角,手里拿着一块木料,像是在打磨什么。见林薇进来,他放下木料,默默行了一礼,便转身退到门外,顺手将门轻轻关上。

老掌柜收敛了脸上的笑容,神情变得郑重起来,他走到屋角的一个木箱前,弯腰从里面取出一个布包,低声道:“林娘子,老朽姓李,受苏公子所托。长话短说,两件事。”他伸出两根手指,指尖因为常年握工具,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第一,追查那伙人有些眉目了。”李掌柜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他们行事极为谨慎,落脚点换得勤,前几日在城东的破庙待过,昨日又换到了城西的悦来客栈,包下了一个独立小院。院里的人深居简出,每日只让客栈的伙计送一次饭,而且每次送饭都要经过严格检查,不许伙计多待。不过我们的人打探到,其中一人左手缺了尾指,据说是早年与人斗殴时被砍断的,这是个很明显的特征。”

缺指之人!林薇心中一凛,想起方才在主街上看到的那辆骡车,难道车里的人就是他们的同伙?她强压下心头的震惊,问道:“李掌柜,可知他们在悦来客栈具体住哪个院子?院里大概有多少人?”

李掌柜摇了摇头:“悦来客栈的掌柜是个老滑头,收了他们不少银子,嘴紧得很,我们的人还没打探到具体的院子号。不过据观察,每日送饭的伙计都会提着三个食盒,想来院里至少有三个人。而且他们夜里很少点灯,只有子时前后会有一人出来,在院子门口来回走动,像是在放哨。”

林薇点点头,将这些信息默默记在心里,又问:“那第二件事呢?”

“第二,”李掌柜从布包里取出一叠泛黄的纸,递给林薇,“关于当年沈家之事,苏公子动用了不少关系,才从府衙的档案室里调出这些尘封的卷宗。沈家当年获罪,明面上的罪名是‘亏空库银’,数额高达五万两白银。但你看看这些卷宗,”他指着其中一张纸,“这里写着‘沈家账目混乱,无法核对’,那里又写着‘库银去向不明,暂无实证’,整个卷宗记载得含糊不清,很多关键信息都被删减了。而且沈家主事之人——也就是您的外祖父沈砚,在押解入京途中‘暴病而亡’,死后连尸身都没送回沈家,直接就地掩埋了。苏公子怀疑,此事背后另有隐情,所谓的‘亏空’恐怕是有人故意构陷。”

林薇接过卷宗,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却字字刺痛她的心。外祖父沈砚一生清廉,当年在户部任职时,曾因查出官员贪腐而得罪不少人,怎么可能会亏空库银?而且押解入京途中暴病而亡,未免太过蹊跷。她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落款处写着“嘉靖二十三年七月”,正是沈家被抄家的那个月,眼泪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

“多谢李掌柜告知。”林薇强忍着泪水,将卷宗仔细折好,放进布包里,“不知苏公子接下来有何安排?我们总不能一直这样被动等待吧?”

李掌柜叹了口气,从一堆刨花下摸出一个小巧的竹筒。那竹筒约莫三寸长,通体呈深褐色,表面刻着简单的花纹,一端塞着个木塞。他将竹筒递给林薇:“公子吩咐,眼下敌暗我明,不宜妄动。那些人手段狠辣,之前追查他们的两个暗桩,已经被发现了,至今下落不明。所以公子让您暂且按兵不动,平日里在铺子里留意周围的动静即可,不要主动去探查悦来客栈,以免打草惊蛇。此物您收好,”他指了指竹筒,“若遇紧急情况,拔开塞子,对准天空,用力吹一口气,就能发出尖锐的哨音,附近我们的人听到后会立刻赶来支援。这竹筒里装的是特制的哨子,声音能传三里地,而且不会被轻易察觉。”

林薇接过竹筒,入手冰凉,她能感觉到竹筒的重量,知道这是保命之物,便郑重地将其放进布包的夹层里,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不会掉落。

离开木匠铺时,已近午时,阳光越发灼热。林薇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一家名为“翰墨斋”的书肆。书肆的掌柜是个读书人,与林薇的父亲曾是旧识,平日里对她颇为照顾。她走进书肆,佯装挑选笔墨,目光却在书架上搜索着关于本地旧闻轶事的杂书。

“林娘子今日怎么有空来书肆?”掌柜的从柜台后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前些日子进了几本新的诗集,要不要看看?”

