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25日,距离龙国与汉斯、奥匈达成《同盟国巴尔干局势协调协议》已过去五日。京城中枢会议楼的小会议室里,一场仅限核心领导层的闭门磋商正在进行,烟雾缭绕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审慎与决断——今日要敲定的,是针对意大利与奥斯曼的最终谈判方案,这盘以巴尔干为棋盘、以列强利益为棋子的棋局,已到了落子的关键一刻。
“诸位,情报部门最新消息,协约国已暗中向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输送武器,巴尔干同盟的雏形已现,他们就是在等意土战争爆发,趁机向奥斯曼发难。”李和将一份加密情报拍在桌上,语气凝重,“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驻军仅有八万,且战斗力低下,若巴尔干同盟趁虚而入,他们丢失的绝不仅仅是欧洲领土,甚至可能引发内部动荡,最终退出同盟国阵营。”
丁汝昌指尖敲击着桌面,沉声道:“所以我们的核心策略不能变——让奥斯曼放弃的黎波里,换取在巴尔干的绝对利益,同时用仆从军帮他稳住巴尔干;意大利得到的黎波里,满足其殖民诉求,这样两国都不会脱离同盟国,还能借奥斯曼之手,打断协约国在巴尔干的渗透。”
“可奥斯曼是出了名的‘打肿脸充胖子’。”张之洞捻着胡须,语气带着担忧,“的黎波里虽远,但也是奥斯曼的殖民地,让他们主动放弃,等于让他们在国际上丢尽颜面,奥斯曼高层恐怕不会同意。”
“所以不能让他们‘主动放弃’,要让他们‘被迫放弃’。”李和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们可以设计一场‘象征性战争’——9月意大利按历史轨迹‘宣战’,双方投入少量核心兵力,再让龙国仆从军分别加入两边,打几场‘惨烈’但无关痛痒的战役,奥斯曼‘抵抗不力’,最终‘无奈’割让的黎波里。这样既保住了奥斯曼的面子,又让意大利得到了实际利益。”
左帅点头附和:“这个办法好。奥斯曼的核心利益始终在巴尔干,只要我们承诺帮他稳住巴尔干,甚至让他从巴尔干同盟身上‘割肉’,他们必然会权衡利弊。失去一个遥远的殖民地,换来欧洲本土的稳固,这笔账他们会算。”
段帅补充道:“20万仆从军的分配方案也要明确。奥斯曼要对付巴尔干同盟,需要更多兵力,我建议给奥斯曼12万,意大利8万。意大利的8万主要用于占领的黎波里,维持秩序,减少他们的人力消耗;奥斯曼的12万则作为主力,配合其本土军队,收拾巴尔干同盟。”
“关键是‘不能灭了巴尔干同盟’。”李和特意强调,“把他们打疼、打服就行,让他们吐出侵占奥斯曼的领土,赔偿战争损失,但要保留其国家实体。留着他们能继续牵制协约国的精力,让协约国不敢轻易在巴尔干加码,也能避免奥斯曼在巴尔干过于强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保持区域平衡。”
孙总理从财政角度补充:“贷款方案也要跟上。给意大利的贷款,让他们用的黎波里的石油、橡胶资源做抵押;给奥斯曼的贷款,用巴尔干地区的矿产和关税做抵押。年利率维持在3%,但还款期限可以延长到15年,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也能绑定两国与龙国的经济利益。”
众人一番商议,最终敲定了谈判方案的核心:以“象征性战争 殖民地换巴尔干利益”为核心,辅以仆从军支援与优惠贷款,分别说服意大利与奥斯曼,同时借奥斯曼之手打击巴尔干同盟,削弱协约国在巴尔干的影响力。方案既定,李和立刻下令外交团队兵分两路,分别对接意大利驻华大使朱塞佩·巴雷蒂与奥斯曼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
5月27日上午,奥斯曼驻华大使馆内,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身着传统奥斯曼长袍,面色严肃地接待了龙国谈判代表团。这位大使深知奥斯曼帝国的困境:国内改革乏力,军队战斗力低下,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尖锐,而意大利对的黎波里的觊觎已昭然若揭。但作为“横跨三洲的帝国”最后的尊严,他绝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块领土。
“赛义德大使,我们开门见山。”李和作为龙国谈判代表,率先开口,“当前局势对奥斯曼而言,已是危在旦夕。意大利对的黎波里志在必得,协约国在背后推波助澜,而巴尔干的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已在暗中组建同盟,就等你我两国开战,他们便会群起而攻之。”
赛义德帕夏眉头紧锁:“李司令,的黎波里是奥斯曼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大利若敢宣战,我们必将血战到底。至于巴尔干,那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所在,绝不容许任何国家染指。”
“血战到底?”李和语气平淡,却直击要害,“奥斯曼在的黎波里的驻军仅有一万五千人,意大利海军已封锁了地中海航线,援军根本无法抵达。而巴尔干地区,你们的八万驻军分散在各个据点,面对装备精良、得到协约国支持的巴尔干同盟,能坚持多久?根据我们的情报,一旦开战,奥斯曼将在半年内失去全部欧洲领土,甚至君士坦丁堡都会受到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