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129章 茶芽引客来,山泉入厨香

李伟的笔刚在笔记本上记下“老赵货车号:湘U·”,村口的土路上就传来了货车爬坡的“突突”声——不是老赵的大货车,是辆银灰色的SUV,车标都被泥糊得看不清,却开得飞快,车轮碾过积水坑溅起半米高的泥花。

“是老杨!”周小雨举着直播架往前跑了两步,镜头里SUV的车窗降下,露出一张满是胡茬的脸,正是水电工老杨,他手里举着一卷密封胶带晃了晃,嗓子喊得沙哑:“李老师!管箍和胶带送到!我跟老赵的货车通了电话,他在前面山坳遇到小塌方,正等着铲车清路,估计还要半小时到!”

老杨跳下车,工装裤的裤脚还沾着高速服务区的泡面汤,他从后备箱拖出两个大纸箱,“这里面是100个国标管箍,都是加厚的,还有5卷防冻密封胶带,就算冬天零下几度也不会裂。”他抹了把脸上的灰,从口袋里掏出个保温杯,灌了一大口热茶,“我从吉首出发时加了个急单,老板说‘春芽的事比赚钱要紧’,硬是让仓库小哥临时加班打包,我连晚饭都没吃,就啃了个面包。”

李伟赶紧接过纸箱,触手冰凉——里面放着冰袋保鲜,怕密封胶带在高温下变质。“辛苦你了老杨,先去帐篷里歇会儿,晓茶刚熬了薄荷水,解乏。”他转头对沈亦舟说,“你带几个村民去路口接老赵,顺便把石灰水浸泡的木桩再翻一遍,别让底部泡不透。”

沈亦舟刚应下来,春芽宝宝就拽住了他的衣角,小手往老杨的SUV指——他看到了车后座的工具箱,以为是新的“玩具”,踮着脚要去摸。老杨笑着抱起他,从口袋里掏出个迷你螺丝刀:“小家伙,这个给你当玩具,别往嘴里塞啊。”春芽立刻攥紧螺丝刀,趴在老杨肩膀上,小脑袋随着老杨的脚步一点一点的,像是在勘察地形。

弹幕里早已笑成一片:“春芽宝宝这是要当‘工地监工’啊”“老杨自带奶爸属性,比李老师会哄娃”“老赵还在堵车,咱们来赌一把,他会不会被春芽抢了司机位”。“加班狗阿凯”的留言格外显眼:“老杨辛苦了!我刚给小琳发消息,说春芽团队缺水电工,她居然说要过来给大家做‘辣椒炒管箍’,吓得我赶紧把她拉黑了!”

“小琳本琳”秒回:“阿凯你跑不掉的!等我把改良版‘川味印楝饭’做好,亲自送到龙鼻嘴村,让你尝尝什么叫‘痛并快乐着’!”下面跟着一串“保护阿凯”“小琳厨神出征,寸草不生”的调侃,连刚喝薄荷水的老杨都喷了出来。

半小时后,老赵的货车终于到了。车斗里的pE管用防雨布盖得严严实实,掀开布的瞬间,淡蓝色的管道在路灯下泛着光。“路上耽误了,实在对不住!”老赵跳下车,啤酒肚上的衬衫都湿透了,他递过一份质检报告,“这是pE管的检测报告,抗压强度是国标两倍,埋在地下能用五十年,比pVc管结实多了。”

李伟刚接过报告,指腹摩挲着检测报告上的“抗压强度≥1.6mpa”字样,老杨已经扛着热熔机跑了过来——机器线盘在他肩上,金属喷头还带着运输时的余温,他蹲在地上铺开图纸,用三块鹅卵石压住边角,指尖戳着图纸上的红圈:“从堤坝到茶园的引水渠是500米,咱们分三段接,每段留一个dN50的检修口,接口处用钢丝网加固,防止后期沉降开裂。”他从工装口袋里掏出卷尺,“我刚量过,沟深得挖80厘米,刚好没过冻土层,冬天也不会裂。”

