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101章 酱香漫过雪山脊

旦增的手机支架刚架在暖厨门槛上,镜头就被一团喷香的白雾裹住。李伟正握着长柄木勺在大铁锅里搅动,深褐色的酱料咕嘟冒泡,溅起的油星落在灶台上,烫出细小的油烟。“今天教粉丝做‘青稞牦牛肉酱’,”他侧头避开镜头,额角的汗珠滴进锅里,“上海超市说,配米饭、抹饼子都香,咱们的第一批货,就得带这个‘杀手锏’。”

沈亦舟蹲在灶膛边添柴,火光把他的脸映得通红,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配方纸:“李队改了三版配方,昨天试到后半夜,‘感恩’偷舔了锅沿,差点把舌头烫着。”周小雨抱着平板挤到镜头旁,指尖飞快滑动:“李队,我整理了粉丝的失败案例,除了老王的‘焦糊双味酥’,还有江苏粉丝把牦牛肉煮成‘柴疙瘩’,说没掌握火候。”她把平板递到李伟眼前,“咱们今天得重点讲焯水和炖煮时间——这是运营组统计的高频问题。”镜头外传来小牛犊“踏雪寻梅”的轻哞,弹幕立刻飘起“想看小牛”的刷屏,“山东厨子老王”的留言格外显眼:“周运营说得对!李队别光说!上次我按你教的做双味酥,把青稞粉炒糊了,厨房跟烧火盆似的!”后面跟了个黑炭头表情包。

李伟笑得把木勺往锅沿一磕:“老王你是急着吃!牦牛肉得选牛腱子,切一厘米见方的丁,焯水时加姜片去膻——沈亦舟,把焯好的肉丁递过来,别拿错那盆冻硬的!”沈亦舟赶紧把陶盆递过去,指尖刚碰到盆沿就缩了缩:“忘了化冻!”弹幕里“哈哈”声成片,“上海医药李总”发了条语音:“李队赶紧教,我让食堂大师傅学着做,以后员工餐就加这个!”

肉丁倒进热油里,瞬间炸出焦香。李伟手腕翻转,木勺在锅里划着圈:“炒到表面微焦加青稞碎,必须是去年的老青稞,吸油还带嚼劲。”他往锅里撒了把红花椒,“这是卓玛妈妈晒的,比买的香——上次沈亦舟把花椒当胡椒放,做出来的酱麻得我嘴肿了三天。”沈亦舟举着盐罐反驳:“明明是你让我‘多放提味’!”周小雨趁机在平板上敲下“调料区分小贴士”,对着镜头晃了晃:“粉丝们记好,红花椒粒小色深,胡椒粒圆白,下次别像沈老师一样搞混啦!”刚说完,品牌组的小卓举着相机挤过来:“周姐,我拍特写的时候要不要把花椒和胡椒摆一起对比?这样粉丝更直观。”审核组的小央也凑过来:“周姐,调料用量得标清楚,我刚才记了,花椒5克刚好,多了会麻到发苦,这数据得同步给教学组。”周小雨立刻点头:“小卓你先拍对比图,我马上把用量发给洛桑;小央你盯着熬酱火候,等下取样测一下咸度。”镜头晃了晃,是旦增在憋笑,屏幕上“运营组救场”“团队分工超默契”的词条已经被刷了起来。

就在这时,达娃抱着本蓝色账本闯进镜头,塑料封皮上沾着雪粒:“李哥,检测室的设备报价出来了,还差8万——微生物检测仪最贵,要5万2,咱们的捐款现在只剩3万。”她把账本摊在灶台上,红笔圈出的“资金缺口”格外扎眼,“县质检局说,没有这台设备,酱料的菌落总数没法测,进不了超市。”周小雨立刻调出后台数据:“李哥,我刚看了,有200多位粉丝留言说想定向捐设备,还有几家食品企业问能不能冠名检测室——我已经把意向名单整理好了,优先对接有资质的正规企业。”

木勺搅动的节奏顿了顿。李伟舀起一勺酱,对着光看了看:“粉丝们,咱们得实诚。”他把账本往镜头前推了推,“建检测室是为了每瓶酱都安全,现在差8万买设备。捐款通道还开着,但我得说清楚:钱不会立刻到账,设备从厂家运过来,走物流得五天,遇上雪封山还得绕路——就像上次云南的包装机,多走了三百公里。”

弹幕瞬间静了两秒,接着就被“我捐”刷屏。“山东老王”直接刷了条“捐2000”的记录:“别嫌少!我这就去给李队当‘质量监督员’,不合格的酱我全吃了!”“新疆牧民阿布拉”的语音带着喘:“我组织牧民捐了十只羊,卖了钱全打过去!让上海人尝尝咱藏区的好酱!”

