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128章 雨润新芽破土时

晨雾刚被朝阳撕开一道口子,半山腰的堤坝施工现场就炸开了锅。秦大山的儿子光着膀子往搅拌机里倒砂石,古铜色的脊梁上沾着水泥灰,一抬手就抹出两道白印;李伟扛着半袋速凝剂往坝顶跑,帆布手套被袋口的麻绳磨得发烫,肩膀上的红痕比昨天更明显——昨晚连夜联系的速凝剂还没到,老郑说这几小时是水泥初凝的关键期,要是赶在变天前砌完第一排石块,就能扛住大概率会来的春雨。

“李老师,水泥浆快跟不上了!”王大叔蹲在坝底挥着瓦刀喊,他的手掌被水泥烧得脱皮,缠上的纱布渗着淡粉色的水迹,“这灰浆太稀,砌上去的石头老往下滑!”

李伟把速凝剂袋往地上一掼,弯腰抓过一把灰浆捻了捻——果然发黏却不成型,湘西的晨露渗进砂石堆,让原本1:3的配比失了衡。“再加两铲干水泥!”他扯开嗓子喊,同时摸出对讲机,“周小雨,问下‘湘西建材刘总’,速凝剂到哪了?再联系‘工程队老王’,他们的碎石筛得怎么样了!”

周小雨的直播架就支在坝边的老槐树下,镜头里一半是忙碌的人影,一半是天边渐渐积厚的乌云。“家人们,情况有点紧急!天气预报说上午十点有中雨,可我们的速凝剂还没到,灰浆因为返潮黏性不够,再耽误下去,刚砌的石块可能会被雨水冲垮!”她把麦克风凑到搅拌机旁,“你们听这声音,机器都快转不动了——”

话没说完,弹幕里的“技术流”已经动了起来。“建筑监理老杨”的认证标闪着红光:“赶紧在灰浆里加适量生石灰!湘西的土是酸性的,生石灰既能中和潮气,又能临时提高强度,我当年在山区修桥就这么应急!注意比例,每百斤灰浆加五斤,多了会开裂!”

“建材店小张”紧跟着跳出来:“我在吉首建材市场,刘总的速凝剂刚上高速!我这里有十袋备用的,现在骑摩托送过去,走盘山公路,四十分钟准到!不用钱,算我给堤坝‘加道保险’!”

“农村瓦匠老李”的留言带着土办法的实在:“找些干稻草,剪成一寸长的碎段拌进灰浆里,像给水泥加钢筋!我们盖老房子遇到雨天就这么弄,虽然不如速凝剂好,但撑到雨停没问题!”下面立刻有人附和:“这个我爷爷也用过!稻草吸潮还能挂浆,管用!”

李伟眼睛一亮,对着镜头喊:“老杨、小张、李师傅,太谢谢了!秦大爷,您带几个婶子去晒谷场抱干稻草,要晒得最透的那种!王大叔,加生石灰,按老杨说的比例来!”他刚说完,就看见远处的盘山公路上,一辆红色摩托溅着尘土冲了过来,车后座绑着鼓鼓的白色袋子——是建材店小张到了。

“李老师,速凝剂来了!”小张把摩托往路边一摔,抱着袋子就往坝上跑,雨衣都没顾上穿,头发被风吹得贴在脸上,“刘总那边堵车了,我这是店里的应急货,先给你们顶上!”

李伟一把接过袋子,撕开封口就往搅拌机里倒。速凝剂的白色粉末和灰浆混在一起,原本稀软的浆体瞬间变得黏稠。“加稻草!”他喊着抓起一把碎稻草扔进去,机器转动的声音立刻变得沉稳起来。“小张,多亏你了!这钱我们现在就转你!”

“别提钱!”小张抹了把脸上的汗,抓起旁边的瓦刀就帮着砌石,“我爸当年就是修这条渠的,他常说,这堤坝是龙鼻嘴村的命根子。今天能帮上忙,比啥都强!”

弹幕里瞬间刷起“湘西汉子好样的”。“老茶客”团长的连麦弹了出来,屏幕里他举着新的捐款明细:“第六批捐款追加20万,专门用于购买防雨布和应急建材!刚联系了吉首的劳保用品厂,五十床防雨布已经装车,走应急通道,一个半小时到!还有位‘匿名工程师’捐了一套混凝土强度检测仪,说等雨停了帮你们测堤坝质量。”

“太及时了!”周小雨对着镜头鞠躬,“家人们看,小张师傅刚送来了速凝剂,老杨师傅的生石灰办法正在用,稻草也加进了灰浆里——咱们的堤坝,一定能扛住这场雨!”