夜色渐浓,堤坝旁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橘黄色的光洒在淡蓝色pE管上,像铺了一条发光的绸带。李伟攥着铁锹把往土里扎,铁锹头插进潮湿的红壤时发出“噗嗤”闷响,翻起的土块里还裹着草根。他甩了甩胳膊上的汗,袖口的泥点溅在裤腿上,和之前的污渍叠成深色的斑:“都把沟底拍实了!别留虚土,不然管子会沉!”不远处,老杨的热熔机“嗡”地启动,白烟裹着塑料融化的气味飘过来,水管对接的“咔嚓”声、扳手拧动的“咔咔”声,在山谷里撞出回声。沈亦舟则带着王大妈几人往工地送夜宵,竹篮里的玉米还冒着热气,玉米须粘在篮沿上,沾着的水珠滴在石板路上,晕出细小的湿痕。

“李老师,歇会儿吃点东西!”沈亦舟把玉米递到李伟手里,看着他满是泥的手,又递过一张湿巾,“你这手都磨出茧子了,待会儿别碰热熔机,容易烫着。”李伟咬了一口玉米,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他含糊不清地说:“没事,我以前在餐馆帮厨,比这烫的锅都端过。”

周小雨的镜头对准了正在接水管的老杨,他戴着护目镜,热熔机喷出的白烟把他的脸熏得发白,手套被烫出了几个小洞也没察觉。“家人们看,现在是晚上十一点,老杨已经连续工作三个小时了,中间就啃了个玉米。”她把麦克风凑到老杨耳边,“杨师傅,跟大家说两句吧。”

老杨摘下护目镜,眼尾的皱纹里卡着白灰,他用手背蹭了蹭,反而把灰抹得更开。“没啥说的,就想早点把水管接好,让茶苗喝上山泉。”他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攥了攥发烫的热熔机手柄,“我老家在黔东南的苗寨,比这儿还偏,当年我爹就是挑着两桶水往山上浇茶树,脚一滑摔下坡,腿骨裂了三道缝。现在看到春芽团队,就像看到当年想修水渠的老村长——都是想给土地留条活路。”他踢了踢脚边的pE管,“这管子我跟老板磨了半宿,他一开始说要走流程,我把直播里老茶籽发芽的视频给他看,他当场拍板:‘这活我捐了,算公司的公益款’,还说以后春芽茶园的水电活,都按成本价算,材料质量比国标再高一个档。”

弹幕瞬间被“致敬老杨”“老板格局”刷屏,“老茶客”团长的连麦申请几乎是立刻弹了出来。屏幕里他举着一份Excel表格,字体调得极大:“李老师,我刚和老赵、老杨的老板签了‘春芽帮扶协议’,以后农资、建材都锁死成本价。另外说个大事——第八批定向捐款凑齐了,整整50万!专门建春芽厨房!”他滑动表格,“这里有明细:广东粉丝‘奶茶店主阿珍’捐了2万,说以后厨房的奶茶原料她包;上海‘建筑师老吴’捐了5万,还免费出了厨房设计图;剩下的都是咱们粉丝一块两块凑的。我已经把捐款明细和预算表同步给晓茶了,每一笔都能查。”

李伟握着玉米的手顿在半空,玉米粒的清甜还在舌尖,眼眶却突然发热。他对着镜头深深鞠躬,后腰的衣服被汗水浸得发皱,弯下去时贴在背上:“谢谢阿珍,谢谢老吴,谢谢每一位家人!晓茶手里的预算表我看过,50万刚好够:15万买钢筋水泥,12万买厨房设备——蒸箱、灶台都要耐用的,10万付人工,8万备着买食材,剩下5万留作应急。今天奠基,明天就动工,每一笔支出都会拍视频公示,晓茶负责记账,沈亦舟监督,绝对透明!”他咬了口玉米,甜汁混着眼泪咽下去,“这厨房不光是做饭的地方,以后咱们要在这儿做茶点、搞培训,让村里的媳妇们都能学门手艺,靠自己挣钱。”

