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102章 雪路载暖,酱香续章

旦增的手机支架还没在暖厨门槛架稳,镜头就被一股混着奶香的白雾扑满。李伟正握着竹铲在铸铁锅里翻搅,橙黄色的汤汁咕嘟冒泡,里面滚着切成厚片的牦牛肉和奶白色的藏香菌,“昨天答应粉丝,今天教做‘雪域双鲜烩’,”他侧头擦了把额角的汗,发梢还沾着早上熬酱的油星,“比牦牛肉酱简单,家里有砂锅就能做——亦舟,把泡好的羊肚菌递过来,别拿成干巴菌了!”

沈亦舟抱着个陶盆从灶膛后钻出来,脸上沾了块灰,活像只刚蹭过锅底的藏獒:“这不都长一个样?”他把盆往灶台一放,指尖刚碰到盆沿就缩了回去,“忘了泡的时候加温水,还硬着呢!”镜头外立刻传来周小雨的笑声,她抱着平板挤到镜头前,指尖飞快划过屏幕:“李哥你快看,‘山东老王’已经发了‘预习失败’的照片,他把干巴菌当茶叶泡,煮了壶‘菌香奶茶’,说喝着像土腥味的中药。”

弹幕瞬间被“哈哈”刷屏。“山东厨子老王”的留言紧跟着跳出来,还附了张黑乎乎的奶茶照片:“小雨别笑!上次厨神教双味酥,我把青稞粉炒糊,这次好歹没烧厨房!”“上海医药李总”发了条语音,背景里隐约有员工的笑声:“厨神赶紧教,我们食堂大师傅搬着小板凳在直播间等着,说今天中午就加菜!”李伟笑得把竹铲往锅沿一磕:“老王你下次先看小雨发的食材图解,羊肚菌是尖顶的,干巴菌是扁平的——亦舟,去把我泡在暖水瓶里的羊肚菌拿来,早给你备着了。”

沈亦舟吐了吐舌头,转身去拿暖水瓶。周小雨趁机把平板凑到镜头前,上面是运营组整理的“粉丝失败案例合集”:江苏粉丝把牦牛肉煮成“柴疙瘩”,附言“煮了半小时就捞了,以为跟猪肉一样”;新疆粉丝用黄油炒青稞,结果糊成“黑炭粒”,配了个流泪的表情包;最绝的是青海粉丝,把藏香菌和辣椒一起腌,说要做“菌菇酱”,最后辣得喝了三瓶矿泉水。“这些问题咱们今天重点讲,”周小雨的指尖点在屏幕上,“尤其是牦牛肉的炖煮时间,至少要四十分钟,中途加开水别加凉水,不然肉会柴。”弹幕里立刻有粉丝接话:“听小雨的准没错,上次李老师教熬酱,就是小雨补充的细节救了我的手残党!”

李伟把羊肚菌倒进锅里,汤汁瞬间泛起细密的泡沫。“牦牛肉要选肋排附近的肉,带点脂肪才香,”他用竹铲按压着肉面,“先焯水去血沫,加姜片和葱段,别加料酒,藏区没这习惯,用酥油茶煮更去膻。”沈亦舟蹲在灶膛边添柴,火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上次我用酥油茶煮肉,卓玛妈妈说我浪费,把我骂了一顿。”周小雨立刻接话:“粉丝们记好,家用的话用清水就行,酥油茶是咱们藏区的特色,不用刻意模仿——小卓,把牦牛肉选肉部位的照片置顶,让大家看清楚。”沈亦舟抬头插了句:“小雨,要不要把李哥上次拿厨艺奖的照片也附上去?更有说服力。”

小卓举着相机从镜头外探出头,比了个“oK”的手势。审核组的小央端着个白瓷碗走进来,里面是刚测好的汤汁样本:“小雨,李哥,这是双鲜烩的盐分检测,刚好符合标准,咱们可以把这个数据附在食谱后面,让控盐的粉丝放心。”李伟舀起一勺汤汁尝了尝,点头道:“再加点野山椒提味,别太辣,上海的粉丝吃不了重口。”沈亦舟赶紧从调料罐里抓了几颗野山椒,刚要放进锅就被李伟拦住:“去籽!不然煮出来跟吞火一样。”周小雨笑着补充:“粉丝们注意,李老师说的去籽很关键,上次有粉丝没去籽,吃完说像吞了火山。”