九点五十分,第一滴雨砸在安全帽上,发出“嗒”的轻响。此时坝顶的第一排浆砌石刚砌完,李伟带着人用塑料布临时盖住,刚捆好绳结,豆大的雨点就密集地砸了下来。“所有人撤到雨棚下!”他喊着把最后一袋水泥扛进临时搭建的帆布棚,裤脚的泥块被雨水泡软,一踩一个深坑。

沈亦舟带着晓茶和春芽妈妈早就在棚里支起了大铁锅,锅里的山泉水煮得咕嘟冒泡,旁边的竹篮里放着茶油、土鸡蛋和粉丝捐来的五常大米。“先煮点热的暖暖身子!”沈亦舟递过一条干毛巾,“晓茶刚测了老茶籽那边的湿度,雨水渗下去后,土壤湿度已经到65%了,刚好达到发芽要求。”

趁着水还没开,他从背包里翻出爷爷的笔记,指尖摩挲过泛黄的纸页——其中一页用红笔标注着“湘西茶酒古法”,字迹虽有些模糊,却清晰写着“清明后二叶一心茶芽,配本地糙糯米,山泉浸泡三时辰,发酵需避光,温度恒在廿二至廿五度,七日滤渣,封存百日启坛,味甘而不烈”。

“张教授,您看这个古法可行吗?”沈亦舟掏出手机拍下笔记,发给刚抵达安置点的省农科院专家,“我们想把茶酒做成特色产品,帮村民多增收。”消息刚发出去,张教授的视频通话就打了进来,镜头里他戴着老花镜,对着笔记照片反复端详:“这个方子很有价值!湘西糯米淀粉含量高,和茶芽的茶多酚互补,能中和酒的烈气。不过发酵时要控制杂菌,我明天带微生物检测盒过来,咱们先做小批量试验。”

“太好了!”沈亦舟眼睛一亮,“我们明天就采摘新茶芽,糯米用粉丝刚捐的湘西本地品种,保证原料正宗。”挂了电话,他把笔记折好放进防水袋,晓茶凑过来好奇地问:“沈老师,茶酒真的能喝吗?会不会有茶的苦味?”“按古法做不会,”沈亦舟笑着解释,“发酵会转化茶芽的涩味,最后酿出来的酒会带清香,爷爷说以前山民劳作后喝一杯,驱寒又解乏。”

“真的?”李伟眼睛一亮,刚要往外冲,就被沈亦舟拉住:“雨停了再去看,现在出去淋感冒了,谁给大家做‘雨前暖身饭’?”他指了指铁锅,“我按你之前说的,把茶油烧到七成热,鸡蛋炒得金黄,再下米饭,保证香。”

春芽宝宝被妈妈抱在怀里,小手扒着棚边的竹杆往外看,雨滴砸在麦秸上溅起细小的水花,他咯咯地笑着,突然伸出手,像是要去接天上的雨。“这孩子,跟雨水也亲。”春芽妈妈笑着擦去他手上的水珠,“刚才他扶着茶苗站了好一会儿,脚底下的麦秸都湿了,也不肯挪地方。”

雨势渐缓时已近黄昏,李伟踩着泥泞去堤坝查看,刚砌的石块被防雨布盖得严严实实,边角压着沙袋防止被风吹掀。老郑正蹲在坝底调试渗水量检测仪,探针插入坝体缝隙时,他冻得缩了缩脖子:“刚测的湿度正常,但夜里温度要降五六度,水泥凝固怕受影响。”

“那咱们轮流守着。”李伟解下腰间的毛巾递给老郑,“你前半夜值岗,每小时测一次数据,我后半夜来换你。沈亦舟在熬姜茶,等下装保温桶送过来,夜里山上风硬,别冻着。”他指着远处的安置点,“我让阿明找了两床厚棉被,就放在坝边的临时棚里,冷了就裹着歇会儿。”

老郑咧嘴一笑,露出沾着水泥灰的牙齿:“放心,我当年在三峡工地上守过泄洪闸,比这更险的夜都熬过。就是这检测仪按钮滑,我找了截麻绳缠上,等下给你用着顺手。”说着从工具包掏出件加厚雨衣,“劳保厂送的新货,防水性比我那件强,你后半夜穿这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