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45章 温差噬食材:苜蓿羊肉青稞疙瘩汤与大棚育新绿

清晨五点的草原,露水在毡房顶上结了层薄霜。李伟蹲在临时食堂的角落,掀开粉丝捐的保温箱,里面的沙棘果干已经潮得发黏,昨天刚运到的羊肉边角料冻得硬邦邦,外层却裹着一层化冻的血水 —— 草原昼夜温差能到 25c,白天太阳一晒,保温箱里的食材化冻,晚上气温骤降到 - 5c,又重新冻上,反复几次,食材要么发霉,要么变味。

“李老师,青稞面也潮了。” 方静抱着个布袋子走过来,倒出一把青稞粉,手上沾了一层湿乎乎的粉末,“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一摸就结块了,孩子中午吃不上疙瘩汤了。” 她身后的阿古拉攥着半根发黄的野菜,菜叶上还沾着泥土:“我在草原上挖的,能放进汤里吗?以前奶奶说这个能吃。”

李伟接过野菜,认出是苜蓿芽 —— 春天草原上最早冒头的野菜,却不敢立刻点头:“这野菜要洗干净煮透,不然可能闹肚子。” 他抬头看向远处的羊圈,蒙根正拿着块发黏的沙棘果干喂小羊,小羊闻了闻就躲开了,“连羊都不吃的变质食材,更不能给孩子吃。”

临时教室的窗户上,贴着孩子们画的 “理想午餐”—— 阿古拉画了一碗绿油油的蔬菜汤,蒙根画了堆红番茄,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想每天吃青菜。” 方静叹了口气:“草原春天只有沙葱和苜蓿,沙葱昨天刚吃完,现在只能挖苜蓿,可挖多了怕破坏草场。”

上午七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镜头对准了潮掉的青稞粉和冻坏的羊肉。李伟举着结块的青稞粉,指尖沾着湿粉:“家人们,草原的温差比倒春寒还狠 —— 白天 20c,食材化冻发黏;晚上 - 5c,冻得硬邦邦,反复几次,半箱食材都浪费了。” 镜头扫过孩子们的画,“孩子们想吃口青菜,现在却只能挖野菜,还怕洗不干净闹肚子。”

在线人数瞬间冲破 8000 万,弹幕里的调侃与心疼像潮水般涌来。Id “卖酒瓶的老王” 率先弹出,头像里的酒瓶堆得比人高:“李老师!食材潮了找我啊!我这酒瓶洗干净,装青稞粉防潮,比沈大厨的银勺还管用!” 他附上一张 “酒瓶防潮示意图”,“瓶口塞棉花,再盖盖子,放半年都不潮!”

“老王你别抢风头!”Id “蔬菜大棚张哥” 紧跟其后,头像里是绿油油的温室大棚,“缺青菜找我啊!我捐 500 株耐低温蔬菜苗 —— 番茄、黄瓜、生菜都有,还捐一套大棚骨架!草原温差大?大棚能调温,比老魏的铲车还能‘抗造’!” 他刷了个嘉年华,“再捐 2 万块买保温膜,保证蔬菜苗冻不死!”

沈亦舟拿着银勺敲了敲结块的青稞粉,无奈笑道:“老王的酒瓶确实能防潮,但银勺也有用 —— 试汤的时候能精准判断盐度,避免孩子吃太咸。” 他举起阿古拉挖的苜蓿芽,“今天的邪修菜选‘苜蓿羊肉青稞疙瘩汤’,苜蓿的维生素 c 含量是菠菜的 1.5 倍,膳食纤维丰富,能解决孩子缺蔬菜的问题;青稞疙瘩煮软后易消化,搭配羊肉汤,暖肠又抗饿,正好对抗温差带来的肠胃不适。”

李伟蹲下来,把潮掉的青稞粉倒进粗瓷盆:“今天教这道邪修菜,就是要解决‘食材潮、缺蔬菜、工具少’的问题 —— 没有揉面垫用石板,没有勺子用手捏疙瘩,没有滤水篮用纱布,草原上有的东西,就能做出热乎又干净的汤。” 他边说边往青稞粉里加温水,“潮粉别扔,加温水揉成面团,反而更筋道。”

