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农妇逆袭记 > 第79章 微澜起新客登门

重生农妇逆袭记 第79章 微澜起新客登门

作者:甜甜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05:20:19

林家香皂铺子重新开张的消息,像一粒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这片街坊间漾开小小的涟漪。左邻右舍多是寻常百姓,对此不过是多了句闲谈,道声“林家娘子不容易,总算又撑起来了”,并无太多深意。然而,在这看似寻常的市井景象之下,几双隐藏的眼睛,却因此调整了焦距。

天刚蒙蒙亮时,林薇就起了身。小院里的鸡刚叫头遍,她踩着晨露把铺子门板搬到墙角,木轴转动时发出“吱呀”的轻响,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陈大柱原本要请假帮她张罗,被她劝了回去:“你在木器厂的活计更要紧,这里有我就行,再说张婶他们若是路过,定会搭把手。”话虽如此,她还是提前半个时辰就到了铺子,把货架上的香皂重新摆得齐整——玫瑰皂挨着茉莉皂,桂花皂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每块皂都用棉纸包着,纸角叠得方方正正。柜台后的小抽屉里,她还藏了把磨得发亮的剪刀,不是为了剪包装纸,是前几日苏文远暗中提醒她,“防人之心不可无,寻常物件也能应急”。

刚把最后一罐玉容膏摆上货架,隔壁杂货铺的张婶就端着个粗瓷碗过来了,碗里是刚煮好的小米粥,还卧了个荷包蛋。“薇娘子,刚开张别忙得忘了吃饭,快趁热喝了。”张婶把碗往柜台上一放,眼睛就往铺子里扫,“昨儿我家那口子从木器厂回来,说看见有个穿灰布短打的汉子在巷口转悠,盯着你这铺子看了好一会儿,你可得多留意些。”林薇接过粥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碗壁,心里暖了暖,嘴上却笑着应道:“许是路过的客商吧,这几日街上人多。多谢张婶提醒,我会当心的。”说话时,她眼角余光瞥见斜对面的茶摊——那是个常年摆在巷口的小摊,摊主是个跛脚的老汉,此刻正低头用粗布擦着茶碗,可林薇总觉得,有两道视线从茶摊的方向飘过来,落在自己身上。她不动声色地转过身,假装整理货架,再回头时,茶摊旁已没了灰布短打的身影,只有个挑着菜筐的农妇,正弯腰买茶喝。

开张首日,生意算不上红火,却也陆陆续续有些老主顾上门。卖针线的刘大娘提着个蓝布包袱进来,一开口就絮叨:“薇娘子,你可算开门了!前阵子我家姑娘说没香皂用了,非让我来买你家的,说比别家的洗着温和。”她一边说,一边从包袱里掏出个绣着莲花的帕子,“这是我给你绣的,你看店时擦汗用。”林薇接过帕子,指尖抚过细密的针脚,正要道谢,刘大娘却突然压低声音,凑到她耳边:“前儿有个穿蓝布长衫的人来我铺子问你,问你家铺子关了这些日子是不是出了事,还问你家雇的丫头叫什么,我没敢多说,只说你是回娘家了。”林薇的心猛地一沉,面上却依旧笑着,从货架上拿了块玫瑰皂塞进刘大娘手里:“大娘您太照顾我了,这皂您拿着,算我谢您的。”刘大娘推辞了两句,揣着香皂乐呵呵地走了,林薇看着她的背影,指尖悄悄攥紧了那块莲花帕子——看来盯着铺子的,不止一伙人。

临近午时,巷口传来“叮叮当当”的铜铃声,是挑着担子卖糖人的老汉来了。林薇正想歇口气,铺子里就走进来一位面生的妇人。那妇人看着三十多岁的年纪,穿一件月白色的细布裙子,领口滚着浅青色的牙边,腰间系着条同色的绸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头上簪着支錾花银簪,耳坠是小巧的银铃,走动时轻轻晃着,发出细碎的响声。她不像是寻常买皂的百姓,倒像是小户人家的当家娘子,身上带着股从容的气度。

妇人没急着开口,先是走到货架前,拿起一块茉莉皂细细看着。她的指尖很白,指甲修剪得圆润,指腹在皂面上轻轻摩挲,像是在检查质地。接着,她又拿起一罐玉容膏,掀开盖子,用银簪的尾端挑了一点膏体,放在鼻尖细闻,眉头微蹙又松开,这才转过身,对着林薇露出个温和的笑:“娘子这香皂做得真精致,香味也清雅,不似别家的那般冲鼻。我前几日听街坊说你家铺子关了些日子,说是家中有事,如今可都安顿好了?”

