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刘建军端着保温杯,不紧不慢地踱步到办公室中央。办公室里弥漫着熟悉的茶香和纸张气息,几位同事正在整理前一周留下的文件,偶尔传来键盘敲击声和翻阅资料的沙沙声。刘科长脸上带着公事公办的神情,清了清嗓子。
“同志们,说个事情。”他顿了顿,目光在办公室里扫视一圈,最后公事公办地投向凌云所在的位置。整个办公室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工作,抬起头来。
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每个字都带着机关特有的节奏感:“凌云同志转入工勤编制已经满一个月了。根据近期工作表现和科室实际需要,经科室研究,现对凌云同志的工作分工进行适当调整。”刘建军的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如同宣读一份普通文件般公事实说,但从他特意选择的站位和时机,还是能看出对这个安排的重视。
他打开保温杯,不紧不慢地抿了一口茶,继续以布置任务的常态口吻说道:“这段时间,凌云在文字工作方面表现尚可,思路也还算清晰。经考虑,以后科里主要的汇报材料、专业性报告的起草工作由他主要负责,其他人酌情配合。”这话说得平淡,但在座的都明白其中的分量——这些材料往小了说是科室的门面,往大了说关系到全县林业工作的展现和上级的资金支持。
他具体布置道,声音沉稳而不带感**彩:“首先,下半年度的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和情况分析报告,就由凌云你来负责。”说到这里,他特意停顿了一下,让凌云有足够时间拿出笔记本记录。“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全县林业资源的统计工作,更是明年林业规划和资金申请的重要依据。务必确保每一个数据准确无误,特别是林地面积、树种组成、林龄结构这些核心指标。”刘建军微微前倾身体,强调道:“涉及图斑核对的部分,必须请张工和钱副科长审核把关,这是程序要求,也是质量保证。”
“其次,”他继续部署,“上月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情况的汇总分析,以及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监管建议,局里要听专题汇报。凌云,你来起草这份材料。”刘科长的语气依旧平淡,但眼神变得严肃:“要特别注意审批中的模糊地带,比如生态公益林采伐的界限把握、经济林更新采伐的强度控制等,要严格按照规章提出建议,既不能越线,也要切实可行。”他补充道:“这项工作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合规利用,不能出任何差错。”
“另外,”刘建军翻开自己的工作笔记看了看,“下半年林业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申报工作也已经启动。凌云,你负责把前期我们梳理的那些项目意向,按照新的申报指南要求,把初步可行性论证材料整理出来。”他特别提醒道:“科里要先审核,这是争取资金的关键,材料必须符合规范,既要体现项目的必要性,也要突出可行性和预期效益。特别是生态修复和林业产业类项目,要对照政策要求仔细打磨。”
过去,凌云接触的多是基础数据的整理、会议记录的誊写、简单通知的起草等辅助性工作。现在,他开始独立负责专业性较强的报告撰写:从森林覆盖率及林地保有量年度变化分析,到林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情况通报;从林木种苗质量抽查专项报告,到涉及林地征收占用的重大项目初步审查意见。每一份材料,都需要准确把握政策、核对数据、逻辑清晰、建议合规,既要有扎实的数据支撑,又要符合林业政策法规的要求。
为了核实某个重点项目占用林地的合规性,他不仅反复研读项目规划图,比对最新的森林资源分布图,还按程序去档案室调阅该区域的林地档案历史记录,查阅了过去十年的林地变更记录和审批文件。有一个周末,他甚至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去了项目现场,实地查看地形地貌,与当地的护林员老李详细了解情况。老李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林业人,在这片林区工作了三十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带着凌云查看林区,指着各种树种介绍特性,讲述林子的变迁历史,分享他多年来记录的气象数据和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和实地感受,让凌云对林业工作有了更实际的认识,确保他提出的审查意见既符合规定,又贴近实际。
在这个过程中,凌云发现自己对林业工作的理解正在逐步加深。以前,林业在他眼中可能只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谋生的职业。但现在,他开始理解每一份文件、每一个数据背后所承载的责任——那不仅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合规利用,关系到生态保护的落实,关系到林业管理的规范,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他意识到,自己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都可能影响到一片林子的存留、一个项目的审批、一笔资金的投向,这种责任感让他对待工作更加谨慎和认真。
科室里的老同志们,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而明显的转变。以往是客气中带着距离,如今则多了几分工作上的认可和信任。遇到图纸看不懂或者数据拿不准的时候,凌云依旧会走到张工桌前,按照规定程序请教:“张工,打扰一下,您看这片抚育伐的设计强度这样把握是否符合规程?我这里需要专业确认。”他的态度依旧谦逊,但多了一份自信和从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