【邪修菜实操细节】

食材预处理(解决 “脏、潮、硬” 三大难题):

苜蓿芽处理:李伟把苜蓿芽放进粉丝捐的滤水篮(没有就用纱布蒙在盆上),用雪化的温水反复冲洗 3 次,“草原的野菜沾着羊粪和泥沙,必须多洗几遍”。他挑出发黄的菜叶,“只留嫩绿的芽和叶,老茎嚼不动,孩子不爱吃”。沈亦舟补充:“苜蓿芽要沸水焯 1 分钟,既能去草酸,又能杀菌 —— 这是淮扬菜‘野菜去毒’的基本方法,就算是邪修菜,也要保证安全。”

青稞面团和制:李伟把潮青稞粉揉成面团,用酒瓶底反复碾压(“老王的酒瓶又派上用场了!碾压能把结块的粉揉开,比手揉省劲”),直到面团光滑不粘手。他揪下一小块面团,用手搓成拇指大的疙瘩:“疙瘩别太大,不然煮不熟;也别太小,容易煮烂成糊糊 —— 像这样大小,煮 5 分钟正好。” 沈亦舟提醒:“青稞面黏性小,和面时加 1 勺小麦粉(粉丝捐的),能让疙瘩更抱团,这是‘借粉增黏’的小技巧,不丢邪修菜的本质。”

羊肉处理:李伟把冻硬的羊肉边角料放进铸铁锅,加雪化的温水慢慢解冻,“别用开水,不然外层熟了内层还冻着,肉会柴”。解冻后切成 1 厘米见方的小丁,加半勺盐、少许花椒粉腌 10 分钟,“花椒粉能去腥味,比料酒方便,还不用额外找容器”。沈亦舟补充:“羊肉选瘦多肥少的,脂肪煮进汤里,既能增香,又不会太腻,适合孩子消化 —— 每 100 克瘦羊肉含 20 克蛋白质,正好补充孩子长身体的营养。”

煮汤操作(适配草原 “无灶台、火难控” 环境):

炒肉打底:李伟把铸铁锅架在牛粪火上,不用倒油,直接放羊肉丁翻炒,“羊肉本身的油脂会炒出来,比额外加油健康”。他用铁锹(没有锅铲的替代品)不断翻动,直到羊肉丁表面金黄,油脂渗出,“炒到这个程度,腥味全去了,香味能飘到毡房那边”。

熬汤煮疙瘩:往锅里加足量热水(雪化的温水煮沸),水开后,李伟用手把青稞疙瘩一个个放进锅里,“别一下子全放,不然会粘在一起”。他用铁锹轻轻推动锅里的疙瘩,“煮 3 分钟后加焯好的苜蓿芽,再煮 2 分钟,疙瘩浮起来就熟了”。

调味增香:李伟往汤里加半勺盐、少许羊油(牧民送的),“羊油能让汤更鲜,还能保暖,适合草原的早上”。他用沈亦舟的银勺舀起一勺汤尝了尝:“咸淡正好,苜蓿的清香和羊肉的鲜混在一起,孩子肯定爱喝。” 沈亦舟补充:“这碗汤每 100 克含维生素 c 50 毫克、蛋白质 8 克,相当于半颗苹果 1 个鸡蛋的营养,既能当早餐,又能当加餐,解决孩子缺蔬菜、缺蛋白质的问题。”

保温与分食(应对 “温差大、孩子多” 场景):

保温技巧:李伟把煮好的疙瘩汤倒进粉丝捐的保温桶(厨具商赵哥捐的),“保温桶能保 6 小时温,孩子们就算上半天课回来,喝的还是热汤”。他还把剩下的汤装进洗干净的酒瓶(老王捐的),“给放牧的牧民带几瓶,他们早上也没热饭吃”。

分食细节:方静拿着粗瓷碗,给每个孩子盛小半碗汤,“孩子胃口小,先少盛点,不够再添,避免浪费”。阿古拉主动帮蒙根盛汤,还挑了几块羊肉丁放进他碗里:“你多吃点,长高高。”

