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二开始继续说道:
“ 功夫进入到第五步 , 当知心下 、 肾上有一处虚空之所 , 内 藏灵气 , 可被激发启动成气窍 。 神气可归藏其中 , 灵气从下 而上 , 腾而成就此处 , 令其虚而不空 。 闭目内视时无光之虚 空为顽空 , 有灵光如夏夜星海之虚空为真空 。 真空不空 , 顽 空乃空 。 灵光实为神气 , 由黄庭所发。
金光点点 , 令虚室生白 , 慢慢聚化如旋盘 , 圆陀陀即玄关 。 有玄关者筑基小成 , 气聚神来则大光明显 , 气散神去则一场 空 , 有神无气神智无所依托 , 有气无神能量散乱没有意识 。 元神为性 , 元气为命 , 神气和合 , 方为正功。
星海汇聚成一圆光 , 名 9祖窍 9 , 是通息入息之门户秘径 。 它在天之下 、 地之上 、 日之西 、 月之东 , 四合之处 。 正中这 个祖窍 , 前是玄关 , 后是谷神 , 中是真性 , 内藏真息。
口鼻之气相通 , 常人之吸在喉 , 由口鼻进出 , 气吸是不能入 于祖窍归根的 。 虚窍激活后 , 祖窍运作 , 就是真人了 。 在呼 吸间入息 , 在呼吸的四个行程中两次不用口鼻呼吸 , 息中真 气归根养命 。 真人之息 , 须调后天呼吸之息 , 以寻真息止境 归根 。 其炁藏于祖窍内 , 故调息则气和 , 息住后气不散 。 所 谓 炁归元海寿无穷 ,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到这里你应该猜到了 , 人之口鼻呼吸的是空气 , 而透过祖窍 息入的是元神之光中的元炁 。 所以这叫做内息 。 很多外行假 师父说用肚皮当风箱就是内息了 , 可真是无知无畏啊。
初始 , 祖窍在中丹田处 , 金丹聚化合成后圣婴养胎 , 从炉入 鼎 , 上行到二目之中心 , 居于颅内 , 所以祖窍不是固定的某 一处 , 而是闭目后那通往意识源头的光 , 又叫玄牝之门 。 最 初可见内里有颗黍米光珠 , 人生天地之正 , 内藏一点灵光 , 是元始祖气之灌注 。 知有其窍而不知妙 , 它是本性之光 , 是 意识沟通天地 、 共鸣神魂的基础。
《易》 中曰 无极 , 释谓之为 珠 , 亦曰 圆明 , 道 谓之 丹 , 亦曰 灵光 , 皆指此先天真一之炁 。 是以用 功之时 , 两眼闭合 , 内视性光 , 归中守一 , 韬光养晦 , 不要 卖弄造作 、 贪图奇巧功能 、 耗损真元气力 , 勿勤勿怠 , 谓之 安神祖窍 , 为炼性之诀窍 、 立命之根本。
昔日 , 我师父反复告诫我说: 显露卖弄贪图功能的修士 , 十 之有十不得善终 。 所以不炼祖窍的 , 真息往来却留不住 , 神 无根基无所依 。要知道神识是意识能量体 ,没有一个稳定的、 纯粹的 、 高频的能量让其入主 , 神识就只能是过客 。 就好像双手饮水 , 可以捧起水喝 , 但没有个碗装水 , 手里的水又能捧留多久呢?
金丹结了又散 , 多数都是因为祖窍的根基不稳 , 可以受孕圣 胎 , 但却无养胎的胞宫与稳定温养它的能量 。 盖此窍为修持 金丹有所成的总持之门 、 万法之都。
这里要注意的是意守玄窍 。 不可以用头脑意撰 , 有心守则落 入意执之妄念; 也不可以不关注它 , 不重视这能量 , 它就会 散落掉 。 所以有心守之则着相 , 无心求之则落空。
口诀是:
垂帘明心守祖窍 , 见着性光是功夫。
闭口藏舌顶上腭 , 五行之中神气凝。
正念正心和正意 , 吾之神魂自澄清。
虚极静笃一阳动 , 虚室生白满天星。
金光飞电乾坤炉 , 复见天地初始心。
神火注于炉中炼 , 点亮祖窍神炁合,
阴阳聚合 , 四相归中,
黄庭为街 , 三花聚顶,
四门紧闭 , 五气朝元,
元神放光 , 元精化气。
脐上心下肾中间 , 有个金炉养圣胎,
圣婴出世住玉鼎 , 神气之宅两耳中,
前是印堂后玉枕 , 又名元神室居灵。
可怜多少修士居士修持多年不得要领 , 各门只是吃斋念佛 、 印书放生 , 糊弄世间钱财 , 却无真法授人 。 那些所谓的传道 者 , 自也不知性命为何物 , 自己也是疾病缠身 , 五贼盗空 , 自顾不暇 , 住在庙观之中自误又误人 。 世间经书无数 , 皆藏头露尾 , 蔽母言子。
那六祖的《坛经》 却很实在 , 说淫性即是佛性 。 只此一言 , 泄尽万古之密 、 点火之功 。 可惜后世之人 , 行男女采补交媾, 只见阳泄**漏 , 不见光明自性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