沈亦舟趁机把捐款公示表贴在镜头旁,表格里“已筹3万”“缺口8万”“资金监管人:达娃 张科长”列得明明白白。“大家看,”他指着“用途”栏,“每笔钱都走合作社对公账户,买设备的发票会拍照发公众号。”达娃在一旁补充:“我每天下午五点更新进度,谁捐了多少,设备到哪了,都能查到。”周小雨接着说:“品牌推广组的小卓已经在做‘设备捐赠纪念墙’设计,所有捐赠人姓名都会刻上去,咱们让爱心留痕!”弹幕里立刻有人问“怎么定向捐”,周小雨快速把捐款链接置顶,还附上了企业对接联系方式。

酱料快出锅时,暖厨的门被风撞开,次仁爷爷牵着卓玛奶奶走进来。老人裹着厚重的藏袍,手里攥着个红布包,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李队,”卓玛奶奶颤巍巍地把布包递过来,“这是我的陪嫁银镯子,能卖些钱。”红布散开,三只用旧的银镯子滚出来,表面刻着的格桑花已经磨平,“当年你在边防救我孙子,现在我帮你建检测室,应该的。”

李伟的木勺“当啷”掉在锅里。他蹲下身,轻轻把镯子推回老人手里:“奶奶,这镯子比钱金贵。”他指着镜头,“粉丝们的捐款够了,您的镯子要留着,以后给重孙子当念想。”卓玛奶奶的眼泪突然掉下来,砸在银镯子上:“我孙子说,你当年在雪地里救他,手套磨烂了,手指冻得流血——这镯子,我捐得心甘情愿。”

镜头里,李伟的喉结动了动,没说话,转身舀了碗刚熬好的酱,盛在粗瓷碗里递过去:“您尝尝,以后卖去上海,让全国人都知道藏区的味道。”卓玛奶奶尝了一口,眼泪流得更凶,却笑着点头:“香,比我年轻时做的酥油饼还香。”弹幕里“上海李总”的留言带着哭腔:“李队把镯子收下!我再捐3万,不够我补!”

沈亦舟悄悄把镯子包好塞进老人藏袍口袋,对着镜头轻声说:“大家的心意我们记着,但老人的念想不能收。”他刚说完,审核组的小央跑进来,手里举着手机:“达娃姐,青海粉丝捐了台二手微生物检测仪,说刚用了半年,还能再用五年!”

“真的?”达娃一把抢过手机,屏幕上是检测仪的照片,机身擦得锃亮,贴着手写的“祝格桑花合作社越来越好”。“粉丝说,他是生物实验室的,换了新设备,这台就捐给咱们。”小央喘着气,“就是物流说,青海到这儿的路,有段雪封了,得绕可可西里,要七天才能到。”

李伟立刻掏出手机拨通巴桑的电话:“你带运输组的人去唐古拉山口接设备,把粉丝捐的那床军大衣带上,裹在仪器上——上次云南的包装机就是冻得差点开不了机。”他顿了顿,“跟物流师傅说,路上慢点开,安全第一,多加的运费咱们出。”周小雨凑过来按住手机免提,对着话筒喊:“巴桑哥,体验游服务组的拉姆已经把暖宝宝和热姜茶装好了,保温箱上贴了‘设备专用’的标签,你们出发前记得取。”拉姆刚好跑进来,听见声音补充:“姜茶是卓嘎煮的,加了红糖,抗寒效果好!我还放了两包感冒药在侧面口袋,预防感冒。”巴桑在电话那头笑:“谢谢拉姆妹子,谢谢周姐,你们想得比我还周到!”挂了电话,周小雨转头对旁边记笔记的小卓说:“你跟紧运输组的动态,每两小时让巴桑发张设备照片,做成‘风雪运输记’的短更,配文就用‘跨越雪山的守护’,粉丝就吃这种真实感。”小卓立刻应声:“我已经建了专属群,巴桑会同步定位,文案我写好先发给你审核。”

