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坤建材黯然退场后的青龙山镇,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镇政府大院里,那种书记李国华与镇长凌云之间曾经存在的默契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妙的距离感,仿佛一层薄冰,覆盖在日常工作的河流之上。
这天清晨,凌云刚在办公室坐下,周伟就拿着一份会议通知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凌镇长,刚接到县委办紧急通知,明天上午要召开全县重点项目推进会,专题听取各园区建设情况。周伟将通知放在桌上,特意指了指其中一行,两位主要领导都出席会议,要求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负责同志参加。我们青龙山园区被安排在第一个作汇报。
凌云接过通知仔细阅读,他的目光在“主要领导都出席”和“第一个汇报”上停留片刻。这既是重视,也是将青龙山园区,或者说将他凌云,直接置于聚光灯下。
准备两份材料。凌云沉吟片刻后吩咐道,一份是正式的汇报材料,要全面客观;另一份是补充说明材料,把所有支持我们决策的数据、专家意见、会议纪要都整理出来,特别是关于产业定位和准入标准的相关文件,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周伟会意地点头:明白。是否需要把鼎坤建材的完整评估报告和对方试图施加压力的记录也准备进去?
放在备查材料里,非必要不出示。凌云的目光投向窗外,这次会议,是冲着我们定的规矩来的。有人想借这个机会,把规矩改一改。
会议当天,县政府会议室里气氛肃穆。县委书记王宏伟、端坐在主位,表情平静,看不出波澜。县长、其他常委依序而坐。常务副县长李国栋、组织部长张文斌等人面色如常,而副书记刘志刚则与身旁的统战部长周晓梅低声交谈着什么,宣传部长李娟则低头翻阅着材料,看不清表情。
王宏伟做了简短开场,强调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声音沉稳有力。随即,凌云代表青龙山镇第一个发言。他条理清晰地汇报了一期园区的运营成效和二期规划,用数据说话,扎实可信。
刚汇报完,统战部长周晓梅率先开口,她笑容亲和,语气却带着考量:“凌云镇长的工作汇报得很扎实,一期成绩确实喜人。不过,我在联系工商界人士时,也听到一些声音,主要是对我们园区二期招商的准入标准有些疑虑。比如之前接触过的‘鼎坤建材’,投资意愿很强烈,实力也雄厚,最终没能落地,让人觉得有些可惜。我们一方面要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设置高于省标的标准,这个平衡点,基层把握起来会不会有实际困难?”
宣传部长李娟紧接着发言,她扶了扶眼镜,语气客观但问题尖锐:“晓梅部长提到了一个关键点。从宣传工作的角度看,我们既要树立青龙山园区‘坚持高标准’的正面形象,也要注意可能引发的‘投资门槛过高、不够亲商’的负面舆情。凌镇长,园区方面是否有系统的宣传预案,来主动引导和解释我们的招商政策,避免陷入被动解释的境地?” 她的提问,将“舆论压力”这个变量引入了讨论。
凌云沉着回应:“李部长的提醒非常重要。我们已经准备了详细的政策解读材料和典型案例,计划通过权威媒体和官方平台主动释放信息,讲清楚我们‘要什么’和‘为什么不要’,争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这时,分管农业、林业的副县长赵建国接过话头,他从专业角度给予了坚定支持:“晓梅部长和李娟部长的担忧可以理解。但从我分管的领域看,青龙山的环境承载能力是底线。园区的产业定位,不仅是经济决策,更是生态决策。避免引入高能耗、有潜在环保风险的项目,是在守护我们全县的绿水青山和农业根基,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凌云同志他们顶住压力,是在为全县的长远发展负责。”
赵建国的发言,将问题提升到了“全县生态安全”的高度。
人武部部长王强声如洪钟,言简意赅:“我没什么太多要说的。我就认一个理,定了的规矩就是纪律!朝令夕改,那是兵家大忌。既然园区的规矩是县委定下的,那就得严格执行!” 他的发言,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从“纪律”角度力挺凌云。
组织部长张文斌此时意味深长地插了一句:“王强部长说的纪律性很重要,晓梅部长和李娟部长提到的工作方法和舆论环境也不容忽视。这确实考验我们基层干部在复杂局面下的综合能力,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更好地凝聚共识、化解矛盾。” 他的话看似中性,实则将“坚持原则”与“工作方法”并列,为后续发言留下了空间。
纪委书记陈向东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自带分量:“我关注的是程序公正。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青龙山园区在项目评审和决策上,是严格按照‘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的,程序规范。至于外界的一些说法,纪检监查机关讲究证据。在这里,我也提醒各位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相信组织、依靠组织,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 陈向东的话,肯定了程序的规范性,并暗含警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