就在这时,达娃抱着个厚厚的文件夹闯进暖厨,塑料封皮上沾着雪水,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李哥,小雨,”她把文件夹往灶台上一放,喘着气说,“粉丝捐赠的物资清单整理好了,还有新增的捐款记录,现在总共有23万了!”她翻开文件夹,里面是打印整齐的表格,红笔圈出了重点,“青海的‘雪域牧民’捐了两百斤牦牛肉干,云南的‘茶农小陈’捐了十斤古树普洱,还有上海的‘烘焙达人’捐了一套专业的烤箱,说让咱们做藏式点心,还备注‘给李老师的装备’。”

周小雨立刻凑过去,指尖在表格上滑动:“烤箱是大件,物流怎么说?”达娃掏出手机,调出物流信息:“上海到咱们这儿要走五天,现在刚到西宁,说是后天转冷链车过来。牦牛肉干和茶叶已经到格尔木了,巴桑哥带着运输组的人去接了,早上刚出发。”李伟的竹铲顿了顿,抬头看向窗外,远处的雪山被云层裹着,隐约能看到山脚下的公路像条银带,“让巴桑慢点开,昨天听张科长说,唐古拉山口那边又下雪了,路不好走。”沈亦舟接话:“小雨,要不要给巴桑哥发个定位共享?这样咱们能随时知道情况。”

周小雨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巴桑的电话。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背景里全是风声:“小雨?我刚过沱沱河,雪下得不大,就是风有点硬。”巴桑的声音带着沙哑,像是冻得发僵,“牦牛肉干用保温箱装着,里面放了暖宝宝,肯定坏不了。就是茶叶有点娇贵,我用军大衣裹了三层,跟伺候祖宗似的。”周小雨笑着说:“巴桑哥辛苦,拉姆给你们准备了热姜茶和青稞饼,放在合作社的保温箱里,你们回来就能吃。”沈亦舟在一旁喊:“巴桑哥,要是车陷了别硬推,等我们想办法,李老师说安全第一!”

挂了电话,周小雨把手机凑到镜头前:“粉丝们,巴桑哥已经接到牦牛肉干和茶叶了,正在往回赶,路上一切顺利。”她顿了顿,调出捐款公示表,“现在捐款已经到23万,除了买灌装机和检测设备,我们计划用剩下的钱建一个‘藏区美食工坊’,教村民做更多特色菜,以后体验游的游客就能吃到更丰富的藏区美食了。”弹幕里立刻炸了锅,“上海李总”留言:“我再捐5万,工坊的装修我包了!必须给李老师配最好的厨房!”“浙江茶农小陈”发了条语音:“我爷爷说要亲自来教做茶点,跟李老师学学藏区味道,让两者结合。”有粉丝追问:“李老师当年拿的是全国乡村厨艺大赛金奖吧?太厉害了!”周小雨笑着点头:“对,李哥当年就是靠一道牦牛肉酱夺冠的,这可是咱们的招牌!”

李伟把煮好的双鲜烩盛进一个粗瓷大碗里,汤色奶白,牦牛肉软烂,羊肚菌吸饱了汤汁,看起来格外诱人。“大家看,这就是成品,”他把碗举到镜头前,“撒点葱花就可以吃了,配青稞饼或者米饭都香。”沈亦舟凑过来,偷偷用勺子舀了一口,被烫得龇牙咧嘴,周小雨赶紧递给他一杯奶茶:“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粉丝们,亦舟又出糗了,大家别学他,刚出锅的菜很烫。”弹幕里“心疼沈老师”“李老师做的看着就香”的留言刷个不停,“山东老王”喊:“李老师下次教做藏式点心呗!小雨帮我们记着!”

暖厨的门被风撞开,乡村振兴局的张科长带着两个人走进来,其中一个穿着深蓝色制服,胸前别着“农牧局”的徽章,另一个穿着休闲装,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李队,给你带帮手来了,”张科长搓着冻红的手,往灶膛边凑了凑,“这是农牧局的王股长,专门来给咱们合作社的牦牛做体检,还有文旅局的李科长,来对接体验游升级的事。”

王股长接过卓玛妈妈递来的奶茶,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奶茶香!比我上次在县上喝的正宗。”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个文件夹,“我带来了最新的牦牛养殖技术手册,还有一批免费的疫苗,咱们的牦牛得定期打疫苗,保证肉质安全。”他指着窗外的牛圈,“等下我去给‘感恩’和‘踏雪寻梅’做个体检,它们是合作社的功臣,得重点照顾。”