挂了电话,他舀起一勺酱倒进玻璃罐里,拧紧盖子举到镜头前:“大家看,这罐酱我留着,等青海的设备到了,先测它!合格了,再给上海超市发货。”弹幕里“上海食品厂王总”留言:“李队靠谱!我们的技术团队已经到县上了,帮着做车间消毒,保证符合标准。”

刚说完,暖厨的门被推开,乡村振兴局的张科长带着两个人走进来,其中一个穿着藏青色制服,胸前别着“海关”徽章。“给你带个好帮手,”张科长搓着冻红的手,“这是海关的李主任,听说咱们的酱要进超市,特意来教报关流程。”

李主任接过卓玛妈妈递来的奶茶,喝了一口:“咱们的牦牛肉酱属于农产品,报关时要附检测报告和地理标志证明。”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份《报关指南》,“我已经跟拉萨海关打过招呼,开通绿色通道,报关时间能从三天缩到一天。”他指着窗外的生产车间,“等设备到了,我带检测人员来做抽样,合格了直接出通关单。”

李伟赶紧把酱罐递过去:“您尝尝,这是咱们的样品。”李主任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味道正宗!我跟上海海关的同事说一声,让他们优先查验,保证咱们的酱能按时上架。”他掏出手机扫了捐款码,“我个人捐1000,算支持咱们的‘藏区味道’。”

沈亦舟把新的捐款记录念出来:“上海李总3万,山东老王2000,新疆阿布拉1万2,李主任1000……现在还差3万8。”话音刚落,旦增的手机“叮咚”响了一声,他低头一看,突然跳起来:“浙江的‘茶农小陈’捐了5万!说他爷爷当年援藏,一直惦记藏区的茶。”

李伟的手顿了顿,看着镜头里不断滚动的捐款记录,突然对着屏幕鞠了一躬:“谢谢大家。”他的声音有些发哑,“我在边防时,牧民说‘雪再大,也挡不住太阳’,现在我信了——你们就是咱们的太阳。”暖厨外的雪地里,次仁爷爷牵着“感恩”站在那里,老牦牛的尾巴轻轻扫着地面,像是在点头附和。

中午,酱料分装成五十罐样品,洛桑带着教学组的人贴标签,标签上是次仁爷爷手刻的格桑花图案。“上海的技术团队说,标签要印上‘藏区手工’,”洛桑把贴好的罐子摆整齐,“我加了咱们合作社的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种植和检测记录。”达娃拿着检测仪走过来,对着罐子扫码:“每罐都有专属编号,以后溯源就靠它。”品牌推广组的小卓举着相机拍照:“这些样品要拍一组宣传图,周姐说放公众号和直播主页,突出‘手工无添加’,吸引更多订单。”周小雨在一旁指导构图:“把雪山当背景,再让卓玛妈妈捧着罐子出镜,更有烟火气。”

巴桑带着运输组的人出发去接设备前,特意来暖厨拿了两罐酱。“给物流师傅尝尝,”他把酱塞进背包,“上次云南的小张帮咱们盯设备,这次也得让青海的师傅知道,咱们的心意不是空话。”他的藏袍袖口磨出了毛边,那是常年搬物资蹭的,“李哥放心,设备少一根螺丝,我都给你赔回来。”体验游服务组的拉姆追出来,把装满暖宝宝和姜茶的保温箱塞给他:“巴桑哥,这是周姐让准备的,路上冷,记得喝姜茶暖身子。”

下午,上海食品厂的王工程师带着人来调试包装线。他蹲在机器旁,手里拿着卷尺量酱料罐的尺寸:“包装机得调一下,保证酱料不会漏。”他指着刚打印出来的包装设计图,“logo用格桑花图案,下面加一行‘来自雪山的馈赠’,上海的消费者就吃这口‘情怀’。”

