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最后一丝夕阳的余晖消失在山峦背后,林业局大院渐渐安静下来。只有二楼东侧林政科的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一半,凌云还在加班学习。作为科室里唯一的劳务派遣人员,他深知自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凌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将孙军给的那本泛黄的勘界笔记小心翼翼放在一旁。这本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林业勘界工作的笔记,对他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资料,但其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地形描述,让他这个经济管理专业出身的人看得颇为吃力。
“林业区划与土地权属关系”、“林权确认与林地管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这些对科班出身的林业技术人员来说可能是基础知识,对凌云而言却是一个个需要攻克的山头。
凌云轻轻叹了口气。虽然他在俄罗斯留学期间拿到了经济管理文凭,但毕竟不是林业专业出身。如今在工作中,他切实感受到了这种专业上的不足。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凌云低声自语,这是李叔送他入职时说的话。他拧开保温杯喝了口水,重新振作精神,将《林业政策法规汇编》拉到面前。
书页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凌云一边阅读,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遇到不理解的专业术语,他就上网搜索或查阅其他参考资料;碰到复杂的政策条文,他就反复研读,直到理解其中的含义。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已是繁星点点。凌云伸了个懒腰,感觉颈椎有些僵硬。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走到窗前。林业局的院子空旷而安静,只有大门值班室的灯光还亮着。
“咔嚓——”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凌云吓了一跳。
是钱前进站在门口,略显惊讶地看着凌云:“凌云?这么晚了还没走?”
凌云连忙起身:“钱主任,我想把孙场长给的这些资料多看看,尽快熟悉业务。”
“今晚我值班,刚才在楼下看到办公室灯还亮着,就上来看看。”钱前进走近,目光落在凌云摊满桌面的书籍和笔记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拿起凌云的笔记本翻了翻,看到上面工整详细的记录,不由得点了点头。
“《林权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钱前进拿起一本书,“这本书很不错,是局里前年统一采购的,没想到凌云这么快就找到了。”
“是孙场长推荐我看的。”凌云老实回答。
钱前进若有所思地看了凌云一眼:“孙军很看重你啊。不过光看书不够,林业工作重在实践。”钱前进指了指墙上挂着的林区地图,“比如青川乡那片林地,为什么五三年和七八年的界线标注会有出入?这就要结合当年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变化来理解。”
凌云眼睛一亮:“钱主任说得对。我今天看资料时也发现,五三年土改时期注重的是耕地分配,林地划分相对粗略;而七八年林业‘三定’时期,开始重视山林权属界定,所以划分更加精细。”
钱前进略显惊讶地看了凌云一眼,似乎没料到这个劳务派遣的年轻人能这么快抓住要点:“不错,看来是用了心的。不过光知道这个还不够,你要思考的是,当下我们进行林权改革,应该如何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这番话让凌云陷入沉思。他确实还没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
钱前进看看表:“时间不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林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循序渐进才是正道。”
“我再整理一下笔记就回去,谢谢钱主任关心。”
钱前进点点头,临走前又回头说了一句:“明天上班来找我一趟,有些实地勘测的资料你可以看看。”
“好的,钱主任明天见。”凌云心中涌起一阵欣喜。钱前进主动提出给他看实地勘测资料,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第二天清晨,凌云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钱前进早已经坐在办公室里了。
“钱主任早。”凌云有些忐忑地打招呼。
钱前进从文件中抬起头:“来得正好,这些是青川乡林地勘测的原始记录,你拿去看看。”他指着桌上厚厚一叠资料,“重点看标注红色的部分,那些都是存在争议的地块。”
凌云郑重地接过资料:“谢谢钱主任,我会认真学习的。”
“一周后给我个初步分析报告,能完成吗?”钱前进问道,目光中带着考量。
凌云略一思索,坚定地回答:“没问题,钱副科长。”
这一天,凌云的工作状态格外投入。他一边处理日常事务,一有空闲就研读钱副科长给的勘测资料,与之前学习的政策法规相互印证。午休时间,他也只是匆匆吃了饭就回到办公室继续学习。
如此连续几天,凌云都是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的人。他
他的勤奋渐渐引起了科室同事的注意。认可的有之——科室里年龄最大的老张就颇为赞赏;认为他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效能评估装样子的也有。但反应最为复杂和直接的,是另外几个同样以劳务派遣身份进来的年轻人。在这群派遣人员中,孙磊是唯一对凌云表现出善意的人。他是凌云进入林业局的引路人,时常会拍拍凌云的肩膀,低声鼓励道:“别管别人怎么说,学到的本事是自己的。”然而,除了孙磊,其他几个人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