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 > 玉碎长坂:三国糜夫人的铁血柔情与乱世绝唱

东汉末年,琅琊郡(今山东临沂一带)糜氏家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望族。不同于当时依靠门阀世袭的世家大族,糜家发家始于商业,凭借世代经营海盐、丝绸生意,积累下 “赀产巨亿” 的财富,家中僮仆食客多达万人,在徐州一带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糜夫人,便诞生在这个富甲一方却又心怀天下的家族中。

糜夫人的父亲早逝,家族事务由兄长糜竺、糜芳打理。糜竺为人宽厚仁善,不仅擅长经商,更兼具名士风骨,曾被徐州牧陶谦举荐为别驾从事,是陶谦麾下重要的辅佐者;弟弟糜芳虽稍显急躁,却也颇有武勇,常年负责家族的护卫事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糜夫人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女红针织,更在兄长们的耳濡目染下,对天下局势有着远超普通女子的认知。

史书中虽未明确记载糜夫人的生卒年份与具体名字,但从零星史料推测,她出生于公元 175 年前后,正值东汉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彼时,黄巾起义刚刚平定,地方豪强割据势力却趁机崛起,董卓乱政、诸侯讨董等乱世序幕正缓缓拉开。琅琊郡虽暂时远离战火中心,却也时常面临流民涌入、盗匪滋扰的困境。年少的糜夫人常常站在家族宅院的高楼上,看着远方迁徙的流民与戒备的士兵,心中早早埋下了对乱世的忧虑,也悄然铸就了她坚韧、果决的性格。

糜竺对这个妹妹十分疼爱,却从不将她当作温室中的娇花。每当家中商议事务,若糜夫人恰好在场,糜竺总会主动询问她的看法。一次,糜家商议是否要资助周边受灾的百姓,有人担心此举会耗费过多财力,糜夫人却轻声说道:“乱世之中,财富如浮萍,唯有民心才是根基。今日我们助百姓渡过难关,他日百姓才会在危难时护佑家族。” 这番话让糜竺深感欣慰,也让族中众人对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

公元 194 年,徐州牧陶谦病重,临终前将徐州托付给前来投奔的刘备。消息传到琅琊,糜竺第一时间意识到,刘备虽出身寒微(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实则早年以织席贩履为生),却素有仁名,且麾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或许是能在乱世中安定徐州的人选。他当即决定亲自前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拜见刘备,而此时 20 岁左右的糜夫人,也在兄长的安排下,随家人一同前往下邳,这是她与刘备的第一次相遇。

初次见到刘备时,糜夫人便被这位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的枭雄所吸引。彼时的刘备虽已过不惑之年(公元 194 年刘备 34 岁),却因常年征战显得有些沧桑,但他待人谦和,言谈间尽显仁德与抱负。而刘备见到糜夫人时,也被她的端庄秀丽与沉稳气质打动 —— 不同于寻常世家女子的娇柔,糜夫人眉宇间带着一丝英气,与人交谈时条理清晰,对徐州的民生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这次相遇,为两人日后的姻缘埋下了伏笔。

刘备接管徐州后,虽有糜竺、陈登等当地名士辅佐,却也面临着周边诸侯的觊觎。公元 196 年,吕布趁刘备率军攻打袁术之际,偷袭下邳,俘获了刘备的妻子(非糜夫人)与部曲家眷。刘备被迫退守海西(今江苏灌南一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 军中粮草断绝,士兵们甚至到了 “饥饿困踧,穷饿侵逼” 的地步,不少人因饥饿倒毙在路上。

就在刘备濒临绝境之时,糜竺再次伸出了援手。他不仅将家中的万余斤粮食、两千匹丝绸悉数捐赠给刘备的军队,更做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决定:将自己的妹妹糜夫人嫁给刘备为妻,同时将家中的两千名僮仆编入刘备军中,以增强刘备的兵力。这一举动,无疑是将整个糜氏家族的命运与刘备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 若刘备日后失败,糜家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对于兄长的安排,糜夫人没有丝毫犹豫。她深知,此时的刘备需要的不仅是物资与兵力的支持,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与精神上的慰藉。在海西简陋的军营中,糜夫人与刘备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奢华的仪仗,没有丰盛的宴席,只有几张简陋的桌椅,以及刘备麾下关羽、张飞等将领的见证。婚礼当天,糜夫人亲手为刘备缝制了一件棉衣,轻声对他说:“夫君不必为眼前的困境忧虑,妾与兄长愿与夫君共渡难关,他日定能重整旗鼓。”