李伟陪着他在车间里转,沈亦舟拿着笔记本跟在后面记录。“车间的消毒设备得再添两台,”王工程师指着墙角,“政府补贴的30万,刚好够买。”他蹲下来摸了摸地面,“地面要做防滑处理,以后工人推小车才安全。”洛桑立刻接话:“我已经联系了县上的施工队,明天就来。”

傍晚时分,捐款通道的金额已经涨到18万,达娃拿着新的预算表跑进来:“李队,除了买检测仪,还能剩10万!刚好够买两台自动灌装机,以后不用手工装酱了。”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我跟厂家谈好了,包邮包安装,一周内到货。”

李伟把预算表贴在镜头上,对着正在直播的旦增说:“跟粉丝说一声,咱们的捐款有富余,买灌装机提高效率,以后能多做些酱,让更多人吃到。”旦增刚说完,弹幕里“浙江茶农小陈”留言:“李哥不用跟我们商量,你们办事,我们放心!”

第二天一早,巴桑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带着风雪的沙哑:“李哥,雪太大,可可西里那段路封了,铲雪车要明天才能到。”他顿了顿,“我跟物流师傅在兵站歇着,仪器裹了军大衣,没冻着——就是拉姆给的姜茶喝光了,嘴有点干。”周小雨立刻打开物流追踪系统,手指飞快滑动:“巴桑哥你别急,我刚联系了青海交通厅的张干事,他说凌晨三点加派铲雪车,我把他电话发你,有情况直接联系。”她转头喊正在整理宣传素材的小卓:“你赶紧编辑一条‘设备受阻实况’,配巴桑刚发的兵站照片,重点说‘仪器安全,人员保暖’,别让粉丝担心。”体验游服务组的卓嘎端着新煮的姜茶进来:“周姐,我把姜茶装成小袋冻成冰块了,用保温箱寄过去不会坏,现在联系冷链快递还来得及吗?”周小雨眼睛一亮:“太及时了!我马上联系物流,你跟拉姆把地址写清楚,备注‘急送兵站’。”小卓一边修图一边插话:“周姐,文案里要不要提卓嘎姐寄姜茶的事?突出‘团队同心’更打动人。”“加进去,”周小雨点头,“再把粉丝留言里的加油话截图附在后面,形成互动。”

李伟赶紧让旦增把镜头对准牛圈,“感恩”正卧在雪地里,“踏雪寻梅”钻在它怀里,小脑袋探出来,对着镜头“哞”了一声。弹幕里“上海李总”留言:“我联系青海的朋友,让他们帮忙协调铲雪车!”“云南物流小张”也发消息:“我跟兵站的人熟,让他们多照顾巴桑哥。”

中午,海关的李主任带来了好消息:“我跟青海海关协调好了,他们派了辆破冰车接应巴桑,明天一早就能通。”他递给李伟一份《检验检疫规范》,“设备到了咱们立刻检测,合格了就能出报告,报关的事我来盯。”

暖厨里,卓玛妈妈正带着妇女们做青稞饼,准备给巴桑他们接风。“巴桑这孩子,上次运干草在雪地里守了一夜,”她把烤好的饼子装进保温桶,“这次回来,得让他多吃点。”沈亦舟帮着打包,突然发现桶底有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卓玛妈妈的银镯子,下面压着张纸条:“给检测室买设备,我的一点心意。”

沈亦舟赶紧把镯子拿给李伟,李伟看着镯子,半天没说话。他想起在边防时,卓玛妈妈的孙子陷在雪地里,他用冻得流血的手把孩子抱出来,老人也是这样,塞给他半块青稞饼。“把镯子给奶奶送回去,”他轻声说,“告诉她,设备的钱够了,她的镯子,要留着给孙子娶媳妇。”

第三天凌晨,巴桑的电话终于打过来,声音里带着激动:“李队,设备接到了!破冰车开了六个小时,终于把路通了。”他顿了顿,“青海的粉丝托我们带了箱湟鱼,说给大家补补身体。”

