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厂区运转进入第三个月,最初的混乱与磨合渐渐被一种规律的忙碌所取代。机器的轰鸣不再是令人心慌的噪音,而是成了背景音,象征着生意的蓬勃。仓库里的成品以稳定的速度累积,又随着物流货车发往全省乃至邻近省份的各个角落。
高辉坐在崭新的办公室里,宽大的办公桌对面,坐着马明远和赵经理。桌上摊开着新厂正式投产后的第一份完整月度经营报表。
纸张散发着淡淡的油墨味,上面密密麻麻地列着各项数据:产量、原料损耗率、单位能耗、人工成本、成品率、客户投诉率……每一项后面都跟着与上月、与预算目标的对比,以及简洁的趋势分析和改进建议。
这是马明远强力推行下的成果。他要求所有管理必须“用数据说话”,摒弃过去那种“大概”、“差不多”的模糊状态。
高辉仔细地翻阅着,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产量稳步提升,达到了预期,这让他欣慰。但原料损耗率和单位能耗两项指标,后面跟着刺眼的红色向上箭头,表明超出了预算。
“损耗率主要出在原料预处理和炒制环节,”马明远指着具体数据解释道,“新员工操作还不够熟练,部分设备的能耗优化也还在进行。我们已经针对性地加强了培训和设备微调,预计下个月会有改善。”
赵经理补充了财务角度:“虽然部分成本超支,但由于规模效应,整体毛利率比老作坊时期还是提升了五个百分点。现金流健康,应收账款周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高辉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到“客户投诉率”一栏,数值很低,后面是绿色的向下箭头。这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许。品质,始终是他最关心的生命线。
“投诉主要集中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的轻微破损,以及个别批次克重的微小波动,没有收到关于风味品质的实质性投诉。”马明远补充道。
“品质问题,零容忍。”高辉放下报表,语气严肃,“克重波动必须查清原因,是设备问题就调设备,是人的问题就加强管理和培训。”
“明白。”马明远颔首。
会议结束,马明远和赵经理离开。高辉独自一人,又拿起那份报表,目光落在那些冰冷的数字上。这些数字,勾勒出新“高记”清晰的轮廓,它更庞大,更规范,也更……复杂。他需要学会阅读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的信息,就像过去他靠眼睛看、鼻子闻来判断一锅香料的好坏一样。
这是一种全新的语言,他必须尽快掌握。
下午,他去车间巡视。洁净明亮的车间里,工人们在流水线旁各司其职,一切井然有序。栓子正带着两个年轻员工,围着一台刚刚完成维护的封装机,讲解着什么。看到高辉,他走了过来,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辉哥,”栓子咧嘴笑了笑,随手用袖子擦了把汗,“这月的数儿出来了吧?我听着马厂长说,咱那损耗有点高?”
“嗯,主要在预处理和炒制那边。”高辉将报表上的信息转述给他。
栓子一听就明白了:“嗐,还是那几个新来的小子,手不稳。放心,我盯着呢,再多带他们几天,准保把损耗降下来!”他话语里带着老师傅特有的自信和担当。
高辉看着他黝黑脸庞上那份纯粹的执着,心中感慨。报表上的数字是宏观的,而栓子关注的,是每个员工手上的功夫,是具体环节的细微差别。这两者,缺一不可。
“你多费心。”高辉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了,马厂长推的那个‘生产日报’,你们班组坚持得怎么样?”
提到这个,栓子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别扭:“写着呢,就是……忒麻烦。每天产量、损耗、工时……还得写异常情况和原因分析。咱以前哪搞过这个。”
“麻烦也得坚持。”高辉态度明确,“这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光靠脑子记,靠嘴巴说,以后摊子更大,就记不过来了。”
“行,听你的。”栓子瓮声瓮气地应下。
离开车间,高辉走在厂区笔直的水泥路上,看着规划整齐的绿化带、高耸的仓库、以及来来往往穿着统一工装的员工。这里的一切,都与他记忆中的那个烟火缭绕、人声嘈杂的小院相去甚远。
他拥有了曾经不敢想象的现代化工厂,管理着数百号人,阅读着过去陌生的财务报表。他站在了更高的地方,看到了更远的风景,但也感受到了更刺骨的寒风和更沉重的责任。
报表上的每一个数字,都连接着市场的认可、员工的饭碗、投资方的期待,以及那份不能丢弃的、“高记”安身立命的“味儿”。
新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浩瀚无垠,却也暗流涌动。他这艘刚刚完成升级换装的航船,必须更加谨慎,也更加勇敢地,驶向未知的深蓝。
喜欢赎的光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赎的光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