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厂区的报表数据一天比一天亮眼,产能稳定爬升,单位成本在规模效应和马明远的精细管理下持续优化。蓝色的“高记”包装箱,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占据了越来越多超市货架和批发市场的档口。“高记”这个名字,在更广阔的市场里,逐渐变得响亮。
然而,高辉并未被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完全冲昏头脑。他时常会独自驱车回到那条熟悉的小巷。巷子依旧狭窄,烟火气依旧浓郁,只是“高记”老店的门脸,在周围愈发斑驳的墙壁映衬下,显得格外崭新,却也格外安静。
店里,春妮带着两个老伙计,维持着零售和一些老街坊的固定订单。后院里,那口被烟火熏得黝黑的旧炒锅冷清地闲置着,只有偶尔制作一些新厂无法规模化生产的、工序极其繁琐的特色定制产品时,才会重新点燃灶火。
看着这略显寂寥的景象,高辉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新厂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是以老店的“衰落”为代价的。那种与顾客面对面、靠香气和口碑吸引来客的鲜活感,那种栓子挥汗如雨、凭一己之力掌控全局的“手艺”展示,在新厂高效却冰冷的流水线上,似乎正在慢慢消逝。
这天,高辉带着新厂生产的一款主打产品——标准化的“秘制炖肉香粉”回到老店,让春妮和伙计们尝尝。大家尝过后,都点头说味道很正,和以前没啥区别,甚至更稳定。
但一位常来的老街坊,一位戴着老花镜、对吃食极其讲究的退休老教师,在买了一份后,第二天却特意找了过来,对春妮嘀咕:
“春妮啊,这新厂出的粉,味道是那个味儿,没跑偏,挺好。可不知咋的,总觉得……少了点‘锅气’,少了点咱以前站在店门口,闻着里面炒料时那股子勾人馋虫的‘活泛’劲儿。现在这个,太规整了,像个打扮得一丝不苟的大家闺秀,好是好,就是少了点泼辣鲜活的趣儿。”
这话辗转传到高辉耳朵里,让他陷入了沉思。
晚上,他和林薇商量:“新厂的路线没错,规模化、标准化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但老店的味道,那种带着‘锅气’和人情味的体验,是不是就这么丢了?这是不是也是‘高记’的一部分?”
林薇也有同感:“我也觉得。新厂保证的是基本盘,是让大多数人能吃到的、稳定的‘高记’味道。但老店代表的,是咱们的根,是那种更极致、更有个性的东西。就像……就像那些限量版的手工艺品。”
“对!”高辉眼睛一亮,“咱们不能只顾着一条腿往前奔,得两条腿走路!新厂是左腿,迈的是规模和效率;老店是右腿,得站稳了,守住咱们的魂和特色!”
他立刻有了一个初步构想:将老店及其后院作坊,正式定位为“高记”的“手工精品坊”和“品牌体验中心”。保留并优化那套传统手工工艺,生产少量、限量版的、工序复杂或风味独特的高端产品,比如需要特定节气原料的时令调料,或者接受私人订制的特殊风味配方。同时,将老店的门面和服务升级,让顾客不仅能买到产品,还能透过玻璃窗看到部分传统炒制过程,闻到那股原始的、澎湃的香气,感受“高记”的品牌故事和文化。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起来。第二天,他找来栓子,把这个“两条腿走路”的想法和盘托出。
栓子听着,原本因为在新厂更多扮演顾问角色而略显沉寂的眼睛,一点点亮了起来,到最后,甚至放出光来。
“辉哥!你这主意好!”他激动地一拍大腿,“那新机器好是好,可我这双手,这身伺候老锅老灶的本事,都快闲出生锈了!老店这边交给我!我保证,把咱最地道的、带着‘锅气’的玩意儿给弄出来!让那些老饕们知道,啥叫真正的‘高记’老味儿!”
看着栓子重新焕发出的干劲和神采,高辉知道,这条路走对了。规模化与个性化,效率与极致,并非完全对立。用新厂保障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盘,用老店守护品牌的内核与灵魂,这或许才是“高记”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走得稳、也走得远的正确姿势。
“星辰大海”需要巨轮,但也需要指引方向的灯塔。老店,就是那座不能熄灭的灯塔。
喜欢赎的光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赎的光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