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 > 乱世珠玉:甘夫人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秋,当阳长坂坡的尘土被数万曹军的马蹄踏得漫天飞扬时,甘夫人怀里抱着不满周岁的刘禅,正蜷缩在一辆颠簸的辎重大车里。车外是士兵的惨叫、兵器的碰撞与百姓的哭嚎,她能清晰听到曹军 “活捉刘备” 的呐喊声越来越近。贴身侍女颤抖着攥住她的衣袖:“夫人,要不…… 咱们弃车逃吧?” 甘夫人却缓缓摇头,将孩子抱得更紧 —— 她知道,这孩子不仅是她的骨肉,更是刘备唯一的嫡子,是蜀汉未来的根脉。这一年,她不过二十出头,却已在乱世中经历了四次生死离别,而长坂坡的这场劫难,终将让她的名字与三国最壮烈的救主传奇永远绑定。

甘夫人的出身,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仅有 “沛人也” 三字记载。沛国(今安徽淮北一带)是刘邦的故乡,也是刘备早年活动的核心区域 —— 这位自称 “中山靖王之后” 的枭雄,在灵帝末年因镇压黄巾起义崭露头角,却始终没有稳固的地盘,直到兴平元年(公元 194 年),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他才第一次拥有了州牧级别的势力。甘夫人正是在这一时期嫁入刘备府中,彼时她不过十五六岁,正值豆蔻年华,而刘备已年近四十,身边虽有糜竺、关羽、张飞等心腹,府中却一直没有正妻 —— 此前刘备的几任妻子都在战乱中失踪或病逝,《三国志》中 “先主数丧嫡室” 的记载,道尽了乱世诸侯家眷的悲凉命运。

徐州时期的甘夫人,并非传统意义上 “养在深闺” 的贵妇。当时刘备虽据有徐州,却三面受敌:北面是袁绍的冀州,西面是曹操的兖州,南面是袁术的淮南。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袁术派纪灵率三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亲自率军迎敌,将府中事务全部托付给甘夫人。据《蜀记》残卷记载,刘备出征前曾对糜竺说:“内事不决,可问甘氏。” 这六个字足以证明,年轻的甘夫人已展现出远超同龄女子的沉稳与能力。

她的 “内事” 处理,绝非简单的打理家务。当时徐州历经战乱,粮荒严重,甘夫人亲自监督府中粮草分配,将有限的粮食优先供给士兵家属与城中老弱,自己与侍女则每日只吃两顿粗粮。有下属劝她:“夫人乃州牧内眷,当保重身体,不必如此节俭。” 她却回答:“将士们在前线浴血,百姓们流离失所,我怎能独自安逸?” 这种体恤下属、与民同苦的品性,让刘备麾下的官吏百姓对这位 “甘夫人” 心生敬重。

然而好景不长,建安元年吕布趁刘备出征之机,偷袭徐州治所下邳,守城的张飞因醉酒误事,城池瞬间失守。当时甘夫人正留守下邳,来不及逃脱,被吕布的士兵俘获。据《后汉书?吕布传》记载,吕布曾派人给刘备送信,以甘夫人为要挟,逼刘备放弃抵抗。刘备在前线得知消息后,一度想要率军回救下邳,却被关羽、糜竺劝阻 —— 此时若回师,必被纪灵与吕布前后夹击,全军覆没。

被囚于吕布营中的甘夫人,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吕布的部将侯成曾想强迫她嫁给自己的侄子,甘夫人却以死相拒:“我乃左将军(刘备当时的官职)之妻,岂能屈从于贼将?若逼我,我便撞柱而亡!” 她的刚烈让侯成不敢造次,吕布也因忌惮刘备的声望,不敢对她有实质性伤害,只是将她软禁在下邳城的官舍中。直到建安二年(公元 197 年),刘备与吕布讲和,甘夫人才得以回到刘备身边。

重逢之时,刘备见甘夫人虽面色憔悴,却依旧保持着端庄仪态,不禁感慨落泪。甘夫人却没有抱怨半句,反而先询问士兵的伤亡情况与百姓的安置,这种 “先公后私” 的格局,让刘备更加看重这位妻子。也是从此时起,刘备虽后来又娶了糜竺的妹妹糜夫人(为拉拢糜氏家族势力),但府中大小事务仍由甘夫人 “常摄”—— 她虽无正妻之名,却行正妻之实,成为刘备乱世漂泊中的重要精神支柱。

建安三年(公元 198 年),刘备与吕布彻底决裂,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吕布,最终在下邳活捉吕布并将其处死。刘备因助曹灭吕有功,被曹操带回许昌,封为 “左将军”。甘夫人随刘备一同前往许昌,住进了曹操为他们安排的府邸 —— 表面上是朝廷赏赐的荣耀,实则是曹操软禁刘备的 “镀金囚笼”。