婚后的日子,是糜夫人随刘备漂泊生涯的开始。刘备在海西稍作休整后,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吕布求和,吕布归还了刘备的妻子(后该妻子下落不明),并允许刘备驻守小沛(今江苏沛县)。糜夫人便随刘备一同前往小沛,开始了在小沛的生活。

在小沛的两年间,糜夫人展现出了她贤内助的特质。她不仅将刘备的府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关心军中士兵的家眷 —— 每当士兵家中有困难,她总会从自己的嫁妆中拿出财物接济;士兵们受伤,她也会亲自带着医药前去探望。久而久之,军中上下都对这位糜夫人敬重有加,刘备的威望也在小沛日益提升。

然而,乱世之中,安稳总是短暂的。公元 198 年,吕布再次与刘备反目,率军攻打小沛。刘备兵力不敌,再次战败,妻子糜夫人与关羽一同被吕布俘获(张飞因保护刘备突围,与众人失散)。这是糜夫人第二次陷入敌军之手,相较于第一次被俘的刘备前妻,糜夫人显得异常镇定。面对吕布的威逼利诱,她始终坚守气节,从未有过丝毫妥协。吕布见糜夫人态度坚决,又忌惮糜竺在徐州的影响力,不敢对她太过苛待,只是将她软禁在下邳城中。

同年年底,曹操率军征讨吕布,将下邳城团团围住。关羽为保护糜夫人,被迫暂时投降曹操,条件是 “降汉不降曹”,且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便要带着糜夫人离去。曹操爱惜关羽的人才,答应了他的条件,并对糜夫人以礼相待,时常派人送去衣物食品,试图以此拉拢关羽。但糜夫人始终保持着警惕,她多次叮嘱关羽:“夫君(刘备)素重情义,将军切不可因眼前的安逸而忘记旧主。”

公元 199 年,吕布在下邳城破后被曹操处死。关羽得知刘备此时正在袁绍军中,便毅然决定带着糜夫人离开曹营,前往袁绍处寻找刘备。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 “千里走单骑” 的原型(正史中关羽并未过五关斩六将,而是一路护送糜夫人等人,历经艰险抵达袁绍军中)。在前往袁绍军营的途中,路途艰险,时常有盗匪出没。糜夫人虽为女子,却从未叫苦,她甚至会在关羽与盗匪厮杀时,悄悄将随身携带的匕首握在手中,做好了若遇不测便以死明志的准备。

当终于在袁绍军中见到刘备时,糜夫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刘备见到糜夫人平安归来,也十分感动,他握着糜夫人的手说:“委屈夫人了,日后我定不会再让你陷入这般险境。” 然而,刘备或许没有想到,这句承诺,终究还是没能实现。

在袁绍军中,刘备虽受到袁绍的礼遇,却始终感到压抑。袁绍外宽内忌,缺乏雄才大略,且麾下谋士各怀私心,刘备深知在这里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公元 200 年,官渡之战爆发,刘备趁机离开袁绍,前往荆州投奔刘表。糜夫人再次随刘备踏上征程,这一次的路途,比以往更加艰难。

从袁绍的驻地(今河北临漳一带)到荆州(今湖北襄阳一带),全程千里之遥,且途中要经过曹操的势力范围。为了躲避曹操军队的追捕,刘备一行人不得不昼伏夜出,时常在荒山野岭中露宿。糜夫人身体本就不算强健,经过连日的奔波,逐渐消瘦下来,但她从未抱怨过一句。每当刘备因前途未卜而忧心忡忡时,她总会轻声安慰:“夫君素有大志,且深得民心,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日能成就大业。”

途中,他们曾在一个名为 “卧牛山” 的地方遭遇盗匪。盗匪头目见刘备一行人中有关羽这样的猛将,本不敢贸然进攻,但看到糜夫人后,便想将她掳走作为人质。关羽见状,当即提刀上前,与盗匪展开厮杀。糜夫人在一旁沉着应对,她发现盗匪的马匹都拴在不远处的树林中,便悄悄绕到树林,将盗匪马匹的缰绳全部解开。马匹受惊四散奔逃,盗匪们见状大乱,关羽趁机击溃盗匪,化解了危机。事后,关羽对糜夫人的机智赞叹不已:“夫人虽为女子,却有勇有谋,实属难得。”

历经三个多月的艰辛跋涉,刘备一行人终于抵达荆州。刘表得知刘备前来投奔,亲自出城迎接,并将新野(今河南新野一带)交给刘备驻守,让他抵御曹操军队的南下。在新野,刘备终于获得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光,糜夫人也在这里度过了她一生中较为安逸的几年。

