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青龙山镇,空气中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园区里新栽的香樟树却已顽强地抽出嫩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投产车间的机器轰鸣声昼夜不息,仿佛在宣告这片土地焕发的新生。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一场更加隐秘而复杂的较量,正如同地底暗流般悄然涌动。
这场较量的焦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园区二期规划中那块约五十亩的预留发展用地上。这块地位置极佳,紧邻主干道,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早已铺设到位,堪称园区内的黄金地块。消息不胫而走,立刻成为了各方势力眼中的香饽饽。
主管经济的副镇长黄明,这些天仿佛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手机更是从早震到晚。他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连带着镇长凌云的办公室也难得清静,时常有县里各部门领导来访,话题总会不经意地绕到那块地上。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小会议室的桌面上投下明暗相间的条纹。凌云正与黄明、规划所长陈明远进行着闭门讨论。桌上铺满了各种设计图纸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墨和咖啡混合的气息。
凌镇长,黄镇长,陈明远用笔尖精准地点着摊开的规划图,从产业衔接和土地效能最大化角度考量,这片地块最适宜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的冷链物流项目。这不仅能与一期已经投产的青野农科智能温室、绿色食品加工区形成完美闭环,还能极大提升我们本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黄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将一份记录着密密麻麻来电信息的笔记本推到桌子中央,苦笑道:陈所长的规划思路很清晰,产业逻辑也完全正确。但现实是,找上门来的企业,十个有八个都想搞房地产或者那些短平快、高耗能的项目。光是今天上午,我就接到三个说情电话,来自县里不同部门的领导,话都说得很客气,但那个意思……他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明白那背后的分量。
就在这时,凌云放在桌面上的手机屏幕无声地亮起,震动了一下。他瞥了一眼来电显示,眼神微凝,随即对黄明和陈明远做了个手势,语气平稳地说:我接个电话,你们先继续讨论细节。说完,他拿起手机,快步走出会议室。
来到走廊尽头的窗边,这里相对僻静,视野开阔,可以确保谈话不被意外打扰,凌云接通了电话。
说话方便?电话那头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但熟悉之极的凌云,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那比平时多了几分的凝重。
正在开会研究二期用地的事。凌云言简意赅。
工作上按章办事,这是根本,任谁都挑不出错。电话那头顿了顿,声音明显地压低了些,语速也放慢了,外面有些风声,关于那个最近很活跃的鼎坤建材,你多留个心眼。那个老板王大坤,能量不小,听说在县里和某些领导走得特别近,称兄道弟的。他们在其他地方运作项目,手法……不太干净,遗留问题不少。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某些领导走得特别近这几个词,已经足够传递出关键信息。凌云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招商引资,其背后牵扯的势力网可能超出他的预估。
明白了。凌云的回答简短而有力,我们会严格把关,确保程序合规。
记住,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告诫,规矩要立得稳,程序要走得严,每一步都要留下痕迹,经得起翻查。千万别授人以柄,特别是……经济和生活作风上的柄,要格外干净。
这通简短却信息量巨大的通话很快结束。凌云没有立刻返回会议室,而是在窗边停留了片刻,望着楼下园区里来往的车辆和人员,深深吸了一口气,将翻涌的思绪平复下去,脸上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沉稳。
他回到会议室,重新坐下,神色如常,仿佛只是接了个普通的工作电话。但久在官场的黄明和心思缜密的陈明远,都敏锐地察觉到气氛的微妙变化——凌云的眼神比刚才更加锐利,坐姿也更挺直了些。
继续吧。凌云开口,声音平稳,刚才我们讨论到,要确保引入企业的质量。他沉吟片刻,用极其谨慎的措辞说道,我这边刚得到一个需要核实的信息。关于那个鼎坤建材,可能比我们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听说他们在其他县区有一些不太好的记录,具体是环保还是其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他没有透露任何消息来源,甚至没有使用肯定的语气,但在场的都是明白人。黄明与陈明远迅速交换了一个凝重且心照不宣的眼神。他们都清楚,能让凌云如此隐晦地提出需要核实的信息,其背后的意味绝非寻常。
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那我们的招商方案就必须更加严谨,审查程序也要更加严格。陈明远立即接话,语气坚定。
黄明也正色道:我完全同意。我建议,立即启动对所有重点意向企业,特别是鼎坤建材的更严格背景审查程序,不仅要看它的资金实力和投资计划,还要深挖它过往项目的真实运营情况、环保记录、劳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法律纠纷。同时,我们的准入门槛,尤其是环保和技术标准,有必要再提高一个等级,评审流程也要设计得更加透明、更具刚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