天刚亮,旦增的镜头就对准了村口。远处的雪地里,一辆印着“爱心物资”的货车慢慢驶来,巴桑坐在副驾上,脸冻得通红,却笑着朝镜头挥手。货车停稳后,他和物流师傅、海关的破冰车司机一起跳下来,合力把裹着军大衣的检测仪抬下来。体验游服务组的拉姆和卓嘎立刻上前,给几人递上热奶茶和青稞饼:“一路辛苦了,快暖暖身子!”品牌组的小卓举着摄像机全程拍摄:“这段素材要剪进合作社的宣传片,突出‘风雪无阻’的凝聚力。”

达娃立刻拿着检测仪上前,打开军大衣,仪器机身还带着余温。“这是青海粉丝贴的暖宝宝,”巴桑指着仪器上的暖宝宝贴,“一路都没冻着。”洛桑带着教学组的扎西、平措围过来,手里捧着打印好的说明书:“这个按钮是开机键,这个是校准键,”他指着仪器上的旋钮,“我跟厂家技术员视频过,现在就能调试。”审核组的小央和品牌组的小卓搭手,把检测室的桌子擦干净,帮着搬仪器。“洛桑老师,”小央递过酒精棉,“先给仪器表面消毒,避免污染样品。”小卓举着摄像机绕到侧面:“巴桑哥,你再讲下接设备时的情况,比如破冰车怎么开的,我拍段口播,粉丝肯定爱听。”巴桑刚要开口,周小雨推着达娃过来:“达娃姐,你先核对仪器型号和参数,跟青海粉丝发的照片比对一下,确认没问题再调试——小卓你先拍仪器细节,口播等下让巴桑在暖厨里录,背景有青稞香更有氛围。”洛桑立刻接话:“我已经把调试步骤写在黑板上了,等下让教学组的人也学一学,以后设备维护他们也能搭把手。”巴桑拍了拍洛桑的肩膀:“还是你想得远,我这粗人只会搬,维护就得靠你们文化人。”

村民们纷纷围过来帮忙,有的抬仪器,有的搬纸箱,次仁爷爷牵着“感恩”站在一旁,老牦牛的眼睛盯着仪器,像是在守护什么珍贵的东西。“李哥,”老人笑着说,“以后咱们的酱,就能堂堂正正卖去上海了。”

检测室里,达娃把刚熬好的牦牛肉酱取样,小心翼翼地放进检测仪器里。所有人都围在旁边,连呼吸都放轻了。仪器“滴滴”响了两声,屏幕上跳出“合格”的字样,菌落总数、重金属含量都符合标准。

“合格了!”达娃突然尖叫起来,手里的检测报告飘落在地。巴桑一把抱起她,原地转了个圈,洛桑和教学组的人互相击掌,村民们爆发出欢呼声。周小雨立刻掏出手机,对着检测报告拍照:“我马上让品牌组做喜报,同步更新到所有平台,再把检测数据附上去,让粉丝和经销商都放心。”李伟拿起那罐留着的酱,对着镜头晃了晃:“粉丝们,咱们的酱合格了!下个月,上海超市见!”弹幕里瞬间被“恭喜”刷屏,“上海食品厂王总”留言:“李队靠谱!我们的货车已经在路上了,明天就来拉货!”

弹幕里瞬间被“恭喜”刷屏,“上海食品厂王总”留言:“我们的货车已经在路上了,明天就来拉货!”“浙江茶农小陈”发了条语音:“我爷爷听说了,让我给合作社寄十斤龙井,配着牦牛肉酱吃,绝了!”

中午,合作社的食堂里摆了四桌饭,卓玛妈妈做了青稞饼、牦牛肉酱、湟鱼豆腐汤,还有刚烤好的双味酥。巴桑抱着检测仪的说明书,一边吃一边跟洛桑讨论:“这个仪器要是坏了怎么办?”洛桑指了指手机:“厂家技术员说,随时视频指导,实在不行,我去青海学。”

海关的李主任举起酒杯:“我敬大家一杯,咱们的酱,不仅要卖去上海,还要卖去全国,卖去国外!”他放下酒杯,“我已经跟拉萨海关申请了‘藏区特色产品出口绿色通道’,以后咱们的酱,还能走出国门。”

