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有些恍惚: 自己感觉不过是一愣神 , 并不记得刚才自己 说了什么 、 发生了什么 , 看着眼前的道士与和尚 , 感觉他俩 表情古怪 , 眼神复杂。
只听和尚说: “ 道家的法门 , 有自己的长处 , 也有其盘算之 妙 。 各家偏重不同 , 很难说谁家的法门是究竟法 。 这出阳神 的功夫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 但未必是唯一的通天大道。
之前我接触过一个喇嘛 , 他跟我说过有别于中土的另一套法 门 , 可以让得道高僧保存过往记忆 , 在有觉知可控的情况下 往复轮生 。这也解决了生命周期短 、无法证得究竟法的问题。
据我所知 , 天下种种法门 , 前两步都是如出一辙 。 虽各家名 相不同 , 但本质趋近 , 都是由静安入止息 , 借知止而入定 , 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壁垒 , 让自我意识从角色的躯壳 身份认同中得以抽离出来 , 直观地接触本真大道的实相。
你看这书生 , 并不像你我一般有几十年的修为 , 却也能在出 神的心流状态中 , 说出非凡的智慧之语 。 可见或许有些人可 以像儿童或女人一样 , 通过直觉与忘我直接接触与接收心流内的信息 。 这源自心轮的共振 , 只要思想上够放松 , 不设立 抵触或否定的预设就能有所感应。
你看他也没用十几年的苦功来培养下焦的精纯能量 、 凝练金 丹 , 不也照样可以做到神魂连接了吗? 或许这是一种可行的 捷径 , 可以直指核心 , 明心见性 , 了空无我 。 ”
道不二说: “ 你我进出止玄空明是全程可控的 , 而且退出后 可明显感觉神魂被滋养了 。 你看他 , 对此过程毫无观觉 、 记 忆 , 并且明显疲累 , 进出的时机与接触的位面全然随机 , 是 不可控的 。这样的意识接触 ,我觉得会带来过多的不确定性, 并非是神魂交流的良途捷径。
对了 , 我曾经在藏经阁中看到过不同版本的九住心图 , 其中图画与各种说法不一 , 你是否知道何解? ”
大和尚说: “ 确如你所说 , 这九住心是我佛门入止玄境得轻 安的高妙法门 , 其中形象地把初学者要经历的和当注意的各 种常见阶段与问题都清晰地绘制了出来 。 主要就是针对执象 的心猿与修士的不同状态做出描述 , 并且着重对五转九重境 界次第逐一说明 。 狂象背上有一只淫兔 , 兔子好生育又多动难安 , 当兔子与猴子都荡涤下去后 , 就能进入安住的阶段, 享受轻安的法喜。
你所说的常见差距是在第八住到第九住的阶段 , 很多版本把 最后的关键隐秘遮挡了。
其实在九住心的第九住上 , 是有四条岔道分支的 , 分别是:
成就法身与进入无果枯禅 , 入止玄幻境 , 得大光明太阳法。
这依据修行人个人的初心与认知而导致全然不同的结果。
入止玄幻境后 , 也会继续细分到各个不同信仰体系的亚空间 幻境内 , 各自皈依自己的信仰 , 可谓层层入幻 。 所以大宗师 告诉我们: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 九住心 亦可称为 九住定 , 是禅定的九个阶次 , 是 九乘次第 。 就像楼梯的台阶 , 每上一个台阶 , 就会有不同的 发现与收获。
令心内住 、 等住 、 安住 、 近住 、 调顺 、 寂静 、 最极寂静 、 专 注一趣 、 静候 。 这九步若能达成就能逆天改命 。 不过从开始 修 , 到得止定 , 其间是要花功夫的。
九住心具体的过程 , 就是身心灵三者争夺对人生的主导权的 过程 。 起心动念间你要有所察知 ,这个念想是身欲还是思欲, 或是神魂的需要。
其实在很多经论上都讲过九住心 。 从凡夫到开悟要经过十七 个阶段 ,所以叫十七地 。其中在声闻地中专门讲的是九住心。
十七地:
一 、 五识身相应地 , 二 、 意地 , 三 、 有寻有伺地, 四 、 无寻有伺地 , 五 、 无寻无伺地 , 六 、 三摩呬多地, 七 、 非三摩呬多地 , 八 、 有心地 , 九 、 无心地,十 、 闻所成地 , 十一 、 思所成地 , 十二 、 修所成地, 十三 、 声闻地 , 十四 、 独觉地 , 十五 、 菩萨地,十六 、 有余依地 , 十七 、 无余依地。
三摩呬多地 , 内涵四层境界 , 五阶了悟次第。
初阶者 , 静而虑 , 诚惶诚恐 , 犹如告白后等待心上人回应。
二阶者 , 名解脱 , 得到相应 , 但似有若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