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 第91章 瘟疫危机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第91章 瘟疫危机

作者:逍遥神王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1

京畿瘟疫的急报,如同一声丧钟,撞碎了长安城刚刚因权力更迭而稍显平复的表象。渭南、蓝田,这些环绕京师的畿县,一夜之间从富庶之地变成了人间炼狱。

快马送来的奏报字字惊心:发热呕血,染者立毙,尸骸枕籍,十室九空,疫情正以可怕的速度向京城蔓延。

恐慌如同瘟疫本身,以更快的速度席卷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市井萧条,坊门紧闭,流言蜂语在死寂的街道上空疯狂滋长。

“天罚!这是天罚啊!”

“定是牝鸡司晨,阴阳颠倒,触怒了上天!”

“我就说女人干政要出大祸!看看,应验了吧!”

这些恶毒的流言,不再像之前那样隐晦,而是明目张胆地指向了刚刚在朝堂上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晋王夫妇,尤其是实际执掌政务的武媚娘。

长孙集团虽遭重创,但其残存势力及关联的守旧官员,如同嗅到腐肉的鬣狗,趁机大肆散播恐慌,将天灾与**强行捆绑,企图将这场灾难变成攻击武媚娘的最后一根稻草。

两仪殿偏殿内,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北疆战事、朝堂争斗的文书被暂时搁置,案头堆满了来自京兆府及各畿县的疫情急报。药味混合着墨香,弥漫在空气中,压得人喘不过气。

晋王李贞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地图上那几个被朱笔圈出的疫区县名:“情况比预想的更糟。太医署报,此疫似与往年不同,发病急,症候凶,传播极快。

长安城内已发现疑似病例,若不能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武媚娘站在窗前,望着宫城外灰蒙蒙的天空,目光沉静。她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漕运暂缓以限制人员流动的奏请。听到李贞的话,她转过身,脸上并无惊慌,只有一种深沉的凝重。

“王爷,疫病是实情,流言是刀剑。如今刀剑借疫病而来,更为凶险。”

她走到案前,拿起一份密报,这是燕青通过“飞凤卫”渠道送来的,“有人正在暗中散播‘女主致灾’的谣言,鼓动百姓恐慌,甚至煽动阻挠官府设卡检疫。其心可诛。”

李贞接过密报,扫了几眼,脸上怒意涌现:“死而不僵!到了此时,还只知党争,罔顾黎民生死!”

“对他们而言,黎民生死,不过是打击政敌的工具。”武媚娘语气冰冷,“此刻与其浪费精力追查流言来源,不如全力应对疫情。疫情控制住,流言不攻自破。疫情失控,纵有千般道理,我们也难辞其咎。”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声,中书舍人呈来了加急文书——翌日召开大朝会,商议抗疫事宜。显然,疫情已惊动了深居养病的皇帝。

次日,紫宸殿。李治并未临朝,由晋王李贞代为主持。殿内气氛压抑,官员们皆以绢帕掩住口鼻,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猜疑。

果然,朝议刚开始,一位御史台的官员便迫不及待出列,声音带着刻意的悲怆:“殿下!诸位同僚!京畿大疫,苍生倒悬,此乃上天示警!臣夜观天象,见荧惑犯太微,主阴盛阳衰,朝纲紊乱!

又闻市井皆言,此乃因阴人干政,牝鸡司晨,乱了阴阳调和,故天降灾殃,以儆效尤!当务之急,非仅防疫,更需顺应天意,匡正朝纲,铲除祸根,方能平息天怒啊!”

这番指桑骂槐的言论,立刻得到了几名官员的附和。

“臣附议!若非如此,何以解释瘟疫偏偏在此时爆发?”

“《尚书》有云: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古训昭昭,不可不察!”

“还请殿下奏明陛下,肃清宫闱,以谢天下!”

恶意的攻击裹挟着恐慌的情绪,在殿内弥漫。

珠帘后的皇后王氏,手指紧紧绞着帕子,脸色苍白,却隐隐有一丝快意。

李贞面沉如水,握紧了拳头。

就在喧嚣之声渐起之时,一个清越而冷静的声音,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

“荒谬!”

