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大楼内,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在光洁的走廊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新一天开始的忙碌气息。工作人员步履匆匆,彼此间简短的问候声、办公室内传来的键盘敲击声和电话铃声,交织成一曲熟悉的晨间序曲。凌云正仔细审阅系统自动生成的夜间城市运行报告——从交通流量、突发事件到环境指标,巨量数据在此汇聚、分析,勾勒出城市沉睡时的脉搏。
就在这时,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岩敲门进来,神色不似平日从容,带着一丝凝重:“凌市长,信访接待室来了几位临江小区的老居民,反映楼下餐馆油烟扰民的问题,情绪比较激动,情况似乎拖了有一阵子了。”
凌云闻言,立即从屏幕上移开目光,眉头微蹙:“请他们到第三会议室,我马上过去。”他迅速拿起常用的笔记本和钢笔,对张岩示意一下,便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会议室内,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见到凌云,立刻站起身,脸上写满了期盼与焦虑。为首的王大爷情绪有些激动,声音带着颤抖:“凌市长,我们是临江小区的老住户了,在那边住了快二十年!可这半年多,楼下新开的几家餐馆,油烟直接往楼上排,我们这些住在楼上的,夏天不敢开窗,冬天捂着被子也能闻到味!晾出去的衣服,收回来时都沾着一层油腻味,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旁边一位大妈补充道:“我们反映了好多次,每次都说解决,可就是不见效啊!”
凌云快步上前,双手虚按,温和地请老人们坐下,亲自为他们斟上热茶。“王大爷,各位阿姨,别着急,慢慢说,把具体情况都告诉我。”他坐在老人们对面,翻开笔记本,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认真地倾听并记录着每一个细节,不时追问一两句关键信息。他深知,对于这些老居民来说,这不仅仅是油烟问题,更是关乎日常生活品质和居住尊严的大事。
送走老人们后,凌云立即召集环保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城管局以及所在街道的相关负责人召开紧急协调会。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将老人们的诉求和自己的记录投影到大屏幕上。
“同志们,临江小区这个问题,拖了半年,今天几位老人找到我这里来了。”凌云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看似是小小的油烟问题,却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暴露出我们协同治理和响应机制上的短板。今天,我们必须拿出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能总是等问题闹大了、群众找上门了才被动应付。”
他转向一旁的张岩:“张秘书长,调出临江小区及周边的三维地图和实时监测数据。”
张岩迅速操作“城市大脑”系统,巨大的电子屏幕上立刻呈现出小区周边的立体影像,各类数据图层清晰可见。他解释道:“目前我们的常规环境监测点覆盖密度不够,对于这种微观区域的精准监测存在盲区。我建议,借此机会,在临江小区及相关餐饮企业密集区安装一批高精度的智能油烟监测设备,数据实时接入‘城市大脑’,实现可视化管理和预警。”
这个提议得到了与会各部门负责人的积极响应。环保局局长立即表态:“我们负责选点安装监测设备,并制定油烟排放的快速响应标准,一旦数据超标,系统自动报警。”市场监管局局长接着承诺:“我们将立即约谈相关餐饮企业负责人,宣**规,督促他们限期安装或升级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并纳入日常监管重点。”住建局局长表示:“我们将指导物业公司,协调商户,对老旧排烟管道进行改造,有条件的话推动建设统一的高空排放烟道,从物理上隔绝影响。”城管局局长也补充了加强巡查执法的措施。
“好!”凌云综合各方意见,当场拍板,“就按这个思路,成立临时工作专班,张秘书长牵头,各部门协同,三天内必须见到实效!我要看到监测数据的变化,也要听到居民的反馈。”
在凌云的亲自督办和“城市大脑”的实时跟踪下,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行动起来。监测设备安装、企业约谈、设备升级、管道改造……各项工作同步推进。三天后,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临江小区相关区域的油烟平均浓度下降了超过90%。王大爷和几位邻居再次来到政务服务中心,不过这次不是来投诉,而是专程来道谢的。他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解决了,真的解决了!感谢政府,感谢凌市长!我们这些老家伙,终于可以放心开窗通风了!”
临江小区油烟问题的快速高效解决,让凌云在欣慰之余,也陷入了更深的思考。数字治理的潜力远不止于解决单个投诉。他指示政策研究室,利用“城市大脑”的平台能力,对过去一年全市的热线、网络问政、舆情信息等海量民生诉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聚类。
分析报告很快摆上了凌云的办公桌。结果显示,物业管理、市容环境、交通出行是群众反映最集中的三大领域。其中,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停车资源紧张、垃圾分类推进难等问题尤为突出,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