林薇心里“咯噔”一下——这人一开口就提铺子关门的事,不像是随口闲聊。她面上依旧挂着得体的笑,双手交叠放在身前,语气温和:“劳您挂心,不过是些家务事,折腾了些日子总算清了。家里还有老小有丈夫要养,总不能一直关着铺子坐吃山空,便想着早点开门,挣点嚼用。”她说着,目光落在妇人的裙摆上——那裙子看着是细布,却比寻常细布厚实,裙摆下隐约能看见一双绣着暗纹的布鞋,不是市井妇人常穿的粗布鞋,倒像是专门定做的。

那妇人点点头,眼神却扫过铺子角落堆着的几个空木箱,木箱上印着“林家香皂”的字样,边角有些磨损。她像是随口问道:“我瞧着娘子这铺子地段好,来往的人也多,生意定然不差。只是我刚才进来时,没见着别的伙计,就你一个人忙里忙外,怕是要累着。前几日我路过这边,好像见个梳双丫髻的丫头帮你看店,那丫头看着伶俐得很,手脚也快,今儿怎么没见着?”

林薇的心猛地一紧,指尖瞬间冰凉——来了!这才是妇人真正想问的。秋菊失踪的事,她只告诉了苏文远和陈大柱,连张婶都只说秋菊“回乡下了”,这妇人怎么会知道秋菊曾在铺子里帮忙?她强压下心头的警惕,垂下眼,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您说的是秋菊那丫头吧?唉,这孩子也是命。上个月她刚满十六,家里就急着给她在乡下说了门亲事,男方是个老实的庄稼人,彩礼都送过来了,催着她回去学做针线、备嫁妆。我留了她两回,说等我找着新伙计再让她走,可她爹娘不依,说姑娘家大了,不能在外头久待。我总不能拦着孩子的前程,只好让她走了。”

她说着,还顺手拿起柜台上的账本,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字给妇人看:“您看,这是秋菊走那天,我给她结的工钱,还多给了她两个月的月钱,算是送她的嫁妆。这孩子在我这儿干了两年,也算是有感情了,她走的时候,我还哭了一场呢。”账本上的字是她提前写好的,日期、工钱数目都记得清清楚楚,连秋菊的“签名”都模仿着她平时的笔迹画了个圈——秋菊没读过书,平时领工钱都是画圈。

那妇人凑过来看了眼账本,目光在“秋菊”的圈上停了片刻,眼角的笑纹淡了些,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快得像风吹过烛火,随即又恢复了温和的神色:“原是这样,那可真是喜事。看来娘子是个宽厚人,换了旁人,怕是舍不得放这么伶俐的帮手走。”她不再多问,转身回到货架前,挑了两块香皂——一块玫瑰的,一块茉莉的,又拿了一罐玉容膏,走到柜台前付钱。

林薇接过铜钱,数了数,递回两个铜板:“您是第一次来,这两个铜板就算我给您的添头,下次您再来,我再给您打折。”那妇人笑着接过铜板,揣进袖袋里,又站在门口看了会儿街景。巷口的糖人担子还在,几个孩子围着挑担老汉,吵着要兔子形状的糖人。妇人看了一会儿,才对林薇点点头:“那我就不打扰娘子做生意了,下次再来光顾。”说完,便慢悠悠地朝着东边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街角的布庄后。

林薇一直送到门口,看着妇人的背影彻底看不见了,才缓缓蹙起眉头。这人说话滴水不漏,问的问题都踩着要害,既没露敌意,也没说自己的来历,倒像是在摸她的底。是之前绑走秋菊的那伙人派来的?还是苏文远提过的、盯着香皂配方的其他势力?她正思忖着,巷口传来陈大柱的声音:“薇娘子!我给你带了包子!”抬头一看,陈大柱扛着个工具箱,手里提着个油纸包,额头上渗着汗,快步走了过来。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下午才下班吗?”林薇连忙迎上去,接过工具箱放在墙角。陈大柱擦了擦汗,把油纸包递过去:“我跟工头说了,今儿你铺子开张,我早点回来帮你。这是巷口包子铺的肉包子,还热着,你快吃。”他说着,往铺子里看了看,“刚才我过来时,看见个穿月白裙子的妇人从你这儿走,是谁啊?”林薇把刚才的事简略说了一遍,陈大柱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这人肯定没安好心!下次她再来,我就跟她对峙!”林薇连忙拉住他:“别冲动,咱们现在不知道对方的底细,贸然对峙只会打草惊蛇。苏文远说过,要沉住气,先看看他们想干什么。”陈大柱咬了咬牙,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你可得当心,要是有不对劲的地方,就赶紧关铺子回家,我去木器厂叫人。”

接下来的两日,铺子倒还算平静。没有再出现面生的客人,来的都是老主顾,买块香皂、聊两句家常,日子过得安稳。林薇白日看店,晚上就坐在灯下赶制冬衣。陈大柱的棉袄要絮厚些的鸭绒,她特意托张婶从乡下买了上好的白鸭绒,挑拣了好几遍,把细小的绒毛和杂质都挑出去,只留下蓬松的大绒朵。小侄女今年五岁,正是爱美的年纪,林薇给她做了件粉色的夹袄,领口和袖口都绣上了小小的桃花,针脚细得像米粒。