在新野期间,糜夫人与刘备的感情愈发深厚,她还时常与刘备麾下的谋士、将领家眷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当时,刘备麾下的重要谋士徐庶刚刚投奔而来,徐庶的母亲身体不好,糜夫人便时常带着补品前去探望,还亲自教徐庶的妻子女红,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徐庶对此十分感激,也更加尽心辅佐刘备。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 208 年,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亲自率领大军南下,目标直指荆州。此时刘表恰好病逝,其子刘琮在蔡瑁、张允等大臣的怂恿下,不战而降曹操。刘备得知消息后,被迫从新野撤退,前往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由于刘备不忍舍弃新野的百姓,便带领着十余万百姓一同撤退,这使得军队的行军速度大大减慢,也为日后的长坂坡之战埋下了隐患。

在撤退途中,糜夫人始终陪伴在刘备身边。她看到百姓们扶老携幼,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心中十分不忍,便将自己车上的粮食拿出来分给百姓,还让仆从将车上的物品扔掉,腾出空间让年老体弱的百姓上车。百姓们对糜夫人感恩戴德,纷纷称赞她的仁德。刘备见此情景,感慨地说:“有夫人如此,实乃我之幸事,也是百姓之幸事。”

但曹操的大军却在身后紧追不舍。曹操得知刘备带着百姓撤退,担心刘备占据江陵后势力壮大,便派遣五千精锐骑兵(号称 “虎豹骑”)日夜兼程追赶。公元 208 年秋,曹操的虎豹骑在当阳县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一带)追上了刘备的队伍。一场惨烈的厮杀,就此展开。

长坂坡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最为狼狈的战役之一,也是糜夫人生命中最后的高光时刻。

当曹操的虎豹骑如潮水般涌来时,刘备的军队瞬间陷入了混乱。由于军队中夹杂着大量百姓,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刘备麾下的士兵们虽然奋力厮杀,但面对曹操精锐的骑兵,终究寡不敌众。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各自为战,试图保护刘备突围。

混乱中,刘备与糜夫人、甘夫人(刘备的另一位妻子)以及年幼的儿子刘禅(甘夫人所生,时年两岁)失散。刘备在张飞的保护下,率领少数亲信向汉津口方向撤退。途中,刘备得知糜夫人、甘夫人与刘禅失踪,心中焦急万分,却又无力回援 —— 此时他身边仅有数十人,若回去救援,无异于自投罗网。

而另一边,糜夫人抱着刘禅,与甘夫人一同躲在长坂坡附近的一处破庙中。破庙外,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曹操的士兵正在四处搜捕刘备的家眷与残余士兵。甘夫人本就身体虚弱,又受到惊吓,此时已经瘫倒在地,面色苍白。糜夫人虽然也十分恐惧,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冷静下来,保护好刘禅 —— 这不仅是刘备的儿子,更是刘备集团未来的希望。

糜夫人将刘禅紧紧抱在怀中,用自己的外衣裹住他,轻声安抚道:“阿斗(刘禅的乳名)莫怕,娘会保护你的。” 随后,她对甘夫人说:“甘姐姐,你先在这里躲好,我出去看看情况,若是能找到援军,我们就能脱险了。” 甘夫人虚弱地摇了摇头:“妹妹,外面太危险了,你不要出去。” 糜夫人却坚定地说:“姐姐放心,我会小心的。若是我许久不回,你就带着阿斗往东边走,那里或许能遇到夫君的军队。”

说完,糜夫人便抱着刘禅,悄悄走出了破庙。外面的景象惨不忍睹 —— 地上到处是尸体和血迹,曹操的士兵正在焚烧房屋,掠夺财物。糜夫人不敢停留,抱着刘禅在树林中艰难穿行。由于连日奔波,她的鞋子早已磨破,双脚被树枝和石头划伤,鲜血染红了裤脚,但她始终没有松开怀中的刘禅。

就在糜夫人即将走出树林时,一队曹操的士兵发现了她。“那里有个女人,还抱着个孩子,说不定是刘备的家眷!” 一名士兵大喊道,随后便带着几人朝糜夫人围了过来。糜夫人心中一紧,她知道,自己绝不能被士兵抓住。她抱着刘禅,转身向树林深处跑去,士兵们在后面紧追不舍。

危急时刻,一阵马蹄声传来 —— 赵云率领着数十名骑兵前来寻找刘备的家眷。赵云看到糜夫人被士兵追赶,当即大喝一声,提枪冲入士兵之中。赵云枪法如神,短短片刻便将几名士兵斩杀。其余士兵见势不妙,纷纷逃窜。