李科长则打开笔记本,上面画满了草图:“咱们的体验游现在越来越火,文旅局计划把它打造成‘藏区特色旅游线路’,”他指着草图,“这里建个牦牛文化长廊,展示牦牛的养殖历史;那里建个青稞体验馆,让游客亲手磨青稞粉;暖厨可以扩大一点,做成开放式厨房,游客能全程看李老师做菜的过程。”周小雨立刻凑过去:“李科长,我们计划建‘藏区美食工坊’,正好能和体验游结合起来,还能让游客跟着李哥学做菜。”李科长眼睛一亮:“太好了!文旅局可以申请专项补贴,帮咱们建工坊,还能对接旅行社,带来更多游客——有李老师这个招牌,游客肯定多。”

李伟把双鲜烩端到张科长面前:“您尝尝,这是咱们刚做的,以后美食工坊就教做这个。”张科长尝了一口,点头道:“味道正宗!我跟县上的餐厅老板说过了,他们都想进咱们的牦牛肉酱,以后咱们的酱不仅能卖去上海,在本地也能打开市场。”王股长补充道:“农牧局可以给咱们的牦牛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这样酱的附加值更高,卖得也更贵。”

直播还在继续,旦增把镜头对准了张科长他们,弹幕里“政府给力”“李老师加油”的留言刷个不停。“山东老王”留言:“有政府帮忙,李老师的酱肯定能卖遍全国!”“新疆阿布拉”发了条视频,牧民们正在宰牦牛,背景里是堆成小山的牦牛肉:“李哥,我们又准备了五百斤牦牛肉,等着给李老师做酱!”周小雨立刻回复:“阿布拉哥,我们的灌装机下周就到,到时候就跟你下单!”

中午,直播结束后,大家在暖厨里吃午饭,卓玛妈妈做了青稞饼、双鲜烩,还有刚烤好的藏式点心。王股长一边吃一边说:“咱们的牦牛品种好,肉质鲜嫩,做酱特别香,就是养殖规模还不够大,以后可以带动周边的牧民一起养,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李伟点头道:“我们正有这个想法,等美食工坊建好了,再成立个养殖合作社,让更多牧民增收。”

李科长则和周小雨、小卓讨论体验游的宣传方案:“咱们可以拍一组‘藏区味道’的宣传片,把李老师熬酱、做双鲜烩、牦牛养殖的场景都拍进去,投到旅游平台上,吸引更多游客。”小卓立刻说:“我已经拍了很多素材,包括巴桑哥接物资的过程,晚上就能剪出样片,发给您审核。”周小雨补充道:“我们还可以搞个‘认养牦牛’的活动,粉丝认养后,我们定期发牦牛的照片和视频,年底可以给他们寄李老师做的牦牛肉酱和新鲜牦牛肉。”

下午,王股长去牛圈给牦牛做体检,李科长则跟着洛桑去看青稞田,规划青稞体验馆的位置。周小雨和达娃在暖厨里整理粉丝捐赠的物资清单,小央在一旁检测刚收到的牦牛肉干的质量。“这个牦牛肉干的水分含量刚好,”小央拿着检测报告说,“可以直接装罐售卖,也可以作为体验游的伴手礼,包装上印上李老师的logo肯定更受欢迎。”达娃翻开账本:“上海的烤箱后天到,到时候咱们就可以做藏式点心了,‘烘焙达人’还发了食谱过来,很详细,特意备注‘请李老师指点’。”沈亦舟抱着军大衣走进来:“小雨,李哥让我把这些大衣晒一晒,巴桑哥他们回来就能穿。”

就在这时,巴桑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里带着焦急:“小雨,李哥,我们在唐古拉山口被困住了,雪下得太大,车陷进雪地里了!”背景里传来“哐哐”的敲击声,还有物流师傅的喊叫声。周小雨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巴桑哥,人没事吧?设备和物资怎么样?”“人没事,就是车动不了,”巴桑的声音带着喘息,“我和运输组的人正推车呢,牦牛肉干和茶叶都好好的,没冻着。”

李伟立刻接过电话:“巴桑,别慌,我马上联系青海的交通局,让他们派铲雪车过来。你们先躲进车里,别在外面待太久,冻坏了身体。”挂了电话,他立刻拨通了张科长的电话,张科长说已经和青海交通厅联系好了,铲雪车正在往唐古拉山口赶,大概需要四个小时才能到。周小雨则赶紧在合作社的公众号上发布了“运输物资遇困”的消息,附上了巴桑发来的现场照片,呼吁粉丝们为运输组加油,标题特意加了“为李老师守护爱心物资”的字样,瞬间引发关注。