林薇笑着摇了摇头:“多谢掌柜的,今日不是来买诗集的,想找些关于咱们本地旧事的书,比如前几年发生的大案或者名人轶事之类的。”

掌柜的愣了一下,随即会意,压低声音道:“娘子是想找关于沈家的事?”

林薇心中一惊,点了点头。

掌柜的叹了口气,走到书架的最底层,取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林薇:“这是前几年一个老秀才写的《江城杂记》,里面记载了一些本地的旧事,其中有几页提到了沈家。不过这本书当年因为涉及敏感内容,只印了几十本,后来就被官府禁了,我这里也是侥幸留了一本。你且拿去看,看完记得还回来,千万别让外人知道。”

林薇接过书,连声道谢,付了些银子,将书藏在布包里,匆匆离开了书肆。她沿着街边的树荫往前走,刚拐过一个街角,就感觉身后有人在跟着她。她放慢脚步,装作整理头巾的样子,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身后跟着个穿黑色短打的男子,正低着头,脚步却紧紧跟着她。她心中一紧,加快脚步,拐进一条狭窄的小巷。那小巷尽头是个死胡同,她却并不慌张,走到巷尾的一扇门前,轻轻敲了三下——这是苏文远安排的一处临时暗桩,平日里是个裁缝铺。

门很快打开,一个穿青布长衫的男子探出头,见到林薇,迅速将她拉进屋里,然后关上了门。“林娘子,可是遇到麻烦了?”男子低声问道。

林薇点点头:“刚才在书肆出来,有人跟着我,穿黑色短打,看起来像是个打手。”

男子皱了皱眉:“想来是那伙人的眼线,最近他们在城里盯得紧,很多暗桩都被盯上了。你且在屋里待一会儿,我去看看情况。”说罢,他从墙上取下一件灰色的披风,披在身上,打开后门走了出去。

林薇在屋里待了约莫半个时辰,男子才回来,手里还拿着个布包:“那家伙已经被我引开了,不过娘子今日最好别直接回布庄,免得被他们盯上。这里有套男装,你换上,我送你从后门走,绕条小路回布庄。”

林薇接过布包,里面是一套青色的长衫和一顶书生帽。她走进里屋,迅速换上男装,又将头发束起,戴上书生帽。出来时,连那男子都忍不住赞叹:“林娘子换上男装,倒像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没人会认出你的。”

两人从后门出去,沿着一条僻静的小巷往前走。小巷里杂草丛生,偶尔能听到几声狗吠。走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看到了布庄所在的巷子。“前面就是了,娘子自己回去吧,我在这儿等着,若有情况,会立刻现身。”男子停下脚步,低声道。

林薇点点头,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转身走进巷子。

回到布庄时,已是下午。陈大柱正焦急地在门口来回踱步,见到林薇,连忙迎上来:“娘子,你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

林薇笑了笑:“路上遇到点事,耽搁了一会儿。铺子里没什么事吧?”

“没事没事,就是有个买布的,等了你半个时辰,见你没回来,就走了。”陈大柱说着,忽然压低声音,“对了,娘子,刚才有个生面孔在你这铺子门口转悠了好一阵子,穿着黑色短打,眼神滴溜溜乱转,不像买东西的,我想出去问问,他又走了。”

林薇心中一沉,看来那伙人的监视一直没停,而且更加明目张胆了。她刚想说话,就见隔壁杂货铺的孙婆婆端着个碗走过来,神秘兮兮地低声道:“林家娘子,你可算回来了!刚才有个生面孔在你这铺子门口转悠了好一阵子,瞧着不像买东西的,眼神滴溜溜乱转,我瞧着不像好人,你可当心点!我刚才想喊你,那家伙就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吓得我赶紧回铺子里了。”

