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山野生**验农庄的成功上市,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中国乡村振兴的版图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其影响早已超越单纯的商业范畴。这个诞生于中国西南边陲的项目,不仅成为涅盘青年创业营最具示范效应的金字招牌,更将原本默默无闻的云岭山村推向了全国乃至国际视野的前沿。随着财经媒体深入挖掘其发展模式,旅游博主们自发传播其独特魅力,云岭模式——这个巧妙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与社区共建的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开始吸引全球发展领域专家、学者乃至政府决策者的密切关注。
就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持续攀升之际,一封经由省外事办公室转递的重要公函,悄然出现在了黎曼卿整洁的办公桌上。这封来自东非某国农业、文化与社区发展部的正式邀请函显示,一支由该国政府官员、农业技术专家和文化学者组成的高级别考察团,在系统研究云岭模式的相关资料后,对该项目展现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特别希望能对云岭进行为期一周的深度考察交流,旨在为本国类似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寻求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这个突如其来的国际合作机遇,让云岭村乃至所属县市的各级相关部门都既感到振奋又难免紧张。毕竟,这是云岭历史上首次迎来如此高规格的外国官方访问团。县里相关部门甚至紧急召开会议,提议要组建专门的接待工作小组,安排入住五星级酒店,准备高端宴请,并精心制作汇报材料,力求全方位展现云岭最好的一面。
然而,当黎曼卿仔细研读完这份公函和对方详细的考察需求清单后,她却出人意料地摇了摇头。在随后与前来商议的李晓峰以及县里派来的联络员举行的工作会谈中,这位经验丰富的乡村振兴专家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我认为,考察团真正想深入了解的,绝不是我们精心包装出来的示范样板,而是云岭最真实、最原生态、正在蓬勃发展的本来面貌。过度形式化的高规格接待和照本宣科的汇报方式,反而会让他们难以触摸到这片土地跳动的真实脉搏。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眼中闪烁着睿智而平和的光芒,
既然他们明确提出要进行深度考察,那我们就应该给予他们最真实、最深入的体验。我建议,这次交流活动,我们就采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传统方式来进行。
同吃同住同劳动
来自县政府的联络员明显愣了一下,脸上写满了顾虑,
黎顾问,这个...会不会显得太简朴了?毕竟对方是来自外国的政府官员...
真正的文明对话,从来都不是建立在华丽的PPT演示和奢侈的宴席招待之上的。
黎曼卿的语气温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只有当我们共同挥洒汗水时,当我们在同一口锅里搅动勺子时,当我们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展现在彼此面前时,才能产生最深刻的理解与共鸣。我提议,我们就用云岭最本真、最朴实的一面,来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
在黎曼卿坚持不懈的坚持和详尽周密的方案阐述下,这个大胆而富有创意的接待方案,最终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和全力支持。
考察团抵达当日,云岭村没有张灯结彩的隆重场面,只有村口那棵百年老榕树下,悬挂着一条朴素却醒目的中英双语欢迎横幅,在夏日山间清爽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代表团团长穆萨先生是一位身材高大、目光深邃的中年官员,随行的八人团队包括农业技术专家、文化研究学者和社区发展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当他们乘坐的中巴车缓缓停在村口的涅盘书院前,看到前来迎接的不是想象中的政府官员,而是一位衣着朴素、笑容温婉的老太太——黎曼卿,以及她身后那些眼神中充满好奇与善意的普通村民时,代表团成员们的脸上都不禁流露出些许惊讶的神色。但很快,黎曼卿那不卑不亢、如春风拂面般的亲切问候,就化解了所有的陌生感。
住宿安排在经过精心打扫、配备了基本卫生设施的当地村民家中。穆萨团长和他的副手被安排住在黎曼卿的归耘居客房里。这里虽然没有五星级酒店的奢华舒适,却能闻到庭院里桂花树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夜晚还能清晰地聆听田野间青蛙的鸣叫,体验最原生态的乡村生活。
考察活动首日,黎曼卿没有按照常规安排在会议室举行正式介绍会,而是直接带领考察团走进了金灿灿的稻田深处。正值稻谷灌浆的关键时期,沉甸甸的稻穗低垂,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她特意邀请了数字农业实验室的年轻技术专家和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现场演示无人机田间巡查、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实时读取,以及AI老农智能APP的实际应用操作。
穆萨团长对现代农业科技表现出浓厚的专业兴趣,他特别详细地询问了无人机技术在小型家庭农场中的实际应用可行性和成本效益。一位名叫阿齐兹的年轻农业专家,则对土壤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如何精确指导施肥产生了浓厚兴趣,不断提出各种专业问题。当一位操着浓重乡音普通话的老农,结合APP的方言语音提示,生动讲解他如何根据实时数据调整灌溉方案时,虽然考察团成员们大多听不懂具体的方言内容,但从老农那自信而从容的讲解神态中,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现代科技是如何真正惠及普通农民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