消息刚发出去,粉丝们的留言就涌了过来。“上海李总”留言:“我联系了青海的朋友,让他们给兵站打电话,给巴桑哥送点热汤和厚衣服,必须保护好李老师的‘后勤队’!”“云南物流小张”发了条语音:“唐古拉山口的风特别大,巴桑哥你们别硬推,等铲雪车来,安全第一,李老师还等着你们带物资回来呢。”“山东老王”则捐了两千块钱,附言:“给巴桑哥买酒暖身子,也算支持李老师的事业!”不到半小时,新增捐款就有一万多,还有粉丝发来了唐古拉山口的天气预报,说雪会在晚上停,不少人留言“李老师团队加油”“藏区味道一定能走出去”。

周小雨把粉丝的关心一条一条念给李伟听,李伟的眼睛有些湿润:“这些粉丝,比亲人还亲。”他转身对沈亦舟说:“亦舟,你去把咱们合作社的军大衣都找出来,还有暖宝宝和热姜茶,等巴桑他们回来,让他们好好暖和一下。”沈亦舟立刻应声:“我这就去,卓玛妈妈已经在煮姜茶了,说要给巴桑哥他们接风,还问小雨要不要加酥油。”

傍晚时分,巴桑的电话再次打来,声音里带着激动:“李哥,小雨,铲雪车到了!我们的车已经拖出来了,现在正往回赶,估计明天一早就能到合作社。”背景里传来铲雪车的轰鸣声,还有运输组的欢呼声。“太好了!”周小雨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巴桑哥,你们路上慢点开,不用着急,我们等着你们回来。”挂了电话,她立刻在公众号上发布了“物资脱险”的喜讯,特意配上李伟当年夺冠的照片,配文“李老师团队,风雪无阻”,粉丝们的祝福瞬间刷屏。

晚上,小卓剪出了“藏区味道”的宣传片样片,大家围在暖厨的电视前观看。片子开头是雪山日出的美景,接着是李伟在暖厨里熬酱的场景,沈亦舟在一旁添柴,周小雨在镜头前和粉丝互动;中间穿插了李伟当年夺冠的颁奖画面,奖杯上的“乡村厨艺金奖”字样格外醒目;然后是巴桑带着运输组在风雪中接物资的画面,他们推着陷在雪地里的车,脸上冻得通红,却依然笑着;最后是游客们在暖厨里学做酱的场景,孩子们拿着青稞饼,笑得格外开心。片子的结尾,是“感恩”和“踏雪寻梅”在雪地里奔跑的画面,配着次仁爷爷悠扬的马头琴曲。

“太感人了!”李科长擦了擦眼睛,“这个宣传片肯定能火,‘李老师 爱心’的主题特别有感染力,我明天就带回文旅局,投到各大旅游平台上。”小卓笑着说:“我还拍了卓玛妈妈偷偷塞银镯子的场景,放在片尾,特别催泪。”周小雨补充道:“我们可以在宣传片里加上粉丝捐赠的名单,让大家知道,藏区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也离不开李老师这个核心凝聚力。”

深夜,暖厨里的火塘还泛着微光,李伟和沈亦舟坐在灶膛边,喝着青稞酒。“还记得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沈亦舟抿了一口酒,“到处都是雪,村民们都不相信我们能做成事,现在倒好,你这李老师的名号都传到上海了,酱卖去了大城市,体验游也火了,还有这么多粉丝支持。”李伟望着窗外的雪山,雪花还在飘落,却不再让人觉得寒冷:“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有政府的支持,有粉丝的信任,还有村民们的付出,尤其是小雨,运营这块多亏了她。”

沈亦舟从怀里掏出一枚旧的放牧章,递给李伟:“这是我爷爷留给我的,当年他就是靠着这枚章,在草原上放了一辈子牧。现在我把它交给你,我相信你能带着大家,走出一条更好的路。”李伟接过章,上面的铜锈已经发黑,却依然沉甸甸的:“这枚章,我会好好保管,它不仅是你的念想,也是咱们合作社的念想。”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旦增的手机就响了,是巴桑打来的:“旦增,我们到村口了,快把镜头架起来,让粉丝们看看我们的‘战利品’!”旦增立刻跳起来,拿着手机支架就往村口跑。李伟和周小雨也赶紧跟了过去,远远就看见一辆印着“爱心物资”的货车,在雪地里慢慢驶来,车身上积了一层薄雪,像是披了件白大褂。