许昌时期的甘夫人,活得异常谨慎。她深知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野心,也明白刘备 “煮酒论英雄” 时的隐忍。曹操曾多次派人以 “赏赐” 为名,观察刘备府中的动静,甘夫人总是亲自接待这些使者,言行举止滴水不漏:既不表现出对曹操的谄媚,也不流露对现状的不满,只是以 “妇人不知政事” 为由,将所有关于军政的询问都推给刘备。

有一次,曹操的夫人卞氏邀请许昌城中的诸侯家眷赴宴,席间卞氏故意问甘夫人:“听闻玄德公早年曾在涿郡贩卖草鞋,夫人嫁给他后,是否觉得委屈?” 这看似平常的问话,实则暗藏试探 —— 若甘夫人表现出不满,便会被曹操视为刘备 “心怀怨恨” 的证据。甘夫人却微笑着回答:“玄德公虽早年贫寒,却心怀大志,常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我能陪伴他左右,见证他为大义奔波,是我的福气,何来委屈之说?” 她的回答既维护了刘备的尊严,又没有得罪卞氏,让在场的人都暗自佩服。

建安四年(公元 199 年),刘备趁曹操派他截击袁术之机,逃离许昌,重新占据徐州。曹操得知后大怒,亲率大军征讨,刘备战败,关羽被擒,甘夫人再次陷入险境 —— 这一次,她被曹操的部将曹仁俘获,押往许昌。与上次被吕布囚禁不同,曹操对甘夫人的态度更为复杂:他既想利用甘夫人牵制刘备,又想通过善待她来招降刘备。据《魏略》记载,曹操曾派人告诉甘夫人:“若你能劝刘备归降,我便封你为‘夫人’,与卞氏同列。” 甘夫人却断然拒绝:“我夫玄德,乃汉室宗亲,岂会屈从于篡汉之贼?你不必多言!”

被囚许昌期间,甘夫人与同样被擒的关羽有过几次接触。关羽曾想趁夜带着甘夫人逃离,却被甘夫人阻止:“云长若带我走,曹操必以‘劫持人质’为由追杀,你我皆难脱身。不如你先设法归降曹操(实则为保全性命待机脱身),日后再寻机会与兄长重逢。我在此处,曹操为拉拢兄长,必不敢害我。” 关羽听从了甘夫人的建议,这才有了后来 “土山三约”“千里走单骑” 的传奇。而甘夫人则在许昌继续隐忍,她利用曹操对她的 “礼遇”,暗中收集许昌的军政信息,待关羽逃离许昌时,将这些信息偷偷交给关羽,为刘备后来联合袁绍抗曹提供了重要帮助。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刘备在袁绍麾下时,甘夫人终于在关羽的护送下,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袁绍的邺城。当刘备看到风尘仆仆的甘夫人与关羽时,不禁泪如雨下 —— 此时他已得知自己的另一位妻子糜夫人在战乱中失踪(一说病逝),甘夫人的归来,不仅是夫妻重逢,更是对他破碎家庭的一种慰藉。袁绍为拉拢刘备,特意为甘夫人安排了宽敞的府邸,还赏赐了许多财物,甘夫人却将大部分财物分给了跟随刘备流亡的士兵家属,自己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她对刘备说:“如今兄长正值用人之际,当以笼络人心为重,这些身外之物,不必放在心上。”

建安六年(公元 201 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战败,刘备失去依靠,不得不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虽表面欢迎刘备,却对他心存忌惮,只给了他新野一小块地盘。在新野的七年里,甘夫人终于过上了一段相对安稳的生活,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她为刘备生下了儿子刘禅(小名阿斗)—— 这一年,刘备已年近五十,老来得子,对刘禅格外疼爱,甘夫人作为生母,地位也更加稳固。

然而安稳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南下,目标直指刘备。刘备当时驻守樊城,得知消息后,被迫带着新野、樊城的十万百姓向南逃亡 —— 他深知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愿抛弃百姓,却也因此拖慢了行军速度,被曹军先锋曹纯的五千 “虎豹骑” 追上。

这场发生在当阳长坂坡的战役,成为甘夫人人生中最凶险的时刻。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当时曹军 “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突然袭击刘备的队伍,刘备军瞬间溃散,“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这里的 “妻子”,指的就是甘夫人与刘禅 —— 在乱世中,诸侯为保命抛弃家眷是常事,刘备此前也有过类似经历,但这一次,甘夫人没有像以往那样被动等待救援,而是展现出了母亲的本能。