赵云来到糜夫人面前,翻身下马,恭敬地说道:“夫人受惊了,末将赵云前来护驾。请夫人上马,末将护送夫人与公子前往见主公。” 糜夫人看到赵云,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但她看着赵云身边仅有数十名骑兵,且赵云身上已经多处受伤,心中又泛起了一丝忧虑。

她知道,曹操的大军就在附近,若自己与刘禅一同骑马,必然会影响赵云的行进速度,甚至可能导致三人都无法脱险。赵云是刘备麾下的猛将,若是赵云能安全将刘禅带回刘备身边,刘备集团便还有希望;若是自己拖累了赵云,不仅自己和刘禅会丧命,赵云也可能战死,那刘备便真的陷入绝境了。

想到这里,糜夫人做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她将刘禅轻轻递给赵云,说道:“赵将军,阿斗就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将他安全送到夫君身边,切不可因我而耽误了行程。” 赵云接过刘禅,急切地说:“夫人,末将既然来了,就一定会保护夫人和公子一同脱险。请夫人速速上马!”

糜夫人却摇了摇头,后退了一步,眼中含着泪水,却语气坚定地说:“将军有所不知,我已身负重伤(实则是为了让赵云放心离去而谎称重伤),若是上马,定会拖累将军。阿斗是夫君的唯一子嗣,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将军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赵云还想再劝,糜夫人却突然转身,朝着不远处的一口枯井跑去。赵云大惊,连忙上前追赶,却已经来不及了。糜夫人纵身一跃,跳入了枯井之中。赵云冲到井边,想要将糜夫人救上来,却发现枯井深不见底,且井壁光滑,根本无法攀爬。

看着深不见底的枯井,赵云心中悲痛万分。他知道,糜夫人是为了不拖累自己和刘禅,才选择了以身殉节。为了保护糜夫人的遗体不被曹操的士兵侮辱,赵云只得含泪将井口用石头封堵,然后抱着刘禅,翻身上马,朝着刘备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

当赵云在汉津口见到刘备,将刘禅交到刘备手中,并讲述了糜夫人投井殉节的经过后,刘备悲痛欲绝。他抱着刘禅,泪水夺眶而出,说道:“为了这孺子,竟损我一员大将(此处刘备原语是 “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主要是安慰赵云,但也暗含对糜夫人的愧疚),更让夫人舍身相殉,我何忍哉!” 说完,刘备甚至想要将刘禅摔在地上,以表达自己的悲痛与愧疚(正史中并无摔阿斗之事,此为《三国演义》演绎,正史中刘备仅对赵云表示感谢与安慰)。

糜夫人的死,不仅让刘备失去了一位贤妻,更让整个刘备集团为之震动。关羽、张飞等将领得知糜夫人的事迹后,无不感慨落泪;徐庶、诸葛亮(此时诸葛亮已投奔刘备)也对糜夫人的大义之举赞不绝口。诸葛亮曾对刘备说:“糜夫人以一女子之身,行大丈夫之事,舍身护主,实乃我军之楷模。主公当铭记夫人之恩,早日成就大业,以慰夫人在天之灵。”

糜夫人虽然在长坂坡之战中壮烈牺牲,年仅 33 岁左右,但她的事迹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由于正史中关于糜夫人的记载较为简略(《三国志?蜀书?糜竺传》中仅记载 “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以及长坂坡投井之事),后世文人墨客便通过诗词、戏曲、小说等形式,不断丰富糜夫人的形象,让她的故事得以广泛流传。

在西晋陈寿所着的《三国志》中,糜夫人被塑造成一位 “贤内助” 的形象 —— 她出身望族却不娇纵,在刘备危难之际不离不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刘备的子嗣。这种形象,符合封建时代对女性 “忠贞”“贤惠” 的道德要求,也让糜夫人成为了当时女性的典范。

到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游览长坂坡时,曾写下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的诗句,虽然诗句主要赞美张飞,但也从侧面提及了长坂坡之战的惨烈,让后人对糜夫人在这场战役中的牺牲有了更多的想象。