凌晨一点,最后一段水管的热熔接口终于冷却。老杨戴着厚手套拧开阀门,山泉顺着pE管奔涌而出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水流撞击蓄水池壁的“哗啦啦”声,像山涧的歌谣。月光洒在水面上,碎银般的波光里,能看见水珠里裹着的细小沙粒。老杨关掉阀门时,声音带着哭腔,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成了!打压测试过了,1.2mpa稳压十分钟,滴水不漏!这管子,能陪茶苗长五十年!”

人群爆发出欢呼声,春芽宝宝被李伟举起来,小手拍得通红,对着水管“咿咿呀呀”地喊着,像是在和山泉打招呼。周小雨的镜头里,弹幕被“泪目”“太好了”刷屏,“外卖小哥阿力”的留言格外醒目:“我今天送了80单外卖,看到水管通了,觉得再累都值了!以后春芽厨房的外卖,我包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村口就传来了汽车喇叭声。周小雨的对讲机响了:“小雨!林老到了!带着满满一车茶苗,还有省农业厅的领导!”

“林老来了!”李伟一骨碌从帐篷里爬起来,军用胶鞋踩在帐篷布上发出“沙沙”响,他抓过搭在帐篷杆上的t恤擦了把脸,眼角的眼屎混着灰浆蹭成一道黑印。沈亦舟已经抱着春芽站在帐篷外,孩子还揉着眼睛,睫毛上沾着细小的绒毛,小脸上的睡痕压得通红。村口的土路上,黑色商务车的轮胎碾过晨露打湿的路面,车门打开,林老拄着枣木拐杖走下来——拐杖头包着铜皮,是沈老当年送他的,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领口别着枚小小的茶苗徽章。“李老师,亦舟!”林老快步迎上来,拐杖点在地上的“笃笃”声格外有力,“我可算追上你们的进度了!”

“林老您可太赶了!”李伟赶紧上前扶他,触到老人手腕时才发现,他袖口下的皮肤烫得像暖炉,“您是不是发烧了?”林老摆摆手,力道却很足:“小毛病,昨天看直播到后半夜,今早四点就出发,有点着凉。”他指了指身后的货车,帆布篷被风吹得鼓鼓的,“里面是两千株‘福鼎大白’茶苗,都是我茶园里三年生的壮苗,根系都用营养钵包着,成活率能到95%。还有二十袋腐熟的茶粕肥,比化肥养土,不会烧苗。”他从口袋里掏出个保温壶,“这是我泡的老茶,用山泉水焖了一路,你们尝尝,还是当年的味道。”

秦大山拄着拐杖走了过来,看到林老就红了眼眶:“林老,您还记得我吗?三十年前,您来湘西考察,在我家喝过老茶。”林老仔细看了看他,突然笑了:“记得!你当年给我泡的茶,是用山泉水煮的,味道特别鲜。没想到三十年后,咱们因为老茶籽又见面了。”

春芽宝宝被沈亦舟放在地上,他走到林老面前,仰着小脸看他,突然举起手里的迷你螺丝刀,又指了指远处的茶园,像是在邀请林老去看他的“工地”。林老被逗笑了,弯腰抱起他:“小家伙,你就是春芽吧?我听亦舟说,你是老茶籽的‘小守护神’。”春芽立刻搂住林老的脖子,把沾着泥土的小手往他脸上蹭,惹得众人都笑了。

一行人刚走进茶园,林老就挣开李伟的搀扶,直奔那几株老茶籽。他蹲下身时,中山装的后摆扫过带着晨露的麦秸,裤脚沾了片湿痕。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拨开麦秸,指腹轻轻碰了碰芽尖——嫩白的芽茎上还沾着湿润的红壤,芽尖的露珠滚落在他手背上,凉丝丝的。“太好了……”林老哽咽着,眼泪砸在土垄上,洇出小小的深色圆点,“这宋种茶籽,当年我爷爷从潮汕带到香港,日军轰炸时藏在煤堆里才保住。我守了它六十年,换了三个铁皮盒,就怕断了根。现在看到它发芽,我总算能跟祖宗交代了。”