弹幕里的诙谐互动比前几章更热闹。Id “卖酒瓶的老王” 刷了 15 个火箭:“李老师!我再捐 1000 个酒瓶!装疙瘩汤、装青稞粉都行,每个酒瓶都贴了‘小心烫’的标签,比沈大厨的银勺还贴心!” 他还发了个小视频,酒瓶里装着金黄的疙瘩汤,配文 “草原版‘便携汤壶’,走到哪喝到哪”。

Id “工程车司机老魏” 不甘示弱:“张哥的蔬菜苗我来拉!我这铲车能拉 10 吨的货,大棚骨架、保温膜一起拉,比老王的酒瓶能‘装’!” 他连麦进来,镜头里的铲车正在装蔬菜苗,“我还带了 5 个工人,帮着搭大棚,不要工钱,就想喝碗李老师做的疙瘩汤!”

Id “保鲜膜厂家李姐” 新加入互动,头像里是卷成小山的保鲜膜:“草原温差大?我捐 100 卷耐低温保鲜膜!裹在食材上,再放进张哥捐的保温箱,能多保鲜 3 天!” 她调侃道:“我这保鲜膜比沈大厨的银勺还‘能锁鲜’,保证青稞粉不潮、羊肉不化冻!”

沈亦舟笑着回应:“李姐的保鲜膜确实有用,但银勺试味更准 —— 不然汤太咸,孩子们喝了口渴。” 这话逗得弹幕里满是 “沈大厨护勺狂魔”“银勺 VS 酒瓶 VS 保鲜膜,草原厨具三巨头” 的调侃。

突然,镜头里传来蒙根的哭声。孩子捧着碗疙瘩汤,眼泪掉在汤里:“这汤有青菜味!我从来没喝过这么香的汤!” 阿古拉也红了眼眶,把自己碗里的羊肉丁夹给蒙根:“你多吃点,以后我们每天都能喝到。” 方静擦了擦眼泪,对着镜头说:“孩子们以前只能吃冷馍和干肉,现在能喝上热乎的蔬菜汤,都是大家的功劳。”

就在这时,老周的对讲机传来好消息:“李老师!张哥的蔬菜苗和大棚骨架到了!老魏的铲车在前面开路,还有李姐的保鲜膜,满满三大车!” 对讲机里还传来老魏的声音:“小李!我把东西拉来了,赶紧给我盛碗疙瘩汤,不然我就把大棚骨架卸在半路!” 弹幕里瞬间刷满 “老魏又来蹭饭”“疙瘩汤管够” 的笑声。

中午十一点,车队终于赶到。老魏开着铲车,后面跟着三辆卡车,车身上 “烟火厨坊?草原绿” 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孩子们兴奋地围上去,蒙根伸手想摸蔬菜苗,却被方静拉住:“小心点,别碰坏了,这是我们以后的青菜来源。” 张哥从驾驶室跳下来,手里拿着个大棚设计图:“这是耐低温大棚,能抗 - 15c的低温,里面能种番茄、黄瓜、生菜,三个月就能收获!”

牧民们也赶过来帮忙,巴图扛着大棚骨架,走在最前面:“我们草原人虽然不会搭大棚,但有的是力气,搬材料、挖地基都没问题!” 他的妻子抱着刚煮好的奶茶,给张哥、老魏和工人都倒了一碗:“喝碗奶茶暖暖身子,辛苦你们了。” 孩子们帮着递螺丝、拉保鲜膜,阿古拉还把自己的小铲子拿来,帮着挖地基,虽然挖得不深,却格外认真。

直播间的爱心捐赠还在升级。Id “营养师王哥” 捐了 1000 瓶维生素片:“蔬菜没成熟前,给孩子们补充维生素,每天一片,安全又方便!” 他附上一张维生素含量表,“每片含维 c 100 毫克,相当于 2 个苹果的量,正好弥补蔬菜缺口”。

Id “农资店刘叔” 捐了 500 斤有机肥:“大棚种菜要用有机肥,长得快还健康,孩子们吃着放心!” 他连麦进来,详细讲解有机肥的用法:“每次浇水时加一点,不用太多,不然会烧苗 —— 这和李老师煮疙瘩汤掌握盐度一个道理,都要讲‘适量’。”

Id “海外华人林姐” 捐了 3 万美元:“换成人民币给大棚买设备,比如恒温器、浇水系统,让蔬菜长得更好!” 周小雨盯着后台数据,声音带着颤抖:“李老师!新增捐款突破 400 万了!不仅能搭好大棚,还能买恒温设备和浇水系统,以后蔬菜再也不用愁了!”