每晚缝衣服时,陈大柱都会坐在旁边陪着她,有时帮她穿针,有时给她端杯热茶。昏黄的油灯下,针穿过布料的“沙沙”声,和窗外的虫鸣声交织在一起,倒有了几分安稳的暖意。林薇一边缝着,一边会想起秋菊——去年冬天,秋菊还在铺子里帮忙,晚上没事时,就坐在她旁边学做针线,针脚缝得歪歪扭扭,还笑说“等我学会了,就给薇娘子做件棉袄”。可如今,秋菊却不知在哪里,有没有冻着、饿着。想到这里,她的针脚就会慢下来,陈大柱看出她的心思,会轻轻拍着她的手背:“别担心,苏文远说了,他会帮忙找秋菊,咱们再等等,总会有消息的。”

这日晌午,日头正好,暖融融地照在铺子里。林薇刚把账本理好,铺子里就走进来一位中年男子。那人穿着件半旧的青布长衫,袖口和领口都磨得有些发白,下摆还沾着些木屑,一看就是做木匠活的。他约莫四十多岁的年纪,面容朴实,皮肤是常年在外干活晒出的黝黑,额头上有几道浅浅的皱纹,像是被木刨子划过的痕迹。他的手掌很粗糙,指缝间还沾着些木屑,指甲缝里是洗不掉的木色,一看就是刚从工地上过来。

男子没急着说话,先是在货架前慢悠悠地转了一圈。他拿起一块桂花皂,看了看皂面上的花纹,又放回原位;接着拿起一罐玉容膏,看了看罐身上的标签,也没开口问价。林薇看着他的举动,心里有些疑惑——这人不像是买皂的,倒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男子转了一圈后,走到柜台前,对着林薇拱手行了个礼,声音压得低低的:“这位娘子,可是姓林?”

林薇握着账本的手顿了顿,抬眼打量着他。男子的眼神很诚恳,没有恶意,只是带着几分谨慎。她点了点头,语气警惕:“正是。师傅找我,有何见教?”

男子左右看了看,见铺子里没别的客人,巷口也只有几个孩子在追闹,才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巧的物件,轻轻放在柜台上。那是一片刨花,薄得像纸,边缘卷着,刻成了一片云纹的模样,纹路细致,每一笔都刻得很用心,一看就是精心削出来的。男子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小人是城南‘巧匠居’的王老三。我家掌柜的听说娘子家最近想添置几件新家具,缺个结实的衣柜和梳妆台,特意让小人送来这个样品,让娘子瞧瞧我家的手艺。掌柜的还说,若是娘子看得上,三日后可到铺子里细看花样,要是有合心意的,还能照着娘子的意思改尺寸、刻花纹。”

林薇的目光落在那片云纹刨花上,心头猛地一松——这是苏文远说的联络暗号!上次苏文远临走前,曾暗中跟她说过,“若是有我的人找你,会带一片云纹刨花来,你只需跟他约定时间,其他的不用多问”。她之前还担心联络不上,没想到苏文远动作这么快。

林薇不动声色地把刨花收进袖袋里,指尖捏着那片薄木,只觉得心里踏实了些。她对着王老三点了点头,语气平静:“有劳王师傅跑一趟。我家确实想添几件家具,正好瞧瞧你们铺子里的花样。请回复掌柜的,三日后巳时,我定准时到‘巧匠居’看样。”

王老三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放松的神色,又对着林薇拱了拱手:“那小人就先回去复命了,三日后在铺子里等着娘子。”他不再多言,转身又在货架前看了两眼,像是真的在选香皂,才迈开步子,朝着巷口走去。他的脚步很稳,走得不快不慢,没有回头,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话,很快就消失在巷口的人群里。

林薇看着他的背影消失,才缓缓舒了口气。联络渠道总算通了,苏文远用木匠上门揽活当由头,既隐蔽,又不会引人怀疑——寻常人家添置家具,请木匠上门看样是常事,就算有人盯着铺子,也不会多想。三日后的会面,想必是要交换秋菊的消息,或是安排下一步的计划。她摸了摸袖袋里的刨花,那木片带着些微的温度,像是给她吃了颗定心丸。

然而,就在王老三离开后不到一个时辰,铺子里又走进来一位客人。这次来的是个中年男子,穿着件宝蓝色的绸缎马甲,领口缀着颗圆润的珍珠扣,腰间系着条黑色的绸带,手里摇着把折扇,扇面上画着水墨山水。他的头发梳得油亮,脸上带着精明的笑,一看就是做生意的人,而且家境不菲。

男子一进门,就大声笑了起来:“这位娘子,久仰大名!我是‘裕丰商行’的采办,姓刘,大伙儿都叫我刘采办。前几日听手下人说,你家的香皂做得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