秦大山拍了拍林老的肩膀:“林老,您放心,我们龙鼻嘴村的人,会像守着老祖宗一样守着这些茶苗。以后您就常来,咱们一起喝茶、种茶。”

陈专家走了过来,递给林老一份培育方案:“林老,这是我结合沈老的笔记做的方案,您看看。咱们的老茶籽发芽情况很好,再过半个月就能移栽,到时候把您带来的茶苗一起种,形成茶林,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提高产量。”

林老接过方案,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没察觉,指腹划过纸上“茶苗共生”的批注,突然笑了:“这是你爷爷的笔迹吧?当年他就说,茶是活物,要跟人一样抱团生长。”他从怀里掏出个红布包,布料磨得起了毛边,里面是枚铜制茶针——针身刻着缠枝茶纹,尾端刻着个“沈”字。“这是你爷爷在淮安救灾时送我的,那年冬天冷,我们用它煮茶暖手。”他把茶针塞进沈亦舟手里,掌心的温度透过金属传过去,“现在交给你,希望你能守住他的念想,也守住这片茶。”

沈亦舟双手接过茶针,铜针被磨得发亮,上面刻着一个“茶”字:“谢谢林老,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和爷爷的期望。”

正午的太阳晒得人脊背发烫,春芽厨房的奠基仪式在鞭炮声里开始。省农业厅的张厅长亲自扶着铁锹,往奠基石上培土——红壤混着新采的茶枝,落在刻着“春芽厨房 爱心共建”的青石板上。奠基石侧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从“外卖小哥阿力”到“木材商老钱”,最下面一行是“春芽宝宝 一岁”。秦大山举着个铁皮喇叭,嗓子喊得沙哑:“今天起,这厨房就是咱们村的根!李老师他们给咱们引来了山泉,咱们就要把日子过红火!”他刚说完,王大妈就抱着一捆干柴跑过来:“我家的柴火,够厨房烧半个月!”李大叔扛着竹篮跟在后面:“我编的竹筐,装菜装饭都结实!”村民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把鞭炮声都盖过了。

李伟站在奠基石旁,对着镜头说:“家人们,今天是春芽厨房奠基的日子,也是咱们春芽茶园的新起点。这厨房不仅是做饭的地方,更是咱们的‘爱心驿站’,以后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村民,都能在这里吃到热饭。等厨房建好了,我每天给大家做邪修菜,用山泉煮茶芽,用茶籽榨油,让大家尝尝龙鼻嘴村的味道!”

“我要吃新芽腊肉煲!”“美食博主阿花”的留言带着期待,“李老师,用刚发芽的茶芽和腊肉一起煲,肯定香!”

“安排!”李伟撸起袖子,“今天中午咱们就做‘新芽腊肉煲’,还有‘薄荷茶油拌春笋’,让林老和大家都尝尝咱们的手艺。”他转头对沈亦舟说,“你去摘点新鲜的茶芽和薄荷,注意别伤到小茶苗,我去处理腊肉。”

沈亦舟点点头,带着晓茶走进茶园,晓茶手里拿着小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茶芽:“沈老师,茶芽要摘一芽一叶的,这样既不影响茶苗生长,味道又鲜。”她指着旁边的薄荷苗,“这些薄荷长得真好,再过半个月就能采摘了,到时候可以做成薄荷茶,夏天喝特别解暑。”