武媚娘自文官班列中步出,身姿挺拔,目光如电,扫过那些攻讦的官员。她脸上不见怒容,只有一种基于事实的凛然驳斥。

“疫病乃疠气流行,古已有之,扁鹊、华佗皆有所述,与阴阳人事何干?若按诸位大人所言,前朝汉末大疫,可是因阴人干政?

魏晋疾疫横行,亦是牝鸡司晨所致?如此牵强附会,岂是士大夫所言?实乃巫觋之论,徒乱人心!”

她言辞犀利,直斥其非,将对方扣上的“天象”帽子直接踩碎。不等对方反驳,她转身面向御座方向,代为主持的李贞,朗声道:

“殿下!当务之急,是救灾民于水火,阻疫病于京城!空谈天命,坐视百姓死亡,才是真正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臣妾不才,愿陈应对之策!”

她语速加快,条理清晰,掷地有声:

“第一,立即划定疫区,严密封锁渭南、蓝田等重灾县,禁止人员随意出入,疫情未消,封锁不除!

第二,于长安城外开阔通风处,紧急设立隔离营寨,将城中病患、疑似者及密切接触者,全部迁入隔离,分区管理,重病区、轻症区、观察区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征调太医署所有医官,分派至各隔离区及京城各坊,设立诊点,统一按方施药。臣妾已查阅古籍,比对数方,选定一方,需大量采购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材,由官仓统一熬制汤药,免费发放!

第四,由京兆府、金吾卫协同,维持秩序,严惩囤积居奇、哄抬药价粮价者,开仓放粮,确保隔离区及京城百姓基本生活!

第五,组织民夫,由医官指导,及时深埋或火化病死者尸身,以绝疫源!

第六,以工代赈,招募健康流民,给予钱粮,参与营寨修建、物资运输、街道洒扫消毒等务,既安抚民心,又增强防控!”

这一套方案,从隔离到诊疗,从物资到秩序,从死者处理到生者安抚,几乎涵盖了疫情防控的所有关键环节,思虑之周详,措施之具体,令满朝文武为之侧目!

这绝非临时起意,而是基于对疫情和政务的深刻理解,早已成竹在胸!

“此外,”武媚娘最后补充道,目光扫过众人,“请殿下下令,所有官员、差役、医官,进入疫区或接触病患,需以厚布覆面,勤加洗濯,以作防护。官府需赶制此类面罩,优先配发。”

殿内一片寂静。方才那些大谈“天象”的官员,面面相觑,哑口无言。在如此具体、务实、充满担当的方案面前,他们那些空泛的指责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李贞眼中闪过激赏的光芒,立刻拍板:“王妃所言,甚为妥当!就依此议!即刻拟旨,着晋王妃武氏,总揽京畿抗疫事宜,京兆尹、太医署、户部、工部、金吾卫等一应衙署,皆需听其调遣,不得有误!

若有推诿懈怠、散布谣言、阻挠抗疫者,无论官职,严惩不贷!”

“殿下圣明!”支持武媚娘的官员齐声应和,声震殿宇。

退朝后,武媚娘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在皇城内的政事堂偏厅设立了抗疫总理事务房。裴炎、苏慧娘等得力助手被迅速召集,一道道命令如同雪片般发出。

太医署正副使被召来,武媚娘并非简单下令,而是与他们详细探讨药方君臣佐使的原理,询问药材库存和替代方案,其专业性让几位老医正暗自心惊。

她最终确定的药方,是在古方基础上做了微调,更针对当前疫情表现的“热毒炽盛”之症。

京兆尹和工部官员被要求立刻呈报长安城外可用于建立隔离营的地点和现有营房图纸。

武媚娘仔细审阅后,亲自在地图上选定了灞桥东侧一片高地,指示必须划分明确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营帐间距需足够,并挖掘深沟处理污水。