货车停稳后,巴桑和运输组的人跳了下来,他们的藏袍上都结了冰,脸上冻得发紫,却依然笑着朝大家挥手。“李哥,小雨,我们回来了!”巴桑举起手里的保温箱,“牦牛肉干和茶叶都好好的,一点没坏!”体验游服务组的拉姆和卓嘎立刻跑过去,给他们递上热奶茶和青稞饼:“快暖暖身子,卓玛妈妈做了你们最爱吃的牦牛肉酱,还是李老师的配方。”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物资搬下来,牦牛肉干用保温箱装着,里面的暖宝宝还热着;茶叶被军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打开一看,一点潮气都没有。上海粉丝捐的烤箱也在另一辆车上,虽然包装上沾了雪,却完好无损。“这是青海粉丝给咱们带的湟鱼,”巴桑从货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一个大箱子,“说给大家补补身体,感谢咱们为藏区做的事。”

卓玛妈妈也赶了过来,她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是刚做好的青稞饼。“巴桑,快吃点饼子,”她把饼子塞进巴桑手里,“路上肯定饿坏了。”巴桑咬了一大口饼子,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卓玛妈妈,这次多亏了粉丝们的帮忙,还有政府的铲雪车,不然我们还困在雪地里呢。”卓玛妈妈拍了拍他的背:“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就在这时,周小雨发现货车的驾驶室里,坐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穿着冲锋衣,背着相机。“巴桑哥,这位是?”她指着年轻人问。巴桑笑着说:“这是青海的粉丝小吴,他是摄影记者,听说咱们李老师的故事,特意跟车过来,想拍一组‘藏区振兴’的照片,发在报纸上。”小吴跳下车,伸出手:“李哥,小雨,我早就关注你们的直播了,李老师的厨艺和你们的爱心太感人了,我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

小吴跟着大家走进暖厨,立刻被这里的氛围吸引住了。卓玛妈妈在做青稞饼,洛桑在教几个村民辨认藏香菌,达娃在整理物资清单,小央在检测牦牛肉干的质量,周小雨在和粉丝们直播互动,拿着李伟的夺冠照片介绍:“这就是咱们的李老师,当年靠一道牦牛肉酱征服了全国评委。”“太有烟火气了,”小吴举起相机,不停拍摄着,“这就是最真实的藏区,最动人的故事。”

中午,合作社的食堂里摆了四桌饭,卓玛妈妈做了双鲜烩、牦牛肉酱、湟鱼豆腐汤,还有刚烤好的藏式点心。小吴一边吃一边采访李伟:“李哥,您当年拿了全国乡村厨艺大赛金奖,为什么不留在大城市开餐馆,反而来这里搞合作社?”李伟放下筷子,望向窗外的雪山:“我在边防当兵的时候,这里的牧民救过我的命,我一直想报答他们。现在国家有乡村振兴的政策,我就想回来,用这门手艺带着大家一起致富,让藏区的味道走出雪山。”沈亦舟补充:“小雨刚来的时候还担心,李老师的手艺没人懂,没想到粉丝比我们还热情。”

巴桑接过话头:“李哥刚来的时候,条件特别苦,雪灾的时候,他带着我们挖雪救青稞,冻得手指都肿了,还不肯休息。”沈亦舟补充道:“有一次,牦牛得了病,李哥连夜开车去县上买药,来回走了两百多公里,回来的时候,脸都冻青了。”小吴听得眼睛湿润了,他举起相机,拍下了李伟脸上的伤疤:“这是最光荣的勋章。”

下午,小吴跟着洛桑去青稞田拍照,他蹲在田埂上,拍摄着绿油油的青稞苗,风吹过,青稞苗轻轻摆动,像是在跳舞。“这是希望的味道,”小吴喃喃自语,“我一定要把李老师和你们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人来支持藏区的发展。”洛桑笑着说:“等青稞丰收的时候,你再来,我们给你做青稞饭,喝青稞酒,让李老师露一手绝活。”

周小雨则和达娃、小卓一起,规划“藏区美食工坊”的建设。“这里建个操作台,游客可以在这里跟着李老师学做双鲜烩,”周小雨指着暖厨旁边的空地,“那里建个展示柜,摆放咱们的牦牛肉酱、牦牛肉干和藏式点心,游客可以直接购买。”小卓立刻拿出相机,拍摄着场地的照片:“我晚上就做个设计图,发给李科长审核,突出‘李老师工坊’的主题。”达娃补充道:“我们可以申请政府的专项补贴,这样建工坊的钱就够了,粉丝们也捐了不少,都备注要支持李老师的事业。”