林薇心中一暖,忙谢过孙婆婆:“多谢孙婆婆提醒,许是问路的吧,我回头留意着。您这是端的什么?闻着挺香的。”

孙婆婆笑了笑:“刚熬的绿豆汤,天热,给你端一碗,解暑。”说着,将碗递给林薇。

林薇接过碗,连声道谢,看着孙婆婆走回杂货铺,才转身走进布庄,将陈大柱叫到后院:“大柱,最近几天,你留意着点铺子周围的人,若是再看到那个穿黑色短打的男子,或者其他生面孔,别惊动他们,等我回来告诉我。还有,晚上关铺子时,记得把门窗锁好,别给人可乘之机。”

陈大柱点点头:“娘子放心,我记着呢。”

是夜,万籁俱寂。布庄里的灯早已熄灭,只有林薇房间里还亮着一盏油灯。她将今日所得的卷宗和《江城杂记》摊在桌上,仔细梳理着信息。卷宗里提到,外祖父沈砚在押解入京前,曾给家人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此事必有蹊跷,我若出事,让孩子们莫要追查,保全自身即可”,但这封信后来却不翼而飞,卷宗里也没有记载。而《江城杂记》里则提到,沈家被抄家的前几日,曾有官员深夜造访沈府,两人在书房里谈了很久,具体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林薇越看越觉得疑惑,这些信息像是一块块碎片,却始终无法拼凑出完整的真相。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从首饰盒里取出那片碎玉。碎玉约莫巴掌大小,通体呈碧绿色,表面光滑,边缘处有些磨损,中间还留着一道断裂的痕迹,像是从一块完整的玉玦上摔下来的。苏文远和李掌柜都未提及玉玦本身可能藏有的秘密,只说是信物。但林薇总觉得,这玉并非那么简单——当年母亲将这碎玉交给她时,曾反复叮嘱“不到万不得已,切勿示人,此玉关乎沈家命脉”,那时她年纪尚小,并未在意,如今想来,母亲的话定有深意。

她用手指细细摩挲着玉片的边缘和纹路,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忽然,指尖在一条极其细微、几乎与天然纹理融为一体的刻痕处顿住了。那刻痕约莫一寸长,笔直如线,不仔细摸,根本察觉不到。她心中一动,忙将油灯挪近,凑到玉片前仔细辨认。顺着那条细线延伸,她隐约看到了一些更为复杂、如同蛛网般交织的极浅刻痕。这些刻痕比头发丝还要细,因为玉质本身带有絮状纹理,不凑到眼前极仔细看,根本无从发现!

她又取来一根细针,轻轻拨开玉片上的絮状纹理,那些刻痕变得清晰起来。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还有的是圆形,看起来像是一幅微缩的地图,又像是某种符号的一部分。她想起外祖父生前曾喜欢研究舆图,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地图,难道这碎玉上的刻痕,是外祖父留下的地图?

这……这不像装饰花纹,倒更像是一幅微缩的地图或者某种符号的一部分!林薇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若真如此,那这碎玉的价值和危险性,恐怕远超她的想象。苏文远是不知道这一点,还是……有意隐瞒?她想起苏文远初次见到这碎玉时,眼神里闪过一丝异样,当时她并未在意,如今想来,苏文远或许早就知道碎玉的秘密,只是没有告诉她。

就在她凝神研究玉片时,窗外忽然传来极轻微的一声“嗒”,像是什么小石子打在窗棂上。林薇猛地回过神,迅速吹熄油灯,将碎玉藏进枕头下,然后屏住呼吸,悄悄靠近窗边。她贴着墙壁,侧耳倾听,外面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并无异样。

是野猫路过,还是……有人警示?林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想起李掌柜说的那些人手段狠辣,不由得握紧了藏在袖中的匕首——那是母亲留给她的,刀柄上还刻着“沈”字。

她等了约莫一刻钟,确定再无动静,才小心翼翼地推开一丝窗缝。月光透过窗缝照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