当曹军冲散队伍时,甘夫人抱着刘禅躲进了一片芦苇丛中。她用自己的外衣裹住刘禅,捂住他的嘴,防止他哭闹引来曹军。周围不断有士兵和百姓被曹军杀害,鲜血染红了芦苇丛的积水,甘夫人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她仔细听着曹军的动向,趁曹军转移注意力时,悄悄更换藏身地点。有一次,一名曹军士兵发现了她的藏身之处,举刀就要砍来,甘夫人抱着刘禅跪在地上,含泪哀求:“我乃左将军之妻,此子乃左将军独子。你若杀我,左将军必报此仇;你若放我们一条生路,日后必有重谢!” 那名士兵或许是被甘夫人的哀求打动,或许是忌惮刘备的声望,犹豫了片刻后,竟转身离开了。

就在甘夫人陷入绝境时,赵云出现了。当时赵云本已随刘备突围,却发现甘夫人与刘禅失踪,立刻调转马头,单枪匹马杀回曹军阵中。据《云别传》记载,赵云 “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这段看似简单的记载背后,是赵云七进七出曹军阵的惨烈搏杀 —— 他每一次冲进去寻找甘夫人,都要面对数十名曹军士兵的围攻,身上的铠甲被砍得布满缺口,鲜血浸透了战袍。

当赵云终于在芦苇丛中找到甘夫人时,她已因连日奔波与惊吓,体力透支到极限。看到赵云,甘夫人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她颤抖着将刘禅递给赵云:“子龙,阿斗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把他送到玄德身边,我…… 我若不能走,便不必管我!” 赵云当即跪下,双手接过刘禅:“夫人放心!云就是拼了性命,也要将少主和夫人护送到主公身边!”

随后,赵云抱着刘禅,护着甘夫人,开始向外突围。曹军士兵源源不断地涌来,赵云挥舞着长枪,左冲右杀,甘夫人则在赵云的保护下,紧紧跟在他身后,即使脚下被石头绊倒,也立刻爬起来继续跑。有一次,一支流箭射向刘禅,甘夫人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箭射中了她的肩膀,鲜血瞬间流了出来,她却只是咬着牙,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 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否则刘禅就真的危险了。

最终,赵云凭借过人的武艺,带着甘夫人与刘禅突破了曹军的包围,与刘备会合。当刘备看到赵云抱着刘禅、甘夫人肩头带伤走来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接过刘禅,却又将孩子扔在地上,怒声道:“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甘夫人连忙将刘禅抱起,对刘备说:“玄德,子龙拼死救回我们母子,你怎能如此?阿斗年幼,不懂事,你若要怪,便怪我吧!” 刘备这才醒悟过来,连忙向赵云道歉,又亲自查看甘夫人的伤口,心疼不已。

长坂坡的这场劫难,让甘夫人的身体受到了严重损伤 —— 肩膀的箭伤虽经医治,却留下了病根,每逢阴雨天便疼痛难忍。但这场劫难也让她的形象更加丰满:她不再只是刘备身边 “常摄内事” 的贤内助,更是一位为了保护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母亲。

长坂坡之战后,刘备与孙权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终于获得了喘息之机。战后,刘备占据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将治所设在公安(今湖北公安),甘夫人也终于迎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

此时的刘备,虽已拥有荆州的地盘,但麾下人才依旧匮乏,内部势力也存在矛盾 —— 关羽镇守荆州北部,张飞、赵云协助治理南部,诸葛亮则负责统筹全局,而甘夫人则在府中扮演着 “调和剂” 的角色。她深知刘备集团内部的复杂性,尤其是关羽性格孤傲,与其他将领时有摩擦,甘夫人便经常以 “家眷” 的身份,邀请关羽的夫人胡氏、张飞的夫人夏侯氏来府中做客,通过女眷之间的交流,缓解将领之间的矛盾。

有一次,关羽因不满诸葛亮对长沙郡的治理安排,与诸葛亮发生争执,甚至几天不愿上朝。甘夫人得知后,特意邀请胡氏来府中喝茶,闲聊时对胡氏说:“军师(诸葛亮)虽年轻,却有经天纬地之才,玄德能有今日,多亏了军师的辅佐。云长为人正直,只是性子急了些,若因小事与军师产生隔阂,岂不是让玄德为难?” 胡氏将甘夫人的话转达给关羽,关羽听后恍然大悟,第二天便主动向诸葛亮道歉,化解了一场内部危机。

甘夫人对刘禅的教育也格外用心。虽然刘禅当时只有几岁,但甘夫人每天都会亲自教他读书写字,还经常给他讲刘备早年的经历,告诉他人:“你父亲虽出身贫寒,却始终心怀大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从未放弃。你将来要像你父亲一样,做一个有担当、有抱负的人。” 她还特意请诸葛亮为刘禅挑选老师,教他学习《论语》《尚书》等儒家经典,为刘禅后来成为蜀汉皇帝打下了基础。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 年),刘备为了巩固与孙权的联盟,迎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又称孙夫人)。孙夫人出身江东豪门,性格刚烈,身边带着数百名侍女和侍卫,且这些侍卫都手持兵器,府中气氛十分紧张。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孙夫人 “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甚至有传言说她想将刘禅带回江东,作为牵制刘备的筹码。