下午两点,第一部分大棚骨架终于搭好。张哥指挥工人铺保温膜,老魏用铲车把蔬菜苗运到大棚旁边,准备等大棚建好后再移栽。李伟把刚煮好的疙瘩汤盛进保温桶,给工人和牧民都端了一碗:“大家辛苦了,喝碗汤暖暖身子,这汤里有草原的苜蓿,还有大家的爱心。” 老魏喝了一口,笑着说:“比我在东北喝的酸菜汤还香,以后我每个月都来看看,顺便蹭碗汤喝。”

沈亦舟打开新的 “草原蔬菜计划”,屏幕上写着:“1. 先搭好耐低温大棚,移栽蔬菜苗,解决短期蔬菜缺口;2. 教牧民大棚种植技术,以后由牧民负责日常管理,保证蔬菜持续供应;3. 用剩余捐款买恒温器、浇水系统和有机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他抬头看向李伟,“张哥说他会留在这里,直到大棚搭好、蔬菜苗移栽完,还会教牧民种植技术,不用担心后续管理问题。”

傍晚时分,夕阳洒在刚搭好的大棚骨架上,保温膜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像草原上的一片新绿。孩子们趴在大棚旁边,小声讨论着以后的蔬菜:“我想吃番茄,红红的,甜甜的。”“我想吃黄瓜,脆脆的,能直接吃。” 蒙根还把自己的小羊牵过来,让小羊也看看大棚:“以后我们有青菜吃,你也有新鲜的牧草吃,再也不用吃干饲料了。”

李伟举着一碗疙瘩汤,对着镜头说:“家人们,这碗汤里有苜蓿的鲜、羊肉的香、青稞的糯,还有你们的爱心。邪修菜不是‘凑活吃’,是用草原上现有的东西,给孩子做‘最好吃、最健康’的饭;公益也不是‘一次性帮忙’,是你捐一株菜苗,我捐一块大棚膜,一起给草原留下‘永远的绿’—— 这才是烟火厨坊真正的传承。”

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定格在 8500 万,留言像暖流般涌来。Id “烘焙师 Lisa”:“我研发了番茄青稞饼干的配方,等大棚收获了番茄,就寄过去,让孩子们尝尝新口味!”

Id “沙棘果干刘姐”:“我再捐 1000 斤沙棘果干,和番茄一起做果酱,既能当零食,又能补充营养!”

Id “畜牧局张科长”:“我们会给大棚提供技术支持,定期派技术员来指导,保证蔬菜年年丰收!”

夜色渐深,草原上的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大棚旁边,工人和牧民还在加班搭骨架,孩子们帮着递工具,李伟和沈亦舟在讨论大棚的后续管理,方静在记录捐赠物资,周小雨在统计捐款。空气中弥漫着疙瘩汤的香味和泥土的气息,那是草原上 “希望” 的味道。

阿古拉抱着一碗疙瘩汤,坐在大棚旁边,对着镜头小声说:“谢谢张哥的蔬菜苗,谢谢李姐的保鲜膜,谢谢所有帮我们的人。以后我们不仅有热饭吃,还有新鲜的青菜吃,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种大棚,给更多孩子送青菜。” 镜头拉近,汤里的苜蓿芽泛着绿光,在灯光下像撒了把翡翠。

月光洒在草原上,大棚的影子拉得很长,旁边堆着蔬菜苗和大棚材料。这场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已经从 “解决温饱” 变成了 “守护长期营养”—— 有大棚,有蔬菜,有热汤,草原上的孩子,终于能在昼夜温差极大的春天里,喝上带着苜蓿清香的疙瘩汤,期待着大棚里长出的第一颗番茄、第一根黄瓜,奔向属于他们的 “绿色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