另一边,李伟正蹲在灶台前处理腊肉。他把腊肉浸在山泉里,指尖划过肉皮上的盐霜,粗糙的触感蹭得指腹发痒——这是秦大山家过年腌的土猪腊肉,挂在灶房熏了三个月,皮色发黑,却透着一股松木香。泡软后,他用菜刀把肉皮刮得发亮,切成两厘米见方的块,丢进烧红的大铁锅。油脂“滋滋”地冒出来,溅在灶台上,他握着锅铲翻炒,手臂上的肌肉随着动作绷紧,直到肉块表面煎成深褐色,才舀出多余的油。“家人们看,腊肉一定要逼出油脂才香,这样吃着不腻。”他对着镜头晃了晃锅铲,“接下来放姜片、蒜片爆香,再下焯好水的春笋——春笋要先煮十分钟,去草酸,不然发涩。”

沈亦舟带着摘好的茶芽和薄荷回来,竹篮里的茶芽还沾着晨露,嫩绿的芽尖透着水润。他把茶芽倒进竹筛,用山泉水冲洗,水珠顺着筛眼滴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茶芽要最后放,煮三分钟刚好,久了就烂成泥,鲜味全跑了。”他把洗干净的茶芽递给李伟,又对着镜头补充,“茶芽含有的茶多酚和氨基酸,能中和腊肉的饱和脂肪,而且咱们这是有机茶芽,没打农药,连虫眼都没有——晓茶每天都用印楝油喷雾,比化学农药安全多了。”

“沈老师太贴心了,连营养知识都科普到了!”“养生达人阿敏”的留言跳了出来,“我查过,茶芽的抗氧化作用特别强,比维生素c还厉害,女生吃了美容养颜!”

“那我要多吃点!”“小琳本琳”立刻回复,“等我去龙鼻嘴村,要跟李老师学做这道菜,然后做给阿凯吃,让他也美容养颜一下!”

“阿凯快跑”的弹幕瞬间刷屏,阿凯自己也发了条留言:“我已经买好去湘西的机票了,不是去吃小琳的菜,是去吃李老师的正宗版!小琳你别来,我怕我吃完要去医院洗胃!”

李伟把茶芽放进锅里,盖上锅盖,笑着说:“阿凯你放心,到时候我给你单独做一份,不加辣椒,保证让你吃够。”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锅灶的热气把他的脸熏得通红,“现在咱们来做‘薄荷茶油拌春笋’,先把春笋焯水,去除草酸,然后用咱们自己榨的茶油凉拌,加入切碎的薄荷,清爽解腻,和腊肉煲是绝配。”

沈亦舟帮着把焯好水的春笋切成丝,晓茶则把薄荷切碎,撒在春笋上。“茶油要稍微加热一下,这样香味更浓,还能杀菌。”沈亦舟说,“咱们的茶油是冷榨的,保留了营养成分,比普通的食用油更健康。”

菜刚端上桌,晓茶突然“呀”地叫了一声,举着手机跑过来:“李老师,沈老师,遮阳网的物流消息!昨天在怀化遇到暴雨,货车陷在泥里了,现在当地粉丝‘卡车司机老周’正用拖车拉,说明天中午肯定到!”她把手机递给众人看,照片里,一辆黄色拖车正拽着陷在泥里的货车,车斗上的“春芽茶园捐赠物资”横幅格外醒目。

“太好了!”沈亦舟松了口气,“老茶籽刚发芽,最怕强光直射,刚好能赶上。”

林老舀了一勺腊肉煲,茶芽的清香混着腊肉的醇香在嘴里散开,他闭上眼睛品了品,睁开时眼里闪着光:“这味道,比我在潮汕吃的茶宴还地道!山泉的甜,茶芽的鲜,腊肉的醇,都融在汤里了,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味。”他放下勺子,从包里掏出一份合同,“李老师,我跟茶企谈好了,咱们的茶叶采摘后,他们按高于市场价20%收购,做成‘春芽’牌红茶,包装上印咱们茶园的照片,还有所有捐赠者的名字。”

省农业厅的领导夹了一筷子凉拌春笋,薄荷的清凉和茶油的醇香在嘴里散开,他点点头:“这两道菜很有特色,既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又健康美味。以后春芽厨房可以推出‘茶味套餐’,结合直播带货,肯定能火。”

