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那场混合着狂喜与感激泪水的拥抱,像一颗投入黎曼卿心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少女命运被知识改变的鲜活案例,让她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也让她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那些散落在云岭周边、如同星辰般点缀在群山之间的行政村,以及村里那些更年幼的、尚未完全张开眼睛看世界的孩子们。
云岭村有了涅盘中学的规划,有了藏书丰富的涅盘书院,但周边那些更为偏远的村落呢?那里的孩子们,是否也能便捷地接触到课本之外、能够点亮想象力的读物?那些忙于生计、或是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家长们,是否也需要一缕来自书籍的微光,去照亮他们培育下一代的方式?
一个念头,在黎曼卿的脑海中逐渐清晰、成型。
她没有动用涅盘基金会的资金,而是从自己和顾泽楷这些年来积攒的部分“退休金”中,取出了一笔钱。她联系了省城一家专门改装特种车辆的公司,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且充满温情的需求——定制一辆流动图书车。
“我不要那种冷冰冰的、像送货车一样的。”
她在电话里对设计师详细描述,
“它应该是温暖的、吸引人的,像一个移动的、会发光的童话小屋。要有大大的、明亮的车窗,让孩子们能一眼看到里面的书;内部要有适合孩子身高的书架,要有柔和的灯光,要有几个可以坐下安静阅读的小座位,甚至……最好还能有一个小小的、可以拉开的遮阳篷,方便我们在村头大树下讲故事。”
设计师被这位特殊客户的要求所打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一个月后,一辆崭新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流动图书车,缓缓驶入了云岭村。
车身主色调是温暖明亮的鹅黄色,侧面画着卡通风格的青山、白云、飞翔的小鸟和捧着书本的动物小朋友,车身上用醒目的、带着火焰纹样的艺术字写着它的名字——“薪火号”。名字是黎曼卿亲自取的,寓意“薪火相传,知识不灭”。
“薪火号”的到来,成了村里的一件新鲜事。孩子们兴奋地围着它又蹦又跳,大人们也好奇地驻足观看。但更让他们惊讶的是黎曼卿接下来的决定。
“这辆车,以后每周会固定时间,巡游咱们云岭周边的七个行政村。”
她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宣布,
“我会跟车一起去。”
顾泽楷有些担心她的身体:
“曼卿,山路颠簸,一周跑七个村,太辛苦了。让晓峰或者基金会的年轻人去就好。”
黎曼卿却微笑着摇头,眼神坚定而温柔:
“泽楷,有些火种,需要亲手去传递。我想亲眼看看那些孩子的眼睛,亲耳听听他们的声音。这不辛苦,这是一种……享受。”
于是,每周固定的几天,“薪火号”流动书屋开始了它充满使命感的行程。司机是一位沉稳的老乡,而黎曼卿,就是这辆车上唯一的、也是最特别的“管理员”和“故事奶奶”。
起初的巡游,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更为闭塞的村子,人们对这辆花里胡哨的车子和车里那些“不能吃不能穿”的书籍,抱着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
在最为偏远的青山坳村,第一次巡游时,“薪火号”停在村口的打谷场上,整整一个上午,只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远远地看着,却没有一个敢上车,大人们更是忙于手头的活计,对此漠不关心。
黎曼卿没有气馁。她让司机支开那个小巧的遮阳篷,搬下几把小马扎,然后自己拿着一本色彩鲜艳的绘本,坐在篷子下,戴上老花镜,用她那经过岁月沉淀、温和而清晰的嗓音,自顾自地读了起来。
她读的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关于爱的温暖较量。她的声音不高,却像有着神奇的魔力,将那些充满爱意的对话,轻柔地送入寂静的空气里。
起初,只有风声和她的读书声。渐渐地,那几个远远观望的孩子,被故事吸引,一点点地挪近了脚步。接着,又有几个在附近玩耍的孩子被吸引过来,围拢在遮阳篷的周围,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屏息凝神地听着。
当黎曼卿读到小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而大兔子温柔地回答“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忍不住“哇”了一声,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光。
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美好的情节里。黎曼卿合上书,笑眯眯地看着他们:
“喜欢这个故事吗?车上还有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书,你们可以上来看看。”
有了故事的破冰,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信任感被瞬间点燃。他们怯生生地、却又迫不及待地登上了“薪火号”,发出阵阵惊叹。书架上琳琅满目的绘本、童话、科普读物,对他们而言,如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宝库。
从那天起,“薪火号”每到青山坳,都会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他们会早早地等在村口,看到那抹温暖的鹅黄色出现,便欢呼着奔跑相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