李伟站起身,碗沿碰到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杯酒,敬粉丝们的信任,敬政府的支持,敬巴桑他们在雪地里的坚守,更敬咱们自己——从扛雪灾到做酱料,咱们没怕过。”他指着检测室的方向,“以后,咱们的每一瓶酱,都要对得起‘格桑花’这三个字。”

下午,上海食品厂的货车到了,工人们开始忙着装货。洛桑带着村民们,把贴好标签的酱料罐搬上车,达娃则拿着检测报告,逐一向司机核对:“这是检测报告,这是报关单,都齐了。”巴桑站在车旁,指挥着大家小心搬运,“路上慢点开,雪还没化,注意安全。”

旦增的镜头一直对着货车,直到它消失在雪山深处。“大家看,”他指着空荡荡的村口,“咱们的酱,出发去上海了!”弹幕里“山东老王”留言:“我已经跟上海的朋友约好了,上市第一天就去买!”“新疆阿布拉”则发了条视频,牧民们围着篝火跳舞,背景里是堆成小山的牦牛肉:“我们准备了更多的肉,等着李队的订单!”

傍晚,夕阳把雪山染成金红色,青稞田里的新苗长得更壮了。李伟站在田埂上,沈亦舟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瓶青稞酒:“敬咱们的酱,敬上海,敬未来。”李伟接过酒瓶,和他碰了一下,酒液入喉,带着青稞的香和牦牛肉酱的辣,暖得人眼眶发热。

“你说,老阿妈要是还在,会不会也来尝咱们的酱?”沈亦舟轻声问,他指的是当年在边防救过的牧民老阿妈。李伟点点头,想起老阿妈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的话:“娃,守着边境,也守着我们的草。”他现在才懂,守着草,就是守着青稞,守着牦牛,守着藏区的味道,守着这些代代相传的温暖。

晚上,李伟在合作社的公众号上,发布了酱料启程的消息,附上了检测报告、报关单和货车出发的照片。不到半小时,留言就超过了两百条,“上海李总”留言:“等着你们的好消息,我已经在超市留好了货架。”“青海粉丝”则说:“设备能派上用场,比什么都开心。”

深夜的暖厨里,火塘还泛着微光。李伟坐在灶膛边,手里握着那两枚勋章——边防纪念章和沈亦舟的放牧章。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勋章上,泛着温润的光。他想起巴桑在雪地里推货车的背影,想起达娃逐页核对账本的认真,想起卓玛奶奶偷偷塞银镯子的心意,想起粉丝们隔着屏幕的“加油”。

这些细碎的温暖,就像锅里的酱料,慢慢熬煮,最终成了最浓郁的香。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酱料卖出去后,还要建牦牛文化体验馆,还要搞青稞丰收节,还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创业。但他不着急,因为他身边有最靠谱的伙伴,有最支持他们的粉丝,有最给力的政府部门。

第二天一早,李伟被一阵喧闹声吵醒。他走出房间,看见村口停着两辆大巴车,车身上写着“藏区体验游第二批游客”。周小雨正带着体验游服务组的拉姆、卓嘎给游客发手册:“手册里有咱们的青稞田、牛圈参观路线,还有熬酱体验的时间安排,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穿蓝色马甲的组员。”她看见李伟,笑着迎上来:“李哥,这批游客里有十个是‘认养青稞’的粉丝,特意来实地看看,我已经安排品牌组全程跟拍,记录他们的体验过程。”