饭后,林老和陈专家、李伟、沈亦舟坐在老茶树下,商量茶园的未来规划。“我打算在茶园里建一个‘茶科普基地’,让城里的孩子来体验种茶、采茶、制茶,了解茶文化。”林老说,“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学校,他们都很感兴趣,下个月就组织第一批学生过来。”

陈专家补充道:“我会安排农科院的学生过来做技术指导,教村民们科学种茶,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另外,我已经申请了‘有机茶园’的认证,认证通过后,咱们的茶叶价格能提高30%。”

李伟兴奋地说:“太好了!咱们还可以开发茶旅游,让游客住在村里的民宿,吃茶味美食,体验采茶乐趣,这样村民们的收入就能多元化了。”他指了指远处的灌溉站,“灌溉站建好了,咱们还能扩大种植面积,把周边的荒地都利用起来,种上茶苗和薄荷,形成产业链。”

沈亦舟翻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规划:“我已经联系了电商平台,他们愿意免费给咱们的茶叶和茶制品开网店,直播带货的收益,一部分用于茶园的维护,一部分分给村民,还有一部分设立‘春芽奖学金’,资助村里的贫困学生。”

秦大山走了过来,竹篮上还挂着他媳妇绣的茶苗图案,里面的茶芽嫩得能掐出水。“我和村里的老人们商量好了,昨天晚上把合作社的章程都拟好了。”他从怀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咱们按土地入股,出劳力的算工分,年底分红。以后种茶、采茶都统一标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好茶卖不上价。”他把竹篮塞进林老手里,“这是今早刚摘的明前芽,您带回去,用山泉水泡,比城里的矿泉水香。”

林老接过竹篮,茶芽的清香扑面而来,他眼眶一红:“谢谢你们,龙鼻嘴村的人,都是实在人。我以后每年都会来,看着这些茶苗长大,看着咱们的春芽茶园越来越兴旺。”

下午,周小雨开启了“春芽茶园专场直播”,林老亲自当起了主播,向粉丝们介绍宋种茶籽的历史:“这宋种茶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当年我爷爷冒着战火把它保存下来,就是希望能让这老茶香传下去。现在有了春芽团队,有了这么多热心的粉丝,我相信,这老茶香不仅能传下去,还能飘得更远。”

直播期间,粉丝们的订单不断,“春芽定制茶罐”刚上架就被抢空,“老茶客”团长一次性订购了1000罐,说要送给会员们品尝。“广东打工仔阿强”留言:“我要订10罐,寄给老家的父母,让他们也尝尝春芽的味道。”“加班狗阿凯”则订了20罐,说要送给同事,让大家都支持春芽茶园。

直播结束时,后台订单跳成了6200罐,销售额冲到12.4万。李伟盯着订单表,指腹一遍遍划过“外卖小哥阿力 1罐”“加班狗阿凯 20罐”的字样,声音有些发哑:“家人们,谢谢你们!这些钱,我们马上用来买遮阳网的固定竹竿和茶苗的防虫网——晓茶已经联系好了当地的竹制品厂,明天就能送货。每一笔支出,都会拍视频公示,我李伟用人格担保,绝对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等茶叶采摘了,我亲自打包,每罐里都放一片晒干的茶芽,让大家尝尝龙鼻嘴村的阳光和山泉。”

傍晚,林老要走了,春芽宝宝抱着他的腿,不肯撒手,小嘴里喊着“爷爷”,还把自己的迷你螺丝刀塞给林老。林老弯腰抱起他,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小家伙,等爷爷下次来,给你带新的玩具,还陪你一起给小茶苗浇水。”他放下春芽,握住李伟和沈亦舟的手,“我会常来的,你们有任何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