王股长则带着养殖合作社的村民代表,来和李伟商量牦牛养殖的事。“我们已经统计好了,周边有二十户牧民愿意加入养殖合作社,”王股长说,“农牧局会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和疫苗,还会帮我们联系收购商,保证大家的牦牛能卖个好价钱。”李伟点头道:“我们合作社负责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让牧民们没有后顾之忧。”

傍晚,小吴要走了,他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照片,还有大家签名的青稞饼包装纸。“我一定会尽快把报道发出来,标题就叫《李老师扎根藏区,味道与希望同行》,”小吴握着李伟的手,“等下次来,我要带更多的记者朋友,让他们都来宣传藏区的味道和你们的爱心。”周小雨递给小吴几罐牦牛肉酱:“这是咱们的一点心意,带给你的同事们尝尝,都是李老师亲手做的。”

送走小吴,李伟召集各组组长开会。“现在咱们的合作社越来越红火了,”李伟说,“洛桑,教学组要赶紧培训村民做双鲜烩和藏式点心,跟着我的配方来,别出岔子;巴桑,运输组要保证物资的供应,尤其是牦牛肉和青稞的收购;达娃,审核组要严把质量关,每一批产品都要检测合格才能出售,不能砸了李老师的招牌;小雨,运营组要做好宣传和粉丝互动,扩大咱们的影响力。”

“放心吧李哥,”洛桑说,“我已经把双鲜烩的食谱翻译成了藏汉双语,完全按照李老师的配方来,明天就开始培训。”巴桑拍了拍胸脯:“我已经和周边的牧民联系好了,他们的牦牛肉和青稞,我们都按高于市场价收购,保证他们满意,也保证李老师有最好的原材料。”达娃则拿出份《质量管控方案》:“我加了三道检测工序,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一步都严格把控,绝不能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出去,辜负粉丝对李老师的信任。”周小雨笑着说:“我们的‘认养牦牛’活动已经上线了,第一天就有五十个粉丝认养,都说是冲着李老师来的,效果特别好。”

晚上,合作社的院子里燃起了篝火,村民们和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唱歌跳舞。次仁爷爷拉起了马头琴,卓玛妈妈带着妇女们跳着藏舞,孩子们围着篝火奔跑,笑声传得很远。李伟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藏区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就在这时,周小雨的手机响了,是上海食品厂打来的。她接起电话,听了几句,突然跳起来:“李哥,好消息!咱们的牦牛肉酱,在上海的超市里,已经卖进了销量前三!他们要跟咱们签三年的长期合同,还说要包装‘李老师系列’产品,增加

李伟接过手机,对着电话那头说:“太好了!我们一定保证供货,不辜负你们的信任。”挂了电话,他举起双手,对着大家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的牦牛肉酱,在上海卖进销量前三了!”

村民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篝火被风吹得更旺,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月光洒在雪山上,洒在青稞田里,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伟知道,新的征程已经开始,而他们,正带着这份跨越山海的爱心,带着这份对未来的希望,坚定地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第二天一早,太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合作社的院子里。李伟带领着大家,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熬酱的、灌瓶的、检测的、接待游客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充满了干劲。旦增的直播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传递给了远方的粉丝们。

弹幕里,粉丝们的祝福和支持不断刷屏。“上海李总”留言:“我已经在超市里看到咱们的酱了,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买的人特别多!”“新疆阿布拉”说:“我组织牧民,准备了一千斤牦牛肉,等着你们的订单!”“山东老王”则发了个加油的表情包:“李哥,加油!我们永远支持你。”

周小雨拿着“藏区美食工坊”的设计图,走到李伟身边:“李哥,李科长已经审核通过了,政府的专项补贴也批下来了,下周就能开工建设。”李伟接过设计图,看着上面的草图,眼里充满了期待:“等工坊建好了,咱们就教更多的人做藏区特色菜,让藏区的味道,飘向更远的地方。”

暖厨里,酱料的香气再次飘起,漫过暖厨,漫过青稞田,漫过雪山脊,飘向遥远的上海,飘向更广阔的未来。这香气里,藏着藏区的希望,藏着跨越山海的爱,藏着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份爱与希望,将会像雪山下的青稞苗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就在大家忙着准备美食工坊开工仪式的时候,小吴的报道在《青海日报》上发表了,标题是《雪山下的藏区味道,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里面配着巴桑在风雪中接物资的照片,李伟在暖厨里熬酱的照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