游客们纷纷涌进暖厨,体验游服务组的组员立刻分工:卓嘎举着指示牌引导游客洗手消毒,嗓子都有些哑了:“大家按手上的号码牌分组,1-10号跟我来,这边领围裙!”拉姆抱着食材箱跑过来,跟洛桑对接:“洛桑老师,第一组游客到齐了,食材我都按配方分好,牦牛肉丁在红色碗里,青稞碎在蓝色碗里,不会搞混。”洛桑点头,拿起勺子敲了敲锅沿:“大家注意,牦牛肉丁要先炒到表面微黄,别炒老了——小王,你上次在直播间问的火候问题,现在看好了!”被点到名的北京游客赶紧点头,举着手机录像。周小雨陪着一位戴眼镜的阿姨走到暖厨角落,打开平板调出认养记录:“您认养的是3号田的青稞,去年抗雪灾时保住的那批,洛桑老师等会儿会带您去实地查看,还能给青稞苗浇水。”阿姨笑着说:“我孙女在网上认养的,特意让我拍点视频回去。”品牌组的小卓举着相机跟过来:“阿姨,我帮您拍个‘认养人探田’的小视频吧,后期加上青稞生长的延时摄影,特别有意义。”周小雨立刻补充:“拍完我发您微信,还能同步到我们的粉丝故事专栏,让更多人知道您的爱心。”这时卓嘎跑过来:“周姐,有位游客对花椒过敏,卓玛妈妈说要单独做份不辣的酱,教学组那边需要调整配方吗?”周小雨马上喊洛桑:“洛桑,给12号游客做份无花椒版,调料用量按比例减,别影响口感!”洛桑比了个“oK”的手势,转头让教学组的平措准备新的调料碗。

旦增举着手机全程直播,镜头里,游客们和村民们一起揉面、熬酱,笑声传得很远。“大家看,”旦增的声音带着激动,“咱们的藏区味道,越来越多人喜欢了!”弹幕里,“认养青稞”“认养牦牛”的订单不断刷新,“上海李总”留言:“我认养十亩青稞,专门用来做酱!”

中午,卓玛妈妈给游客们做了“酱香套餐”:青稞饼抹牦牛肉酱,配着奶茶和酸奶。一位小朋友吃完,举着空碗说:“叔叔,这个酱太香了,我还要!”卓玛妈妈笑着给他添酱,老人的眼里,满是欣慰的光。

下午,洛桑带着游客们参观青稞田,讲解青稞的种植过程。“这是抗雪灾时种的青稞,”他指着绿油油的新苗,“我们用竹片搭棚,盖保温膜,才保住了它们。”一位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不停拍摄着青稞田和雪山的美景:“这是最动人的风景,比画册里的还美。”

巴桑则带着游客们去牛圈,介绍牦牛的养殖情况。“这是‘感恩’,”他指着老牦牛,“当年雪灾时,李队救了它的牛犊,现在它是咱们合作社的‘功臣’。”游客们纷纷和“感恩”合影,“踏雪寻梅”则凑过来,用小脑袋蹭着游客的手,引得阵阵笑声。

傍晚,游客们要离开了,每个人都拎着几罐牦牛肉酱,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我会把这里的故事告诉身边的人,”一位来自广州的游客说,“让更多人支持藏区的发展,支持‘格桑花’合作社。”

送走游客,李伟召集各组组长在暖厨开会,卓玛妈妈特意煮了奶茶放在桌上。周小雨先翻开平板汇报:“运营组统计,这次体验游带动了30罐酱的现场订单,新增15个青稞认养名额,品牌组的‘粉丝体验vlog’刚发出去就有5000多播放,评论区问‘下次体验游时间’的有80多条。”她把平板推给洛桑:“这是游客反馈的教学问题,比如‘青稞碎炒多久合适’‘酱料怎么保存’,教学组得把这些整理成问答手册。”洛桑接过平板,立刻点头:“我今晚就让平措整理,明天早上发给你审核,顺便翻译成藏汉双语,村民也能学。”巴桑喝了口奶茶:“运输组这边,游客的行李和订购的酱已经联系物流发走了,上海的冷链车后天到,我跟司机确认过,酱品用泡沫箱加冰袋,保证新鲜。”达娃掏出《质量管控方案》:“审核组加了两道检测工序,灌装后先测重量,封盖后再测密封性,刚才小央发现两罐密封不严,已经重新处理了——周姐,这些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需要同步到品牌组的‘质量溯源’专栏吗?”周小雨立刻说:“要同步,重点说‘严格品控,绝不流入市场’,反而能增加粉丝信任。”体验游服务组的拉姆补充:“这次接待发现,游客对牦牛互动需求大,下次可以增加‘给牦牛喂草料’的环节,我已经跟巴桑哥沟通过,他说可以划出专门的区域。”巴桑拍了拍桌子:“没问题,我明天就让运输组的人搭围栏,保证安全又不影响牦牛养殖。”李伟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着说:“就按你们说的办,周姐统筹协调,各组有问题随时沟通,咱们拧成一股绳,比啥都强。”