户部官员被要求即刻核算官仓存粮、库存布匹,并列出急需采购的药材清单。武媚娘特别强调,所有采购由官府统一进行,严查质量,杜绝劣药害人。

金吾卫大将军被要求调配兵力,把守各城门、坊口,尤其是疫区方向,实行严格管制,但同时要求军士文明执法,不得激起民变。

效率之高,安排之细,令人叹为观止。武媚娘坐镇中枢,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统帅,调配着各方资源,将庞大的帝国机器高效地动员起来,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然而,阻力依然存在。长孙集团的残余势力虽不敢明面对抗,但暗中掣肘不断。或是在物资调拨上拖延,或是在人员派遣上敷衍,甚至暗中散播“隔离便是送死”、“官药有毒”的谣言。

武媚娘对此毫不手软。她通过裴炎和燕青的双重渠道,严密监控各方执行情况。一旦发现阳奉阴违者,立即奏报李贞,予以撤换查办。

短短数日,一名拖延拨付药材的户部郎中和一名散播谣言的金吾卫校尉被革职查办,悬首示众,顿时震慑了宵小。

更令人心折的是,在隔离营初步建成,开始接收病患后,武媚娘不顾左右劝阻,亲自前往灞桥大营巡视。她以厚布覆面,在太医署正的陪同下,深入营区,查看病患情况,慰问医官和差役。

“老人家,安心养病,朝廷不会放弃任何人。”她俯身对一位奄奄一息的老者温言道,尽管对方可能根本听不见。她仔细检查了药汤的成色,询问饮食供给,甚至亲自调整了几个营帐的通风位置。

“民心惶惶时,官府便是定心丸。我等一举一动,皆在万民眼中,岂能懈怠?”她对陪同的官员们说道,声音不高,却重重敲在每个人心上。

王妃亲临险地,与民共抗时艰的消息,迅速传开,极大地稳定了恐慌的民心,也激励了所有抗疫的官吏和医士。

在武媚娘雷厉风行的统筹和身先士卒的感召下,原本混乱的局势开始得到控制。

隔离措施有效阻断了传播链条,统一发放的汤药虽然不能根治,却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官府的赈济和以工代赈也安抚了流民。

疫情虽然仍在持续,但蔓延的势头被明显遏制。长安城内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那些曾经喧嚣的“天罚”流言,在铁一般的事实和武媚娘高效的作为面前,渐渐失去了市场。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谁在空谈天命,谁在实干救人,一目了然。

连日操劳,武媚娘清减了不少,但眼神却愈发清亮。这日傍晚,她正在翻阅各地送来的疫情汇总,燕青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内。

“娘娘,疫源调查,有了一些线索。”燕青低声道,“根据发病最早、最烈的几个村落位置,均指向城南终南山麓一带。

卑职派人暗中查访,发现那一带有一处废弃的矿场,曾是长孙家经营的铜矿,数年前因矿洞塌方渗水而废弃。

有山民提及,矿场废弃后,常有污水溢出,流入山涧,污染水源。而最早发病的村民,多饮用过那山涧下游的水。”

武媚娘目光一凝:“矿场?污染?”她似乎抓住了什么关键,“继续查!查清那矿场当年开采的是何矿种,废弃原因是否真如所说,污水中可能含有何物!要隐秘!”

“是!”燕青领命而去。

武媚娘站起身,走到大唐疆域图前,目光落在终南山的位置上。

若疫情真与长孙家废弃的矿场有关,那这场“天灾”的背后,是否也藏着“**”的阴影?这其中的关联,细思极恐。

就在她凝神思索之际,苏慧娘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发白,手中捧着一个用黑布包裹的方形物件。

“娘娘……”苏慧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方才……方才有人在清理紫宸殿后苑的枯井时,发现了……发现了这个……”

武媚娘蹙眉:“何物?”

苏慧娘将黑布揭开,里面赫然是一个尺余高的桐木人偶!人偶身着明黄小袍,心口位置钉着数枚细长的铜钉,背后以朱砂写着一行生辰八字——那八字,苏慧娘认得,是皇帝李治的生辰!

人偶的脖子上,还套着一根细细的、颜色黯淡的丝线。

巫蛊!诅咒皇帝!

武媚娘的瞳孔骤然收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