宋元时期,随着话本小说的兴起,糜夫人的故事开始被搬上舞台。在元杂剧《隔江斗智》《单战吕布》等剧目中,糜夫人的形象更加丰满 —— 她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更被赋予了 “有勇有谋” 的特质。例如,在元杂剧《赵子龙单骑救主》中,糜夫人被描绘成在投井前,曾与曹操的士兵巧妙周旋,为赵云的到来争取了时间,这一情节虽为虚构,却让糜夫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而到了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糜夫人的事迹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演绎。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中,罗贯中详细描写了糜夫人抱着刘禅在长坂坡的遭遇:“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旁啼哭。云急下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见将军,阿斗有命矣。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夫人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云曰:‘喊声将近,追兵已至,请夫人速速上马。’夫人坚执不肯,此时追兵已到。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这段描写,将糜夫人的 “大义” 与 “柔情” 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糜夫人的故事成为了《三国演义》中最为感人的情节之一。

除了文学作品,后世还为糜夫人修建了多处纪念建筑。在今湖北当阳长坂坡,有一座 “糜夫人投井处” 的石碑,石碑旁还有一口枯井,相传便是当年糜夫人投井的地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缅怀这位在乱世中舍身取义的女性。在江苏邳州(原下邳),当地百姓也为糜夫人修建了 “糜夫人祠”,祠中供奉着糜夫人的画像,画像中的糜夫人手持匕首,眼神坚定,仿佛正在守护着年幼的刘禅。

在现代,糜夫人的故事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游戏等作品。例如,在 1994 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员王璐瑶饰演的糜夫人,将糜夫人的端庄、坚韧与大义演绎得十分到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游戏《三国志》《王者荣耀》等作品中,糜夫人也被设计成一个 “辅助型” 角色,她的技能多与 “保护”“支援” 相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糜夫人在历史上的 “贤内助” 形象。

从历史史实到文学演绎,从古代建筑到现代作品,糜夫人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刘备的妻子,更因为她在乱世中展现出的坚韧、勇敢与大义。在那个男性主导的三国时代,糜夫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 “巾帼不让须眉” 的含义。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所珍视的人和事,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在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着名的女性人物,如大乔、小乔、蔡文姬、孙尚香等。与这些女性相比,糜夫人的知名度或许不算最高,但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却有着独特的意义。

大乔、小乔以美貌闻名,她们的故事更多与 “英雄配美人” 的浪漫传说相关,虽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却缺乏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展现;蔡文姬以才华着称,她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她的一生更多是被动地承受乱世的苦难,缺乏主动抗争的精神;孙尚香(孙权之妹,刘备的另一位妻子)虽有 “巾帼英雄” 之称,曾帮助刘备逃离东吴,但她的行为更多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且最终与刘备决裂,未能善终。

而糜夫人,却在乱世中展现出了 “忠贞”“坚韧”“大义” 三种难得的品质。她出身望族,却甘愿嫁给当时落魄的刘备,在刘备多次战败、身陷绝境时,始终不离不弃;她在被俘时坚守气节,不向敌人妥协;她在长坂坡之战中,为了保护刘备的子嗣,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品质,不仅在三国时期的女性中十分罕见,即便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堪称典范。

从历史影响来看,糜夫人的牺牲,对刘备集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她保护了刘禅的安全,为刘备集团留下了继承人 —— 刘禅虽然在历史上被视为 “昏君”,但在刘备去世后,他继承了蜀汉的皇位,使得蜀汉政权得以延续四十余年;其次,糜夫人的大义之举,极大地激励了刘备集团的士气 —— 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因糜夫人的牺牲而更加坚定了辅佐刘备的决心,诸葛亮也因此更加尽心辅佐刘备,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最后,糜夫人的故事,也为刘备赢得了 “仁德” 的名声 —— 百姓们得知糜夫人为保护刘备子嗣而牺牲,更加敬重刘备,纷纷前来投奔,使得刘备集团的势力逐渐壮大。在现代社会,糜夫人的故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日益提高,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糜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女性不仅可以是家庭中的贤内助,更可以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与担当。她的坚韧、勇敢与大义,激励着现代女性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承担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男性的英勇与谋略被反复歌颂,而女性的故事,往往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糜夫人,却以自己的方式,在这个乱世中留下了一抹亮色。

她出身望族,却不慕荣华;她嫁给刘备,不离不弃;她身陷绝境,坚守气节;她为护子嗣,舍身取义。她的一生,短暂却辉煌,平凡却伟大。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 “忠贞”,什么是 “大义”,什么是 “女性的力量”。

如今,千年已过,长坂坡的硝烟早已散尽,枯井旁的石碑却依然矗立。每当人们来到这里,都会想起那位在乱世中舍身取义的糜夫人。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 它提醒着我们,在任何时代,坚守信念、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都永远不会过时。

糜夫人,这位三国时期的传奇女性,将永远活在历史的记忆中,活在后人的敬仰中。她的故事,也将继续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坚定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