“放心吧李队,”洛桑说,“我已经把讲解词翻译成了汉语、英语,还做了图文手册。”巴桑拍了拍胸脯:“我跟物流站确认过,游客的行李和咱们的货物,都能及时运走。”达娃则拿出份《质量管控方案》:“我加了两道检测工序,保证每瓶酱都合格。”

晚上,合作社的院子里燃起了篝火,村民们和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唱歌跳舞。次仁爷爷拉起了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在雪山上回荡。李伟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片土地一定会越来越好,藏区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光明。

就在这时,沈亦舟的手机响了,是上海食品厂打来的。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突然跳起来:“李哥,好消息!咱们的牦牛肉酱,第一天上市就卖断货了!上海超市要跟咱们签长期合同!”周小雨立刻打开电脑,调出销售数据后台,声音都有些激动:“是真的!上海超市的实时销量显示,1000罐酱一上午就卖光了,还有很多线上订单在排队,‘上海李总’刚发消息说,要追加5000罐的订单。”她转头对跑进来的小卓说:“立刻发‘售罄喜报’,标题用‘雪山酱香飘上海,首日售罄致谢忱’,内容里要提各组的功劳——教学组的配方、审核组的品控、运输组的保障,一个都不能少。”小卓立刻掏出笔记本:“周姐,要不要加段视频?我刚剪好设备运输和检测的片段,配上次仁爷爷的马头琴曲,特别有感染力。”达娃凑过来看数据:“5000罐的话,咱们现有的灌装机不够用,得赶紧催厂家发货——我现在就给厂家打电话,让他们优先安排。”巴桑一拍大腿:“灌装机到了我来接!运输组的人都闲不住,保证当天就运回合作社。”洛桑笑着说:“我明天就组织教学组的人培训新设备操作,别等机器到了手忙脚乱。”周小雨把大家的话记在平板上:“我现在就跟上海食品厂对接订单细节,确定发货时间,然后把生产计划发给达娃和洛桑,咱们分工明确,保证按时交货。”

李伟接过手机,对着电话那头说:“太好了!我们一定保证供货,不辜负你们的信任。”挂了电话,他举起双手,对着大家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的牦牛肉酱,在上海卖断货了!”

村民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篝火被风吹得更旺,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月光洒在雪山上,洒在青稞田里,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伟知道,新的征程已经开始,而他们,正带着这份跨越山海的爱心,带着这份对未来的希望,坚定地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深夜,篝火渐渐弱了,李伟握着两枚勋章坐在田埂上。远处的雪山在月光下像沉睡的巨人,青稞田里的新苗随风摆动,像是在诉说着希望。他想起老阿妈说的话,想起卓玛奶奶的银镯子,想起粉丝们的捐款,突然明白:所谓“藏区的味道”,从来不是酱料的香,是人与人之间的暖,是跨越山海的信任,是代代相传的坚守。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不害怕,因为他身边有最靠谱的伙伴,有最支持他们的粉丝,有最给力的政府部门。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第二天一早,太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合作社的院子里。李伟带领着大家,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熬酱的、灌瓶的、检测的、接待游客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充满了干劲。旦增的直播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传递给了远方的粉丝们。

弹幕里,粉丝们的祝福和支持不断刷屏。“上海李总”留言:“等着你们的第二批货,我已经订好了货架!”“新疆阿布拉”说:“我组织牧民,准备了更多的牦牛肉,保证供货!”“山东老王”则发了个加油的表情包:“李队,加油!我们永远支持你。”

李伟看着屏幕上的留言,心里充满了感动。他知道,这份跨越山海的爱心,将会一直陪伴着他们,激励着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而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也将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暖厨里,酱料的香气再次飘起,漫过暖厨,漫过青稞田,漫过雪山脊,飘向遥远的上海,飘向更广阔的未来。这香气里,藏着藏区的希望,藏着跨越山海的爱,藏着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