看着林老的车消失在山路尽头,秦大山感慨地说:“以前我总以为,咱们龙鼻嘴村这辈子都只能靠天吃饭,没想到现在来了这么多好心人,帮咱们修坝、种茶、建厨房,咱们的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李伟望着远处的茶园,夕阳把茶苗的影子拉得很长,新栽的茶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点头微笑。“秦大爷,这只是开始。”他说,“等灌溉站建好了,厨房完工了,茶园丰收了,咱们龙鼻嘴村会越来越好。到时候,不仅是茶叶,咱们的薄荷、春笋都能卖出去,大家的腰包都会鼓起来。”

沈亦舟走到李伟身边,递给他一瓶薄荷水:“别太累了,咱们一步一步来,总会实现的。”他指了指天上的星星,“你看,今晚的星星特别亮,就像咱们的春芽茶园,虽然现在还小,但总有一天会发光发热。”

春芽宝宝被秦大山的媳妇抱着,已经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一片茶芽,嘴角带着笑,像是梦见了满是茶芽的茶园。周小雨收起直播架,笑着说:“今天的直播数据特别好,新增了一万多粉丝,很多人都报名想当志愿者,咱们的春芽团队越来越壮大了。”

晓茶拿着笔记本走了过来,上面记满了明天的工作安排:“李老师,沈老师,明天咱们要组织村民种新的茶苗,还要给老茶籽搭建遮阳棚,我已经联系好了遮阳网的运输,明天下午就能到。另外,省农业厅的施工队说明天就能完成灌溉站的主体工程,后天就能试水。”

“太好了!”李伟喝了一口薄荷水,清凉的味道从喉咙滑下去,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明天咱们分工合作,我带男人们种茶苗,沈老师负责搭建遮阳棚,晓茶你指导大家使用印楝油,防止茶苗病虫害,小雨你负责直播记录,让粉丝们看看咱们的进度。”

“没问题!”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声音里充满了信心。

夜色渐深,龙鼻嘴村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灌溉站工地还亮着灯,施工队的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为了让山泉早日流进茶园。茶园里的小茶苗在月光下泛着嫩绿的光,旁边的薄荷苗也长势喜人,太阳能杀虫灯的红色光芒在夜色中闪烁,像一双双守护的眼睛。

李伟和沈亦舟并肩走在茶园的小路上,脚下的泥土松软湿润,带着茶芽的清香。“你说,十年后的春芽茶园会是什么样子?”李伟轻声问。

沈亦舟想了想,笑着说:“十年后,这里会是一片茂密的茶林,春天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茶芽,像绿色的海洋。春芽厨房会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们在这里吃茶味美食,喝薄荷茶,孩子们在茶科普基地里学习种茶知识。村民们都住上了新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相信会的。”李伟点点头,眼里充满了憧憬,“到时候,咱们再请林老、陈教授、老赵、老杨他们来,喝咱们自己种的茶,吃咱们自己做的菜,告诉他们,当年的小茶芽,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夜风吹过茶园,带来薄荷的清凉和茶芽的清香,远处灌溉站的水管里,山泉正顺着渠道悄悄流淌,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光。春芽的故事还在继续,这故事里有老杨磨破的手套,有老赵湿透的衬衫,有粉丝们屏幕后的坚守,也有龙鼻嘴村人攥紧的拳头。就像那刚发芽的老茶籽,虽然渺小,却在红壤里扎下了根,终将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漫山遍野的绿。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龙鼻嘴村就热闹起来了。村民们扛着锄头、拿着铁锹,陆续来到茶园,准备种植新的茶苗。省农业厅的施工队也开始了灌溉站的收尾工作,搅拌机的声音、村民们的笑声、茶苗的清香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李伟站在茶园的土坡上,望着眼前的一切——村民们正跟着晓茶学辨茶苗,施工队在灌溉站调试水泵,周小雨举着直播架记录着这一切,春芽宝宝趴在秦大山的肩膀上,小手正指着远处的茶林。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上是粉丝群里的新消息:“卡车司机老周”发了张遮阳网货车的照片,配文“已上高速,明天见”。李伟笑了,风里的茶香味越来越浓,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是龙鼻嘴村最热闹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