面对这样一位 “强势” 的继室,甘夫人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嫉妒或不满,反而主动与孙夫人搞好关系。她经常邀请孙夫人来府中做客,陪她谈论江东的风土人情,还特意让刘禅称呼孙夫人为 “母亲”。有一次,孙夫人因不满刘备对荆州的治理,与刘备发生争吵,甚至收拾行李想要返回江东。甘夫人得知后,连夜赶到孙夫人的府邸,对她说:“妹妹,玄德并非有意惹你生气,只是如今荆州初定,事务繁杂,他也是身不由己。你若此时返回江东,孙权大人定会误会玄德,到时联盟破裂,对江东和荆州都没有好处。” 孙夫人听了甘夫人的话,冷静下来,最终放弃了返回江东的想法。

甘夫人的隐忍与智慧,不仅维护了刘备家庭的和睦,也巩固了孙刘联盟。刘备曾对诸葛亮说:“甘氏虽柔弱,却有大智慧,若不是她在府中调和,我不知要多费多少心力。” 然而,长期的战乱流离与操劳,早已掏空了甘夫人的身体。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 年),甘夫人在公安病逝,年仅二十多岁。

甘夫人的去世,让刘备悲痛不已。当时刘备正准备进军益州,夺取更大的地盘,却不得不暂时搁置计划,为甘夫人举办葬礼。他亲自为甘夫人挑选墓地,将她安葬在南郡(今湖北江陵)的城外。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甘夫人的墓前痛哭流涕:“你随我漂泊多年,受尽苦难,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安稳的日子,你却离我而去,我对不起你啊!”

甘夫人去世后,刘备虽后来又娶了吴懿的妹妹吴夫人(即后来的穆皇后),但始终没有忘记甘夫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立刻追谥甘夫人为 “皇思夫人”,并派使者前往南郡,准备将甘夫人的灵柩迁到成都安葬。然而,就在灵柩即将启程时,关羽被孙权杀害,荆州被东吴占领,迁葬之事被迫搁置。

章武元年(公元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提及甘夫人的迁葬之事,还特意召集群臣商议,想要追谥甘夫人为皇后。当时有大臣提出异议:“如今陛下已有穆皇后(吴夫人),若再追谥甘夫人为皇后,恐有不妥。” 刘备却反驳道:“甘氏随我颠沛流离,患难与共,若不是她,阿斗早已不在人世,蜀汉也无今日。她虽去世,却功不可没,追谥她为皇后,是理所当然之事!”

诸葛亮也极力支持刘备的决定,他在奏疏中写道:“皇思夫人(甘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乃陛下之良配,后主之慈母。昔年在当阳,夫人舍身护主,功在社稷。如今陛下称帝,当追谥夫人为皇后,以慰夫人在天之灵,也让天下人知晓陛下不忘旧恩。” 最终,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追谥甘夫人为 “昭烈皇后”,并派人克服重重困难,从荆州将甘夫人的灵柩迁到成都,与自己的陵墓(惠陵)合葬。

甘夫人的儿子刘禅即位后,对母亲的思念更是深切。他不仅时常前往惠陵祭拜甘夫人,还下令在成都为甘夫人修建了一座 “昭烈皇后庙”,派专人看管,四时祭祀。据《汉晋春秋》记载,刘禅曾对大臣说:“朕年幼时,若不是母亲舍身相护,朕早已死于长坂坡。母亲的恩情,朕永生难忘。”

在整个三国历史中,甘夫人或许不是最出名的女性人物 —— 比起大乔、小乔的浪漫传说,或是孙尚香的刚烈传奇,她的故事显得更加平实。但正是这份平实,才更凸显出她的伟大:在那个 “男尊女卑”“人命如草芥” 的乱世,她既是刘备身边 “常摄内事” 的贤内助,为他打理府中事务、调和内部矛盾;又是一位为了保护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母亲,在长坂坡的生死关头展现出惊人的勇气;更是一位懂得隐忍与智慧的女性,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维护着家庭与联盟的稳定。

甘夫人的一生,是三国乱世中无数女性命运的缩影 —— 她们没有权力左右历史的走向,却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身边的人,支撑着乱世中的家庭与信念。正如诸葛亮在追谥奏疏中所说:“夫人之德,足以垂范后世。” 她的故事,不该被淹没在三国英雄的光环之下,而应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闪耀的 “珠玉”,被永远铭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