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135章 秣马厉兵 考场森严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至四月底。大明帝国大学内的考前氛围愈发浓厚,仿佛连空气都凝结着肃穆与期待。秦淮河畔的柳絮已不再飞舞,取而代之的是紫金山间渐起的蝉鸣,预示着炎夏将至,而举子们心中的炽热,远比天气更加灼人。

大明帝国大学的藏书阁成了这非常时期最繁忙的所在。这座巍峨的五层建筑,飞檐斗拱,青砖灰瓦,白日里在阳光下庄重肃穆,夜晚则灯火通明,宛如一座巨大的灯塔,照亮着学子们的求知之路。 阁内,数千盏油灯与蜡烛日夜不息,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窗纸上映出无数伏案苦读的身影,有的凝神静思,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则三五成群低声讨论。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与学子们背诵经义的喃喃低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而紧张的韵律。

在这里,可见百态众生:有年过不惑的老秀才对着《洪武大诰》苦苦钻研,眉头紧锁,不时摇头叹息;有年轻举子与同窗激烈辩论着《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深意,引经据典,各不相让;更有寒门学子独自蜷缩在角落,默诵着《四书章句集注》,生怕浪费一分一秒。

书架间弥漫着旧纸墨香与新墨气息,偶尔传来一声长叹或惊喜的低呼。管理书阁的老学正每日巡视其间,看着这些刻苦的学子,不禁捋须微笑,对助手道:“老夫掌管此阁三十载,从未见如此勤勉之象。陛下新政,得士子如此响应,实乃大明之福啊!” 来自浙江的举子沈文渊已是连续第七日泡在藏书阁的格物新知区。他不仅精研经义,还对西洋算学、格物致知之学深感兴趣。

“陛下开科取士,不仅考经义,更重实务策论,我等若只知死读经书,岂不辜负皇恩?”

他对同乡如此说道,手中还拿着一本《几何原本》的抄本,那是前朝术算大家遗留下的典籍,在帝国大学被手抄下来传授,原本在吴王府藏书阁里珍藏。

专心向学 帝国大学的食堂宽阔明亮,足以容纳数千人同时用餐。每日供应三餐,早餐有米粥、馒头、小菜;午晚餐则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每周还有两次加餐。

许多寒门学子捧着饭碗,眼中含泪。 一位来自陕西的学子李振远对同伴道:“陛下恩典,学生此生难忘。这半月所食肉糜,比我在家乡一年所见还多。若非朝廷提供食宿,我等寒门子弟,怕是连赶考盘缠都凑不齐啊!”

他的话语引起了周围学子的共鸣,纷纷点头称是。 宿舍区则相对安静,许多人挑灯夜战,直至深夜。从窗外望去,可见一盏盏灯火如同繁星点点,在夜色中顽强闪烁。

巡夜人员每夜三次轻声提醒那些过于刻苦的学子注意休息,但往往收效甚微。在这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谁也不愿浪费一分一秒。 帝国大学的管理井然有序。

每日清晨,便有专人打扫宿舍、清理食堂,所有杂物及时运走,保持环境整洁。医官每日两次巡诊,不仅为学子们诊脉看病,还发放预防时疾的药汤,确保学子健康。

往返于大学与外城、内城、秦淮河之间的免费班车准时发车,每隔一个时辰便有一班,极大方便了学子们购买必需品或短暂放松心情。

这一切周到细致的安排,让学子们倍感温暖,更能全心投入最后的冲刺。来自湖广的举子李文远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帝大之设,非惟楼宇宏丽,更兼关怀入微。食有肉,出有车,病有医,学有书。儿今唯竭尽全力,以报陛下殊恩。”

吴王朱栋数次轻车简从,仅带着两名贴身侍卫,前来大学巡视。他并未大张旗鼓,有时只是远远看着藏书阁通明的灯火,对随从感叹:“此真大明之光也,他日必照彻寰宇。”

有时则会找几位学子随意交谈几句,询问他们是否有不便之处,对饮食住宿可还满意。

四月二十日,朱栋再次来到帝国大学。这次他特意换上了一袭青衫,打扮如同普通学子,混迹于人群中,倾听学子们的心声。

在藏书阁外的花园中,他偶遇正在背诵《大学》的沈文渊。

“阁下所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不知对此有何高见?”朱栋故意问道。

沈文渊见来人气度不凡,虽衣着朴素却自有威仪,不敢怠慢,拱手道:“学生以为,明明德非止于内心修养,更需外化为治国平天下之实践。

如今天子推行新政,重格物致知,正是明明德于天下之举措。” 朱栋眼前一亮,继续问道:“哦?那阁下如何看待格物致知与知行合一之关系?”

沈文渊略作思考,答道:“格物致知为知,知行合一为行。无知之行为盲动,无行之知为空谈。譬如陛下令吴王殿下改革科举、兴建大学,既是格物致知之成果,亦是知行合一之实践。”

二人就经义与新政辩论半日,引得不少学子围观。朱栋惊喜地发现这位江南才子不仅经义娴熟,还对格物之学颇有见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